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黃河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3) ---- 誰能把北大清華 掃成二流大學?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3&id=53) |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8/15/2006 1:36:39 PM -- 誰能把北大清華 掃成二流大學? 誰能把北大清華 掃成二流大學?● 戴慶成 日前,大陸親戚打電話來,表示明年高考的兒子有意來香港升讀大學,詢問我有何看法。 我這位親戚,是典型的愛子一族。兒子由鄉下跑到距離不遠的城里念中學,她都會牽腸挂肚,茶飯不思。這次她為了兒子的前途,竟然主動放手准備給兒子來香港念書,不由令我再次想起前段日子在大陸炒得很熱的“北大清華被香港大學掃成二流大學”的話題。 這件事的起源是這樣的:今年香港多家大學紛紛以“銀彈政策”到大陸招生,結果出人意料之外,竟然吸引大陸不少高考狀元舍北大、清華而南下香江。之后一個名叫薛涌的旅美學者在一篇博客文章分析,隨著近年來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規模不斷增加,眾多高分考生的首選學校已經成了香港的大學,“北大、清華很可能會被香港的大學打成二流”,令這個議題掀起了一股高潮。 有趣的是,有關這個說法,在大陸引發了成千上萬人的討論,部分大陸傳媒甚至不惜千里迢迢來到香港,探討本地的高教制度。但在香港,許多我認識的本地教育組記者,卻說沒有興趣探討這新聞。 香港傳媒到底是認為這種講法是老生常談,不值得報道,還是覺得這種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而沒有興趣參與討論呢? 答案或許是后者。 熟悉香港大專教育界動態的人士都知道,香港高校由于受制于保護主義政策,每年招收非本地學生的上限只能是百分之十。換言之,按照全港每年總共提供一萬五千個大學學位計算,香港的大學一年最多只能招生一千五百名非本地生,當中還包括許多外國學生。如果說一年招收一千名大陸學生,就能令北大清華等名校淪成為二流大學,那也太不現實了! 事實上,香港也跟大陸一樣,同樣面臨著大量“土產”狀元離港升學的現象。一直以來,香港高等院校界就流行一種說法,就是“香港的大學有一流的資源、二流的教授,以及三流的學生”。因此,以往許多香港高考狀元往往舍棄本地大學,跑到外國升讀。在今年剛結束的高考,不少狀元接受采訪時也是這么說。 與此同時,部分香港狀元近年也開始選擇返回北大清華等大陸名校升學。在去年,就有三百多名成績優秀的狀元競逐一百個北大清華學額。 對于大量狀元“出走”,香港人并沒有像大陸人,擔心美國的哈佛,英國的劍橋以至大陸的北大清華,會把香港的大學掃成二流大學,反而是以一種樂觀的心態看待,認為這些狀元日后回流返香港,會有助香港長遠的發展。 因此,大陸輿論這次強烈關注“北大清華被香港大學掃成二流大學”,其實只是一個引子﹔真正牽動人們神經的,是對北大、清華等高校多年來備受國家恩寵但學朮水平止步不前,甚至喪失學朮精神的痛心。 眾所周知,大陸政府為了掌控大學,一直沿用計划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行政體制來管理大學,結果大學校長和院系主任成為組織部門任命的官員,許多教授也以撈取一官半職為榮。 在這種體制之下,北大、清華這些名校的學朮水平當然不可能有所提高,相反,學朮丑聞卻不斷傳出,唯利是圖的大學教授多不勝舉,與香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難怪許多人借此機會將大陸教育制度痛罵一頓,一吐為快。 香港高校絕對沒有條件把北大清華掃成二流大學,只有北大清華才可以把自己掃成二流大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