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猛于虎”。中国最大的危机正是就业问题,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农民工返乡和最近几年问题已经很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难值得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危机这片乌云不仅会飘到企业与个体头上,整个宏观环境一样会遭遇危机。

   作为一个外向型的国家,中国GDP的增长很大部分依赖贸易顺差。顺差成为拉动中国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中国制造的崛起也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在08年之前,企业还在为缺口越来越大的民工荒担忧。

   然而,在2008年这个多事之秋,变数远远多于定数。越来越多的企业倒在宏观环境的惊涛骇浪中,民工荒的缺口越来越小,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农民工无工可打的现象,尤其是九十月份金融海啸的爆发,持续了5年的民工荒竟然戛然而止,而填补这个缺口竟是以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为代价。大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使得大量农民工即使降低身价,也未必能找到工作,民工荒变成浩浩荡荡的返乡流。据中国科学院12月15日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调查结果显示,400万农民工提前返乡。40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后该如何安置?

   有些人认为,农民工回家后可以继续务农。但这并不可取,首先,迫不得已返乡的农民工,缺乏务农知识,在务农方面是门外汉,而且习惯了都市生活的他们,也对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田生活提不起兴趣。再者,在他们看来,靠种田连儿子都养不活,返乡务农意味着生活窘迫。正如某位返乡的农民工抱怨,“哪有一亩?只有几分了,靠种田连儿子都养不活。家里的一亩多田,一年的收入大概只有四五千元,而要负担全家五口人的生活,根本无法维持。”

   在当地继续打工也不是长远之计。如果家乡的经济景气,恐怕农民工也不会千里迢迢去异乡打工了。数额巨大的农民工返乡,当地企业根本难以消化,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压力。有些农民工选择回乡创业。但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存在技术水平底、资金不足、眼光不够长远等问题,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即使勉强支撑起来的作坊式企业,由于金融危机不断升级,恐怕难成气候。

   农民工返乡潮远未见底,而就业形式更为严峻,这将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

   其一,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返乡的农民工在短时间内找不到工作,无地可耕或者不愿务农,成为“剩余劳动力”。受多年城市生活的熏陶,很多农民工把自己定位“城市人”的角色,并很有可能在当地自认为是社会精英。与此同时,农村生活较为单调,他们已很难融入农村既有的社会网络,从而形成角色错位,导致返乡农民工患有不适症,出现抑郁、报复等心态失衡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

   其二,为当地社会保障事业增加负担。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时,几乎是破釜沉舟,不但土地转包,有的连房子也卖掉了。不过,他们的户籍关系仍在当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其为农民工的缘由了——在城市打工,却没有城市身份证,户籍在农村,却不务农。被企业倒闭所累,他们非但没有衣锦还乡,反而灰头土脸地回家,医疗、子女上学包括衣食住行都成问题,这势必会增加当地社会保障事业的负担。同时,他们也在与当地农民争夺社会资源,引发当地农民的不满,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冲突。

   可见,农民工存在返乡就业难的问题。这些无事可做的农民工,由于社保缺失、心态不平等问题,很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犯罪率上升,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

   除了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就业难也是一大危机。金融危机导致大量企业倒闭或资金链紧张,一些企业即使不裁员也会紧闭对外招聘的大门。而与企业需求萎缩形成对比,大学的连年扩张导致大学生数量剧增,从而形成企业需求与校园供求之间的剪刀差,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越来越多。

   在残酷的就业现实面前,大学生“天之骄子”的自我认同早已支离破碎,巨大的就业压力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刚刚迈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最关注的不是所选专业是否为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迫切地想知道所学的专业能不能找到工作。整个大学期间,大部分大学生也是一切以“就业”为中心,奔波于能让面试官增加印象分的考证等活动,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他们就会产生焦躁、痛苦、失落等负面情绪。

   而毕业前夕,残存的希望被现实击打的七零八落,他们更容易身心疲惫,恐慌、焦虑、内疚等负面心理加重,严重者还有可能患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大四、研三学生跳楼自杀的悲剧事件已屡见不鲜。

   而且,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影响已从大学生个人辐射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供孩子上大学,往往是一个家庭最主要的支出,有些经济困难的家庭甚至要四处借债以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他们也往往存在这样的预期,即大学生毕业后即使没有“一人得道,仙及鸡犬”那样的风光,但大学生起码捧上铁饭碗。

   但事实上,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捧个泥饭碗甚至连泥饭碗也捧不上。现实与先前预期的巨大落差,会对家庭乃至社会形成巨大的心理冲击,导致抑郁、失落、仇恨等负面情绪的出现。而且,从长远看,“读书无用论”会再次抬头,教育的光环效应会越来低,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就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危机。危机管理最重要的是预防危机,要防患于未然。既然我们已经看到,就业问题关系民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失业视为儿戏,社会各方应未雨绸缪,积极动员,竭力解决失业缺口。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失业演变为骇人的洪水猛兽。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民工返乡潮,温家宝总理这样鼓励大家,“我总说这句话,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的,太阳也总要出来的。我相信,渡过这个难关,我们一定会生活得更好。”的确,如果能认识到危机的根源,各方合力攻其软肋,定会攻克当前中国最大的危机,迎来“太阳也总要出来”的温暖时刻。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長江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4)
----  解密外媒2009中國興奮點:西藏問題將被再次放大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67)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20/2009 2:03:32 PM

--  解密外媒2009中國興奮點:西藏問題將被再次放大
解密外媒2009中國興奮點:西藏問題將被再次放大

2009/01/20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2008,世界見証了中國的大喜大悲。

2009,世界聚光燈還會頻繁打向中國嗎?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新年伊始,外國媒體就紛紛開始對本年度對中國的報道熱點進行了一系列規划。

究竟哪些主題會成為2009年外國媒體的興奮點?2009年,中國面對的,將是如西藏拉薩“3.14”打砸搶燒暴力事件時西方媒體的“集體圍剿”,還是如北京奧運會期間外媒涉華報道的新“黃金期”?

“周年紀念日”是重中之重

2009年恰逢中國一系列歷史事件的周年紀念日。每一個周年紀念日,對于外國媒體來說,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主題。路透社在年初就早已關注到:“2009年對中國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特殊年份。比如五四運動90周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還有,達賴出走50年周年。”而美國之音、美聯社等數家外媒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采訪時都表示,這一系列周年紀念日都將是他們2009年報道的重中之重。

200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大慶,必將引起世界對這個60年前一窮二白、60年后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國家的進一步關注。

美聯社記者胡大衛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他希望能在天安門廣場拍到最精彩的閱兵儀式畫面。美國之音駐華記者章明則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他們將對這一歷史事件進行回顧,其中既會就中國取得的成就進行報道,也會就中國在過去60年發展過程中的曲折進行總結,如“反右派”、“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

2009年是西藏平叛50周年,又逢“3.14”事件一周年,外媒也免不了關注所謂“西藏問題”。

德國一台駐華記者岳衡說,他希望能夠親自到西藏做采訪。“我們會采訪當地民眾,包括漢民和藏民,聽聽他們的說法。”中國政府自去年“3.14”事件后采取的措施和政策,也是他關注的重點。美國之音則表示會采集各方“聲音”,既會采訪中國政府,也會聽聽“西藏流亡政府”怎么說。

“經濟危機+社會問題”備受矚目

除了一系列的周年紀念日,引起外國媒體關注的莫過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對中國的影響。

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中國也深受其害。2008年經濟危機給中國帶來失業,中國是否會由此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動蕩備受世界關注。几家外國媒體的駐華記者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都表示,他們預測,2009年“群體性事件”可能還會多發,中國政府應對經濟危機的對策,以及之后一系列社會問題,將成為他們筆下的興奮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駐華記者葉鵬飛認為,“2009年因為逢著一系列敏感的周年日,加之金融危機大背景,預計不會很平坦。”美聯社駐華記者胡大衛則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我們會關注因經濟蕭條而引發的中國社會矛盾問題及相關現象。但我認為,中國政府管理嚴格有序,中國社會還是會保持穩定。”

另一方面,外媒對社會問題的報道熱情依然高漲,比如食品安全問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駐華記者向《國際先驅導報》表示,日本媒體還將密切追蹤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去年發生的“中國毒餃子”事件的后續消息。他說:“日本民眾很關心這一事件。中國‘毒奶粉’事件很快得到解決,而‘毒餃子’事件卻一直沒有說法。”該記者還說,他們還會關注中國政府目前重點打擊的腐敗問題。

報道中國再現“黃金期”

英國《衛報》早前以“聚光燈下的中國”為題,刊載了中國問題專家格雷厄姆﹒佩克最新發表的言論:我們已經進入了中國問題英文報道的“第二個黃金期”。

“北京奧運會以及一系列出人意料的重大新聞事件,如西藏騷亂、四川地震和三聚氰胺奶粉丑聞,使中國在2008年受到西方媒體異乎尋常的關注。這與2007年形成了對照,2007年雖然對中國的報道也不少,但仍有一段短暫時期,國際上沒有中國的重要新聞。2008年這種情況從未發生。”《衛報》稱。

對于外國涉華報道進入“黃金期”的說法,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几家外國媒體都十分認同。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經濟的飛速發展,雖然還存在很多問題,但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大作用。這些讓世界不可能,也不能再跳過中國、忽略中國了。

“以前難以想像印度洋出現海盜,中國會派護航艦隊去。”《聯合早報》的葉鵬飛感嘆道。“國際社會很想知道中國怎么想。中國的立場和決策對他們很重要。”近年來,《聯合早報》就已把中國新聞專門從國際新聞的版面中獨立出來,自成一版,中國新聞的分量越來越重。

胡大衛說,“全球觀眾對中國都很感興趣,2009年我們要制作更多的新聞片給他們,讓他們更了解中國。”

《聯合早報》、美聯社、德國一台一致認為,中國迎來“黃金期”還因為中國更開放了,中國政府、中國民眾以更加自信的心態面對世界,對自身的發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討,能接受外國媒體不同的意見,甚至批評。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那天,胡大衛剛好到火車站采訪,“警察很友善,他們詢問我們,但不阻攔,還幫我們拿采訪機器。”

“外國媒體報道中國的‘黃金期’,還取決于中國對外媒的開放程度。”美國之音的章明告訴記者,中國對外媒的開放度比他來中國前想像的高很多,但還希望乘著北京奧運會對外媒打開大門之風,更上一層。

偏見不會在短期內消除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過程中,多家外國媒體記者的態度印証了這一點:2008年發生在中國的新聞事件,對外國尤其是西方媒體對華報道產生了比較深刻的影響。

“他們既看到中國發展中仍然蘊藏的能力和加速度,也感受到了中國問題的復雜性。”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慶安說,在這樣一個基礎上,2009年,中國的國際輿論環境不會比2008年更好,但是也不會出現大范圍的惡化。

他認為,2009年和2008年有一點相同的,同樣是推動西方媒體對華報道更加深入、客觀和成熟的一個關鍵時期。“西方媒體對華報道的變化,不是在良性的歌頌中實現深化,而是在沖突和碰撞中逐漸走向理性的。”

周慶安認為,存在于外國媒體中的偏見和“有色眼鏡”是不會那么快消除的。尤其2009年的一些重要敏感時刻,比如西藏平叛和實行民主改革50周年(西方媒體則習慣稱之為“達賴出走50周年”或“西藏起義50周年”)等,就有可能成為西方輿論攻擊中國的“導火索”。這將考驗中國政府,看它在不良的輿論環境中是否能夠有恰當的表現。

“外國記者若想到西藏采訪,國新辦愿意提供幫助。”2008年年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提到明年3月是西藏平叛和實行民主改革50周年時說。這個例子似乎預示著,中國已經准備好迎接這一挑戰。(國際先驅導報)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20/2009 7:37:15 PM

--  
中国当前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start-->  

   作者 中国危机公关品牌联盟秘书长 危机管理专家 艾学蛟

    

   一场华尔街风暴席卷世界,西方各国陷入百年难遇的萧条之中,人人自危。而对于中国来说,改革放开三十年来积累的巨大国家财富,某种程度上确实能保证在危机中相对的独善其身。可以预见,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经济狂飙猛进的步伐或许会放缓,但绝对不会停滞不前。但是,不管未来经济的走向趋于何方,现实中的中国无疑正面临着一场最深刻的危机。

   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什么?作为危机管理专家,很多人会上升到更宏观的层面追问我诸如此类的问题。而我的回答总是很干脆:就业。
<--table width="450" border="1" align="center" cellpadding="1" cellspacing="1">

  
安娜为何没有离开中国而病死监狱?赵林如何死在街头?一个远离政治的商人为什么卷入六四并为此走向刑场?请购买精彩历史小说《天安门情人》原价$15,现在$8,免费国际邮寄、美国购买送耳机 博讯需要您的支持可以邮寄支票订购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10938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