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珠江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5)
----  農民工就業難:民工荒變成民工慌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5&id=1620)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3/24/2009 1:45:11 AM

--  農民工就業難:民工荒變成民工慌
農民工就業難:民工荒變成民工慌

2009/03/2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VOA記者: 張楠、何宗安

中國官員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受影響最大的群體是農民工。目前,兩千萬農民工面臨著就業難題。在廣東,曾經的“民工荒”變成了現在的“民工慌”。

*找工農民工最大感受:難!非常難*

22歲的陳毅斌是這支失業大軍中的一員。他在廣東就業市場找工作已經10天了,還是一無所獲。談起求職經歷,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個字:“難”:“難!非常難!我去了很多人才市場,(求職者)都非常非常的多呀!今年非常非常多呀!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但是也沒辦法,因為現在市場非常嚴峻,找工作非常難。”

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主任張寶穎說,截至1月底,納入廣州市勞動保障系統備案的農民工達到160多萬。

張寶穎說:“我們做了一個問卷調查,新增的農村勞動力、新增的就業群體,占了原來在廣州工作的農民工的20%。這么一個份額呢,應該說是歷年來相對比較高的。”

他說,今年以來,廣州市已經通過“春風行動”組織了50場招聘會,但形勢依然嚴峻。

對此,從事過保險業的劉先生深有體會。劉先生現年32歲,參加工作10多年了。他說,他原以為廣東發展機會大,找工作不至于這么難:“我以前做過技朮的,很多(時候)都是別人把我挖過去的,好像不存在找工作問題,今年感覺到有點難度。今天可能沒有希望了,因為現在都已經差不多快下班了。繼續再找唄,如果萬一不合適的話,看看有什么機會自己創業呢怎么樣。”


北京車站准備返鄉的農民工
國際市場對中國玩具、鞋襪、服裝以及其他商品的需求減少,是導致大批農民工失業或者返鄉的主要原因。來自貴州的楊先生以前是從事鞋業的,對于他來說,重操舊業似乎不大可能了。

他說:“今年相對來說找工作不好找。很多在大街小巷流浪的人比較多。我在廣州已經11年了,這邊熟悉一點嘛。這一次,我也是去了浙江溫州,才轉到這里來,在那邊也不好找。做苦工活,(我也)要去干!人以食為天,如果說沒有吃的,沒辦法的,做什么都要去做的。”

*領導層擔心就業問題引發社會動亂*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經濟發展迅速,素有“世界制造廠”之稱。來自全國各地的廉價勞動力推動這架經濟引擎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可喜的業績。但是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和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廠家要想雇用廉價勞動力越來越難,以致出現了“民工荒”。 而現在,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2008年,僅珠三角地區就倒閉了近萬家企業。正像香港《大公報》所說,“民工荒”(荒蕪的“荒”)變成了“民工慌”(慌張的“慌”)。

中國領導人擔心,任憑企業減產、停產、裁員、關閉、倒閉,將會引發社會動亂,因此決心投下巨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也成了最近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的內容之一。溫家寶總理在談到2009年的任務時強調:“要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帶動農民工就業的作用。鼓勵和支持困難企業與員工協商薪酬,采取靈活用工、彈性工時、技能培訓等辦法,盡量不裁員。”


北京車站准備返鄉的農民工
中國今年的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這也就是說,即便年底完成了預訂目標,就業缺口仍然很大。因為,除了兩千萬失業農民工外,還有710萬大學畢業生需要解決就業問題。在廣東省的招聘會上,生存壓力導致一些大學生與農民工一起競爭求職。

《中國新聞周刊》援引官方數字稱,春節后入粵農民工將達到970萬左右,其中200萬農民工沒有明確就業目標。新華社則說,2008年吸納了55%農民工就業的廣東省制造業需求下降,其他沿海地區的勞動力吸納能力也大幅削減。

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的張寶穎主任說:“通過這几十場的招聘會情況來看呢,企業的進場數,跟去年同年呢,就有所下降,下降的幅度呢,在10%左右﹔企業提供的崗位數呢,也有所下降,下降的幅度呢,在10%到15%左右。但是呢,求職者的進場人數,跟往年呢,有比較大的提升。(這)就形成了一個崗位的提供跟求職者的總量需求是有些矛盾。"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表示,在金融危機下,受影響最大的群體是農民工。他說,由于就業崗位較大幅度減少,到今年5、6月份,農民工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問題可能會更充分地顯現出來。


<--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3/24/2009 1:46:00 AM

--  
汪洋再度抨擊會風 官員見識不足或是主因

2009/03/2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中新社廣州三月二十三日電 題:汪洋再度抨擊會風 官員見識不足或是主因

中新社記者 陳建

  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粵任職以來,最近再度公開批評官員會風,廣東高官的會場風氣,一時成為輿論熱議話題。

  前年底,汪洋赴粵履新不足兩月,就對一成人缺席廣東省委全會提出批評。如果說,上次批評是源于廣東部分高官不了解“第一把手”對會議的要求,那么,時隔一年多后的這次批評,或源于汪洋不滿粵部分官員見識不足。

  據報道,汪洋對會風表示批評的這次會議,是廣東人口計划生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引起汪洋不滿的有三種現象:一是有官員事先已經請假,但開會時寫有該官員姓名的牌子還赫然擺在會場。二是有的官員到場,但坐了一會兒就走了。三是有的官員從頭到尾在打瞌睡。

  第一種現象只是會務組織的疏忽,或者與會者溝通不及時所致,并非大錯﹔第二種現象,汪洋在會上也公開表示理解:因為或許官員還有其他工作。第三種打瞌睡現象,才是汪洋最不滿意的。他明確表示:開會睡覺的,名字都記下了,今年將對他們的工作重點盯察。

  有關中國官員會風不良的報道,近來媒體時有披露,一般的分析都歸結于文山會海的陋規,造成官員昏昏欲睡。但這次廣東召開的是比較節省成本和精力的電視電話會議,加上僅在一年多前,汪洋對粵省官員會風嚴加整治,但部分官員依然照打瞌睡,估計不是開會程序的繁瑣與否問題,而是官員覺得會議內容不重要,抵擋不住瞌睡虫的誘惑所致。

  這次會議的內容是人口計划生育工作,該項工作,雖然屬于政府官員的必要考核項目,但在大部分官員眼中,遠比不上GDP等經濟類指標吸引眼球。尤其是汪洋這次與會,是從全局的角度上發現廣東人口計划生育工作的嚴峻局面。汪洋在會上指出:“珠三角地區的人口已經逼近臨界點,生態環境、水資源等都頻亮紅燈,即將達到承載極限。”而這種全局性的分析眼光,恰恰是不少廣東官員所缺乏的見識和視野。

  負責計生工作的官員,從來都是眼盯著出生率、人口增長率、避孕率等指標,哪里會想到過生態環境、水資源等環保和水利部門負責的指標?他們也就沒有從廣東生態大局來考評計生工作的思維習慣、知識結構和工作思路,也就難以理解汪洋與會的重要性。這正是汪洋表示不滿的主因。

  因此,汪洋在會議上提醒這些見識不足的官員:要像抓物質生產一樣抓人口生產。重視物質生產,上個項目立即見效。而重視人口生產,特別是人口布局、人口結構、人口素質,十几年以后才見效。

  不難判斷,汪洋再度抨擊會風,并非源于第一把手的面子尷尬,也非源自會風問題的故態復萌,而是從會風感受到:改革開放三十年后的廣東,目前需要一批知識結構合理、能從全局看問題的官員,才能更好地解決廣東新一輪發展中的種種問題。(完)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