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黃河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3)
----  讓中國繼續走資本主義道路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3&id=1384)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2/15/2008 12:37:03 AM

--  讓中國繼續走資本主義道路

<-- News: Begin -->
讓中國繼續走資本主義道路

2008/12/14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

胡祖六

在當前全球經濟減速中為數眾多的實際或可能的受害者中,其中麻煩最大的一個可能就是中國的經濟改革開放進程了。西方金融機構的動蕩和信貸緊縮,正在令許多中國人質疑全盤引入類似的資本主義模式是否明智。與此同時,全球衰退對中國外向型經濟的影響也在政治上制約著北京,可能降低對大刀闊斧推進改革的興趣。現在從很多方面來說,中國都處在何去何從的重要關頭。

迄今為止,中國一直是推行市場經濟改革的成功范例。改革讓中國前所未有地保持了30年9%以上的實際年GDP增長率,人均收入增長了10倍,3億人脫貧。中國改革前后的歷史為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在釋放創業熱情和創造財富的潛力方面提供了生動鮮活的案例。不過最近的一些事件也暴露出這一過程中的一些漏隙。經濟依然高度依賴于出口,而不是國內消費,歐美經濟的放緩導致數千家工廠關閉,令成千上萬的工人失去了工作。

危險之處在于,北京正在從近期國內外的事件中吸取錯誤的經驗教訓。近年來改革派贏得了很多次戰役,但在學朮領域的戰斗卻未必如此。現在越來越多的決策者似乎不愿進一步推行經濟改革。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讓反對自由市場的調門越來越高。中國的一些學者開心地宣稱,美國為首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已經開始陷入衰落。這些批評者將全球金融危機歸因于自由放任理念的失敗,也注意到了西方政府對知名金融機構的國有化。

這樣的爭論可能帶來嚴重的政策后果。許多人以目前海外的金融動蕩為由,認為應該進一步收緊國家的控制和對經濟的監管。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情緒滲透到了國家決策過程中,從而對吸引海外直接投資,尤其外資收購中國企業產生了越來越大的抵觸情緒。中國企業還面臨著國內對投資海外進一步限制,就算不是直接禁止的話,北京起碼也是“不鼓勵” 對西方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進一步實行市場自由化的新舉措已經完全停滯了。

對改革開放思想的重新評價來得非常不是時候。盡管中國在這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仍沒有完成向自由市場經濟的過渡。法律法規以及對包括農民在內的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仍做得不夠。
國內經濟的大部分領域仍主要為國家直接掌控。政府嚴厲甚至獨斷專行的干預導致經濟發生了明顯的扭曲,對電價和油價的控制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中國的金融市場仍然不夠發達,效率低下。資本項目的封閉和人民幣靈活性不足導致了越來越大的貿易失衡,以犧牲國內消費為代價促進了出口。建立涵蓋退休金、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全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失敗,給中國的社會結構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所有這些改革對中國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都絕對是至關重要的。不
過,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動搖了中國對西方自由市場體系的信心。值得贊賞的是,中國針對全球危機迅速出台了刺激措施,以解決當前的經濟問題。但自危機以來,中國領導層對30年來大獲成功的經濟改革開放道路的懷疑似乎增加了。

如果中國對當前的危機反應過度,全面停止必要的改革,則可能是最不幸的事。盡管自由市場體系可能會定期發生金融危機,但中國自身的經驗已經顯示,即便這樣,各國仍能從市場化改革和融入全球市場體系中獲益。一次金融危機,即使是像目前這樣嚴重的危機,也不會損害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在創造長期繁榮和人類進步方面的功績。

中國自己在面對不利外部因素時推行此類改革的歷史也証明了這點。當鄧小平1978年啟動經濟改革時,西方經濟體仍陷入滯脹中難以自拔。中國領導層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并未動搖,仍堅定地執行
改革開放的進程。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和2001年美國陷入衰退后,中國再次選擇了加快改革開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使這個進程達到了頂峰。

因此,中國應該避免誤讀目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教訓。讓時鐘倒轉不論是對世界還是對中國自身而言都是一個悲劇性的錯誤。中國自然希望能夠在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領導作用。但作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如果中國顯示出對自由市場經濟體系的信心,并繼續致力于市場自由化,中國則可以憑借自身的經歷更有效地發揮領導作用。

(編者按:胡祖六(Fred Hu)為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大中華區主席,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聯執主任。)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2/15/2008 12:37:47 AM

--  
金融危机在冲垮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2008/12/14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金融危机在冲垮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记者: 萧洵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始料未及的巨大冲击,看起来正在冲垮过去几十年间带动“中国奇迹”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学者认为,中国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内需、保障经济增幅的同时,却疏于在体制上加强改进,这方面的落后将导致巨额投入收效不彰。

路透社星期五的一篇署名分析文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在几个月前,谁会料想到人们对2008年有关中国的记忆,将不再是北京奥运会,或者四川大地震,而是这个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寿终正寝?

*拉动内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路透社中国经济主编魏伦(Alan Wheatley)在文章中说,投资、出口和重工业带动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间以年平均10%的幅度增长,同时也使数亿中国人逐步脱离贫困状态。但是,魏伦说,要放弃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以服务业带动的内需型发展模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外部需求减弱导致中国出口大面积受挫。数千家工厂的倒闭,成千上万工人失业。在这样的境况下,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甚至表示,如何将国际信用危机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将是对中共执政能力的考验。

危机初期有关只有中国可以拯救世界的声音逐渐淹没在越来越具体的忧虑之中。中国高层财经官员也不得不承认,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远远超乎预期,如果明年经济增长无法“保8”,也就是维持百分之8的年增长率,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中国媒体报道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过去这个周末在北京出席财经年会2009的时候表示,中国明年GDP增长在8%左右,是根据中国的生命线定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充分就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星期六,新华社报道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包括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加强改进信贷服务,满足合理资金需求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中国政府对日前提出的有关4万亿元人民币投入确定了5个重点投向,也就是大幅增加“三农”投入、加快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运输“卡脖子”路段和优化能源结构、支持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及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等。

*体制滞后会影响政策实施效果*

中国经济学者、北京思源兼并与破产事务所所长曹思源对这些针对性的措施表示认同,认为应该会收到效果。但是,曹思源担心体制上改革的滞后,会让这些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他说:“我担心的就是经济政策、资金的投入,是要通过一定的体制投下去的。而我们在这个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比较落后,一些制度不是很健全。因此它的效率可能会打折扣。”

此外,曹思源认为,在投入对象方面,也应该更多考虑到民生议题:“我觉得还应该加强得更多一点的是民生方面的(投入)。比如说,医疗、教育、环境保护这方面还应该多点。当然交通运输这些方面也是需要的。”

路透社的魏伦在他的文章中引用的数字显示,去年中国家庭消费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3%,这对于一个处于和平时期的大国而言,比例过低。而中国家庭消费在1980年代时曾占GDP近一半。

许多经济学者都提到健康、退休养老,以及教育等方面的费用占据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支出;个人和家庭消费无法增长,与这方面保障的缺失有关。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认为,在中国,不能仅靠消费刺激经济的增长:“靠消费并不能拉动增长。因为消费是要建立在一个长远的购买力,而不是短期的集中消费上。而且中国老百姓也没有这么强的购买力。他们有很多的担忧,象是社会保障啦,还有家庭未来的计划。所以我想,靠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这肯定是不靠谱的。而且它的周期也很长,起码2、3年才能见到效果。”

这也可能部分表明,为什么中国政府将近期投入集中于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等方面,而没有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健康、教育等社会保障的投入上。

魏伦文章在社会投入方面的分析认为,中国在健康和教育上的投入仅占GDP的1.8%和2.5%,在这次4万亿投入中,两方面也只分得1%的微小投入。

魏伦引述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的观点说,通过退税或者在社会福利上的投入将资金还之于民,这样的做法对于中国的领导人来说并非要务。陈志武说,在一个非民主的国家,领导人首先考虑的不是选民,因此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项目比起民生保障,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陈志武认为,中国应当考虑增加个人收入,提高人民的金融安全感。他说,建设一个国家,需要的不仅是钢筋和水泥。


VOA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2/15/2008 12:39:01 AM

--  
新劳动法将导致贫富分化

2008/12/14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张五常:新劳动法将导致贫富分化

《人民币要以实物为锚》发表后,懂经济的朋友说比我以前的解释远为清楚了,明白,好。还有不少读者不明白。不要想得太深:试找一篮子不同的水果,每个写上价格及重量,然后拿起我的文章逐点读下去,每步以那篮子水果对照。

有四点这里要澄清或补充的。一、我建议的以一篮子物品为锚彷佛昔日的金或银本位制,但有两点重要的不同。甲、昔日的本位制是以金或银作货币,出口流失或供应不足很麻烦。我建议的是用金或银之价作为基标(bench mark),市民可按基标在市场买卖成交,但金或银的本身不是货币。乙、单用金或银,可能的市价大幅波动很麻烦。用一篮子物品,篮子内的不同物品的相对价格自由浮动,但整篮子的总价(指数)不变,不会受到个别物价波动的影响。

二、物品可从期货或批发市场选择,二者之间批发市场(如果有足够物品的话)较为优胜。这是因为期货之价,虽然一般比较精确,有时容易出术。多年前巴西的咖啡豆就因为有人放假消息而搞出丑闻。我建议的篮子,物品的质量要精确,但只要央行言而有信,物价的精确性不是那么重要。

三、固定了篮子的可以在市场成交的物价指数后,人民币对所有外币的汇率皆自由浮动。如果某重要外币的汇率变动太大,人民币调整指数的应对可能引起「货币战争」之见。但如果国内的所有价格自由浮动(包括工资),这些价格的浮动足以应对汇率的大波动,不需要调整那篮子的物价指数。所以在原则上,这篮子的指数调整只宜用于调控通胀或通缩。要注意,好些时,外币汇率的大波动是需要的,央行不要管。汇率变动的一个功能,是为国际竞争提供一个均衡点。

四、像今天那样国际金融大乱,或历来把经济学者弄得频频出弹弓手的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以一篮子物品为货币之锚会把这些烦扰平静一下,其它有关金融的问题会远为容易处理。

转谈新劳动合同法,我的立场早就明确。再谈,因为资料愈来愈不对头。读到的报道,产出工资成本因为此法增加了百分之三十至五十,比八个月前我估计的高出约十个百分点。违法的不说也罢。广东今年上半年的劳动争议案件,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约百分之一百六十(某区升百分之二百五十)。听说一个法庭的书记员累得哭了出来。空置的厂房激增不论,整国看,厂房的月租每平米约下降了五元——看来还要下降的。感谢一位周姓女士。她替我找了几天国家的总厂房面积,资料差一小点,不能用,但天文数字的损失可以肯定。如果再算进机械设备、人才流失、吵架费用,等等,以五厘年息率折现,我不知怎样说才对。

我与中国的贫困农民结了不解缘。抗战时在广西一个今天遍寻不获的村落住了一年,约八岁,没有吃过一粒饭,不穿鞋子,单衣试水,背着比我小四岁的妹妹,在荒山野岭找到什么或可吃的就塞进她口中。村内的农民比我们一家七口还要穷,整生只在结婚与孩子满月时有机会吃饭。当时农民告诉我,抗战之前他们也是没有饭吃的。早一年,一位在桂林的医生说妹妹营养不足,不能活下去。今天该医生应该死了,妹妹还活着。

日间拾薪,晚上替一位也是逃难的教古文的老师生火,在火光中他拿出几本厚厚的书朗诵。我不知何解,但过耳不忘,今天还背得出的古文与诗词数以百计。父亲当时在香港,母亲带着六个孩子,无力供养,让我背着妹妹到处觅食,过程中我对农作有深入的体会,二十多年后写论文《佃农理论》,对农业资料的处理自成一家,验证该理论的第八章,把老师艾智仁与芝大的两位庄逊吓了一跳。因为这一章,我被邀请在芝大教过一个学期农业经济。高斯后来说那是不可能被超越的实证研究。

今天老了,回顾平生,我是个没有从小认识的朋友的人。当年认识的小朋友都饿死了。今天高举以新劳动法协助穷人的众君子真的见过穷人吗?他们见过小朋友在面前饿死吗?驱之不去的回忆,是七岁在柳州中正中学附小时,一个变黄变肿的小女同学问:「我快要死吗?」年小无知,我答:「他们都说变黄变肿是要死的。」她再问:「我做错了什么呢?」答不出,我哭了出来。

当年的小朋友不少比我聪明。后来自己近二十四岁才进大学,知道机会难逢,拼搏,考第一如囊中物,十年后就成为正教授了。但我想:我可以,有机会中国的青年不少也可以吧。这样的背景,是我后来极力为中国的穷家子弟争取自力更生的机会的原因。

这些年我反复推断,考虑到神州面对的局限与各种复杂问题,得到如下结论:经济发展要顾及的焦点,是穷人,尤其是穷家子弟。补贴不宜,因为长贫难顾,余下来就是要设法放开他们自力更生的机会了。这类推断我的准绳度早就前不见古人,而衷心说实话,这方面北京做得好。是不容易的工程,但做得好。我的投诉,主要是教育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好些是快不来的。想不到,新劳动法的引进,把那穷人发展的大好形势打折了。不是想不到此法会有如此这般的效应,而是想不到北京会推出此法。

北京的朋友老是不接受,在中国面对的资源与人口的局限下,老少不论,工作年龄的农作人口不应该超过百分之十,而百分之十五是强可接受的上限了。农地太少,某些农产品是要进口的。这里的要点,是农作人口大幅下降,不会大减农作的总产出。理由可不是因为有什么隐蔽性失业,而是在中国传统的农家作业制度下,每年只有两三个月是繁忙期。几年来这农家作业的传统结构有了很大的转变。大约二○○○年吧,职业农工的运作开始,不久后盛行。把牛宰了,引进小机械,耕、种、收成以每亩算价,而出外工作的,尤其是从事建筑行业,在农忙时间回乡帮一下。市场也因而协助农民选择各种轮植图案,让职业农工不停地工作。(中国传统的轮植知识无敌天下,四十年前我在《佃农理论》中解释得清楚。)这些资料我跟得紧,不是政府数据,而是在实地找了好几个查询站。我因而知道农民的收入,从二○○○到二○○七,每年增长达百分之二十。继续下去,加上农产品之价再升,大约十年后农民的生活水平会与城市的中等人家看齐——平均不会看齐,但农家的平均与城市的中层会。

新劳动法的祸害是容易解释的。工业成本上升,租值近于零的接单工厂纷纷倒闭,回乡耕田潮急升,等等,大家都知道。这里我要读者考虑最低工资的推论。一个工人的工业产出贡献低于法定的最低工资,工厂不会雇用。怎么办?不回乡,在城市行乞,或盗窃,或望政府救济,对社会的贡献皆负值。这位无业仁兄可以转到街头卖小食。环保不论,卖小食对社会有贡献,而因为风险较高,收入可以高于最低工资。但有两个问题。其一,工厂可以作为学校看,工作勤奋,学得多,前景远比卖小食好。其二,工业可以容纳很多人,卖小食或作小生意,竞争者增加就要一起亏蚀了。

我很明白北京的处境:新劳动合同法是成文法,不容易挥之使去。不挥之,地方政府像今天那样忙顾左右,工人吵起来却不能不依法办事。工业的投资者见新劳动法的阴影还在,多半不敢下注。目前,北京当局对农民的补贴相当慷慨:回乡潮急升,安抚一下无可厚非,但这显然不是长远的善策。

是的,如果新劳动法坚持下去,不管地区政府怎样打松章,中国的贫富两极的严重分化一定会出现!我想了很久,也跟一位懂法律的研讨过,总是想不出有什么变通之道,能把新劳动法的不良效应化为零。

成文法是可以取缔的。新劳动法别无选择,取缔算了。


<--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2/15/2008 12:39:46 AM

--  
中国政府对海洋权益重视超以往任何阶段

2008/12/14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 对日方所谓中国船只“入侵”钓鱼岛的说法,中国政府两天内两度作出反应。8日,有记者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问:“据报道,12月8日中国海监船只进入了钓鱼岛领海活动,请证实。”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有关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是无可非议的。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又有记者问,中方未来是否会再次派出船只进入钓鱼岛?刘建超表示,中国船只是在中方拥有主权的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

至于何时再派出船只,这是中方的事情。

  此次前往钓鱼岛活动的中国“海监46号”和“海监51号”船,均属中国海监总队。据国家海洋局官方网站资料,1999年1月13日,中国海监总队挂牌成立,根据国务院赋予的职能,中国海监主要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我国管辖海域(包括海岸带)实施巡航监视,查处侵犯海洋权益、违法使用海域、损害海洋环境与资源、破坏海上设施、扰乱海上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并根据委托或授权进行其他海上执法工作。中国海监各级机构统一标志、统一执法证件、统一执法文书、统一制式服装管理,以准军事化标准建设执法队伍。

  中国海监总队负责人不久前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说,中国海监将加强对争议海域的管辖。他说,“在国际法上,对于争议海域有两个惯例,一是看你有没有在这儿实施有效管理,二是实际控制优于历史证明。比如我们讲,这个区域历来就是我们的,但只这样做没用,要看你有没有实际控制。中国海监在管辖海域内,必须显示自身存在,体现有效管辖。”

  从国家海洋局网站了解到,今年7月,“中国海监55”指挥艇在上海交接,随着该艇的交付使用,海监东海总队的海上执法装备能力得到提高,对加强和促进东海区近海海域的巡航、监察、指挥等海洋执法工作,将发挥重要作用。今年8月,两艘原归中国海军的猎潜艇入列中国海监,分别是“中国海监20”和“中国海监32”。

  今年是中国海监总队建队10周年。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海监总队已在北海、东海、南海3个海区建立了定期维权巡航制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的管理。至此,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有了全天候的“巡航兵”。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中国海上执法力量正在迅速崛起,而中国政府对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视,更是超越了以往任何阶段。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美两国之间横隔太平洋,美国本土和中国大陆相隔万里。但它们的力量交汇点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两个大陆之间的中间线,而是在我国的沿海线上。也就是说,两国力量的交汇点已经深入到我们的200海里经济专属区,就在我们的家门口。详细

  日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共同社等各大媒体网站12月8日均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所谓“中国海洋调查船入侵日本领海”的消息。日本对中国在钓鱼岛附近的海洋调查活动非常警惕。详细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晚表示,中国有关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是无可非议的。 (来源: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12/15/2008 12:40:20 AM編輯過]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2/15/2008 12:41:25 AM

--  
温总理三十分钟讲话不寻常

2008/12/14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这是十年采访经历当中,第一次遇到领导人外访不过夜。温家宝和李明博,中午分别从北京和首尔飞抵福冈,晚上吃完东道主麻生太郎的晚宴,马上回国。
温总早上八点飞机,晚上十二点回到北京,虽然紧凑,但他颇为自豪,因为不过夜,代表团也没有在酒店租房间,节省了开支和时间,却又办成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出席第一次中日韩领导人首脑峰会。
不过不知道是因为会期短促,还是因为金融风暴的关系。八国峰会的时候,日本政府大手笔招呼记者,设备齐全的新闻中心,还有免费的餐饮和上网服务,这次日本政府同样作为东道国,没有新闻中心,在一座资料管理面设立了一个等候往会场进行拍摄的临时记者集合点,不单单没有上网设施,连喝的水也没有一杯。一些同行从中午十二点到晚上九点结束,滴水未进。因为安保原因,离开这个集合点,就进不来了。而最重要的是,方圆几里,看不到一家商店。
不过为了这些多边会议大费周章,大铺排场,本身有多大的意义值得探讨。至少从今天来看,虽然简单,时间短,但是有看得见的成果,这就足够了。
虽然晚宴结束已经不早,但是温总还是安排了和使馆工作人员还有华人华侨代表见面。他讲了三十分钟,同样是谈经济,这次和十月底,他在莫斯科的见华人的讲话基调已经有了分别。
这次,承认金融危机对中国下半年经济造成更多困难,特别是十月份之后,还记得那次,他引用的十月份的出口数字还是增长,但是现在,随着上半年的订单的完成,寒冬确实来临。这次他的讲话,更多的则是表达自己的信心,呼唤大家的信心。
以下是讲话中关于经济状况的大部分内容:
“我想和大家说一些什麽呢?因为大家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寒冷,大家关心祖国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如何摆脱这个困境,继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我们采取的政策措施刚才我借答记者问的机会都讲了,但是有一点我想对大家讲,现在最重要的是信心。
领导人要对国家的发展有信心,企业要对经营和投资有信心,群众要对消费有信心,我们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同胞们要对国家有信心。
我有时常常静静的想,我们这个国家,历史可谓悠久,但灾难也可谓深重,但正是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灾难总是和进步伴在一起,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具有百折不挠,坚强不屈这样的勇气和风格。
我们不仅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而且在斗争中学会了一个民族成长所必需的品质和能力。这就是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东西,又会从进步中得到。今天同样是这样。
今年我们遇到了特大地震,八万多人死亡,受灾人口达到数千万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没有因为困难而吓倒。现在同志们到灾区去,情况完全变化了。
六个月时间我去了六次,我看到了灾区人民失去亲人以后,又振作起来,看到孩子们又充满了信心的生活下去,看到一栋栋新的房屋拔地而起,我心里就油然产生一种信念:我们这个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这场金融危机来的非常的迅猛,如果说中国经济形势在金融本身受到的直接冲击还比较小,那末在实体经济上,在下半年,尤其是十月份以后,困难就比较突出了。
我今天不想详细分析其中的原因,我给大家做一个比喻:就是现在的状况,好像我们这个家,有资金,有设备,有原材料,有劳动力,但是就是市场急速萎缩,外需急剧减少。
同志们,这是一个什麽矛盾呢?这就是说,拉动经济的靠的是最终消费,没有最终消费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
我们最终消费原来是靠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需,就是所谓出口,一个是内需。但是中国人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地球。外需急剧减少,订单急剧减少,货运量急剧减少,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困难。怎麽办?因此我们把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确立了一个重要的方针:那就是要把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把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上。
我这样一讲,大家可能就可以理解我们这个方针应该是正确的。
现在的形势还是抓住时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要争分夺秒。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个拉动内需的两年四万一的投资计划,现在的关键是要抓紧落实。
有人误解,说这次投资,你们把较大的比重还是放在基础设施上,我说十项措施是全面的,是一个整体,可以说,我们是把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结合起来,把扩大内需和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它不是单一的。
方才我给记者们介绍了七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措施还没有完,我每天都在想,力度够不够,能不能够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还在考虑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果的拉动经济的措施。
我之所以给大家讲一讲,就是希望在外面工作的通知,希望华侨华人,了解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祖国所遇到的困难,完全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加以克服的。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心,要有这样的勇气。
如果一个国家,领导人没有信心,那末群众也就没有信心,如果一个企业,领导者没有信心,那末职工也没有信心,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信心。
这就是我常讲的,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贵重,也是我常说的,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我相信,经过克服这次困难,不仅中国的经济还会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且中国的经济水平还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人是有这样的自信的,我们也会在这次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中,为我们的民族和祖国赢得尊严。“
<--sk--> 


闾丘露薇 温家宝的经济信心喊话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10938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