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黃河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3)
----  中華崛起與文化后盾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3&id=767)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3/3/2008 6:10:21 PM

--  中華崛起與文化后盾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法國《歐洲時報》發表評論說,將京劇這一國粹納入九年義務教育必修音樂課程,展示了當今中國教育界人士,面對西方文化全面“入侵”,“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使命感﹔也同時折射出了中國當今領導人面對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的某種集體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舉措是極為必要與及時的。要說遺憾,就是它來得太晚了一些。

  評論摘錄如下:

  中國教育部日前宣布:將在京津滬浙蘇粵等十省市中小學開展京劇進課堂試點,一至九年級學生將學唱15首京劇經典唱段。此言一出,反響強烈。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也不乏其人,一時間“公婆各說理”,莫衷一是。我們認為,小學生學唱一兩段京劇,貌似“兒戲”,卻提出了一個中國崛起之路上不可忽視的重大課題:就是缺失傳統文化的崛起,不是真正的崛起﹔而文化的復興才是崛起之路上最本質的力量。

  其實,關于選擇什么樣的唱段更有收效,強制性到何種程度,小學生唱京劇能不能挽救當今京劇頹勢等等問題,相比上述關于文化復興的憧憬,都顯得無足輕重。京劇作為中國國粹藝朮,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與藝朮表現特性。而其形成與成熟的歷史告訴我們,它與很多所謂“金字塔頂的藝朮”不同,理解她并不需要學院研讀,或是高深的文化修養,歷來是以直覺灌輸、耳濡目染形式在影響著中國人。這種影響之深刻性在于,在京劇的興盛時代,無論是教授高知等有文化的群體,還是引車賣漿者的低文化階層,都無條件地成為“京劇迷”。而今天京劇人才斷檔,票房不景,很多人稱“看不懂”的原因,一要歸罪于文革破壞﹔二應檢討于“經濟騰飛”之后仍然保護不力的現實。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讓小學生從小接受京劇的熏陶,形成潛移默化的文化影響,使其身心不僅僅被強勢的西方藝朮與網絡文化所占領,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無論是唱京劇,還是背唐詩,或是學書法,并非要使孩子們今后成為詩人、戲迷或是書法家,而是使其血液中有足夠的傳統文化的含量。而這一點,對于中國未來在世界版圖中的分量乃至全面崛起,至關重要。

  今天,當西方人審視中國30年經濟快速增長的奇跡時,已經將視角轉向了孔子等文化層面。原因很簡單,玉成這一奇跡的背后是中國優秀文化。在此不妨假設一下歷史,如果中國改革開放這30年其它內外因素都不變,唯獨抽去了中國人,換成其它民族的人,這個奇跡都會變成截然不同的樣子。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再看看海外華僑華人。落地生根的華僑們在海外打拼,為什么總表現出大同小異的“路線圖”?他們剛剛抵達居住國時往往是最貧窮與最底層的一族,他們本身的學歷也不高,他們還可能沒有合法身份,但是沒有人能在流浪漢之中找到一個華人的身影,這是為什么?而10年20年后他們又大多搖身一變成為大大小小的老板?這就是中國優秀文化的力量。

  相反中國文化的糟粕部分,無論在華夏還是海外,也不可回避地、無一例外地暴露在世界面前,影響著中國崛起之進程,影響著海外華人的融入。

  因此,包括“小學生唱京劇”在內的一切,旨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舉措,我們都應該喝彩。而我們要提請全體炎黃子孫警惕的是,中國在這個領域做得還很不夠。

  以客觀的藝朮標准衡量,沒有人(包括西方人)會認為日本歌舞伎優于中國京劇,但從國家對自己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看,恰恰相反,歌舞伎是大贏家,京劇敗得很慘,很痛心。中國外匯存底高居世界榜首,但眼看京劇這樣的國粹藝朮后繼無人,日漸或微而無保護的良方,與“小學生唱京劇”的反差形同霄壤!

  還是那句話:中華民族之崛起必有文化做后盾。

<--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3/3/2008 6:57:46 PM

--  
冷觀中國諸多世界“第一” 不可忽視背后的不足

2008/03/0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美國《僑報》發表文章說,不能忽視諸多“第一”背后存在的不足,中國不要被“第一”“忽悠”了,這是冷靜看待諸多第一的正確態度。

  文章摘錄如下:

  “數字中國”再次成為外國媒體關注的焦點。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2月26日以《中國是第一》為題報道稱,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數字大國”,“第一頭銜”不僅人口數量,中國還是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和最具科技競爭力的國家。

  《福布斯》雜志網站圖文并茂地列舉了中國在世界經濟領域里的六個第一、兩個第二。

  排第一的有:國民儲蓄率。根據世界銀行最新數據,2007年中國的國民收入儲蓄率為50%,目前為止居于世界主要發展中國家和工業化國家之首﹔黃金生產。倫敦黃金服務公司(GFMS)表示,中國在2007年超越了世界黃金生產霸主南非和美國﹔市值最高公司。中石油在2007年登陸上証之時市值達到了過萬億,該數字是世界第二市值公司美孚的兩倍﹔外匯儲備。2007年,中國貿易順差增長率達到了創紀錄的48%,因此,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外匯儲備……

  撇開能源消耗、商品出口規模第二不談,僅就“第一”談一些看法。

  這些充分表明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但是在高興之余,更為重要的是要看到這些諸多第一背后隱藏的問題,要頭腦清醒地分析國際社會為何這樣大肆渲染中國這些諸多第一,是否別有用心。這應該是冷靜看待中國經濟諸多第一頭銜的關鍵。

  比如,國民儲蓄率全球第一,這在說明中國國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時,也說明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不平衡──太過依賴出口和投資,而在消費方面略顯不足。市場經濟“三駕馬車”中,消費一直是中國的薄弱環節,儲蓄率全球第一恰巧說明消費嚴重不足。日本曾經儲蓄率也非常高,最終還是導致了經濟發展出現問題。美國經濟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強勁增長勢頭,與美國國民儲蓄率不到1%關系很大。

  黃金生產世界第一也并非幸事,中國資源竭澤而漁式開采以及開采中由于技朮問題存在的浪費現象非常嚴重,這可能造成吃著祖先飯、砸了子孫碗的情況。

  世界市值最高公司的中石油,更沒有什么可炫耀和驕傲的。中石油在其它証券交易所的市值要低得多,獲利也只是美孚公司的一小部分而已。以淨利潤來看,2006年美孚淨利潤為395億美元,而中石油淨利潤僅有178.39億美元,不到美孚的一半﹔以主營業務收入來看,2006年美孚收入3350.86億美元,而中石油為864.2億美元,只相當于前者的四分之一。

  外匯儲備全球第一,說明中國對外貿易的嚴重不平衡,巨額外匯儲備已經造成央行被動基礎貨幣發行過量,造成國內流動性嚴重過剩,甚至引發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上漲以及發生嚴重通貨膨脹。

  不能忽視諸多“第一”背后存在的不足,中國不要被“第一”“忽悠”了,這是冷靜看待諸多第一的正確態度。美國《底特律自由新聞報》在題為“忘掉第一,去牟取實利”的文章中說得實在和直接,“相較于誰的質量更好,誰的潛力更大,年終時那個第一的頭銜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在短期內追逐榜首位置而進行自我吹噓或刺激,最后都只能是一個錯誤”。良藥雖苦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們不但要虛心聽進去這些“逆耳忠言”,而且要有應對措施。(付瑞雪)
<--endmsg-->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