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uters刊登的文章說,由于質量,雇員已經成本上升等問題,一些在中國投資的外國公司開始撤出,將產品制造移回國外。
文章舉了德國的一家專門制造玩具熊的公司Steiff的例子。這家公司原來在德國南部的一個小城,專門制造供收藏的毛絨玩具熊,有些熊價值上千歐元。這家公司已經有125年的歷史。
為了降低成本,Steiff于2003年將五分之一的產品移到中國去制造,不過,由于質量和員工管理問題,他們現在要撤回德國了。(
Steiff不是唯一一家這樣做的德國公司,有些公司說雖然中國勞動力便宜,市場又大,但是由于油價上升,運輸成本上升很多,並不賺錢。
Steiff預定到2009年年底從中國撤出。該公司的市場部總管Martin Frechen對Reuters的記者說︰“我們的玩具熊要求質量很高,必須讓人一看就想買。但是如果玩具身上脫線,或者象被汽車壓過,誰還願意掏錢呢?”
制造這樣一只熊的成本是47到70歐元,工人需要一年時間才能掌握制造技術,玩具熊的80%是手工制造完成的。
但是從中國發來的玩具小熊質量很差,有時腿掉了,身上脫絨,開線,不少遭到退貨,Frechen說這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快,雇員都呆不久就跳槽了,沒有足夠的時間掌握技術。
去年美國玩具制造商Mattel不得不收回2000萬件中國制造的玩具,損失達一億一千萬。在此之前Mattel大約有一半的玩具都是在中國生產,之後他們中斷了與中國制造商的合同,嚴格了質量檢查。 Mattel是世界最大的玩具制造商,控制質量相對容易。控制質量對很多小制造商就比較難了。
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一份研究報告說,從制造成本上講,在中國制造產品比在德國便宜一半,但是外國公司往往忘記了計算物流成本。這份報告指出,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在中國制造產品反而虧錢。(
德國一家制造跳床的公司Bellicon的發言人說,很遺憾將產品制造移到中國,現在他們已經撤出了。他說,中國制造的產品很多退貨,算下來幾乎不賺錢。他們經常去中國,希望能夠與中方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關系,可是剛剛建立好關系,六個月之後中方員工又變了。不少工人掌握了技術立刻就會離開,新工人來了,質量又下降。
除了質量問題外,有些外國公司說現在的高油價,高運輸費用意味著在中國做生意已經不賺錢了。 德國汽車制造商Hirschmann說他們將一部分生產線從中國轉回了德國以減少運輸費用。
German Engineers Association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每五家在中國開廠的德國公司中就有一家撤出。該協會的總經理說“德國制造應該代表著高質量” 。
不過,有專家說撤出中國的德國公司比例沒有那麼高,根據德國商業部對德國8000家企業的調查顯示,有3-5%的公司從中國撤回德國,還有1/3的公司躍躍欲試地要進入中國。
經濟學家Volker Treier說有些公司在中國做得不成功也很正常。他指出,有些公司在進入中國之前沒有做好詳細的研究調查。另外,如果產品需要高質量的話,去中國做就很難成功的。
他指出汽車行業進入中國就做得很成功,充分利用了中國13億人口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