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台海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2)
----  台灣在地緣政治中邊緣化“台獨”已無意義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2&id=1873)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8/2/2009 2:29:52 AM

--  台灣在地緣政治中邊緣化“台獨”已無意義

台灣在地緣政治中邊緣化“台獨”已無意義


學者吳非在香港《文匯報》登出文章“台在地緣政治中邊緣化”,他在文章上作出如下判斷:在地緣政治日益強化和金磚四國崛起的今天,“台獨”是否還有意義呢?“台獨”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它與台灣民眾的穩定、均富、民主的生活毫無關系,是空中樓閣。現在台灣的亂象基本上是政治人物私心泛濫的表現,可以說“台獨”是門好生意,但不會有好結果。

文章內容如下:

2009年7月26日,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27日晨八點,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馬上發出賀電,馬隨後透過國共平台覆電,創兩岸執政黨領導人互動先例,媒體也高度關注。BBC新聞以“六十年來兩岸領導人首次直接交流”報道此事;新華網、人民網、中央電視台27日下午及晚上以頭條新聞報道這項訊息。台灣《聯合報》發表題為:形象是形容詞,領導是動詞的社論。社論指出,馬英九是因出現“領導危機”才要兼任黨主席。此前,他“領導”蕭、劉、吳、王四人並不成功,馬英九的優勢是“形象”,但問題卻在“領導”。其實,這篇社論如果站在台灣整體地緣政治的基礎上看,還是有問題的。自蔣經國之後,台灣歷任領導人基本都具有左派思想,但卻都在權力的迷思下轉向。現在馬英九的基本思維模式也應該是左派思維,而下面的官員和黨派基本上都是右派加利己思維模式,“台獨”也是這些人的備選而已,因此馬英九面臨的挑戰依然巨大。

馬仍有左派愛民思想

問題在于,馬英九的優勢是否是“形象”呢?而問題是否真是“領導”呢?在蔣經國講出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之後,台灣領導人的特質就應該定性為勤政、愛民。愛民的結果是讓台灣民眾在經濟建設中達到和諧、均富的水平,勤政是落實這些結果的保證。這對于中華文化的貢獻是無可限量的,因為中國文明的最高點和理想就是:穩定、和諧、均富和強大。現在看來,台灣亂象是過度放任民主化和市場經濟高度擴張的結果。

台灣本身做為一個島嶼,在冷戰期間其軍事功能要強于其他任何的功能。美國軍人麥克阿瑟訪問台灣後,在公開發表演說中稱台灣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還聲稱太平洋各島應組成一條“自然防線”,如能控制這條防線,美國空軍就能控制從海參崴至新加坡的所有亞洲港口,而台灣是這條防線中的主要據點之一。自甦聯解體之後,冷戰隨之結束。李登輝錯誤將70年代蔣經國台灣民生建設轉移為民主建設。民主建設必須要有一定的依歸,比如法制、官僚體制等相關具體項目,但李登輝卻在1999年將台灣引向“兩國論”,使得兩岸必須要對統和獨做出具體表態。2000年後陳水扁繼續在此議題上做文章。

在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美國遇到經濟危機之後,中國大陸和美國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可以直接對話和對抗,兩國間已經不需要台灣再做不沉的航母,圍堵中國已經不太有效,台灣在地緣政治中的地位已經完全流失。

台灣在蔣經國主政的時代,其中有一個重要的特色就在于台灣經濟的騰飛。但台灣經濟快速發展的最終結果是什麼呢?其實是台灣民眾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台灣由農業社會轉型到工業社會的同時,蔣經國本身意識到,台灣的資源有限,在發展過程中不應當過分依賴美國,也不能夠出現太大的貧富差距,台灣如果成為均富的狀態對于中華文化才會有意義,因為中國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均富的社會。

蔣經國孤獨可想而知

筆者在與台灣著名傳記作家王豐的長時間討論過程中,就涉及到台灣領導人的思想問題。如果蔣經國選擇李登輝不是偶然,而是蔣經國必然選擇的話,那麼原因是什麼呢?可以說蔣經國本人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混合體的信奉者,那麼台灣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市場經濟的信徒,在某種程度上,李登輝之前還有信奉社會主義的痕跡,那麼蔣經國在選擇台灣領導人的時候,基本上需要一位思想比較左的人物,來關心、愛護台灣的民眾。這與當年俄羅斯已故前總統葉利欽離開克林姆林宮時,對即將成為總統的普京只說了一句話“請珍惜、愛護俄羅斯”一樣。台灣領導人盡管受到的是美國的民主教育,但其具有的應該是左翼思想,愛護台灣民眾。

另外,為何蔣經國會遠離派系呢?原因應該是,蔣經國本身留甦,使用的也是社會主義經濟手段建設台灣,而周邊都是市場經濟的奉行者。在台灣如果純粹搞市場經濟的話,台灣貧富差距會擴大,均富與和諧的狀態也會被破壞。其實,蔣經國做為領導人的孤獨是可想而知的。李登輝1996年成為民選領導人後,把思想完全轉移到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的民主進程上。任何的民主一定有一個核心內容、價值,美國就是多元種族融合、對外擴張,對外地緣政治的擴張轉化為民主的擴張。但台灣的民主發展卻變為內斗和“台獨”。

台民主沒有核心價值

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上的基本特質還是關心民眾為主軸,但在擔任領導人之後,在行政單位和地方建設上出現裂縫、受到挫折之後,陳水扁將主要精力轉變為聚財,希望把陳水扁三個字變為政治家族。馬英九可以說是在思想上信任市場經濟派,但在經濟建設中卻使用大工程項目和降低物價這樣的左派非市場經濟的手段。

這樣看來,自蔣經國以後,李登輝、陳水扁和馬英九基本都符合蔣經國所設想的領導人特質,只是李登輝在1996年後發生了變化,陳水扁也在2002年後改變思路。這些都值得馬英九警惕。

台灣知名媒體人黃創夏在自己的博客中發表《“台獨”是門好生意》的文章,該文章認為聰明的政客當然會知道,越是“高姿態”抗拒兩岸的合理與正常往來,往往可以得到“超額利益”。要高喊“本土”與“台灣”啦!越是表現“反中國”,才會撩撥起中共的“征服欲”。台灣本身存在有許多“島內喊台獨,大陸反台獨”的 “兩面人”。

在地緣政治日益強化和金磚四國崛起的今天,“台獨”是否還有意義呢?“台獨”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它與台灣民眾的穩定、均富、民主的生活毫無關系,是空中樓閣。現在台灣的亂象基本上是政治人物私心泛濫的表現,可以說“台獨”是門好生意,但不會有好結果。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8/2/2009 2:30:57 AM

--  

馬英九︰大陸須撤飛彈兩岸關系才會進一步改善


《聯合報》報道,台灣總統馬英九表示,中國大陸必須撤除對台灣的飛彈威脅,兩岸關系才會進一步改善。

馬英九在接受彭博社專訪時指出,美國仍認為必須提供台灣武器,讓台灣有談判籌碼,“只有當台灣有適當的武力及防御能力,我們才有信心與中國(大陸)交涉”。他說,中共持續增加瞄準台灣的飛彈數量,一年增加約一百枚。

日前馬英九和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函電往來,外界視為“馬胡會”的先聲。馬英九回答,他不急著與胡錦濤會面,先簽署經濟協議比較重要。馬英九說,兩岸領導人60年來首度會面的議題“非常敏感”,“我不急著跟胡錦濤先生會面”。

另一方面,馬英九前晚會見荷蘭眾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範巴倫時,贊揚歐洲議會不解除對中國大陸的武器禁運,並表示這對台灣海峽安全有很大幫助。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