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珠江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5)
----  廣州日報:權力生態不變,“領導小組”難清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5&id=1273)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0/7/2008 11:58:12 AM

--  廣州日報:權力生態不變,“領導小組”難清
權力生態不變,“領導小組”難清

2008/10/07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廣州日報

  沈陽將對下屬的議事協調機構進行大規模撤并,現有87個“領導小組”、“委員會”,清理62個,撤并70%“領導小組”,將其職能划入主管部門(10月6日《人民日報》)。

  “領導小組”由來已久。几年前湖南常務副省長周伯華就曾表示,要辭掉自己兼任的200多個臨時機構的“組長”之類職務,一心一意干好“副省長”一個角色。各類議事協調機構設置過濫、過雜的亂象所反映出的,是一種現實的權力生態圖景,是公共管理推諉扯皮、辦事效率低下的一種表現形式。“領導小組”為什么這樣“紅”?

  首先,動輒成立“領導小組”可以凸顯對某項工作的重視。盡管這種“重視”到最后僅僅是流于形式。其次,由更高級別的領導挂名“領導小組”體現了公共治理對于“人治”的依賴。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公共治理運行程序的錯亂。再次,“領導小組”把眾多單位和部門都牽扯進某一工作中,以期協調配合、群策群力,可最后往往政出多門、機構重復。



  “領導小組”的泛濫,讓人很容易想起“錢穆制度陷阱”。歷史學家錢穆指出,中國政治制度演繹的傳統是,一個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個制度來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于是有些變成了病上加病。越來越繁密的制度積累,往往造成前后矛盾。這樣,制度越繁密越容易失去效率。“領導小組”的泛濫,其實也是這樣,到最后只能是領導小組越來越繁密,越沒有效率。

  如果權力生態得不到根本改善、依法行政意識得不到根本升華、公共治理運行程序無法暢通,“領導小組”就會在“治理疲勞”和“疲勞治理”中難以自我超越。 (石子硯)

<--endmsg-->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