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黃河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3)
----  央視新樓是生殖崇拜? "色情玩笑"後果很嚴重?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3&id=1907)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8/21/2009 2:28:12 AM

--  央視新樓是生殖崇拜? "色情玩笑"後果很嚴重?

央視新樓是生殖崇拜? "色情玩笑"後果很嚴重?(圖)


  被稱為“大褲衩”的新央視大樓又成了焦點,設計師庫哈斯近期出版的一本名為《Content》的著作,揭開“大褲衩”的謎團,解釋其內涵為男女生殖崇拜︰主樓是一個女性的臀部朝外趴著,副樓就是與之對應的男根。(人民網8月19日)

  央視新大樓的“大褲衩”設計一直有爭議,這個在100多米高空展開的“懸挑設計游戲”,因外形怪異而引人矚目。美國《時代》周刊稱其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建築”。如今,設計師本人自曝內幕,解開這一獨特的創意原是“色情玩笑”。于是輿論嘩然,因為在一些人的眼中,央視新大樓與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一樣,被視作是新時期中國崛起的象征,被賦予凱旋門、埃菲爾鐵塔之類建築一樣的劃時代意義。這麼一個莊重的主題建築上,老外居然涮了我們一把,被弄成這麼一個低俗的玩意?于是,一種被蒙蔽的感覺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與榮耀感無端被愚弄了。于是,“在中國建築界引起強烈憤慨”。

  
650) this.width=650">


  
央視新址配樓被燒前的圖片。(資料) 中新社發 初征 攝


  其實,自古以來,我們就不乏體現生殖崇拜的圖騰與建築。比如,國粹麻將據稱是明代徽商根據當地的生殖崇拜儀式而發明的一種游戲。麻將與條、餅、萬三色為基本花樣,恰與生殖崇拜的三要素吻合。“生殖崇拜是原始社會普遍流行的一種風習,是對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種贊美和向往,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業興旺發達的一種表示。”生殖崇拜從來是神聖的,並不惡俗。中國的一些古民居,也不乏生殖崇拜的影子。如客家建築就被學者認為有生殖崇拜的理念,土樓被認為是 “母性”的象征,“像吞容一切的子宮”,其外形從側面看是男根,從高處往下看,是女陰。(梁昌俊《客家建築文化探析》)

  “生殖崇拜” 既然古已有之,並不色情,就算是被老外借央視大樓發揚光大了一回,又豈是對國人的大不敬?不過是中為洋用,恰恰說明中國人的天人合一、男女和諧思想融入了老外的設計理念,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再說,“業界的不少建築設計師早就看出它的色情寓意”,難道在采納時,有關方面真的不知?若明知有此含義而不拘一格用之,又怎麼說被愚弄了。

  一座完美的建築,首先要結實耐用,之後才是好看。央視大樓不過是一個建築而已,千萬別跟國家形象、民族大義扯起來,那樣的玩笑,才真的開大了,也太沉重。真正值得公眾關心的是,央視大樓的招投標、承建等各方面是否公正透明,有沒有腐敗,會不會跟有的樓房一樣,說是百年大計,沒幾年就推倒重來,或是倒了歪了。只要是保證質量的建築經典,只要大樓的設計、建設是干干淨淨的,就談不上污穢齷齪。相反,再恢宏輝煌的建築,如果是用腐敗的沙石堆起來的,如安徽阜陽的白宮之類,那才是真正讓人覺得惡心,令人蒙羞。

  余人月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8/21/2009 2:29:50 AM

--  

中国巨额美债的三条出路

三星中国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金贺、李牧群、马兹晖、李萌等人组成研究团队,根据大量数据,对中国的巨额外债的可行性出路进行了研究。近日发表了题为“中国巨额美债的出路”的研究报告。报告中,他们给中国的巨额美债建议了三条出路。

近年来中国出口导向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截止到目前1.95亿美元的储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美元储备的最大国家。在巨量的美元外汇储备中7400亿左右投资到美元国债的购买上。尤其在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2008年,中国将大部分新增外汇储备投资到美国国债,国债增量占外汇储备增量的比例创历史最高,高达59.8%,从而使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数量达到顶峰,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在危机爆发后仍然增持美国国债的国家之一。

而巨额的美国国债,对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中国应当对自身的外汇储备管理作出战略上的调整。

危机后美国国债仍在增长

进入2008年以来尤其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中国对美国国债持有显著加速。如图1所示,中国2008年初到今年1月份美债持有猛增至7400亿美元左右,一举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债权人。

即便在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并未停止购买美国国债,尽管由于出口下滑外汇储备积累减速。中国1月和2月外汇储备分别创纪录地减少了326亿美元和14亿美元,而3月份又增长了417亿美元。中国央行外汇储备1.95万亿美元中,约2/3是美国证券,但中国政府现在提供给美国抵押贷款和政府借款的资金百分比正不断下降。

在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及进程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与世界上诸多央行完全不同的大幅增持策略,的确耐人寻味。由下表可以看出,2008年中国将大部分新增外汇储备投资到美国国债,国债增量占外汇储备增量的比例创历史最高,高达59.8%。到2008年年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占所有外国投资者投资美债总额的24.2%,比2007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

中国持续增持美国国债的成因

成因一: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世界工厂”式的发展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外汇积累很快,由经常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双顺差的多年积累,经济内外失衡是中国政府快速积累美国国债的根本原因。

成因二:独特的结售汇外汇管理模式使得外汇大量集中在政府手中。1994年以来中国出口企业所创外汇必须经由外汇管理局卖给银行,再由国家统一进行对外汇的管理;进口企业用汇时也必须通过外管局审批后由银行发放。这使得政府手中集中的过多的外汇储备不得不投向海外市场,这是中国持有大量美债的制度原因。

成因三:加入WTO以后国家应对跨境资本流动稳定使得美国国债成为投资首选。首先,中国外汇储备形成的性质特点决定了中国外储的投资方向应着眼于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性。结果就是,只要人民银行的“柜台”前出现了美元等外汇,人民银行就发行人民币加以收购,买入的美元等外汇则构成了中国的外汇储备。其次,中国的2万亿外汇储备中有不少属于外国政府和外国机构或企业的。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依赖,外企出口总额占中国年度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因此为了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就必须满足外商和内商的经常性兑换需求。这就决定了中国政府不能将大部分外汇储备用于购买黄金,石油和矿产等实物。

美国国债的大容量和国家信用的相对安全性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提供了一个最佳渠道。其一,美国国债容量大(可供买卖的共有6.3万亿美元),需求强劲,交易活跃,流动性强,收益也比较高。其二,美国国债比银行定期存款更保险和安全。符合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性”这三个基本要求。

巨额美国国债的风险

持有大量美国国债长期而言并不能稳定人民币汇率。首先长期贸易顺差致商品同货币的非均衡流动,导致国内通胀的趋势不可避免。

理论上讲,国家货币的发行量是政府对国家的负债,为了保证负债的安全性,央行理论上应当持有跟负债同等价值的资产来对冲。而目前中国央行对外公布的资产是600吨黄金和两万亿美元的外储,相对于1万亿美元的对外负债和60万亿人民币的M2总量显然不够,从近年来GDP10%左右的平均增速和平均高于16%的货币发行量增速对比可知,人民币滥发的事实无疑。但从现状来说,中国的长期顺差意味着商品和劳务的单边流出,因此就国内的商品市场而言,由于长期以来国债对外汇的长期沉淀,人民币在国内的供应显然远远超出了国内商品和劳务供应的需要。

尽管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长期顺差导致本币的汇率升值,但针对外汇发放本币的机制中国显然同美国这类市场经济国家不同,本币过度投放抵消了外汇积累的升值效应。M2/GDP的比例中国近年来高居世界之最,一方面反映了储蓄率高和资本转化效率不高的现实,但更多反映了由连年顺差导致的高额外汇储备造成的本币过度发放。马歇尔K 值(M2/GDP)是被广泛使用的衡量流动性的指标,反映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连续多年来货币供应量(M2)大大超过货币需求量。如2006 年中国的马歇尔K 值高达165%。由于今年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几位宽松的货币政策,年底前的M2累计会超过50万亿人民币,意味着相对于实体经济需求,货币的增发更为猛烈。
中国出口积累的大量国债通过美国债券市场流入货币市场,并用于美国国内的企业融资和对外投资。因此,如果国债资金再次流入中国国内的话,按现有国内换汇机制会引起人民币的二次增发,进一步放大人民币的投放,长期看必然引起本币的贬值。

巨额国债的存在事实上对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形成障碍。首先,对应大量国债的人民币增发要求央行必须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防止国内的流动性泛滥,正如金融危机前中国央行一直采取的紧缩政策。其次,提高利率的货币手段在中国资本管控漏洞较多的情况下又会诱发国际投机资本对人民币的套利,使得去年上半年中国面临通胀时央行紧缩措施收效并不明显。再次,大量国债造成外汇的沉淀,短期内美元贬值的趋势必然给国内货币政策造成干扰。原因在于以高估的美元投放相应的人民币,在美元向其实际价值靠拢时(贬值),前期投放的人民币显然太多了,这不可避免的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诱发通胀。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8/21/2009 2:42:11 AM

--  
中国外汇储备的战略改革

措施1:逐步弱化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渡依赖。首先现有的利用廉价劳动力创造高额外汇积累的方式自身不具备可持续性。廉价劳动力最终损害的是国内内需潜力,本次危机中国面临的最大困境就在于在外需萎缩时国内消费无力支撑起产能过剩的分流,直接受到伤害的就是实体经济。金融危机的教训说明,依赖外需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策略是失当的,依赖内需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其次,中国长期执行的出口补贴政策尽管短期效果上是防止经济增长的下滑,但长期效果实际上是以牺牲本国资源利益对世界各主要进口国的补贴。国内资源供应有限,大量开采的同时造成巨大的环境问题,必须对资源型产品的出口采取限制出口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家日益重要,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产品必须作出相应的储备,而不是以创汇为目的。

措施2:改变单一集中管理模式向分散性管理过渡,同时应对购汇人民币的发放模式进行调整。由前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目前执行的中央集中结汇集中投资的方式长期将引发国内通胀和对外投资风险集中双重问题。由于企业将出口所得外汇卖给国家,导致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量过大,国内货物的出口和额外多出的钞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因此,政府应该允许企业和个人拥有外汇,对于企业出口所得外汇,应该借鉴市场经济国家藏汇于民的经验,扩大企业对所创外汇的自由支配度。例如,美国官方的外汇储备虽然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美国民间所持有的外汇价值达9万美元之巨。再如,日本的官方外汇储备为1万多亿美元,而日本民间所持有的外汇高达3万多亿美元。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国家无需对国内外汇集中投资,同时便于企业根据其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进行对外并购和投资,也减弱了国家集中投资目标大,投资渠道单一的弊病。

除了减少外汇集中投资的风险,藏汇于民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国内货币市场的稳定,减少央行收购外汇而进行的货币的无度投放。中国的购汇资金来自于印钞机器。比如企业出口了1000亿美元的商品,中国人民银行的做法是收走这1000亿美元,并对应投放6800亿人民币给企业。于是国内商品市场上在少了价值6800亿人民币的货物的同时,又多出了6800亿人民币的纸钞,如果长期如此,通货膨胀自然不可避免,近两年来中国通货膨胀同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对比,市场经济国家对外币的收购原则上是以现有市场本币存量的基础上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操作进行的,因此不会出现购外汇引起本币大量投放的现象。

措施3:严防通胀预期下资本大规模外流可能造成的外汇储备枯竭。尽管中国名义上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但是危机爆发后下面两个因素必须给以充分关注。一是一季度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同时,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同比下降20.56%。这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速正在下滑,而且今明两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外储增长的基础正在削弱。二是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的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必然诱发通胀担忧,国内外资本流出中国避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粗略估计中国政府手头可支配的外汇约为7000亿美元左右,尚不足以应对资本的大量跨境流动。首先国家掌握的7400亿美元的美元国债抛售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人民币的国际信用正是建立在中国政府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基础之上的,美国国债才是人民币信用的保证.一但政府大量减持美国国债,必然会引发市场对人民币信用的恐慌。据不完全估计,国家外汇管理局通过中投公司将约80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投资到美国企业股权(如雷曼等)和美国公司债券市场,目前贬值保守估计为50%以上,强制变现的数额大致为3000亿美元。加上外汇管理局持有的估计约3000亿美元左右的美元现金,累计国家可支配外汇总额约为7000亿美元左右。

相对于国际投资者的逃离,国内贫富分化极为严重的环境下富人群体通过外汇市场规避风险的行为对于外汇枯竭造成的威胁更大。据招商银行和全球知名咨询公司贝恩公司(Bain&Company)3月30日联合发布的《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08年中国内地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人群约30万人,共持有8.8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中国转轨时期形成的富人阶层的财富或多或少都来路不正(一个例子就是刚刚落马的中国首富黄光裕),在中国特色的环境下掌握"非法"财富带有相当大的风险,也促使这一阶层将资本向海外转移。

加强区域货币合作以及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作用。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由于很难兼顾国内货币政策和作为储备货币相对保值的双重作用,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长期持有美国国债很难做到债权国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在目前IMF仍为西方强势货币控制的情况下,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成为减少外汇及高额国债风险的两种主要选择。区域货币合作主要通过清迈倡议框架下中、日、韩和东盟十国的10+3模式下的货币互换协议来进行,但目前不足2000亿美元左右的互换金额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10+3模式的货币互换在2007年前主要以双边协议的模式开展,金额约800亿美元,涉及货币除双边货币之间互换外还包括美元同本币的互换。

从2008年开始,10+3决定成立亚洲共同基金(Asian Common Fund—ACF),标志着亚洲区域货币合作开始向多方互换迈进,基金初步资本金确定为800亿美元。尽管目前条件尚不成熟,但亚洲货币合作今后的形式应该探索出一条类似IMF架构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sian Monetary Fund)。

加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规避单纯依赖美元结算而造成的汇率风险,而且有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今年4月8日中国政府决定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及东莞五个城市,将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探索规避汇率风险,减省汇兑成本,改善贸易条件,推动长、珠三角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的新路子。大范围的开展人民币的贸易结算,应该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香港的金融制度优势,建立香港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如果香港试点能够成功,可以进一步利用上海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实现香港和上海人民币结算的内外协同。

/belayashma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8/21/2009 2:42:12 AM

--  
中国外汇储备的战略改革

措施1:逐步弱化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渡依赖。首先现有的利用廉价劳动力创造高额外汇积累的方式自身不具备可持续性。廉价劳动力最终损害的是国内内需潜力,本次危机中国面临的最大困境就在于在外需萎缩时国内消费无力支撑起产能过剩的分流,直接受到伤害的就是实体经济。金融危机的教训说明,依赖外需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策略是失当的,依赖内需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其次,中国长期执行的出口补贴政策尽管短期效果上是防止经济增长的下滑,但长期效果实际上是以牺牲本国资源利益对世界各主要进口国的补贴。国内资源供应有限,大量开采的同时造成巨大的环境问题,必须对资源型产品的出口采取限制出口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家日益重要,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宗产品必须作出相应的储备,而不是以创汇为目的。

措施2:改变单一集中管理模式向分散性管理过渡,同时应对购汇人民币的发放模式进行调整。由前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目前执行的中央集中结汇集中投资的方式长期将引发国内通胀和对外投资风险集中双重问题。由于企业将出口所得外汇卖给国家,导致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量过大,国内货物的出口和额外多出的钞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因此,政府应该允许企业和个人拥有外汇,对于企业出口所得外汇,应该借鉴市场经济国家藏汇于民的经验,扩大企业对所创外汇的自由支配度。例如,美国官方的外汇储备虽然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美国民间所持有的外汇价值达9万美元之巨。再如,日本的官方外汇储备为1万多亿美元,而日本民间所持有的外汇高达3万多亿美元。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国家无需对国内外汇集中投资,同时便于企业根据其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进行对外并购和投资,也减弱了国家集中投资目标大,投资渠道单一的弊病。

除了减少外汇集中投资的风险,藏汇于民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国内货币市场的稳定,减少央行收购外汇而进行的货币的无度投放。中国的购汇资金来自于印钞机器。比如企业出口了1000亿美元的商品,中国人民银行的做法是收走这1000亿美元,并对应投放6800亿人民币给企业。于是国内商品市场上在少了价值6800亿人民币的货物的同时,又多出了6800亿人民币的纸钞,如果长期如此,通货膨胀自然不可避免,近两年来中国通货膨胀同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对比,市场经济国家对外币的收购原则上是以现有市场本币存量的基础上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操作进行的,因此不会出现购外汇引起本币大量投放的现象。

措施3:严防通胀预期下资本大规模外流可能造成的外汇储备枯竭。尽管中国名义上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但是危机爆发后下面两个因素必须给以充分关注。一是一季度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同时,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同比下降20.56%。这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速正在下滑,而且今明两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外储增长的基础正在削弱。二是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的过度宽松货币政策必然诱发通胀担忧,国内外资本流出中国避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粗略估计中国政府手头可支配的外汇约为7000亿美元左右,尚不足以应对资本的大量跨境流动。首先国家掌握的7400亿美元的美元国债抛售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人民币的国际信用正是建立在中国政府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基础之上的,美国国债才是人民币信用的保证.一但政府大量减持美国国债,必然会引发市场对人民币信用的恐慌。据不完全估计,国家外汇管理局通过中投公司将约80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投资到美国企业股权(如雷曼等)和美国公司债券市场,目前贬值保守估计为50%以上,强制变现的数额大致为3000亿美元。加上外汇管理局持有的估计约3000亿美元左右的美元现金,累计国家可支配外汇总额约为7000亿美元左右。

相对于国际投资者的逃离,国内贫富分化极为严重的环境下富人群体通过外汇市场规避风险的行为对于外汇枯竭造成的威胁更大。据招商银行和全球知名咨询公司贝恩公司(Bain&Company)3月30日联合发布的《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08年中国内地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人群约30万人,共持有8.8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中国转轨时期形成的富人阶层的财富或多或少都来路不正(一个例子就是刚刚落马的中国首富黄光裕),在中国特色的环境下掌握"非法"财富带有相当大的风险,也促使这一阶层将资本向海外转移。

加强区域货币合作以及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作用。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由于很难兼顾国内货币政策和作为储备货币相对保值的双重作用,即所谓的特里芬难题,长期持有美国国债很难做到债权国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在目前IMF仍为西方强势货币控制的情况下,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和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成为减少外汇及高额国债风险的两种主要选择。区域货币合作主要通过清迈倡议框架下中、日、韩和东盟十国的10+3模式下的货币互换协议来进行,但目前不足2000亿美元左右的互换金额还有巨大的拓展空间。10+3模式的货币互换在2007年前主要以双边协议的模式开展,金额约800亿美元,涉及货币除双边货币之间互换外还包括美元同本币的互换。

从2008年开始,10+3决定成立亚洲共同基金(Asian Common Fund—ACF),标志着亚洲区域货币合作开始向多方互换迈进,基金初步资本金确定为800亿美元。尽管目前条件尚不成熟,但亚洲货币合作今后的形式应该探索出一条类似IMF架构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sian Monetary Fund)。

加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规避单纯依赖美元结算而造成的汇率风险,而且有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今年4月8日中国政府决定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及东莞五个城市,将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探索规避汇率风险,减省汇兑成本,改善贸易条件,推动长、珠三角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的新路子。大范围的开展人民币的贸易结算,应该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香港的金融制度优势,建立香港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如果香港试点能够成功,可以进一步利用上海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实现香港和上海人民币结算的内外协同。

/belayashma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9375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