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長江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4)
----  一套房兩個月漲100萬 誰制造了瘋狂的樓市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4&id=2223)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2/16/2009 11:50:21 AM

--  一套房兩個月漲100萬 誰制造了瘋狂的樓市
一套房兩個月漲100萬 誰制造了瘋狂的樓市

東方早報    2009-12-16

  歲末年終,中國樓市再次掀起了一陣量價齊漲的高潮。短短一個月,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內的房地產一線城市成交量劇增,成交價格更是大幅上漲。原本傳統的年末淡季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地產黃金時節。中國樓市在即將跨入2010年門檻時由“火爆”演變成了“瘋狂”。

  然而樓市的“瘋狂”,並非完全源自人們自住或是改善性的居住需求。相反,在漲價預期和房源稀缺氛圍的影響下,再加上大量投資客的入市和開發商捂盤惜售的推波助瀾,房價開始越來越偏離普通居民的購買力。

  漲100萬只用了兩個月

  北京一位姓胡的業主在9月份以190萬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套南三環附近時代芳群小區135平方米的三居室,11月份就將它以290萬元的價格在房產中介處掛牌,雖然業主告訴記者,價錢還有商量的余地,但一套房子漲價100萬元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這依舊讓人大跌眼鏡。

  寬松政策下投機再現

  “投資”、“保值”、“為孩子畢業後做準備”……在年末的購房者當中,有相當數量的人並非出于單純的自住需求,帶有投資性質的買房開始成為市場的主力。

  而那位買房兩個月就放盤的胡姓業主則表示,由于今年貸款利率低,房價上漲快,個人投資房地產的回報率非常高。年初買房,年尾賣出就能掙到將近一倍的利潤。

  營造市場稀缺氛圍

  2007年樓市快速上升時曾經有人估算,當時的住房存量,市場至少需要消化三年。然而兩年還沒有過完,市場就再次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稀缺景象,這其中固然有短期市場因素波動的影響,同時也與部分售房者處心積慮的“造勢”密切相關。

  與二級市場給成交量“注水”相比,一級市場開發商捂盤惜售的情況也不斷上演,月初舉行的上海房地產交易展示會上就出現了開發商“只展不售”的奇怪現象。

  由于年內房價始終在高位上熱銷,使房企收入倍增,再加上寬松的信貸政策,房企的資金面相當充裕。有開發商說︰“即使現在一棟房子都不賣,撐一年都沒問題。”

  恐慌心理致非理性預期

  記者在北京多家二手房交易現場采訪時發現,在政策走向基本明朗後,仍有不少購房者在積極入市,很多人都是當天看房當天下訂金,生怕業主會繼續漲價,或是被別人以更高的價格買走。

  快速上漲的房價使很多購房者形成了一種“再不買就會更貴”的恐慌心理。大量購房者已經慣性地認為,在地價不斷提升,城市土地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房價只可能漲不可能跌。市場預期已經被日益上漲的房價拖入了一個單向前行的非理性軌道。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2/18/2009 4:38:18 PM

--  
社会进步的悲剧主题

2009/12/18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曾昭鹏

<--sk--> <--sk--> 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上月26日在学生宿舍卫生间里自缢身亡,围绕着其寻短的动机以及事件背后所折射的中国社会现实和问题面,引发不小的舆论热议。
  从各方媒体报道揭示的信息推测,30岁的杨元元很有可能是不堪生活压力而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由于经济拮据,她和母亲到上海后无钱租房,母亲只能和她同住宿舍,但后来不被校方允许,并限期责令其母亲搬离。

  杨元元母亲至今认为,是学校的冷漠害死了自己的女儿,尤其是学校领导和宿管员在与杨元元交涉解决住宿问题的过程中,曾说过特别伤害女儿自尊的话,包括“如果再违规进楼,就不发毕业证”、“没钱就不要读书”,但是校方都否认了这些指责。

  一个女研究生之死,谁对谁错,谁该负责,这些问题如今在网络和媒体中已沦为众说纷纭的话题。但跳脱责任归属的追究,反思这个悲剧发生的时代背景,难免感觉到一种夹杂着反讽和苍凉的况味,沉重得令人揪心。

  身为大学毕业生和在职研究生,还有一个在北京大学读博士的弟弟,杨元元尽管家境贫寒,但不算社会中绝对的弱势群体。她理应拥有优越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条件,改善个人的生活环境并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反讽的是,大学毕业并没有给她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反而成为她的一种心理负担。杨元元在出事前一天就曾对母亲感叹:“知识改变命运,而自己学了这么多知识,却没见有什么改变”。

  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杨元元厌世绝望的心理什么时候开始,而什么事情让她感觉自己不可能走出生活的困境。她给自己命运谱写的终结篇,多少与她抑郁的精神状态,不够坚韧和不够成熟的心理素质有关,但她的离世其实也象征了她对社会做出最后抗争和控诉的决然姿态。

  杨元元这个挥别生命与人生牵挂的动作,苍凉之处在于它凸显了华丽的现代化社会外表之下,运行的是每个人自求多福的生存逻辑。这个看似进步的社会没有也无法真正照顾到社会中有着不同需要的人。

  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保证所有人的生活获得提升,有些人还是会被排除在社会进步的浪潮之外。这几乎是当今中国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写照。从杨元元自杀事件上,观察中国社会的人可以收获不同的问题和视角。

  大学辅导与学生心理咨询机制的问题、蚁族蜗居(低收入大学毕业生住宿)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成人精神健康的问题等,它们交织组成了复杂的当今中国社会的情貌图像,每一条主题线都隐藏着悲剧演绎的风险。唯有感知这些来自社会深层的生存呼唤,正视被繁荣景象遮蔽的荒凉,直面其中所必须改变的社会弊端,社会的悲剧主题才可能改变,而这样的发展才真正属于更广大的人民。

《联合早报》
<--endmsg-->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