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7/7/2008 12:24:11 AM
-- 德國之聲:中國要少做“俯臥撐” 要做足“仰臥起坐”
德國之聲:中國要少做“俯臥撐” 要做足“仰臥起坐”
2008/07/06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
<--msg-->中國最近連續發生三起重大社會事件:瓮安、上海襲警、張家界撞樓,于是“俯臥撐”成了最流行語,甚至用到了股市,用于了足球業界。德國之聲記者認為,中國社會激烈動蕩由來已久,如今愈演愈烈,表明:几個方面的政治改革已經刻不容緩。借用類似的語言:中國急需要做的是几個“仰臥起坐”。其中最關鍵的是三個:新聞放開、法制到位、民主升級。
瓮安事件讓我們看到什么
就瓮安事件本身而言,這也許是一件在這么大一個國家里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無論少女李樹芬是自殺還是他殺。就事論事地說,官方做出陳述后,各媒體進行了采訪報導后,看來,這本來是一件應該由檢察院和法院處理的事情。似乎還不能完全排除他殺的可能性,但自殺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也就是說,可以是一個非刑事案,也可能是個刑事案。
問題不在這個介于兩者間的案子本身,而在兩點:為什么會引起萬人騷亂,為什么會引起全國乃至全球性的震撼。為什么會引起萬人騷亂呢?從貴州省對縣政府的處理可以看出,貴州省和中國中央領導人也認為,這里牽涉到很大的民怨,縣政府負有重大責任。李樹芬的叔叔從派出所出來后,在一家保險公司門口遭到毒打,也不能排除有關警察找人干的嫌疑。另外就是象中國國內有的貼子說的,貴州人愛看熱鬧,其實真正鬧事的并非萬人,可能只有几百人,其他人只是在看熱鬧。當然看熱鬧也許也表明了一定的民怨。為什么會震撼中國全國呢?首先,事件發生后,網絡上傳出了許多版本的"事實真相",激怒了大眾﹔第二,這也表明,各地的民眾中也有很多人對(當地)政府不滿或積怨很深。
世界各地都有社會沖突,比如巴黎郊區几年前、柏林五一時的騷亂。有許多人表現也很極端,比如美國和德國的校園槍殺案件。但是,中國這些年來社會矛盾特別尖銳,卻是不爭的事實。每年七、八萬起,還不包括上海襲警、張家界撞樓這樣的非"群體事件"。為什么呢?為什么越是說"和諧社會",社會似乎越不和諧呢?自然,中國國家大,人口眾多,是一個表面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三十年來處于社會劇變的過程中,具有許多類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也具有許多中國獨特的惡疾,比如嚴重的腐敗、許多地方官的貪婪、枉權,與商人的勾結,許多地方官被別人和自己捧成了土皇帝,比如許多公務人員的妄自尊大,對民眾的不尊重。最嚴重的是,許多民眾有理沒地方說去。官官相護的現象也非常嚴重。
但是,筆者認為還不能認為中國已經陷入了社會危機,隨時有天翻地覆的可能性﹔也不能認為這些嚴重事件表明了中國民眾對共產黨、對中國中央領導嚴重與普遍不滿。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什么不久前美國馬里蘭大學的那個民意調查中,居然有90%以上中國受調查民眾對胡錦濤表示好感。
中國這次處理瓮縣事件的過程也表明,在經歷了西藏事件和大地震后,中國有些方面確實有了進步,甚至是不小的進步。這表現在几個方面:一.從一開始就沒有掩蓋這件事情。在几年前發生重慶萬縣事件、廣東汕尾事件、鄭州大學生抗議事件時,中國國內是絕對不報導的。二.似乎也沒有完全不讓外國媒體介入。我們在此間看到一些美聯社記者拍攝的當地照片,也讀到德新社記者對當地政府的詢問。三.一開始也奉行只許轉發新華社報導的那一套,但這几天也允許地方媒體報導和評論了,比如貴州日報發表了該報記者對當事人劉某父親的采訪,齊魯晚報發表了"公眾為什么還有許多質疑"的評論,并為新華社轉發﹔四.一開始封了几個主要網站的相關論壇,但現在據說又有所放開了﹔五.貴州省撤換了該縣的公安局和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并指出他們的責任。
另外一點引起筆者思考的是:為什么這次此間(西方)媒體對這件事不那么熱衷,西方公眾也遠不如西藏事件時那么激動。自然,一個方面是,西方對西藏問題更關注,許多人把這看成是國際問題,強欺弱的問題,而認為中國國內"漢人"間的事情是他們內部的事情,"窩里斗"。另一個方面是,不僅中國國家領導人從西藏事件中吸取了教訓,西方媒體也吸取了教訓,不再僅僅根據某一方的話和傳言來報導,而也尊重了中國官方的報導。
但是,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民眾的不滿處處存在,社會動蕩非常激烈,而且有越來越激烈的趨勢。長此以往,中國確實是堅持不住的。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長期堅持的。如果"俯臥撐"越來越多,恐怕也確實會引發地震,引發全面的危機。今年以來的几次重大事件分別表明:堅持老一套,就會出問題,出大問題(西藏事件)﹔有所改變,情況就好得多(四川地震)。但中國仍然在害怕著,猶豫著,觀望著。要減少俯臥撐,避免太多的俯臥撐哪天引發地震,就必須做好一些政治改革方面的"仰臥起坐"。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三個。
第一個仰臥起坐:新聞放開
在這一點上,中國在西藏事件以后已經有了進步。四川大地震發生后的初期,中國吸取西藏事件的教訓,做出了几個首次:首次快速全面地報導,并允許國內各地各種媒體報導﹔首次允許國外媒體介入大事件到當地報導﹔首次通過電視台向全國直播每天的新聞發布會﹔首次接受國外援助,并允許人員到當地援助﹔首次舉行全國性地為普通民眾搞的哀悼活動。結果是什么呢?很顯然,是非常積極的反響,全世界都給中國政府以好評。
可惜的是,几周后,這個政策又有些收回了,對各地媒體和網絡論壇、博客對負面問題(尤其是校舍的堅固性)的報導又開始了控制。
瓮安事件發生后,中國局部在新聞方面吸取了大地震的好經驗,一沒有掩蓋,二是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三是似乎雖不提倡、但也不堅決拒絕國外媒體介入。但在有些方面仍然顯得驚慌失措,這尤其表現在對網絡論壇的封鎖方面。這几天,中國新聞出版總署負責人又表示說,新聞自由要有一定的限度。
這些表明,中國領導人雖然感受到了大地震初期新聞自由的好處,但仍然擺脫不了擔心害怕的心理,總怕新聞放得過了會出現社會大動蕩。
這是一個需要中國政界和各界認真研究探討的問題。不妨研究一下,為什么西方媒體全面放開卻不會因此而引發社會動蕩呢?恰恰相反,有了新聞的充分監督,許多社會矛盾反而避免了。比如,如果能讓國內外所有媒體參與調查和報導,網上即使有許多東西是編造出來的,不也不攻自破了嗎?
之所以害怕新聞放開會導致社會動蕩,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光新聞放開是不夠的,必須有個全面的配合:民主和法制必須跟上。
西方媒體并非絕對不控制。比如在此間主流媒體的一些論壇里,編輯也刪除一些言論。但這不是國家負責的事情,是每個媒體自己負責的事情,也牽涉到版權、是否有誣陷等違法行為。此間媒體把激烈的攻擊個人的、罵人的話也是刪除掉的。但是媒體與媒體的觀念本身可能就不同,因此有的媒體的觀點不得到其它媒體的贊同,就能讓各方面的人都得到信息。即使在西藏事件時,此間主流媒體觀點比較一致,但在網上和其它渠道,人們還是可以讀到大量其它媒體和網站的觀點、情況介紹和評論的,包括中國媒體自己的德語、英語的報導,包括anti-cnn這樣的網站,在這里的google上也從來就不刪除,誰都可以閱讀。
第二個仰臥起坐:法制到位
瓮安事件后讀到一篇受到不少讀者熱捧的評論,作者認為,中國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建立在基層把危機處理掉的機制。這是一個不錯的觀點。只是作者沒有繼續探討下去,這應該是怎么樣一個機制。
筆者認為,這個機制就是法制(當然同時要有新聞和民主的配套)。老百姓有怨,有冤,要有地方去說。中國的處理辦法是絕對中國特色的:信訪。國務院有信訪辦,各省、各地有信訪局。表面上看,這個東西很民主。然而,這恰恰是不民主、沒有充分法制的產物。
信訪是什么呢?就是有冤、有問題,找上級領導去申訴,或者說,找更高級的政府、找黨去解決問題。可是,如果有官官相護的問題存在呢?事實証明,這個東西是几乎避免不了的。于是有許多人跑斷了腿,傾家蕩產也解決不了問題。于是,社會怨氣積累起來了,這里那里爆發了。
中國還有一個特產,就是紀委。黨內、官內的問題不歸法院管,而歸紀委管。信訪有成果的那些恐怕多半也是要通過紀委來處理,至少是第一步的處理。可是同理,如果出現官官相護的問題呢?
有人說,那也可以告到法院嘛。問題是,中國的法院和檢察院也都是黨的﹔審理多半是不公開的﹔許多案子對新聞界也是保密的。于是,許多問題解決不了,有的似乎解決了,但起訴者仍然認為不公道,不相信你的公正性。
不得不重提一個問題:司法獨立。這個問題現在陷入了僵局。但是,如果沒有獨立的法院、檢察院,沒有公開的、受到輿論監督的審理程序,同時又有紀委和信訪辦的存在和各級領導的干預,就是沒法讓老百姓充分地信服。
還有一點,民告官,雖然中國也逐漸有了告贏的例子,恐怕還是很少的。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有個特殊的法院:行政法院。當然行政法院不是專管民告官的事情的,但牽涉到許多官辦的事情民不滿可以申訴的。如果中國取消或縮小信訪辦,建立行政法院,并且就是以民告官、告公務人員的案子為主,是否也可以更公正、更有效一些呢?是否也可以避免上海襲警事件這樣的事情呢?
當然,法院的法官、檢察院的檢察官等的產生過程也是法制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這是司法獨立的一個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無論哪一級的領導,都不能干預法院、檢察院的工作,即使是司法局局長,也不能涉入具體案子。要做到這一點,同樣不能缺少新聞和民主的配套。
第三個仰臥起坐:民主升級
這次四川大地震讓我們看到,中國也有很多好地方官。因此,也不能"一網打盡"。但是,就是好地方官,也不見得每一個都處處都好,更不見得每一個都會一直好下去,尤其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今日中國。
對于不好的官,中國有自己的處理辦法,尤其在這次大地震后和瓮安事件后:撤掉當地當官的。這應該說也是一個進步,也是一種民主:把觸犯民怨的責任人撤下來。但這只是一種初級的民主。現在已有人在呼吁:縣級直選已不可再拖延。這確實是個好建議。
在西方,如果發生了什么大事,一個地方政府或國家政府就會被迫辭職﹔如果政府做得不好,老百姓下次就不再選它。這樣做的直接效果是:政府位置上坐著的人不敢得罪老百姓。不是老百姓怕政府長官,而是政府長官怕老百姓。如果說,中國一次到位進行全國大選不可能,那么,從村一級的普選提升到縣一級,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的吧。如果沒有民主這個東西,即使司法相對獨立了,新聞相對自由了,而縣長縣委書記是土皇帝,至少當地的法院和媒體還是不敢太勇敢的。
然而,民主并非僅僅是選舉和辭職。它還包括一些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里實際上已經規定的東西,比如言論自由、罷工自由、示威游行的自由。中國在這方面都沒有真正落實憲法,這是眾所周知的。
有人會說,西方罷工自由了,示威游行自由了,又怎么樣?大罷工的時候,全國交通癱瘓﹔大游行的時候,也發生沖突,甚至騷亂。可是,這東西是個權衡的問題。控制這些,固然可以換來一時的平靜,但不能避免矛盾積壓,導致一旦爆發就不可收拾的結果。
有些新的東西,比如網絡上的言論,手機上的傳播,這本身是壓不住的。里面可能會有很多謠言,甚至污蔑誹謗。但是一是要靠各媒體自己來掌握,二是要根據法律來掌握。確實是違法的(比如誹謗,盜竊版權),就應該由檢察院來調查,由法院來審理。而通過壓、刪、不讓閱讀,最終并不能解決問題。而網絡上提供的也有許多可能真是正確的而又非處理不可的呢?這就又可能體現了網絡的好處了。
也許,上述這些"仰臥起坐"不太容易一下子都做到,但至少可以充分地探討起來吧?要解決社會矛盾的積壓,要做成一個"和諧社會",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靠壓和堵是不行的,只能靠疏和導。或許可以歸結到一點:讓老百姓真正有地方說話。也許不是每個"老百姓"的話都對,但可以通過一些方面來體現普遍的民意:比如選舉,比如對政治問題的民意調查,比如公投。這些都是民主的組成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