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長江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4)
----  金融危機可能成為中國政治改革的分水嶺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4&id=1599)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3/13/2009 1:53:42 AM

--  金融危機可能成為中國政治改革的分水嶺
金融危機可能成為中國政治改革的分水嶺

2009/03/1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

BBC中文網高毅

今年“兩會”談的重點是金融危機,但殊不知,金融危機產生的相互作用正影響中國著的政治體制,甚至可能成為中國政治改革的一個分水嶺。

“三十而立”,改革三十年后遇到的這次危機要么會使中國走向成熟或自信,要么會令中國彷徨和迷失,出現“中年危機”。

持前一種觀點的人認為:中國社會之所以保持著整體穩定得益于經濟的迅猛發展,能導致動亂的就是經濟停滯蕭條,如果中國能順利渡過這次“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很難想象還有什么經濟難關不能過,即便有,也是“百年之后的事了”。

持后一觀點的人認為:改革發展至今,政治改革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三十而立之際,中國改革進入以政改為重心的改革。發展經濟有章可循,“有中國特色的政改”則是“摸著石頭過河”,難免出現彷徨和迷失。

兩大任務

民間和學朮界對中國政改的討論已持續多年,但問題的核心是中共高層怎么看,因為在中國自下而上式的改革先例鳳毛麟角。那么,“兩會”是否透露出些許信息呢?

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的工作報告花了不少篇幅論述中國政治制度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整體的區別,這在以往兩會上是不多見的,而針對吳邦國的講話,中國媒體廣泛發表捍衛中國人大制度、駁斥西方民主的文章,這在另一方面似乎說明中國高層已對關于中國政改發出的不同聲音感到壓力。

俗話說“窮”則思變。這些年中國不讓百姓思變的辦法就是不要讓大家感到“窮”──貧窮之“窮”﹔即便是窮,也讓百姓有擺脫窮的盼頭。這是中國改革截至目前走的一條道路,而且是正確的道路。

上海街頭中國民眾對政治的參與熱情不高,多少與現行政體有關。

俗話又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中國政治改革滯后經濟改革導致權貴資本的產生,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成為“穩定大局”的最大威脅。

溫家寶曾表示,中國要完成兩大任務,其一,集中精力發展生產力﹔其二,推進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溫家寶的這兩句話就是平衡和化解這兩大議題。

但是,如何推進社會的公平與正義?這不是發展經濟就能做到的,于是,各種爭議陷于混戰當中。

誰的民主

這一混戰在2006年顯得最為激烈。前人民日報副總編皇甫平(周瑞金)發表《越南改革值得關注》,對中國共產黨"政治改革"提出具體要求,最為突出的就是要"差額選舉"中共總書記,否則中國政改落后于"越南小弟"。

几個月后,時任中央編譯局副局長的俞可平撰寫《民主是個好東西》,表示民主雖有其弱點,但卻是目前人類最好的政治制度。

這兩個"右"的聲音在金融危機之年銷聲匿跡,國內各主流媒體紛紛援引吳邦國的講話,表示"絕不照搬西方那一套,絕不搞多黨輪流執政"。

這次金融危機發端于西方,蕭條之中的中國經濟仍是亮點,這增添了中國堅持和宣傳自己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底氣。但話說回來,所謂中國特色的政改誰都沒有底,誰掌握了話語權,那就是誰的特色。

包括溫家寶在內的有些人將這次金融危機歸咎于西方市場和民主制度的失敗,但這未免過于簡單。畢竟,西方經濟發展數百年,其創造的巨大財富是中國現階段還難以比擬的。有經濟學家指出,經濟危機遲早會發生,關鍵是以什么形式、何種程度發生,不在乎是資本主義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國表示不“照搬”西方那一套有自己的道理,因為西方之間也沒有“照搬”一說,但精髓是一致的。溫家寶也承認“民主、法治、自由、人權、平等、博愛,這不是資本主義特有的,也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

諸如印尼、日本、台灣等亞洲國家的民主就與西方不一樣,而中國特有的文化和滄桑的歷史,使其更具特殊性。但無論怎么特殊,不變的就是監督制衡、追求法治、人權和平等。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汪玉凱說,政改話題從90年代就已經討論得很熱烈,但几經醞釀,几經流產,這給百姓一個很不好的感覺:凡是改老百姓的,不管是征地還是下崗,動作都很快,凡是改當權者自身的,都步履維艱,困難重重。

正如人一樣,改革后三十而立的中國已沒有多少機會再醞釀下去,而花甲之年的人民共和國仍將面臨一場大考。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3/13/2009 1:54:34 AM

--  
中國:被遺忘的改革犧牲品

2009/03/1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被遺忘的改革犧牲品

中國 冠杰

BBC中國人談中國<--sk--> 

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變化


中國改革開放已經30年了,事實証明,中國不改革開放就不會有這30年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于是,各媒體關于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報道連篇累牘,目不暇接。有歌頌以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為首的國家高層領導者們的﹔有贊美為中國改革開放出謀划策的主流經濟學家們的﹔有宣揚在改革開放中取得巨大經營成果的企業家們的﹔有表彰在中國改革開放中涌現出來的各界精英們的……

唯獨被徹底遺忘掉了的,是中國改革開放最直接的支持者、參與者和犧牲者們--3000多萬中國國有企業下崗失業職工。讀者要是不信,請大家仔細地讀讀近來各媒體發表的專題文章,或者看看精心制作的有關專題電視節目,看是否能夠從中找到對下崗失業職工這個3000多萬人龐大群體的任何提及?

要知道,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是不僅僅靠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為首的國家高層領導者們的講話,靠為中國改革開放出謀划策的主流經濟學家們的文章,靠在改革開放中取得巨大經營成果的企業家們的謀略以及各界精英們的出色表現就能夠獲得的。

如果在中國3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沒有積極支持和參與這場偉大的社會變革,并為之付出巨大犧牲的國有企業3000多萬下崗失業職工,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不能夠順利進行的。

然而,在中國3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除了3000多萬下崗失業職工,絕大多數中國人民都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得益者,只有國有企業下崗失業職工在積極支持、參與中國改革開放,并付出了巨大個人犧牲后,至今無法分享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這是溫家寶總理講話和《人民日報》文章中所說的"讓全體中國人民分享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嗎?

為此,筆者要為3000多萬為改革開放做出巨大的貢獻和自我犧牲國有企業下崗失業職工吶喊--請不要忘記中國改革開放的支持者、參與者和犧牲者們!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3/13/2009 1:55:23 AM

--  
政治好了,其他問題都不是問題

2009/03/1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


作者:茅于軾 著名經濟學家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在財富、自由、對內和對外開放三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和政治方面擺脫了毛澤東時代的不自由大為相關。今天中國所謂的問題,從道德滑坡到發展道路其實都與政治相關,其求解在于能否還權于民,用法治保護每個中國人平等自由的權利。

一、改革開放成就得益于政治的大變化

改革開放30年,我們的成就主要表現在經濟方面。當然,政治方面也有很大的變化,否則這個經濟成就也不可能實現。有人曾問我改革開放的最大成就是什么?我說,主要是三個:

第一,財富的巨大增加,這個大家都知道。

第二,個人自由大大地擴展了。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改革開放以前中國人是多么地沒自由:穿衣服沒有自由,找工作沒有自由,想掙錢沒有自由,想旅行沒有自由,想思考沒有自由。新中國初期有一句話叫:“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也有稱“國民黨把人變成鬼,解放軍把鬼變做人”。但在改革開放以前,這個“人”是沒有什么自由的。現在呢?你找工作有自由了,可以當干部,考公務員,可以下海,自己擺個攤兒,干什么都行。到外企也行,出國也行,旅行也有自由。現在誰都可以出國,而在改革開放以前出國必須審批,批來批去要一年的時間。改革開放以前,買東西也沒自由,這要票那要票的,許多東西干脆沒有。現在,只要有錢,差不多什么都可以買了,除了土地以外。所以,中國人的自由大大地擴大了,這個是特別重要的。

第三,對內對外的開放,特別是對外開放,我們加入了WTO,加入了好多的國際組織,并且在國際組織里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對內,我們也越來越多地跟國際接軌。比如,從1840年中國人追求現代化以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不要學習西方,現在大體上解決了,我們承認要學西方。我們的法律很多都是從西方照搬過來的,包括很多重要的觀念,什么人民代表大會呀、法院呀、律師呀,什么証監會、銀監會呀,什么憲法呀,都是從西方進口的東西。但是對于我所說的“大體上解決”,也就是沒有完全、徹底地解決,還是會有人打問號的。我想指出的是,像要不要自由平等這個問題,執政黨到現在都還沒有松口。在中國,自由多多少少還是跟資產階級聯系在一起的。盡管我們已經開始說憲法、說法治、說人權,但說得并不痛快,說得別別扭扭。正是在這個層面上,我強調我們在學習西方上還是有點問題的。當然,今天畢竟已經跟毛澤東時代完全不一樣了。

二、不好解決的問題:政權還歸于民

那為什么中國現在還有問題呢?在一黨制之下,經濟可以取得成就,但存在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政權是為了極少數人的,當這個少數人的利益跟廣大老百姓的利益不沖突的時候,那可以相安無事,但一旦發生了沖突,老百姓的利益就沒有了,只有執政者的利益。我可以舉很多的例子:首先一個例子就是所有的高級干部几乎全都是黨員,但這個在憲法里頭并沒有類似規定,為什么中國只有少數黨員才能治理,為什么黨外人士不能當干部?再比如反貪污,反貪污你要是反到他們頭上那你就倒霉了。有些人不明白,天真得很,我幫共產黨反貪污,這不好嗎?但一旦你做了,那你可傻透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一個叫鄭恩寵的律師,他就是揭發檢舉周正毅的,周正毅被判了16年,他也被判了好几年,給他定的是泄露國家機密罪。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你不能夠碰它的利益。你要反貪污,它自己也想反,你要反了陳良宇,它自己也挺高興的,但你反了一個它不想反的人,那麻煩就來了。這樣的例子一多,至少說明這個政權還沒有完全還歸于民:它可以允許你發財、創造財富,這是很自由的,但是有一個限度,你不能跟它的利益有沖突。所以,要說中國跟發達國家的區別在哪兒?區別就在這里!不過對這個問題,我也想過,它不是很簡單的,不好解決,而且它不完全是共產黨的問題,實際上跟中國的文化傳統、歷史都有深切的關系。因此,不能說共產黨一還權于民,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中國就民主化了。在中國,上下關系深受傳統的皇帝和臣民關系的影響,要改變它,絕非短時之功,好几代人都在努力。現在,這種改變加快了、加大了,每天都在進行,各種維權的行動、互聯網上的意見、新聞的報道,都是一個教育老百姓、教育政府的過程,在多元博弈中大家開始明白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法治。

法治就兩個字,但真正做是很復雜的事兒。全世界能夠走上法治的國家少之又少,像印度是個民主國家,但是我不認為它是個法治國家,它打個官司要十几年,那就等于沒有法治,這個官司有什么用處?遲到的正義就不是正義。所以,印度這樣的民主還不如沒有。我們沒有民主,但是我們比印度搞得要好,經濟搞得好那關系就太大了。印度還有人挨餓,馬路上有要飯的。中國也有乞丐,但他不要飯,要錢。北京的乞丐你給他個饅頭他才不要呢,印度的乞丐他就是要飯、要吃的。你知道什么叫要飯嗎?就是肚子餓。新德里就有飢餓的問題,但中國沒有飢餓的問題,這當然大不一樣。印度我去過兩次,我覺得印度比中國差得太遠了:它有民主,但它這個民主發揮的是民主的壞處,沒有發揮什么好處,它沒有解決民族、宗教這種糾紛。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印度沒有這種方式,它只有表面的選舉。結果,原先打的今天還在打。你看印度的暗殺,從甘地開始,甘地、尼赫魯的女兒,一個接一個地被暗殺。我們民國初年也有暗殺,以后就沒有了。文革整死那么多人,也沒有暗殺過。現在,執政黨內無論怎么分歧怎么矛盾,但不搞暗殺。因為一旦搞暗殺就不得了,我相信他們自己也明白這個道理:這個世界不能破壞。斗歸斗,下台就平平安安下台,趙紫陽下台也還活到了90來歲,這些都是進步。從中印差異來看,我想強調的是:經濟的進步是最重要的,有了經濟的進步,它就會推動老百姓想民主、法治這些問題,否則,肚子沒吃飽,你想什么呀?首先想肚子。

三、道德滑坡跟政治有關

至于如何重構中國社會核心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應該是全世界都接受的一個普世價值觀,這中間可能有一點兒中國的特色,但它的基礎是普世價值觀。什么是普世價值觀?平等自由是最基礎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對此,中國上下的認識并不一致,尤其是上層還沒有完全想通。有人說今天的中國道德滑坡,我想如果真的是道德滑坡,那跟政治是有關系的。因為我們的政治是個“假話政治”,它老是講假話,你道德怎么好得起來?溫家寶叫大家說真話,說真話當然重要。那好,上頭先說真話給大家作個表率,但是,對于中國的很多事情至少上頭是不敢公開說真話的,因為,沒有一個說真話的環境,更准確地說是沒有一個鼓勵說真話的環境。在這種情況下,你卻叫人說真話,誰敢說真話?像我們這些傻瓜蛋才說真話,我們說真話基本上就是和習慣一樣,說真話就是習慣嘛。所以,道德的缺失、沒有信用、騙人,這些都跟現實政治密切相關。當然,我們也看到,執政黨它也很難,因為它舍不得跟過去一刀兩斷。

比如說,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浮夸風。那時,如果你不浮夸,你就得挨整,那是很危險的,因此大家都得浮夸,一直到這個問題嚴重得根本下不了台,就是付出了餓死3000多萬人的巨大代價才得到糾正。如果能說真話,會死這么多人嗎?浮夸、說假話,教訓慘重:抗戰八年才死了2900萬人。

所以,道德滑坡,跟政治有關系,政治好不了,道德也上不去。如果外國一個總統他說假話,是要下台的。大家眼睛都盯著總統,你代表一個國家的形象,你怎么能說假話呢?

四、發展模式說到底還是跟政治有關

政治好了,其他問題都不是問題。環境也不是問題,為什么呢?我們的經濟增長達百分之十几呀,你拿出几個百分點環境就治好了,正因為我們現在的經濟力量加強了,我們就有這個能力來治理環境了。先發展后治理這條路是很對的,我們就是走的這條路。你先發展起來了,現在有人力、有技朮,就缺個決心,你下個決心就把它治理了。從客觀上講,完全具備這個條件,你窮的時候想干什么都不行,沒錢,也沒有人,也沒有技朮。你看看北朝鮮那個樣子,它干什么都不行。現在中國可以說干什么都行,有錢了你干啥干不了?有污染的廠說關掉一些就能關掉一些,因為也就損失經濟增長的几個百分點嘛。現在,我們全國治理環境的費用是五個百分點,我們的經濟卻增長了十几個百分點呀,我再拿兩三個百分點,那一點兒不難呀。正是在這個前提下,我覺得經濟問題不是大問題,能源問題也不是問題,環境問題雖然是個問題,但不是出在客觀上,因為它既有辦法可以解決,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出在你不下這個決心。

所以,對于有人所說的我們的發展模式有問題,我的看法是:如果我們的發展模式有問題,說到底還是跟政治有關系,為什么?比如,現在我們的稅收增加得太厲害了──2007年,我們的稅收增加了30%,GDP只增加了11%,物價漲瘋了──但是政府的開銷沒有限制,老百姓沒有權力監督它,拿老百姓的錢買汽車、蓋豪華樓、出國旅游,等等。而且我們的政府收稅還不讓普通納稅人知道:其實你一打電話就收了稅﹔你在超市買東西發票一打出來就收了稅﹔你付水費、電費這些都是有稅的﹔連你坐出租車都有稅。而在外國,政府都告訴納稅人:價格多少錢,稅多少錢,是分開的。

當然,如果僅僅看經濟發展模式,中國正在慢慢地改變:過去主要靠廉價勞動力,現在慢慢地變成靠技朮、靠分工,這樣勞動力的價格很快就上升了。最近這十年,中國的技朮進步得非常快。舉一個例子,中國現在客運航空的安全居全世界第一,這說明技朮非常好,因為這個安全它是一個綜合指標──硬件、軟件、人員、素質、紀律──哪一方面出問題安全就表現出來了。這說明,我們要想干就能干好。我們的煤礦它老死人,就是沒人管,而我們的飛機就有人管。可以說,現在中國到了一個靠技朮掙錢的階段了,我們正在越來越多地生產出很多很復雜的產品,因為有一個和平的開放的環境,老百姓都會自己去鑽研,自己就上去了,而用不著什么號召的。總之,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正逐漸地轉向從技朮和社會分工來掙錢的模式,原先的低成本勞動發展模式正慢慢地讓位給印度、孟加拉國,還有越南這些國家,因為它們的生產成本比我們要低。

如果發展模式不僅僅指經濟發展模式,而是指國家發展道路,那么,政治的改變,既是前提,也是根本。

五、和諧就是法治

對于創建和諧社會,我完全認同。現在我們社會有什么地方不和諧?如果說有什么不和諧,那就是有人侵犯你的自由。正是在這個層面,我認為:和諧的問題在于利益的划分。至于有人把和諧說成是要取得全球化與民族化、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平衡什么的,那都是騙人的東西。真正的問題是每個人的利益要得到保護,做到這一點,中國就和諧了。設想,即使你有了全球化,你有了傳統,你有了發展,如果你的利益得不到保護,當別人侵犯你時你卻不能告狀,你到法院去人家拒絕受理,這怎么和諧得起來?那種情況下,就只有上訪了,只有去游行,這樣一來,也就沒有什么社會和諧的可能了。因為,有些人不遵守法律,這個社會就不可能和諧。因此,和諧的問題其實可以說是法治的問題,和諧就是法治。利益怎么划分,是法治來划分的。(本文原載于《綠葉》2008年第2期,文章以訪談形式整理完成,未經作者本人審閱)

<--endmsg-->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