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長江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4)
----  春節回不了家的人最辛酸的一句話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52)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7/2009 4:37:23 AM

--  春節回不了家的人最辛酸的一句話
春節回不了家的人最辛酸的一句話

阿凡


    春節又準時的來了,中國人的傳統節日。無論過去的一年發生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它還是按照古老的約定,又來撫摩我們的腦門,你們又長了一歲,誰也躲避不了,感同身受。一年就這一個時間段,都要回家,哪怕不遠萬里,翻山越嶺,涉水趟川,也在所不惜。可以說是現代社會最壯觀的階段性動物游徙活動,因為習俗和慣力,這樣的人潮涌動,總是能夠帶動我們內心的激動。而更多的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還是原地踏步,心里著急卻回不了家。在這個寒冷的月份,想必最令人辛酸的一句話應該是,我要回家!

    其實家無非是個符號,代表了曾經與未來,一個保留純真心靈的地方,一個平凡溫馨的舊殼,容納著我們永遠忘不掉的花香。而現在更多是一個支撐點,讓我們在迷失的時間里挺立的理由。每年只有這個歸心似箭的時刻,我們才能夠深刻的放松。把戴了一年的面具摘下來,露出自己的本來。原來還有歡樂的笑容,在寒冬里綻放,感染欣賞我們的目光。

    回家,回去重溫消逝的時光;回家,回去重拾舊時的歡笑;回家,回去放縱北風里的梅花;回家,回去陶醉親情的海洋;回家,回去追逐雪地上的希望;回家,只是過年要回家!要證明給這個世界,還有不以地域為界限的心靈,在努力的掙脫習以為常的風景,不是最初的鐘愛。趁著我們還存在,還能夠隨心所欲,指使自己的願望,回到我們發芽的樹根下,仰頭看撫育我們的白樺,還在挺拔。不會對反復的歲月,奴顏婢膝,低三下四,乞求再延長我們無意義的時光。今天與昨天和明天,都是一天,沒有本質的區別,時間是這個世界最大的謊言,有誰看到過老去的歲月呢!但家會老,空間會萎縮,在夕陽下,裊裊炊煙里,漸漸坍塌,被夜幕融化。風不懂我們的語言,只是嗚嗚的吹著口哨,誰與我一起回家。

    無論是我要有個家,還是我要回家,都是因為家里的誘惑覆蓋了外面的世界,因為厭倦了虛偽,憎惡著無奈,要有一個清醒的借口。理想比鳥飛的要快,現實總是爬在蝸牛的身後,螻蟻妥協後還是忙忙碌碌,總是產生新鮮的感慨,如同一月份最辛酸的一句話︰我要回家,什麼也阻攔不了我的願望!本來是溫暖快樂的向往,因為回不去,變成了辛酸與無奈,只能在心里,輕輕的吟念︰

                  我要回家

                  接受母親目光里的慈愛

                  依偎在新年祝福的胸膛

                  聆听爆竹爽朗的歡笑

                  安慰回憶里的渴望

                  那里的藍天不污染鳥的翅膀

                  那里的雪原保留腳印的堅強

                  那里的紅燈籠有真實的溫暖

                  那里的問候陶醉了時光

                

                  我要回家

                  抖落疲憊的身影

                  挖掘寒夜麻木的真相

                  剔除枯林里的迷失

                  在鐘聲里舉著新鮮的太陽

                  告訴沉默的石頭

                  僵硬的樹根和冰凍的河流

                  希望還那麼年輕

                  還是擁有顛覆世界的激情

                

                  我只是要回家

                  卻被西風改變了步伐

                  向大海的遼闊奔跑

                  那里卻不是我的家

                  這里也只是雲彩的老巢

                  喜鵲喳喳,念念不忘

                  我只是要回家

                  是大地的贊揚,心的祈禱

                  我要回家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7/2009 4:38:25 AM

--  
2009年 中国最好与最坏并存

2009/01/16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美国新闻周刊:2009年 中国最好与最坏并存<--sk--> 中评社

香港1月16日电(记者 何耀雄编译报道)中国经济2007年增长了13%,超越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早前指07年GDP增长为11.9%的中国国家统计局核实后上调该数字。

  美国《新闻周刊》今日刊发题为“Best of Times, Worst of Times”的分析文章指出,增长率调高,但中国政府和许多中国经济学家都不敢乐观,急忙把目光关注在群众事件和不满的声音上。下冈工人频繁示威,金融海啸令社会情绪变得不穏定。

  中国官方曾发表预测,指2009年GDP增速有可能达不到8%的目标。8%这个数字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是个“魔幻数字(magic number)”,这个数字意味着失业人口的稳定性和可管理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周一在彭博社一份报告指出,“保八”的经济增长目标非常重要。作为一个银行业监管者,刘明康的言论相当坦白,因为一般的监管者都只会说些陈腔滥调,避免市场出现恐慌。但刘明康也不是唯一一个直率的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保八’经济增长目标面临下行风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承诺会在农历新年前出台六千亿刺激经济新措施。中国的救市计划几乎是世界最大的,只仅仅落后于美国。

  官方和民间不少经济学者都预期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9%,但也有学者不予看好,认有只有5%。现在其他主要国家都经济收缩,让中国经济排名推前至第三位,这对中国也许是个好消息;但其实中国还是个穷国家,据世界银行资料显示,中国的人均年收入只有2,36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按全年的平均币值统计,中国2007年的商品价值比上升了超过一千亿元,使中国经济规模达到3.76万亿美元,超越德国的3.32万亿美元。这突出了中国的经济规模和显示了世界经济下滑的速度。



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超越了德国,中国总体形势还是相当严峻。

  政府官员总是喜欢发表乐观的言论,但他们也很清楚失业会对社会安定构成什么威胁。官方《瞭望》杂志连日发表文章,警告“群众事件”的危险性愈来愈高。该文也警惕,党内高层也关注到司法问题、群众检举等“前所未有的危机”。文章引述中央综治办主任陈冀平说话称,“在2009年,如何遏制重大群体性事件多发之势,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那失业问题又有多严峻?这个问题很难说,虽然官方失业率是4%,但这个数字排除了很多人,包括从农村跑到工厂就业的民工,他们受到经济下滑的直接冲击,研究认为,10%失业率或者会比较贴近现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出,逾一千万外来民工已经返回农村了。有言论认为,这个数字还是低估了现实情况。以人口大省河南为例,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接近五百万民工已经返乡了,春运过后,将有三百万人跟接返乡,省政府正忙着为民工安排培训计划。那是否河南省没有将这个数字上报中央?唯一可以确定的,中国农历新年后将迎来一个失业大潮。

  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就火车“买票难”问题而批示相关部门了,这显示民工返乡问题确实已令政府相当忧虑。中国铁路将会在这个农历新年假期间接载一亿八千万人,比去年上升了一千三百万。胡锦涛指示铁路部要“动脑筋”解决买票问题,“确保春运任务顺利完成。”

  但中国经济不会因此而急煞,中国还有很多亮点:2008年第四季季度零售额比去年升了两成,意味着白领阶层没有因金融海啸而忧虑,依然放心消费;银行12月份借贷额比上月急升一倍,显示银行正在利用救市资金来刺激建筑业和拯救陷入困境的制造业。

  但中国总体形势还是严峻,目前因超越德国而洋洋得意是没有意思。中国与美国命运相连,出口业受其衰退影响,工作职位不断减少。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又是欧盟的最大经济体。出口虽然只占中国经济增长的9%,但其实际重要性远超这个数字,将为出口业、出口服务和供应链带来阵阵余波效应,许多新兴服务业最终还是得依靠出口业。

  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兼中国策略师娄刚表示,“欧洲是中国的最大客户,中国出口业的乘数效应是相当巨大的。在货币急剧贬值和失业率急升的情况下,我不相信中国会在六个内解决当前危机。”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7/2009 4:39:53 AM

--  
造神运动重现之玄机

2009/01/16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萧默

  据2008年10月25日重庆时报报导,重庆医科大学在校区内建造的总高达37.4米、全国最大最高、耗资可达500万元的毛泽东不锈钢巨像已经现身(有网友说脸型更像邓小平,显然粗制滥造)。大像选址于半山腰,周围没有高楼,从很远就可望见。

  用百度搜索,输入“重庆 毛泽东像”,用时0.032秒,可找到相关网页达113,000篇,跟帖更难以数计,无法全部拜读,仅粗粗得到一点印象,就是这次的网上舆论与多数其他议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即意见分歧不同寻常的两极化:赞同者赞不绝口,反对者口诛笔伐,前者似乎占居多数。而不论赞成还是反对,都并不限于表达网友对这件具体事的意见,更凸显出网友对毛的评价。兹摘录数则如下:

  赞同者说:“中国有了毛泽东,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毛泽东对待人民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更比海洋深!”“让那些见不得人的鬼魅在伟人面前发抖吧!”

  有认为此举浪费者:“形象工程,劳民伤财,毛泽东已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若干年后人们还会纪念他,不是因为这座塑像,而是因为他是伟人。”

  反对者则说:“劝做这个事情的当局者,你们如果真是那么喜欢,最好自己多买几个塑像或画报回家,每天让你的子子孙孙在家朝拜,别把那个东西放那么大来强奸全国十几亿人的眼睛”、“你喜欢,请别赤裸裸地逼迫其他人也要喜欢,那么大一个东西摆到校园里,会吓死很多人的,我们好怕怕哦!你难道还要我们想起‘文化大革命’,还要想起大跃进,还要想起当初严重的个人崇拜让全体中国人都变成精神病的年代吗?还是不要揭我们的伤疤了。”“关键要看纪念的是谁?纪念一个把中国带入深渊和苦海的××(原词不雅,隐去——笔者),就是开历史的倒车”、“从聘用各种星们做教授,到花巨资建毛像,可见中国的大学一无思想,二不求真理,三无心科研,四爱好炒作,五装神弄鬼。像这种大学,能拿诺贝尔奖才怪?悲哉悲哉。”有的网友更敏感地指出:“关键是为什么现在要弄这个事?现在的党中央走的是一条与毛的主张不同的路线,造塑像难道是对现在的党中央表示不满?”“最重要的是,有违执政党当今的宗旨和核心价值观。”

  还有更为“恶毒”的,不宜再引下去了。

  近年重塑毛像,并不止重庆一例,早于重庆不到10天,毛的24K镀金雕像就在长沙金像广场落成了,高7.1米。早两年,有政界中人还提出要在长沙橘子洲上建造一座世界最高的毛像,竟拟按毛的身高放大100倍,高达183米!相当于现有的世界最高大像纽约自由女神(93米)和中国无锡灵山大佛(88米)两倍上下。说是要“充分利用这一红色旅游资源,凸显名人效应……成为全中国人民心中的偶像”。在重庆,似乎是与医大的巨像呼应,又掀起了大唱红歌的巨浪,举办规模盛大威武雄壮的红歌会。我不知道那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来就是好”是否也会列入节目,但相信那首“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肯定是会列入的。在成都,还盛传正当汶川大地震发生的一刻,有人亲眼看见矗立在当年称为“毛泽东思想展览馆”前的那座巨型毛像正在挥动巨手,号召人民投入抗震斗争呢!

  这些事,马上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说是东周第十二代天子、以“铸大钱”为名搜括民财的那位周景王要造一组名为“无射(yi)”的特大编钟,臣下单穆公和盲乐师州鸠出来劝阻,认为那么大的钟虽然少见,耳朵却受不了,劳民伤财,更没有必要。景王不从。隔年大钟铸成,惯于献媚者纷纷赞美声音多么和谐,景王找来州鸠,夸耀自己如何英明。州鸠说:“我听说政治和音乐是相通的:和谐的音乐,要有和谐的音律;和谐的政治,也要有和谐的秩序,百官有道有法,各有所施。做不到这一点,百姓就要怨恨。现在百姓都对您心存怨恨,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怎么谈得上和谐呢!”待到景王一死,就再没人说大钟的声音和谐了。

  两千多年以后,我们也做过几乎相同的事。前些年大力宣传过一阵子的所谓“世纪钟”,也是一套其大无比的编钟,只在2000年元旦那天的零时敲响过一次,就再没声息了,还没地方搁,只好寄放到太庙大殿里。北京“世纪坛”也是这样,是座建筑,却看不出像个什么,更与周围不谐,不断遭到建筑界的嘲笑。

  这些事,除了牵涉到该不该花那么多钱来做(尤其对汶川地震时本地也受到过震灾的重庆来说)或做得好不好以外,笔者更关注的是“和谐”二字。意见分歧不足为奇,但为了毛像引起的两种意见,却具有特殊的政治涵义,又如此尖锐对立,已经不能算得是“和谐的分歧”了,值得人们关注。我想说的是,这种曾经在“文革”时期盛行过的“造神”运动,在“文革”已被“彻底”否定、拨了乱反了正整整三十周年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大的“活力”?至少可以看到的事实是,“文革”的真相已不被一些人以至多数人所知了,实际上已谈不上被“彻底”否定,乱子还没有真正拨了转来,正气也还没有真正归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造成无数悲剧的某“思想”,不是在一些官方文件中还被写在“坚持”二字后面的吗!

  记得《凤凰周刊》曾经问过:毛去世以来,毛在民间的形象经历了几次阶段性转变,(上世纪)80年代走下神坛,90年代又走上神坛,“红太阳”唱遍全国,几乎全国的汽车司机都挂毛像以辟邪,这透露了怎样一种社会心态?各阶层对毛的态度有什么差异?

  因为当时邓公在世,“红太阳”热还不致过于张扬,如今已经是21世纪了,此热似乎又大有回潮之势,玄机何在?

  毛在上世纪80年代之走下神坛,是历史的必然。一是当时全国人民对毛在几十年中造成的灾难有着切身的感受,刻骨铭心。“四五”运动其实不仅是缅怀周恩来,更是反对“文革”逆行的一场盛大的抗暴斗争。“四人帮”倒台曾使得多少人欢欣鼓舞,彻夜难眠,盼望着中国的新生。二是我党同样深受“文革”之害,除掉“四人帮”,既符合民意,也符合党心。继后,在胡赵新政时期,以邓公倡导的改革开放路线为后盾,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批判“两个凡是”,对“思想”也开始了反思(虽然有限),平反“文革”冤假错案,为上亿的所谓地、富、反、坏、右分子及其子女摘帽改正,抛弃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开始改革开放……这些,都部分地实现了拨乱反正,而深孚众望,也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合法性。民意党心的融合,造成八十年代全国包括思想界在内的一片欣欣向荣,毛氏方走下了神坛。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7/2009 4:40:07 AM

--  
南朝刘宋范晔曾说:“积弊之后,易致中兴,诚当沛然思惟善道”(《后汉书》)。然而事非人愿,中兴之际,本当趁时继续深化的拨乱反正,把颠倒的一切再颠倒回来而趋入“善道”的进程,却在上世纪70年代末已然成形、“风波”以后更成其气候、以“清除精神污染”为旗帜而屡屡对改革派发难的原教旨派的强烈干扰之下,到1990年代已戛然而止了。表现在把一切罪过都推到了“四人帮”头上,而千方百计地保护“思想”,不容深入反思,反而强调为几个“坚持”之一。为了保护“思想”,又创造出此“思想”并不只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全党共有的财富之说。这听起来不但牵强,更把全党都绑架到“思想”这辆独轮车上,为它的不可撼动性更加上了一片神圣的光彩。

  1990年代中期以来,政治体制改革没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适时跟进,种种负面现象逐渐浮现,并呈急剧上升的态势。如以“改革”之名,迫使工人大量“下岗”,工龄买断,生活无着,至少名义上的“领导阶级”地位也已不再,心理失衡;三农问题严重,4000万农民几乎无偿地失去了土地;城市人口原先的一点社会福利大幅缩水,医疗、养老、住房、教育这些本该由称为“社会主义”的国家主要承担的公益事业也被推入市场,社会保障严重缺失,农村尤甚;司法不公,程序不义;食禄者日多,百姓负担沉重。总之,财富分配严重不公,两极分化加剧,许多人并没有分享到改革的实惠。而导致这一局面的深层因素正是“思想”赖以建立的、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而实为封建专制的观念之未被及时清除,作为现代社会普世价值的民主体制包括舆论、法律和公众的监督机制没有及时建立,使吴敬琏所说的“权贵资本主义”和郎咸平所谓“腐败的地方政府勾结腐败的企业家和腐败的专家学者,形成一个牢固的‘腐败铁三角’”的权贵得利派的“威权”得以出现。谓予不信,有数字为证:据《远东经济评论》2007年第4期报道,中国拥有上亿家产的富翁有3220人,其中2932人即超过90%都是高干子弟;在5个最重要的产业领域——金融、外贸、地产、大型工程、安全业,85%∼90%的核心职位掌握在高干子弟手中。这里说的“权贵”,并不止于高官或其子弟这一层面,更在于各级官员甚至一名小科长、一个警察或是一个村官,只要掌控着一定的权力,便可能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而缺乏监督。种种无良,广大公众普遍感到公平缺失。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得不说,这些都是总设计师当初提出的适应于当时形势、不失睿智的、首先着眼于经济快速发展和效率的“不管白猫黑猫”、“不管姓资姓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摸着石头过河”和“不争论”等主张的负面作用的不幸体现。对这种负面作用,邓公当年就发出过警告:“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

  这个警告并没有得到后继者的充分重视,同时,当政者可能是出于强调政权传承的合法性,主流叙述没有加强普世价值的宣传导向,反而继续和更加倾向于维护“思想”的权威。上世纪90年代,已经不允许研究和批评毛主义了,“文革史”的研究事实上已被列为禁区,颂扬式的叙述重新抬头。例如,大学停止了1985年开设的比较开放的《中国革命史》课程,而代之以几乎全部讲述“思想”曾发挥过积极作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颂扬为主的《毛泽东思想概论》,并列为必修课,宣称“毛泽东思想永远是党的伟大旗帜”(有一个网站,就以“毛泽东旗帜”为名),无疑在大学生和公众中造成了认知误区。尤可怪者,本世纪以来,更“与时俱进”地不惜将神坛上的毛同时也拉进了市场,以将其“商品化”为代价,不择手段地进一步大树特树。其中之杰作,可举在年轻人中大受欢迎的以“浪漫唯美红色青春偶像剧”为卖点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为例。此剧以“无处不在的美丽画面……精心制作的服装”,个个帅哥靓妹的演员,衬托出青年毛泽东的“淳朴、憨厚与倔强的气质……没有任何世俗的杂质……眼中带着执著和对未来的憧憬”、“他的思想,他的体魄,他的能力,他的勇敢,让他成为学生的中心,他的地位是不容动摇的”(皆引自对该剧的评论)。“思想”的主人已俨然成了天真学子们的“青春偶像”,甚至“梦中情人”。

  当年的老年、中年已经逝去和逐渐老去。在崇毛氛围中长大的当代年轻人又是如此地缺乏对真相的了解和体认,甚至,在颇类于无厘头的所谓“愤青”中,有的竟愚昧到不知道“反右”、“大跃进”及与其连带着的“大饥荒”甚至“文革”的存在,或否认这些恶政对中国造成的灾难,或向往于“文革”的“浪漫”,更至于支持毛整治彭德怀,丧尽天良地说什么“死了几千万,是中国强大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在这种气氛中,当然也无怪乎遭到权贵得利派伤害的弱势群众要举着毛的画像在政府门前请愿了。胡公提倡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历史观之上,没有后者就不可能有前者。而当代中国史是绕不过毛的,年轻人或是教育程度较低的广大弱势群体,在不允许知道毛和当代史真相的情况下,当然不可能建立科学的历史观,科学发展观又从何谈起。他们自然要拿他们心目中的“毛爷爷”或“青春偶像”来衡量现状了,而他们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毛,只是一种选择性的“符号”,一种包打天下不平事,杀尽人间贪腐官;万里之外伐美帝,海峡一侧惩台独等等英雄化的救世主偶像。面对着如此不公的现状,他们实际上是在原教旨派的误导下,以崇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权贵得利派造成的现状的不满和愤怒,延伸下去,便是对改革的怀疑和怨恨。回顾历史,真可以说目前的中国是判断力最为低下,价值观最为失落、思想最为混乱的时代。

  但对“思想”的这种以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高调国家主义为轴心的宣传是非常危险的,早晚要付出代价。如果任其发酵,造神运动的再现便会转化为对改革大业的否定,极易造成动乱和历史倒退;另一方面,年轻人总不会永远年轻,在这个“愤老犹存”(杨继绳语)而信息发达的时代,迟早会了解真相。窗户纸捅破之时,便是受骗上当的仇恶感产生之日,首先的受损者只能是对此无所用心者自己,连带的则是中国的前途。清人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中说,“灭人之国,必先灭人之史,史亡,则国亡”,此言诚非妄语也。但此史并非外人要灭,却是自己在灭,岂非奇乎怪哉!

  一个民族的崛起,要在三个方面有所变化:第一是经济的高度发展;第二是政治制度之优化;第三是人心之更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是先后顺序随情势而有所不同。如果说,在当初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之际,强调抓紧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多地关注效率还是有道理的(虽然仍不应停止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那么,到了已经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若仍不把关注公平提到应有的高度,加强打击权贵得利派的力度;吸收原教旨派言论中的某些合理意见,说服其多数与时俱进,揭露其少数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主张,重新启动拨乱反正;开始政治体制改革;人心将因持续的误导而更加倒退,前景并非无忧!

  归根到底,当时为了减少改革开放的阻力而提出的“不争论”主张,到今天已起了转化,恰恰是自动放弃了自己理直气壮的话语权,没有把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继续做下去,及时对“思想”进行清理,澄清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究竟在哪里?“思想”是不是它的代表?却反而将此类议题列为不作为区甚至禁区,给阻碍深化改革的权贵得利派和反对深化改革的原教旨派这两种势力以可趁之机,乃造成了今天思想上的极大混乱。

  敝以为,话语权的放弃或失控,是改革开放启动30年以来的最大失误。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7/2009 4:41:16 AM

--  
毛派崇毛倡议是为民还是反人民?

2009/01/16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VOA记者: 斯洋


毛像会永远挂在天安门上吗?
中国最大左派网站“乌有之乡”最近撰文倡议将纪念毛泽东日常化。有学者认为这是在推崇个人崇拜,是一种“反人类、反人民”的做法,而“毛派”学者则认为这反映了中国民众追求公正、平等、自由的心声。

*昔日重来?*

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左派网站“乌有之乡”在毛泽东诞辰115周年之际,提议将“缅怀毛主席日常化”。文章建议热爱毛泽东、崇拜毛泽东的民众在聚会时相互祝福“主席保佑”、念毛主席语录、齐唱东方红以及共同呼喊“毛主席万岁!人民万岁!为人民服务!”等口号。

倡议还说,如果有媒体歪曲和辱骂毛泽东,一定要表达抗议,“让群众的声音震慑媒体。”

倡议出台后引发民众网上的激烈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有人认为这是在“圣化”毛泽东。

*胡星斗指其以邪教骗人民*

北京大学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则撰文呼吁“反思左祸教训”。他认为“‘乌有之乡’终于露出了其鼓吹邪教、反对改革、蛊惑人民的真实面目”。 他说,提出上述倡议的人是一群愚昧的民众,“希望回到文革,开历史的倒车”, 让他深深感到中国数千年皇权的伟力。

胡星斗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乌有之乡”虽然只是集中了一小部分批评改革的中国知识分子,但是,由于鼓吹代表弱势群体,在民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群体中。

“他们号称代表了弱势群体,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为争取民众权利作出任何具体的行动,他们只是怀念过去体制下所享有的所谓的人民当家作主,以及看起来是公平的社会。他们只是怀念过去。”

胡星斗说,虽然他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发表观点的权利,他也会捍卫他们说话的权利, 但是“乌有之乡”的倡议令他担忧。他认为,他们鼓吹个人崇拜,“已经走到了反人类、反人民的邪教道路上了”。

*左祸祸国几十年*

胡星斗承认,中国社会目前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地改善社会中不合理的体制,而不是回到完全没有自由的毛时代。他说,毛泽东时代下所谓的自由只是“圣旨下的自由”。

他在文章中回顾了中国极左派给中国社会以及民众带来的巨大伤害。他提到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大肃反、文革中的“文字狱”、反右运动以及后来的大跃进、大饥荒等。

*张宏良:体现民众追求自身利益*

中央民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自称是毛派学者的张宏良教授认为“乌有之乡”的提议只是民众自由表达信仰的一种表现方式而已。他指出,毛泽东已经去世了33年,中国“妖魔化毛泽东”的运动也进行了30年,为什么还有人要纪念毛泽东,应该值得政府以及负责任学者思考。张宏良认为,其实很多民众并不了解毛泽东,对毛泽东的热情只是体现了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这是老百姓对自己利益的一种呼唤,在毛泽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利益的实现。老百姓是最聪明的一个群体, 谁代表了自己的利益,就崇拜谁。其实,崇拜毛泽东就是一个符号,说到底是民众在追求自己的利益。”

*要历史倒流回毛时代?*

张宏良说,缅怀毛泽东并不是代表要简单地回到毛时代,纪念毛泽东是为了追寻他的精神和原则。

“他是要追求那种精神,要建立那种原则,追求公平正义,把民主自由这些少数人享有的东西放大给老百姓,放大给整个社会,而不是简单地返回。”

*毛派以古非今颂毛批邓*

张宏良认为,毛泽东所追求的制度抛弃了精英政治、推行了“多数人的穷人的制度”。他说,中国目前的制度是非公非私的一个怪胎,只代表了少数精英的利益。

“中国目前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很特殊的经济制度,既不是公有制也不是私有制,我不知道称它公私制是否合适,赢了是个人的,亏了是国家的。这是人类历史上极其罕见的怪胎,这种怪胎特别适合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精英对社会的统治。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少数精英的天堂,可以为所欲为、胡作非为。”

张宏良认为,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政治上老百姓有言论自由,不仅有权决定总统,也要有权决定自己的顶头上司。他说,毛泽东时代,虽然民众无法选择最高领导人,但是却可以反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在中国,民众的利益由顶头上司决定。经济上,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把社会的财富差别限定在经营和劳动的范畴之内,而不是不公正地攫取社会财富,欺压百姓和掠夺百姓。

*知音少*

不过,看来“乌有之乡”的提议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赞同。该网站后来发表消息说,尽管大家都支持广泛地宣传毛泽东思想,但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7/2009 4:41:58 AM

--  
谈“不折腾”下的言论自由

2009/01/16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
尚清
BBC中文部记者<--sk--> 

《北京日报》这篇文章传递出的是什么信息?
1月12日,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的理论周刊登载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沈敏特的文章"追求真理离不开言论自由"。

文章言简意赅,文笔犀利。强调言论自由受中国宪法保护,呼吁一切言论只要在"言论的层面上",都享有自由表达和发表的权利。

此文一出立即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海内外中文网站纷纷转载,学者专家点评分析,解读刊载这篇文章的背后原由。大家都想从中探出一些中国官方舆论口径有所放松甚至转向的蛛丝马迹。

但仔细查阅一下当天发表的《北京日报》理论周刊,除了登载沈敏特的这篇文章外,在该版面的首要位置还刊载了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的文章:"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宝贵的经验,重要的宣示。

沈宝祥的文章对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三不政策"大加赞赏,极力推崇。

胡锦涛的讲话最引人关注的、谈论最多的就是他所谓的"不折腾"。

"不折腾"

沈宝祥认为,"不折腾"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主观蛮干的大跃进的彻底否定。"不折腾"就是不再人为制造矛盾,不再乱批乱斗。

从这一点看,沈敏特的有关言论自由的文章似乎有异曲同工的效应。

沈敏特文章中引马寅初和张志新这两个例子多少印证了不讲科学,只讲阶级斗争的恶果。

<--sk--> 
讨论:中国的言论自由究竟如何?<--sk--> 
回顾中国历史,因言获罪的例子实在太多。远的不说,毛泽东当年也提倡过大鸣大放,百家争鸣。但许多敢于说话的人后来都被定性为右派分子,成为无产阶级专政对象。

时至今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的和谐社会中,仍然存在因言获罪的现象,大批访民申诉无门,维权人士频遭打压。

也许在当政者眼中,这些人都是麻烦制造者,是破坏社会稳定的大敌。《零八宪章》的发起人刘晓波遭软禁就是最新的例证。

说与动

《零八宪章》呼吁在自由、平等、人权的普世价值下,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宪政的现代政治构架。

如果按照沈敏特所说的一切言论都有表达和发表的自由,不靠权威定性,要靠历史实践检验的话,《零八宪章》也不应该被当局否定和封杀。

但也许是因为《零八宪章》已经不是停留在"言论层面上的"言论了,有三百多人在上面签字。这已不再是单纯的言论了,它已经演变为一个行动。

如果《零八宪章》是以理论探讨的形式出现在一份党报或机关刊物上,撰写人不是体制外而是体制内的学者,而且没有什么联署签名的话,也许就是另一种结局?

由此看来,沈敏特呼吁的"言论自由"似乎是被当局认可的"言论自由",它只局限于言论层面,不能演变为行动。

一旦以群体性的行动方式出现就会被当局视为是影响稳定的乱说乱动,就是"折腾"。

换言之,它是"不折腾"下的言论自由。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7/2009 4:42:39 AM

--  
救赎企业不能建立在劳动者痛苦之上

2009/01/16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救赎企业不能建立在劳动者痛苦之上

中国广东 叶树浓<--sk-->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陆续有放宽《劳动合同法》实施力度的声音传出。

新的劳动法能否给被雇用者一个定心丸?

说《劳动合同法》是中国最具争议性的法律,似乎并不为过--广大劳动者都说好,维护了被雇佣者的权益。广大企业主都说不好,侵害了雇主的利益。尤其是在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纷纷倒闭的情形下,广大企业老板质疑现行劳动法规的声音更是甚嚣尘上。其中一种代表性的观点是,《劳动合同法》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导致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

站在企业家的立场上,这样的观点也许是有道理的。企业家不是慈善家,谁不想赚钱而想着去做雷锋? 如果能不花费任何人工成本,他们最欢迎。但需要指出的是,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世界上劳动力最低廉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处于生产一线的普通员工,虽然近年最低工资标准略有提升,但他们的收入与所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距仍然很悬殊。而且2008年下半年出现经济危机以来,企业给员工降薪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说,在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并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降的前提下,"用工成本增加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明显是个伪命题。

事实上,《劳动合同法》并没有规定工资的增长机制,也没规定社会保险,只是规范了解除劳动合同时的经费补偿问题。怎能说是增加了用工成本呢?可见《劳动合同法》被广大企业老板之所以视为"眼中钉",并不是保障工资,增加用工成本的问题,而是对解除劳动合同有经费补偿的规定,阻碍了广大老板"炒人"的自由,难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一些企业老板还提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劳动合同法》造成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倒闭,会让更多人失业。笔者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废除解除劳动合同时经费补偿的规定,我们的失业问题是否会迎刃而解呢?以目前的经济形势,广大老板一旦恢复"炒人"的自由,我想"被炒"的人数一定不会比因企业倒闭而失业的人数少。而这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失业"群体势必会更影响社会和谐。这种做法也是跟中央"关注民生,重视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相关政策精神相违背的。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应该轻视企业的利益,只是不应该把这种利益建立劳动者的痛苦之上。事实上,企业成本过高的问题,并不体现在人工成本上,而是体现在税费负担过重,政府收费过高等方面。对待这些问题,政府决策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包括减轻税费负担,取消不合理收费,加强信贷服务等,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是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维持就业稳定的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


BBC
<--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7/2009 4:43:36 AM

--  
一个上海女人的一生

2009/01/16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一个上海女人的一生

五十年前在北京一个月朗星疏的夜晚,一个男人向一个漂亮的上海女人许下了一辈子都会让她幸福的承诺,那女人嫁给了他.跟着这个男人生活了五十年.这五十年简直就是一部中国的平民史.
  
    他们离开了北京到了包头去建设祖国的大型军工厂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并在那里生下了两个女儿,虽然条件很艰苦但他们活着很单纯活着很幸福.六十年代在国际形式的大背景下他们响应祖国的进山进洞去建设祖国的大三线的号召去四川一个封闭的山沟里.和千万个离开了大城市怀揣着理想来到这个山沟的人一样拼命的工作在这个山沟里建设起祖国的兵工厂,并在那里生下了儿子,他们的家庭和这个兵工厂一起成长.他们是多么的骄傲,在不知不觉中她把她的幸福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她在那里生活了四十年,这四十年这个男人有无数次调回大城市的机会这个男人都放弃了因为那里没有他的事业,最美好的青春在最艰苦的环境下流淌,留下的只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她在那里退了休他的儿女进了那个工厂,在那里接了婚并在那里生下了孩子,她也成了外婆,他老了那张端庄美丽的脸也变的慈祥了.她本来可以安享晚年的.可是时代变化了他们成了无关紧要的人了,他们建设的工厂成了祖国的负担,工厂宣布破产了.他们被社会抛弃了.年轻人都份份大城市去打工去了.她的退休工资少的可怜只有五百块,没有医疗保险,没有住房,,也没有住房公积金(因为工厂效益不好),那个承诺给他幸福的男人得了脑血栓也瘫在床上了,他的儿子在工厂里看不到希望也向往到大城市去打工,她害怕了她害怕这个家散了,她对她的爱人说:"老头子没有什么,这辈子即使拖也要拖着你往前走"对着自己的儿子说:“孩子我希望你在我身边,如果你出去了我会担心的,担心你病没有病,担心你在外面被人欺负了吗?担心你在外面是不是露宿街头了,虽然我们现在苦一点,但一家人在一起还是很温馨的,如果你走了我会伤心的。”
  
    她害怕了,害怕工厂的破产会把他最爱的儿子从自己的身边夺走,她害怕自己最爱的爱人会在她人生的某一刻离开她。她爱变得回忆了。回忆自己这辈子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忆自己在上海的少女时光,回忆自己在北京的年轻岁月,回忆响应祖国的号召到这个山沟来,她总是在问自己,她原来的选择是对的吗?她没有答案,即使有答案也不重要,关键是孩子和孙子们,因为他们沦落到这个社会的边缘了,贫穷没有良好的教育,没有完善的生活条件,这才是关键。
  
    终于有一天早上,脑溢血把她的生命夺走了,在她弥留之际,话都说不出来了,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她眼角一直流着泪水。她放心不下,放心不下她的爱人,放心不下她的儿女。她就这样走了。
  
    五十年后还是在月郎星疏的夜晚,她静静地躺在薄薄的木板上(因为工厂没有钱买冰棺,)整个身躯变得冰冷了,犹如象这个夜一样冰冷。那个五十年前承诺给她一辈子都幸福的男人跪在她的身前拿着她冰冷的手痛哭着,四周香烟缭绕,哭泣声声,而她的世界变得沉寂了。死亡把她变成神圣而有庄严,她的亲戚和同学从上海来看她最后一眼。被这个简陋的环境惊呆了,因为在电话里她总是说她过的很好,很好。却没有想到她过得这么艰苦。
  
    她静静地躺在那里,他的儿子为她揩干了她眼角上最后一滴泪水。她显得那样平静而又慈祥。没有了害怕,变得无所畏惧。她就这样走了,变成了他亲人的回忆了。
  
    她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善良而又慈祥的母亲。她的一生告诉我什么是爱,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善良。她这五十年的命运就是整个大三线的命运,也是祖国命运中的一部分。她用她的生命奏出一首命运的悲怆之歌,这首歌也是祖国这五十年的背景乐.
  
    亲戚们都走了,他们都在哀叹妈妈的命运,一个上海女人到了北京然后又到包头最后在这个山沟来安顿下来。年轻的时候调来调去,。最后在这个山沟里死去。
  
    我的父亲每天坐在门口等着我妈妈回来。
<--endmsg-->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12500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