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黃河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3)
----  中國社會調查:貧富懸殊官民沖突最為嚴重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3&id=1214)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9/13/2008 1:56:29 AM

--  中國社會調查:貧富懸殊官民沖突最為嚴重
中國社會調查:貧富懸殊官民沖突最為嚴重

2008/09/1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

日前,中國社科院完成中國學界對和諧社會的首份研究報告:《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社會群體之間利益沖突是和諧社會面臨的主要挑戰,干群矛盾的日益顯化令人擔憂。

中國青年報報導,日前,本報記者從國家智囊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獨家獲得《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學界對和諧社會的首份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現階段我國社會基本穩定,各種主要社會關系總體上較和諧,但來自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和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是我國面臨的兩大主要挑戰。

該報告由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李培林、副所長陳光金等人撰寫。報告依托于2006年3月~5月進行的大規模調查資料(調查覆蓋全國東中西部28個省市區,130個縣(市、區),520個村/居委會,訪問住戶7100戶,有效樣本7061個)。調查統計顯示,74.9%的人認為我國現階段社會“非常和諧”和“比較和諧”。認為我國現階段社會“非常穩定”和“比較穩定”的人所占比例為75.8%。同時,96.5%的被調查者認同“對現在的中國社會來說穩定非常重要”。

研究者表示,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工業化在總體上進入中期階段,從國際經驗來看,這個階段也是社會發展容易出現矛盾和問題的時期。我國現實經濟社會生活中也確實面臨不少矛盾、挑戰和壓力,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超過九成的城鄉居民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形勢表示樂觀。有83.4%的人相信“當前中國社會發展出現的一些問題是暫時的”﹔91.6%的人認為“黨和政府是有辦法管理好我們國家的”﹔93.5%的人認為“下一代的生活會比我們更好”。報告認為,這說明我國社會總體上是一個非常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社會。

但是,報告同時指出,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做到讓所有社會群體都能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并對未來充滿信心,并不容易。不同的社會群體擁有不同的發展能力、條件和機會,存在差異是必然的。這種差異在特地因素下會轉化成利益矛盾或沖突。報告認為,社會群體間的利益沖突是我國社會和諧穩定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調查顯示,各種社會人群都認為,目前社會利益分配格局不平衡。只有16.3%的人認為“我國各個社會群體間沒有沖突”,67.9%的人認為有沖突,其中有44.9%的人謹慎地認為有一點沖突。這說明,原本可能潛在的群體利益矛盾正在逐漸顯化,成為被意識到的社會利益矛盾。

報告特別對干群矛盾的日益顯化感到擔憂。調查各社會階層對近十年來獲益最多的群體的排序中,69.84%的人認為國家干部是近年來收益最多的群體,其次是演藝人員(53.71%)、私營業主(52.13%)、國有/集體企業經營管理者(47.98%)、專業技朮人員(44.11%)。

報告認為,干部排在獲益群體的首位值得警惕,在過去多數年份的同類調查中,排在首位的多數情況下是私營業主。報告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公務員職業在穩定的就業、收入和社會保障方面的優勢更加凸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腐敗現象的蔓延已經對干部形象造成不良影響。

與此同時,調查結果表明,在貧富關系、勞資關系、干群關系、城鄉關系、腦體關系等一系列基本社會關系中,在“群體差異”方面50.68%的人認為貧富關系差距最大,但在“群體沖突”方面有28.26%的人認為干群之間最容易出現矛盾和沖突,是最容易出現沖突的社會關系。

對此,報告分析認為,一方面我國社會人民群眾普遍認為“先富群體”的支付手段主要還是正面的,拼搏努力、致富能力強和受教育程度高是致富的主要原因,因此人民群眾并不表現出普遍的“仇富心理”。但那些不為法理所接受的致富方式,如“貪污腐敗”、“侵吞國有/集體資產”、“以不正當手段賺錢”等則主要指向官員群體。另一方面,我國社會目前存在的政府部門亂收費、學校亂收費、征地拆遷補償不合理、司法不公粗暴執法、下崗失業沒有得到妥善安置等社會沖突事件也常常被直接歸咎于政府部門和國家干部,這也大大增加了干群關系發生沖突的可能性。

報告認為,我國現階段和諧穩定面臨的另一大挑戰來自于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此次調查中發現,對社會穩定有重要影響的十大社會問題依次為“看病難、看病貴”、“就業失業問題”、“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分化問題”、“貪污腐敗問題”、“養老保障問題”、“教育收費問題”、“住房價格過高”、“社會治安問題”、“城鄉/地區差距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

報告認為,這些涵蓋民生、發展、社會安全、社會差距的問題都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最容易引發具有普遍性的社會不滿情緒。報告強調,這些問題都與國家的相關制度和政策密切相關。在這些問題中,報告特別分析了醫療和收入分配問題對社會和諧穩定的影響。

報告指出,醫療問題被排在社會問題的首位,是全球其他國家的社會問題調查中從未見過的。“看病難、看病貴”之所以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服務態度或公共產品供給短缺的問題,而是涉及整個非營利機構改革的大問題。

報告指出,建立一種以公共服務為目的,有預算約束和成本約束,能提供較好的大眾服務和持續發展的非營利機構,是一項與國企改革同樣艱巨的任務,也是和諧社會建設必須完成的任務。

報告還強調,收入分配問題對于社會和諧穩定的影響不容小視。調查結果顯示,收入差距的擴大態勢非常明顯,2006年人均年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達到0.496,而家庭人均資產差距的基尼系數更是高到0.653(按照國際通行標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報告認為,收入分配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人民社會態度和行為的深層次因素。收入差距過大成為公眾高度不滿的社會問題,特別是權錢交易、貪污腐敗、各種非法致富行為對收入分配的影響,使人民群眾產生了強烈的社會不公平感,在很大程度上威脅社會和諧穩定。

報告提出,就目前來說應該把反對腐敗、盡力消除灰色收入作為規范收入分配的主要著力點。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民非農業就業的規模,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也被專家列為是消除收入分配差距的可行性政策。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9/13/2008 2:19:06 AM

--  
中國任何一次事件都能集中暴露一系的問題來”

2008/09/1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中國任何一次事件都能集中暴露一系的問題來”
<--sk--> 
中國徐國艮/中國的任何一次事件都能集中地暴露出一系的問題來。

陝西華南虎事件所顯示的并非僅僅是某一個公民的誠信問題,更多的是事件背后的利益糾葛問題,再深層次的問題是體制對于造假的防范與處理能力問題。三鹿奶粉事件,比華南虎事件要嚴重得多,所顯示的方方面面問題更多。

無論三聚氰胺是奶農摻入鮮奶,還是奶粉廠添加,企業都脫不了干系。首先,三聚氰胺是從何渠道進入奶粉的問題要搞清楚。若真是如三鹿集團所稱是奶農摻入,三鹿方面亦有失察之過,企業在原材料檢驗方面的失范是令人不可接受的。如果是三鹿在生產奶粉過程中摻入三聚氰胺,它為了推卸責任而妄稱奶農摻入三聚氰胺,那三鹿這樣的企業無論受到什么樣的處罰,都不為過分。

監管不嚴

對企業生產問題直接負有監管作用的是企業所屬行業的主管部門,像奶粉這樣的食品生產,衛生部門對其質量應當負有直接的監管責任。不知各級衛生部門對于三鹿奶粉的生產有什么的監督與檢測,目前可查的最早的來自衛生部門的關于三鹿奶粉的消息是9月11日甘肅省衛生廳所發布的《關于部分嬰兒泌尿結實病因調查情況的通報》,該通報還聲稱嬰兒腎結石與奶粉無直接關系。

三鹿方面稱"通過對產品大量深入檢測排查,在8月1日,得出結論:是不法奶農向鮮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造成嬰兒患腎結石",于是"通過衛生部發布會召回嬰幼兒奶粉的聲明"。可是,在衛生部網站站內搜索中檢閱到有"三鹿奶粉"的消息僅五條,其中三條是9月11日,兩條是9月12日的,根本沒有此前的任何相關消息,而且,相關省市的超市也是從12日才開始將問題奶粉撤下柜台的。到底是三鹿在自辯以求獲得公眾諒解,還是衛生部門不作為呢?

誠然,三鹿奶粉事件的曝光還是媒體來完成的,但是,在事情嚴重到無法掩蓋之前,媒體是如何表現的呢?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祕而不報,二是歪曲地報。在問題奶粉為害最烈的甘肅省,自三月份以來,就不斷地有嬰兒食用三鹿奶粉呈現出不良表現,而當地媒體無任何相關報道。直到9月9日,蘭州晨報才有《14名嬰兒同患"腎結石"》的報道,在該報道中還使用"XX牌配方奶粉"來"保護"奶粉廠家,在9月11日刊登的《三鹿派員赴蘭州了解情況慧幼奶粉已于7月停產》一文,完全引用三鹿廠家人士說法來作報道的基調,三鹿集團的人員信誓旦旦地表示其多么多么地有社會責任感,其奶粉質量如何如何地沒有問題。極具嘲諷意味的是,三鹿奶粉無問題的報道發表的當日晚上,三鹿正式承認有700噸問題奶粉流入市場。

三鹿奶粉致諸多嬰兒受害,是令人痛心的,在對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罰的同時,要反省如何才能杜絕不幸事件的發生,這應當是我們全社會都要深思的問題。

BBC“中國人談中國”,不代表BBC觀點。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9/13/2008 2:19:44 AM

--  
農工荒”蔓延:中國農村發展面臨困境

2008/09/1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農工荒”蔓延:中國農村發展面臨困境

自由亞洲電台/中國官方媒體發表文章呼吁,關注農民大量外出打工帶來的農村勞動力短缺、耕地撂荒,以及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希望的采訪報道。

官方的新華網星期四發表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楊春光的文章,呼吁重視大量農民外出打工所帶來的農村勞動力缺乏的“農工荒”等影響農村建設的問題。中國農村,特別是西部農村,由于經濟不發達,大量農民外出打工,農村出現了“農工荒”問題,造成耕地大量撂荒。勞動力的缺乏造成農村勞動力價格年年上漲,加上種子、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價格的不斷攀升,農業生產、特別是傳統種養殖業的效益年年下降。以玉屏縣為例,全縣撂荒面積3321畝,占耕地總面積的4%,半撂荒的耕地高達50%以上,而其它縣市耕地撂荒的比例可能更高。在法國的關注中國勞工問題的蔡崇國就中國農工荒問題表示:

“農民工進城打工總的來說是一種進步的現象,帶動了城市的經濟進步,也帶動了農村的經濟發展。盡管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農村有些土地無人及時耕種,農村當中出現了部分家庭關系的淡漠甚至破裂,農村的一些孩子也不能得到及時的教育,這些問題實際上都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妥善解決,而不能簡單地把它歸罪于農民進城打工。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通過允許農民把土地租給別人耕種,以及允許其他縣甚至其他省的農民到外縣、外市、外省去租種土地,實行這樣的政策變革來解決。”

文章還說,農村青壯年夫婦雙雙外出,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問題也日趨嚴重。很多留守兒童交給老人管帶,有的長期無人管教,導致不少留守兒童心理不健康、性格孤僻、對學習無興趣等。如果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不能盡快解決,將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家庭問題,會嚴重影響后繼勞動力的素質。此外,空巢老人問題在農村也日趨突出,他們生活無人照顧、生病無人料理,嚴重影響老人的身心健康。而青年農民即使沒有外出打工,愿意務農的人也屈指可數,對農村建設和發展構成后繼乏人的威脅,也加重城市的擁擠壓力。旅美中國學者方覺先生認為,中國這些年來大批農民工進城打工是一個積極的動向:

“土地使用的市場化才可能保証既有農民工進城打工同時也能使土地連續被耕種。中國土地也是非常寶貴的。人均土地面積不足兩畝,農民的土地面積不足三畝,平均每戶農民的耕作土地不足十畝地。現在的問題是要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一個土地使用制度的市場化,就是土地在使用上能夠投入市場。出租和租種就是一個市場,這個問題應該是一個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解決的政策問題。”

文章認為,中國農村青壯年夫婦雙雙外出打工,或是一方在外打工,大多天各一方,不能經常見面溝通,有的沾染上一些惡習,不僅將辛辛苦苦掙的血汗錢揮霍一空,而且還干出一些對對家庭,對配偶不負責的事,導致家庭破裂,讓本來就脆弱的農村家庭雪上加霜。作者提出的解決辦法是:農業基礎建設,提高務農的效益﹔出進城鄉公平﹔加強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素質。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希望的采訪報道。

<--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9/13/2008 3:04:43 AM

--  
一包奶粉檢驗政府的危機公關能力

2008/09/1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山西晚報

  沒想到,一包小小的奶粉,再次吸引了公眾強烈的關注視線。

  上一次,是空殼奶粉導致了大頭娃娃,點燃了公眾的怒火;這次,則是“某品牌”奶粉,和“結石嬰兒”之間的種種關聯,引人關注與警惕。

  9月8日,甘肅蘭州又發現一名患有結石病症的嬰兒,這是三個多月來,當地發現的第14例同樣疾病病例。家長們反映,孩子們出生后一直吃某品牌奶粉。與此同時,河南、江西、湖北等地也出現同類患兒,他們之間的最大共同點,也是長期食用這一品牌的奶粉。(本報今日報道)



  這個鬧心的“某品牌”,搞得初為人母的媽媽們,茫然失措。直到9月11日《東方早報》的新聞里,明確點出了這一奶粉品牌的名字:三鹿。這下,估計選購奶粉的媽媽們,會長舒一口氣了。雖然,三鹿集團對此回應說,目前還沒有証據証明患病嬰兒,是因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但同樣在沒有証據証明該奶粉不是患兒致病原因之前,家長們至少有了規避風險的方向。只是,在替萬千家長和孩子們慶幸之余,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比如,在媒體以含混的“某品牌”來指代該奶粉時,這一做法,造成的社會心理混亂和公眾心理焦灼,值得我們深思。一些事實証明,在真相不清,信息不明的心理焦慮下,個人理性往往會被“小道消息”所蒙蔽。

  從這種意義上說,一包奶粉,也是對政府危機公關質量的檢驗。因為,在這樣一個信息化時代,對于關系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的公共事件,公眾渴望第一時間從最權威的部門那里獲得相關信息。對“某品牌”的猜測和相關傳言,都顯露出公眾的焦慮與恐懼。面對恐懼,媒體公布了“某品牌”的名稱,無疑是可喜的第一步。但權威信息的發布才是最好的鎮靜劑,這就要求政府機關必須及早介入。

  “公關之父”艾維﹒李提認為,公關的核心理念是 “公眾必須被告知”,信息公開既是政府的義務也是公民的權利,充分保障公眾的知情權,確保政府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是遏止謠言不二法門。也就是說,信息公開的社會,才是最安全的社會。

  李曉亮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9/13/2008 3:05:21 AM

--  
應立即查封凍結三鹿資產

2008/09/1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新華網

隨著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承認該公司生產的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甘肅、寧夏、江蘇等省大量嬰兒患結石病的事件已經基本可以確認為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由于此事件波及范圍廣、后果嚴重,為了保護廣大受害者和消費者權益,國家相關部門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啟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級應急響應,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應立即統籌在全國范圍內回收、封存三鹿相關產品,并根據事件的嚴重事態,采取特殊措施,立即暫時查封凍結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資產,以確保未來對受害者的賠償。

三鹿公司公告稱,受污染的奶粉為2008年8月6日前出廠的部分批次,市場上大約有700噸。而甘肅、江蘇等地患病嬰兒使用三鹿受污染奶粉的時間一般都長達几個月,由此分析,三鹿公司8月6日前出廠的受污染奶粉大部分都已經銷售出去。筆者在網上搜索,發現三鹿奶粉有多種包裝,但多為400克一袋和900克一聽的包裝,按照小包裝數量多的通常情況粗略估算,700噸奶粉大約被包裝成1,400,000份產品,一般嬰兒每月消費奶粉大約為3600克,因此保守估計,三鹿受污染奶粉全國的潛在受害者可能將超過3萬人。

毫無疑問,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很可能面臨一場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索賠狂潮。

而保証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能力賠償受害人,就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許多人都還記得2006年發生的“齊二藥”假藥事件,該事件造成多名患者死亡,可是由于齊二藥在事后就被關閉,造成受害者索賠無門,不斷地在打官司中周旋,卻拿不到應得的賠償。這樣的場景,不應再發生在三鹿污染奶粉受害者的身上。

在這次事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絕大部分受害者都是襁褓中的嬰兒。目前,已知有一名嬰兒因腎結石死亡,多名嬰兒出現腎功能不全,可以想見,三鹿受污染奶粉已經造成、并還將導致大量家庭終生痛苦。無論從執政為民、以人為本的角度,還是從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出發,政府相關部門現在都應把保護受害者權益,當做頭等大事。

立即查封凍結三鹿資產,是當前刻不容緩的事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受害人給予賠償。國家對相關企業不僅要進行罰款,還要對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准的食品,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由于三鹿受污染奶粉事件波及范圍廣、后果嚴重,三鹿品牌的聲譽受到沉重打擊,因此,對三鹿賠償消費者的能力應該保持高度的合理懷疑,國家相關部門根據事態的嚴重程度完全可以對三鹿相關資產進行查封和凍結。

希望有關部門本著對人民、對受害者、對消費者負責的精神,迅速采取行動,亡羊補牢,防止“齊二藥”式的悲劇再次重演。同時,這也是重樹消費者信心、警戒那些對食品安全仍舊漠不關心企業的必要措施。(竇含章)
<--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9/13/2008 3:06:06 AM

--  
可怕的三聚氰胺,可憐的寶寶 三鹿奶粉事件背后大祕密

2008/09/1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人民網   

甘肅省衛生廳今天中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對該省發現多例嬰兒泌尿結石事件首次對媒體作情況通報,并呼吁大力推廣母乳喂養。此次通報証實,今年上半年,甘肅省境內一家醫院共收治患腎結石患兒十六例,月齡大多為五至十一個月,病兒病情重,部分患兒已發展為腎功能不全。

日前,全省市級以上醫院對二OO六年至二00八年該種病例進行檢索。目前,全省共上報病例五十九人,死亡一例,分布在二十四個縣區,以農村患兒為多。二OO六、二OO七年未報告病例。(9月11日《中國新聞網》)

  〔今日感悟〕亮菌甲素案沒有結束,三聚氰胺又來了!什么時候大頭嬰,結石兒不再在中國大陸出現?善良的人們,用您的正直,用您的良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吧!上天會記住您的!

  可怕的三聚氰胺,可憐的三鹿寶寶

  朋友在問我,三聚氰胺是何物?大家記得否,就在不那么久遠的2007年,我國一家出口美國貓狗食物的公司在寵物食品事件導致中美關系軒然大波,其元凶是什么?就是三聚氰胺!

  在食品制作需要檢查蛋白質含量,但是直接測量蛋白質含量技朮上比較復雜,成本也比較高,不適合大范圍推廣,所以業界常常使用一種叫做“凱氏定氮法(Kjeldahlmethod)”的方法,通過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來間接推算蛋白質的含量。也就是說,食品中氮原子含量越高,這蛋白質含量就越高。因此,三聚氰胺被派上大用場了。(具體參考技朮專業書籍)

  為什么要用三聚氰胺呢?關鍵是含氮量很高,生產工藝簡單、成本很低,給了摻假、造假者極大地利益驅動,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飼料中使蛋白質增加一個百分點,用三聚氰胺的花費只有真實蛋白原料的1/5。所以“增加”產品的表觀蛋白質含量是添加三聚氰胺的主要原因,三聚氰胺作為一種白色結晶粉末,沒有什么氣味和味道,摻雜后不易被發現等也成了摻假、造假者心存僥幸的輔助原因。

  1994年《國際化學品安全手冊》表明:長期或反復大量攝入三聚氰胺可能對腎與膀胱產生影響,導致產生結石。為什么我們還這樣做呢?

  我可百思不得其解!我們是生產奶粉,而不是生產氮,就算是給畜生吃也是沒有營養價值的呀!它既不是填充劑也不是代用品,而是一種廢物,一種造成腎結石的元凶!

  據說當時美國人發現三聚氰胺后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為啥添加這玩意,還以為是老鼠藥污染造成的。記得當時美國新聞媒體報道都是懷疑中國糧食倉庫看管不嚴,造成老鼠藥污染。后來終于有知情的中國人忍不住,偷偷告訴美國人這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奧祕,這高手云集的美國學朮界這才恍然大悟,明白過來這復雜的高科技造假過程。

  大家注意這次三鹿奶粉事件,受“污染”的都是最便宜的18塊錢一袋的嬰兒奶粉,顯然,三鹿為了占領農村奶粉市場這塊最后的肥肉采取了低價傾銷戰略,但是賣這18塊錢一袋的奶粉連本錢都不夠,大量生產豈不虧老本了嗎?于是三鹿為了節省成本,在奶粉中添加廉價大豆蛋白粉來替代奶粉,這大豆蛋白粉本來也沒啥大事,但是,恰恰這次里面被添加了偽造蛋白質的三聚氰胺這高科技玩意,于是最終制造出這起轟動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當然,成人奶粉中肯定也添加了這種高科技玩意,因為成年人的代謝能力比嬰兒強大得多,除了特殊的病人,自然也不會有中毒事件發生。另外,如果你想知道三聚氰胺這玩意在中國食品工業和飼料工業應用的廣泛性,“蛋白精”也許就是這個玩意!

  其實,造假也是一種創造,現在還有比三聚氰胺更先進的造假產品,能“耐水洗化驗”,能“抗氨氮反應”。總之一句話,你高科技的爺爺都檢測不出來這是假的蛋白質。你生活在這樣的一個虛假的社會里,你覺得安全嗎?

  有文章這樣質問:三鹿奶粉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現在究竟還剩下什么東西可以安全地吃進肚子里?三聚氰胺這個黑手,從最初的牛羊飼料市場開始蔓延,發展到今天,終于伸到了嬰兒奶粉這個領域。我想數以億計的中國人,不知不覺中,早已吃了好多年用三聚氰胺喂養出來的豬肉,牛肉,雞肉,喝了很多年添加了三聚氰胺的成人奶粉,不知不覺中,都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有沒有誰做過三聚氰胺對人類健康長期影響嗎?我想肯定還沒有,因為誰都不會想到,一個國家几億人,竟然會去吃這種跟食品風牛馬不相及的塑料工業的原料。

  大頭嬰,結石兒何時不再在中國大陸出現?善良的人們,用您的正直,有您的良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吧!上天會記住您的!(作者系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11328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