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長江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4)
---- 面對舊病新症 中國向左轉 /上海到底是什么中心?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4&id=1612)
|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3/20/2009 2:19:04 AM
-- 面對舊病新症 中國向左轉 /上海到底是什么中心?
上海到底是什么中心?
2009/03/19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
<--msg-->新英格蘭的雪
上海人一直總喜歡把自己叫成這個中心那個中心的。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本文中, 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
金融中心?顯然不是。現在不是。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依然不會是。什么是金融?無非 是銀行,保險,証券。中國的四大銀行,四個總部都在北京。鼎鼎大名的平安保險,也 在深圳。也許上海能拿的出手的,便是那個上交所。可是,在中國的香港聯交所面前, 上交所,你敢說自己哪一點,比得上港交所?你拿什么叫自己金融中心?
經濟中心?顯然不是。或許你可以說自己有多少家世界500強落戶,但這至多証明你只 有買辦經濟。你自己叫得響的品牌有什么?你自己叫得響的白手起家的企業有什么?信 息產業與網絡產業,北京有百度,深圳有騰訊,華為,中興,杭州有阿里巴巴。網易誕 生在廣州,新浪搜狐是北京土生土長的。傳統產業,青島有海爾,廣東有TCL、美的、 創維、格蘭仕等等一批叫的響的電器品牌。But,Where is Shanghai?連一個自己的知 名品牌都沒有,連一個由小到大生長起來的知名企業都沒有,你拿什么叫自己經濟中心?
航運中心?顯然不是。上海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還不及廣州白云機場。上海浦東機場 和虹橋機場加起來,旅客吞吐量還不及一個北京首都機場。去年,在全國各大機場的旅 客吞吐量都在增加的情況下,上海兩個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居然同比減少。你拿什么叫自 己航運中心?
貿易中心?顯然更不是。搞貿易的人都知道珠三角是中國物資進出口的集散地。每年兩 度的廣交會更是証明了珠三角在貿易上的壟斷地位。無論是通向五億人的歐盟,八億人 的非洲,富裕的中東地區,還是即將崛起的十几億人的南亞市場,廣州港,深圳港都是 更好更近的選擇。看看旅居廣州的大量來自中東,印度,東南亞,以及非洲各國的商人 便知道了。視成本如命的商人,為什么要舍近求遠,繞一個几千公里的彎路去上海港呢?
文化中心?顯然也不是。中國只有兩個文化中心,一是北京,一是香港。中央級的媒體 都聚集北京,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也在北京,北京在文化傳播上的天生優勢是無可比擬 的。與傳統文化相對的是流行文化,香港,以流行歌曲與香港電影為代表的香港文化目 前是華人流行文化的前端。以自由競爭,法制社會,媒體自由為理念的香港更是國內任 何一地都無可企及的。粵語的大行其道與滬語的沒落更是証明了這兩種文化與理念的不 可比性。
媒體中心?顯然也不是。一個無可爭議的電視媒體中心是首都北京。另一個知名的平面 媒體中心是南國城市廣州。廣州報刊以敢說敢言著稱。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21世紀 經濟報道,新京報(南方日報的嫡系血統),等一系列報紙。南方人物周刊,新周刊等 一系列知名雜志。我想不出上海有什么知名報刊。
政治中心?想都不用想。連台北的政治地位尚且不及。
學朮中心?有清華、北大在一天,有港大、港科大在一天。學朮界就不會知道上海在哪。
IT產業中心?中國只有兩個真正意義上的IT產業中心,一是北京,一是深圳。連香港都 算不上,上海更不知道在哪。具體原因?不多分析了,參見經濟中心一段。
還有什么中心?你還能想到什么中心?反正我是想不到了。
其實還有几個中心,為了秉持言論自由的精神,雖然也許不受某些SH人的待見,但還是 要說上兩句。
1.民工中心。
上海禁止群租的規定,明眼人都明白是針對外來打工者的。說實話,按本人的親身感受 ,我沒有在全國任何一個城市看到像上海這樣多的外來民工。我不知道他們到上海去做 什么?也許是因為上海人多容易賺錢?但是,上海目前街頭人擠人,民工擠民工的現象 ,是愈演愈烈了。當然我不介意上海的民工是多是少,但是禁止群租的規定,無疑從側 面反映出了該城市民工的數量。
2.污染中心。
我不明白為什么上海會大力發展制造業。汽車飛機輪船什么都想造,還有煉鋼煉油等等 ,一堆重工業企業。誰都知道這些重工業會對環境造成什么代價。反正目前上海的空氣 質量是觸目驚心。由于污染導致的霧霾天氣,經常隔了一條黃浦江就看不清對岸的樓房 。藍天白云,基本屬于奢想。
3.壓力中心
鑑于上海市在全國名列前茅的房價收入比,上海居民所承受的壓力非外人可以想象。換 句話說,在房子面前,上海人最窮。可偏偏上海人眼里最看重的就是這房子。
結論:目前看來,對于民工中心、污染中心、壓力中心這三個中心的稱號,上海是當之 無愧的。
辣椒城
<--endmsg--> |
|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3/21/2009 2:00:15 AM編輯過]
|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3/21/2009 2:00:58 AM
--
面對舊病新症 中國向左轉
2009/03/20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
<--msg--> 眾所周知,今年最大的“周年因素”,是建國“一甲子”。此外,還有數個不喜的“周年因素”:1959-1961年大飢荒50周年,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20周年,取締“flg”10周年等等。與這些“周年因素”交織到一起的,還有兩大方面的難題,一是因經濟困局,帶出的經濟矛盾和社會問題﹔二是這些年積累下來,因利益分配不均、因官員的貪腐等,而引發出群體性事件,到今年可能要高發。面對這些敏感的“周年因素”及經濟、社會問題,目前來看,領導層在政治上明顯趨于保守。
據最新一期黨刊《求是》發表長文:《為什么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而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稱,“在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西方敵對勢力不愿意看到我國的發展壯大,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我們與其進行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的斗爭將是長期的、復雜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如果我們放棄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自陷困境、自毀長城”。觀察家相信,該文是代表《求是》雜志編輯部(作者筆名“秋石”與“求是”諧音)的觀點。
針對一些改革派學者近年來提出的有關多元化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應該放棄所謂的“正統”及一元化觀念﹔馬克思主義只是諸多西方學說中的一種,馬克思主義不應在中國占主導地位﹔中國應當把西方的民主、憲政等 “普世價值”確立為指導思想,與國際接軌等等理論,《求是》認為,“多元化的實質是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又指主張中國確立“普世價值”為指導思想,與國際接軌,“是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挑戰。”
此外,該文還聲稱,在改革開放后的今天,馬克思主義可以“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與活力,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如磐石,任何力量都不能把它動搖!”
《求是》的這篇頗有文革遺風的文章,觀點其實沒有什么新穎之處,但是和兩會上吳邦國作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扣連在一起察看,就可見,絕不照搬西方,絕不搞多黨輪流執政,改革是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兩絕一自”的提法,看來已成為2009年意識形態領域里的“主旋律”。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調門轉左已順理成章。
與此同時,新一輪司法改革,因為上下背景復雜,左右爭議尖銳,動力已大大削減,預計改革前景不容樂觀。有消息透露,即將在第二季度展開的司法改革,可能以“政法經費”等方式,解決司法機關經費保障等技朮性問題。
力推改革 以解危局
但這些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轉型,中國開始步入公民社會階段,民主意識的伸張,政治改革的要求,對中央政府,帶來不少新的考驗﹔轉型中的利益調整、矛盾積聚,又令社會沖突的風險提升。因此,不論是政治領域還是經濟方面,2009年不會是一個輕松的年份,各個領域都充滿著變量。
不過,有評論認為,中國目前面臨的外部危機和內部困難,其實不大可怕,最怕的是短視和不能建立大目標。借危抓機,建立一個好點的政治制度,調試出一個平穩和諧的社會結構,改造出一個符合大國身份的經濟結構,恐怕才是當務之急。
(許誠)
辣椒城
<--endmsg--> |
|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3/21/2009 2:03:39 AM編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