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大西洋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8)
----  專訪:拜登民調占上風,佩林的表現是否加分?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8&id=1262)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0/4/2008 2:33:18 AM

--  專訪:拜登民調占上風,佩林的表現是否加分?
專訪:拜登民調占上風,佩林的表現是否加分?

2008/10/0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專訪:拜登民調占上風,佩林的表現是否加分?

柯宇倩報導/佩林在美國副總統辯論會的表現超出許多人的預期,然而,多數人仍視拜登為辯論的勝利者,佩林的良好表現到底有沒有為麥凱恩陣營加分?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政治系系主任朗曲(William Lunch)10月3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政治競選中的選民偏好。

佩林與拜登10月2日晚間在密蘇里的華盛頓大學進行唯一一場副總統候選人辯論,辯論重點環繞能源、賦稅、伊戰等議題。俄勒岡州立大學政治系系主任朗曲首先從民調數據來分析兩人的表現。

“在辯論的同時,就我所知有兩個即時民調正在進行,一個由CNN所做,另一個是CBS,雖然及時民調有其限制,它無法確定在每一個項目上都有足夠的受訪者,足以代表整個群體,但它仍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參考資料。”俄勒岡公共電視台(Oregon Public Broadcasting)擔任政治分析師已有20年時間的朗曲說。

他解釋,在CBS的民調里,46%的觀眾認為拜登蠃得勝利,覺得佩林勝利的為21%,33%的人認為兩人平手﹔CNN的民調里,51%的人認為拜登表現較好,36%的人認為是佩林﹔拜登在兩個民調均占上風。

“另外,CNN民調較有趣的地方,是84%的人認為佩林的表現比預期還好,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佩林在辯論前的受訪表現不佳,尤其是那場CBS節目主持人庫里克(Katie Couric)的訪問,對佩林來說是場災難,因此大家不認為佩林會在辯論中表現得超乎想像,不過,實際上她表現得不錯。”朗曲說。

朗曲表示,在CNN民調中另一個有趣的數據是64%的人認為拜登的表現超過預期。“也就是几乎三分之二的人這么認為。我的理解是,大部分的美國人不了解拜登其實在參議院享有杰出辯論者的聲譽。對于了解政壇的人來說,拜登這樣的表現是預料中事。”

朗曲進一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民調結果。“我們在這里可用心理學的一個詞匯來解釋:投射測驗(projective test)。如果你選擇一個先前就支持奧巴馬和拜登的受訪者,則他會視拜登為勝利者,若選擇一個原本就支持麥凱恩和佩林的受訪者,則他會認為佩林勝利,也就是人們在辯論開始前,就已將自己的喜好投射到候選人身上。”

朗曲指出,對一些關注政治的人來說,通常不會期望辯論后選民會出現對候選人的態度大轉變,因為選民在辯論前就已經抱有某種程度的投射心態。

“在奧巴馬與麥凱恩的第一場辯論中,共有4個即時民調,4個都顯示奧巴馬蠃麥凱恩12至15個百分點,在一項整合的民調中的民調(the poll of the poll)里,奧巴馬領先5至6個百分點,在拜登與佩林的辯論中,兩個即時民調顯示拜登蠃佩林15至25個百分點,我們可從副總統候選人辯論里間接看出選民的投射現象,選民因投射心理而選擇奧巴馬和拜登。”朗曲對多維社說。

不過,投射心理并非持久不變,尤其在這個“驚喜連連”的競選中。朗曲表示,今年可說是一個非常波動的選舉年,各式各樣無法預測的事接踵發生,因此,朗曲不同意有人認為選舉已經結束了的說法,他表示,離大選投票日還有一個月,根據之前波動的情況來看,民調還有可能再改變。

至于共和黨保守派是否會因佩林的良好表現而重拾信心,朗曲說:“若要精確的分析,我們必須看針對保守派所做的民調,我的推測是,佩林或許讓他們的支持者確信了,她并非是一個講話不清、無法切重要點回答、或是對外交政策不了解的人,她表現良好、她對攝影機微笑,她也在即時民調中讓很大一部份人超出預期,這可能讓過去几周來對她懷疑、甚至反過來反對她的保守派重新確認她有能力成為副總統。”

不過,拜登或佩林在辯論中所提出的數據與批評對方總統候選人的舉例,不一定都是事實,朗曲對多維社解釋,候選人的舉例不正確或扭曲事實,在政治辯論中是家常便飯。

“他們的目標是那些還沒下決定、或是還可說服的選民,例如那些說:‘我想投給奧巴馬或麥凱恩,但我還可以改變心意’的人,這些人對政治不是很感興趣,不是很了解政治,他們與政黨或同政黨有關的團體也沒多大聯系。”朗曲說。

另一方面,朗曲解釋,那些注意到候選人舉例不正確的人,對政治非常有興趣,也知之甚廣,而這些人早在几個月前就已經下定決心要支持哪一個候選人,因此,即使他們支持的人說了一些扭曲的話,也不會改變他們的心意。

“不過,在很久以前的確曾有總統候選人說了完全不正確的話,引起全國的關注,也造成了原本支持他的選民信心動搖,但在這場副總統辯論會中,我們并未見到這個現象。”朗曲說。

被學生選為“杰出教職員”、“頂尖教授”的朗曲,曾擔任太平洋西北政治科學協會會長,撰寫過美國政治、選舉、公共意見、環境、科學政策等議題的多篇文章,刊登于《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媒體,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BBC等也引用朗曲的分析。朗曲著有《美國政治的國家主義》一書,目前正撰寫與全國政治、政治機構與政治文化相關的書籍。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0/4/2008 2:34:02 AM

--  
曼哈頓沒落:紐約房市將下滑20%到25%

2008/10/0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

東森新聞/金融風暴的持續擴大,就連金字塔頂端的紐約房地產市場也受到影響,根據統計,一向是豪宅指標的曼哈頓房地產的成長幅度不像以往那麼高,公寓銷售量也下滑了22%,滯銷的房屋創下8年來的新高,市場預估未來一年半之內,紐約房市將會下滑20%到25%!

在經歷華爾街的金融風暴后,由華爾街銀行家支撐起的奢華曼哈頓悄悄沒落,連房價也受到影響,不少人負擔不起曼哈頓的高房價打算要搬家。過去三年以來,美國房市一直都是不景氣,不過紐約曼哈頓卻似乎不受到影響。根據紐約不動產機構的資料顯示,今年7月全美各大城市住房價格,拉斯維加斯以及洛杉磯都下滑30%左右,聖地牙哥也下滑26%,不過紐約只下滑7.8%,算是跌幅較小的。

專家認為,這是由于來自中東的房地產投資者大筆進軍紐約房市有關。2008年6月杜拜的基金公司聯合波士頓地產以及高盛公司,以2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紐約的通用汽車大樓﹔一個月后,阿布達比投資局也買下克萊斯勒大廈的大部分股權。他們都是以現金來支付,不需要抵押貸款或融資,此舉也炒熱紐約房市,只是靠著這些富有的中東人并不足以支撐整個市場,受到一連串的金融風暴襲擊,紐約房地產市場也逐漸出現衰退現象。

像是號稱豪宅指標的曼哈頓,公寓的平均房價148萬美元,雖然相當于4700多萬台幣,但是比起年年兩位數字的房價成長率,只成長8.1%,中等的公寓也只漲了7.4%,而且銷售量下跌22%,滯銷的房屋更創下8年來的新高。市場預估,未來一年到一年半之間,紐約的房地產市場將下滑20%到25%,目前曼哈頓的空屋量大概需要8個月的時間才能消化。<--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0/4/2008 2:35:00 AM

--  
救市方桉過關會否導致干預成癮

2008/10/0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李怡

蘋果日報/美國救市方桉周三晚在參議院過關之后,《華盛頓郵報》說,「上帝垂聽了禱告,所以法桉在參院過關。」既然上帝都已插手,那麼方桉在眾議院通過的可能性也相當大,儘管到本文執筆時止,眾院尚未投票。

參院通過的救市方桉加了1,500億美元的派糖措施,恍如在救命奶中加了水份或其他雜質,是否有三聚氰胺還有待實踐檢驗。周一投票反對救市方桉的眾議員主要受到選民的壓力,選民擔心用納稅人的錢去救華爾街金融業會不會讓7,000億美元猶如掉進大海。可是,眾議院否決后,美股與全球股市出現恐慌性拋售,使許多人的退休金蒸發了一大截。于是不少民意也轉而支持救市方桉了。

是用納稅人的錢救華爾街嗎?不久前才以「經濟的珍珠港事變」來形容這次金融海嘯的股神畢菲特,周三在電視頻道上說,救市方桉的目的是拯救美國經濟,而不是華爾街。他并且對后市投下信心一票,繼上周買入高盛50億美元優先股及購入比亞近一成股權之后,周三再斥資30億美元買入美國通用電氣的優先股。畢菲特深諳「危機入市」之道。誠如Wells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員James Paulsen所說,「政府的紓困計划,在安撫華爾街恐懼之餘,也喚醒了華爾街的貪婪,提供非常難得的大撿便宜貨的時機。畢菲特只是搶在投票之前,賭它一定會過關。」

但救市方桉過關后,美國經濟是否一定好轉呢?昨天國際貨幣基金(IMF)發表報告認為,美國仍然很可能發生「急遽的經濟下滑」。不過,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卻在同一天說,「金融市場和經濟增長將從七十年以來最嚴重的溷亂狀態中復蘇,信任情緒終將再度浮出水面,投資者正在小心翼翼地重返市場。……我預計,這一復蘇過程很快開始。」

筆者非經濟專家,目前種種訊息與分析都溷亂而且看法迥異。但即使最反對政府干預的自由派經濟學者,面對美國金融界這個危難關頭,都不敢反對政府插手干預了。若不干預,金融海嘯就會擴散蔓延,將拖垮更多的金融機構以至美國經濟。救市方桉不錯是挽救金融機構,但更是對美國經濟以至全球經濟的救亡。救亡行動是必須的。救亡的后果,短期內也可望使股市回穩。問題是會不會帶來嚴重的后遺症──使政府干預成癮。也就是說,會不會導致美國政府進一步監管市場,而投資者更依賴政府的政策,最終把美國金融業推上社會主義之路?這可能就是藏在救命奶中的三聚氰胺。

從救市方桉經一波三折才過關來看,美國的民主體制仍然是自由經濟的重要保障。即使一時間或有不得已的政府干預,民主體制仍有足夠本領防止經濟「社會主義化」。美國前眾議院議長Newt Gingrich在9月21日說:「美國開國元勛締造國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沉穩地議事,避免為了一周的恐慌,而造成一場未來持續二十年的溷亂。」

過去一周確實是恐慌,但民主制度應可保証不會有二十年的溷亂。

值得擔心的是中國大陸與香港。溫家寶總理在美國接受訪問時,頗為得意地說經濟發展要有「看得見的手」(政府干預)和「看不見的手」(市場調節)。很明顯,內地經濟發展仍在很大程度上使用「看得見的手」,而政治體制又沒有國會、民意以至傳媒對「看得見的手」的制衡。至于香港,自從98年政府動用公帑大舉進入股票市場之后,也漸漸食髓知味,干預成癮。06年曾蔭權說,「積極不干預」不是香港經濟發展的藍圖,去年透過外基金持有港交所5.88%的股權,最近又表示要用公帑70億港元全資興建商界不愿投資的德郵輪碼頭。政府積極投入市場,而立法會在保皇派把持下也形同虛設,完全發揮不了「沉穩地議事」的功能。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0/4/2008 2:36:15 AM

--  
王康赴美簽証經歷紀實

2008/10/0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王康赴美簽証經歷紀實

北明/二零零八年六月十九日,王康出現在成都美國領事館門外等待簽証的隊伍里。隊伍很長,大約四、五百人,不時有大客車將滿載的中學生御在門口。

從上午九時到下午近一時,漫長的等待之后,王康終于得以進入那片小小的美國領土。五、六名武警縱深肅立,王康遵照要求掏出手機,關閉存于小箱內。開門穿過一條走廊,進入簽証大廳。廳外小房牆上有美國總統布什和國務卿賴斯照片,顯示美國最新行政當局代表的國家權力。

所謂大廳不過五、六十平方米。廳內几排木椅已人滿為患。坐椅正面兩個窗口,一個專為美國公民服務,一個接收中國公民赴美文件。一位美國中年男人和一位中國中年女性,分別在兩個窗口內接待。右側牆壁另有三個窗口,全是美國雇員,靠近正面牆的第一個窗口是一位白人女性。

王康在末排邊緣覓得坐位,掏出《惠特曼詩精選》,待全書120頁30首詩看完,才聽到傳喚“王康”的聲音。與他人一樣,王康把早已准備好的裝在一個透明塑料夾的有關文件遞進第一個窗口。

約兩分鐘后,美國女人開始發問,語調柔和,流利的中文有明顯的美國腔。

“請出示單位供職証明。”

“沒有。”

“請出示銀行存款証明。”

“沒有。”

“請出示房產居住証明!”

“沒有!”

美國女雇員抬起眉毛,差點就問出一句話,那你做什么來了。她沒這么問,她問的是另一句,等于重復一個她眼前不可思議的事實:

“什么都沒有?”她真是夠溫柔。

她得到的答復是肯定的。

王康此行并非要考驗簽証官的耐心,他也沒有准備讓人家拒簽。事實上,他極為重視這次簽証之行,以至于無意中把簽証日期提前了一天。也就是說,他在此前一天,就出現在成都美領館簽証窗前的長長的隊伍里了。那天是十八日,站在非他所屬的隊伍里,他渾然不覺。兩小時后他在領事館門外崗亭接受詢問,經兩處武警查閱,預約的當日名冊中并無王康姓名。王康不以為然:

“你們可能錯了,我的預約時間是今天,六月十八日上午十一時。”

“我們不會錯。”

“美國人出的錯不在一、二!”

“我們不是美國人。”

王康退出。他在眾目睽睽下輾轉撥通上海美國總領事館簽証預約中心。几句通話過后,王康恍然:正確時間確是明日此時,六月十九日上午十一時。美國人這次沒錯,錯的是他自己。看看周圍人群,這位人稱“老康”的民間思想家,為自己不諳世事露出歉疚笑容。

偌大西南,美國只設成都一處領事館。將近兩億欲往美國的中國人都只能匯聚到這里來辦理簽証。不會駕駛的王康是請朋友開車,從重慶一道同行而來的。

重慶與美國淵源遠勝成都。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區司令部、美國大使館、美軍參謀團及新聞機構皆設駐中國戰時首都重慶﹔1943年初中美簽署新約,中方代表團團長飛赴華府即由重慶出發﹔同年底蔣中正夫婦遠赴開羅與羅斯福、丘吉爾共議世界戰局,啟程地也是這座云橫霧縱的山城啟程﹔日本經年對重慶實行“疲勞轟炸”、“無差別轟炸”期間,1944年羅斯福總統贈送中國一幅精美卷軸,盛贊中國為自由而不畏日本恐怖轟炸,贈的是重慶市民,贊的也是重慶市民﹔1945年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四個創始國之一,派代表團飛越太平洋,前往舊金山簽署“聯合國宣言”,啟程地仍然是這座世界反法西斯世界名城﹔几個月后,毛澤東在斯大林壓力下應蔣中正之邀走上談判桌,是在重慶﹔43天中,國共兩黨領袖在此地多次會晤,共商國是,并在那里簽署了注定成為一紙空文的“雙十協定”,中國從抗戰勝利走向內戰爆發的歷史性轉換儀式正是那次著名的“重慶談判”。

1949年12月1日,重慶作為現代中國立于世界之尊的起點,被新政權革除,作為中國抗戰首都的殊榮悉遭抹殺。翌日,王康在這座城市江邊一條叫做“龍隱路”的山坡出生。“出源便遇打頭風,不與尋常逝水同﹔浩浩狂瀾翻到底,更無涓滴肯朝東”。高爾泰先生所書狂草曾經終年懸挂王康心頭案前。王康思想尋列世界,但是他作為當代中國民間思想家的情感和精神基點,沒有離開這座城市一步。中國當年舉世聞名的大牌記者劉賓雁曾經邀請他到北京立足,他謝絕了﹔此后不久他十年地下輾轉,最終回歸首丘。他在這里設立“抗戰陪都文化研究中心”,結盟于中國近代自由獨立精神,以多部電視劇、政論片、訪談錄和更多被刪節的演講、被槍斃的采訪、被擱置的文章、被漠視的繪畫、被廢棄的草案、策划案……,揭示“中國從此站起來了”的史詩,成為這座歷史遠去、忠魂飄散、遺跡鏟除之際,先被意識形態閹割,后被商業與金錢出賣的城市的唯一知己和靈魂人物。他太知道這座城市與美國的糾葛了。多年拒絕出國之后,這是他第一次下決心登陸美國這片新大陸。他的諸多親友同學定居美國,連兒子都成了美國人。但這并不是這次他改變既往主意的原因。他正在准備赴美行囊,僅按國內航班規定,就超重將近三倍,兩人攜帶,后來還罰款1500元人民幣。所帶物品全部與中美兩國聯手抗戰歷史相關。6月18日成都簽証處的美國人對此一無所知。他們所知道的是,即日簽証處門外長長的預約簽証隊伍中,有一個人記錯了日子。這種日子一般人不會記錯,不過這人確實記錯了。

次日六月十九日,上午九時王康再到美領館時,裝在他心里的圖景已經改了畫面:日前被美領館排除之后,他與同行的友人利用等候時間,前往都江堰憑吊大地震。兩小時車程后,他們穿行于世外桃源般的古城,房屋坍塌,廢墟網接,滿目瘡痍,猶如剛剛經歷了一場無差別大轟炸。行至二郎山都江堰公園大門,已有綠衣武警把守禁入。王康提議繼續前行,他心中的畫面繼續頹敗:川西地震嫌隙甚密的紫坪鋪水庫龐然面陳。這巨大水泥怪物,壩高達150余米,庫內蓄水所剩無己,正有數十名工人在壩內作業,用長程水泥槍填補裂縫。四處黃衣軍警巡邏。當地居民更為他們描述了一幅難以想象的景象:5月12日下午2時,水庫中心倏然沖起二、三十米高的水柱,將正在垂釣的十余人席卷而去。

鬼使神差中他們折到已聞名于世的“聚源中學”。頹敗的畫面沉淪到底:穿過路旁圍欄,可清楚看見那幢埋藏著几百余師生的教學大樓,如垂死巨獸蜷伏僵臥。立即有黑衣特警猛敲車窗,禁止拍攝并令立即離開。

沒有“單位供職証明”、“銀行存款証明”和“房產居住証明”的王康,第二次前來排隊簽証的時候,心中滿載著的是那些沉淪的畫面。美國女雇員用美國口音傳喚他的名字之前,在那不大的大廳里,摻和著大地震的景色,剛讀美國詩人惠特曼的全部杰作,接下來,他就不得不把“沒有”這個漢語詞匯一連說了三遍。然后在對方的追問之下,又毫不猶豫地確認了一次。

關于沒有單位供職証明,情況屬實:王康是他于1994年流亡期中所辦抗戰陪都文化公司法人代表和董事長。給自己出示供職証明,很荒誕。標明職務(“董事長”),在王康看來,無異于向這個他從不認同的社會投降,他的名片就從來沒有頭銜。所以,出發前在証明自己身份并加蓋那枚他永遠陌生的“公章”時,他像被人恥笑了一把。現在這張驗明身份的紙頁,不知藏在何處,也許已經扔進廢紙簍了。

關于沒有銀行存款証明,基本屬實:行前他早已辦好有二十萬人民幣存款的銀行証明,不過那筆錢是親友湊集的房款,與本案無關。重要的是,看到那個銀光閃閃的“招商銀行”防偽章,王康就像看到一個俗不可耐的庸人。如此花錢辦理的財富証明,現在還夾在一個卷宗里,放在千里之外有几千冊書籍的辦公室內。

關于沒有房產居住証明,完全屬實。他寄居的那所大學,將當年的舊房証明書收繳了,而集資興建的新房房產証明尚未辦理下來。

在這三個事實背后,最屬實的是,無論語種、格式,填寫任何表格并畫押簽字,王康都有被迫就范之感。他的筆天生不為此著墨。他是柏拉圖理想國里的信義之輩,一諾千金,與這個契約社會格格不入。勉強開具前兩項表格,實在是赴美決心和誠意使然。忘了帶它們,則因為潛意識里無法認可任何機構對他的審查──哪怕僅僅是程序,也不認可。至于房產証,正好沒有,正中下懷。

簽証官當然無心聽王康這些具體陳述。她抬起眉毛,以提問的語氣重復了眼見的事實之后,就聽見了王康清晰的回答:

“你所要的沒有。”

王康確認自己屬于三無人員之后,用他特有的四川普通話和胸腔共鳴,在那個簽証申請人很少說話的大廳里,一口氣陳列了諸種事實:

“你所要的我這種人不大可能有。”

“?”

“因為我與這個社會的價值觀不同。”

“?”

“在中國,價值觀不同,常常會決定你的處境,包括財產、地位,甚至命運”

“?”

“但是我有這個”,王康指著自己的沒有毛發稀疏的腦袋說,“思想。”

女雇員的眉毛一直沒有放下來,這時抬得更高了。

“我到美國不是旅游觀光,不是做生意,更不會移民。雖然從少年時代起,我就向往你們這片自由的新大陸。但是現在我已年近六十。我與美國只剩下精神上的聯系。我是第一次辦理簽証,我希望實地看看美國,拍攝一部介紹美國援助中國抗擊日本侵略的電視片。”

女雇員眉毛長舉不落,好奇心更甚了。王康乘勝追擊。

“按照你們的一般規定,你應當拒絕給我簽發簽証。美國是一個法制國家,我理解并尊重這些規定。但是,萬物都有例外。按照另外一種標准,按照美國的自由原則,我比所有這些有財產和住房証明的人,更應獲准進入美國。拒絕一個深度理解并認同美國理想的中國人,將是我們共同的遺憾。”

王康最后提出,希望能向更高主管官員再申述一遍。

女雇員終于放平眉毛。

卻支起兩手,捂住了頭。

王康盯住她,沉默著。

女雇員思忖半晌,最后放下兩手,抬起頭說:我接受你的要求。你請等候。

王康重新回到座位。已經簽証或被拒簽的以及等待簽証的,都是十几二十歲的青少年,大部分去度夏令營,少數去留學。一個胡子八茬的禿頂老頭,混跡其中,什么証明也沒有,只有伊索式的自白。他和他們之間并不僅為兩代人,他們是全然不同的人。他們只有一個共同點──身后那片巨大的滿目瘡痍的國土。

疲乏持續凝聚,正等待泄洪。他垂下頭,關緊泄洪閘門,再讀惠特曼。

將近半小時后,左側牆壁通道盡頭一扇門打開,一位五十歲的美國人徑直走到王康面前。“我們到里面談。”

一間辦公室,一面美國國旗。一位大概是副領事的官員。一瓶礦泉水推到王康面前。二人對視坐下,像一場談判。

王康清楚,他必須直奔主題,不再發表關于自由、價值觀一類宏論。

是陳香梅女士的邀請。

“陳香梅?我跟她認識,飛虎隊,陳納德,駝峰航線……”

“我們正是去拍攝一部電視片,其中包括你剛才所說的內容。”

“你們?”

“我和一位朋友,北京一個出版社編輯、攝影師,也是這次同行的助手。他已在前天,十七日在北京美國大使館通過簽証。”

王康掏出一直插在襯衫里的蘭色水筆,寫下友人的姓名。接著說,“2000年我的公司曾與中央電視台合作,拍攝五集紀錄片《重慶大轟炸》”,王康從塑料袋里取出DVD光碟,“其中涉及到飛虎隊和十四航空隊作戰情況。你知道,中央電視台由政府控制,把關很嚴。”

“把關?”美國官員的眉毛也抬了起來。

“把關,在關口把守。對,審查。所以,美國空軍作戰的背景,過程,影響,中國人到現在也很少知道。中國有這么多反美分子,如果他們了解美國,情況會大不一樣。”

“那你們這次──”

“我們這次是獨立拍攝,實事求是。”

王康脫口說出“Independently”,這個英文單詞几十年不曾謀面,不知怎么就冒出來了,美國官員聞聲會心一笑。王康再從塑料袋里掏出一份名單,上面有七名美國援華老兵,中英文對照,美國的友人聯系好的。他把什么都忘了,沒忘記這份名單。好。美國人站起來:請留下這些文件,請到大廳休息,請。

王康拿起礦泉水,邊喝邊走向大廳。

其實美國女人拒簽,不僅有法規理由,而且在人性上也無可指責。人們只愿意了解其靈魂能夠接納的東西,年輕一代遠離歷史,是世界性現象,美國年輕一代也如此。即使回到歷史,也因為那僅僅是歷史。沒有人會像王康和王康那些同齡朋友一樣,非要幽靈們復活,非要讓那些由權力和金錢孵化的幸運兒們曉得,他們活得實在無聊而有愧……。

王康繼續咀嚼惠特曼那些豪言壯語。

牆上的挂鐘指到下午四時。他再度與被濃縮為120頁的精選惠特曼交流完畢。終于,右側第一個窗口再次傳喚大名。

美國女人笑容可掬地遞出全套文件,再附上一張紙片,“憑這紙片,明天下午四點鐘來取簽証。祝賀你!”

“謝謝,多謝。也祝賀你!”

女人真正笑開了。

王康把紙片折好放進上衣口袋,走出大廳。

那位美國外交官已站在過道上等候。兩人握手:“美國歡迎你。祝旅途愉快。”

“這個能否送給你?”王康又掏出《重慶大轟炸》。

“謝謝,我不能收,這是──”

“規定。”

兩人對笑。

重回領事館當街房間。有人叫他停住,請交出鑰匙,取回手機。王康完全忘了鑰匙這回事。此刻他上下搜索,鑰匙全然不知去處。他折回大廳,窗口、通道、木椅下面……,沒有。返回前屋。

很抱歉。但手機是我的,我愿賠償鑰匙和其他損失。

不行。中國武警毫不通融。沒有人告訴他們,通融并不意味瀆職,即使在美國外交機構里,也是如此。

你明天下午取簽証時,再來解決。

王康走出美國領土時,諸方友人已翹首多時。北京同行的友人、美國接待的友人以及其他人都打不進電話來。北京友人后來回憶說,因為准備充分,他在北京美國大使館只呆了5分鐘就獲准簽証。他當時只有一個感覺,這王康被帶走了──要么拒簽,要么簽下,沒有誰會在美國領事館呆五個小時。他不知道,這王康一輩子沒順過。

這樣,踏上新大陸之前一個多月,王康的手機已在美國領土上度過了一個無夢之夜。几位朋友在附近一家餐館點了飯菜,已經等待了近五個小時。看到王康神色篤定地走進來,大家清楚,這家伙被美國人修理了半天,但事情辦成了。真是大器晚成。誰讓他千里迢迢來簽証,該有的都沒有,該帶的都沒帶。

一行人五六個。他們與王康一道出行不是專門陪他到美國領事館冒險的。飯后眾人驅車再度離開成都。

次日下午四時正,王康再次站在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臨街窗口前時,心里的景色再度更換了,滿目瘡痍中的現實再度旋回到歷史:宜賓。他和友人日前當夜就驅車往座落在那里的“唐君毅書院”,“五糧液”讓整個宜賓在綿綿細雨中飄起酒香。次日上午,王康一行參觀了這個以他的大舅名字命名的研究院。然后他們驅車趕到那個被遺忘的古鎮,李庄。抗戰時期,中國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中國營造學社,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等計一萬二千余人先后遷移長江上游這座古鎮。傅斯年、李濟、董作賓、陶孟和、梁思成、林徽因、李方桂、童第周等文化教育學朮界名人曾云集在此。王康是第二次來此朝拜,這次他只能在煙雨濛濛中匆匆走過,用那里青山秀水,重新裝裱了他心中復興中國傳統精神的畫卷。

他不能指望那些美國人、甚至周圍的朋友能讀懂他心中的《聖經》。孤獨是他那只叫亮亮的狗,對他忠實不二。雖然如此,為了取到那來之不易的簽証,他沒忘記下午四時前趕回成都,在川西平原六月的陽光下,再次准時站在美國成都領事館當街窗口外。

一排赭色護照中,終于揀選出屬于他的那一本。

關于手機,王康是在獲取簽証離開一百多米后,突然想起的。于是他再度返回,照例又一番詢問。最后,給武警留下了一份書面文字。他用半文半白的漢語表示歉意、敬意和謝意,分別代表自己的粗心、美領館中方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和領回手機的感戴之情。

打開手機,顯示若干信息。嘩啦一聲,他回到現實世界。

60個小時連續折騰,疲勞此刻潰堤而出,長奔深涌。這是王康在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則中堅持踐行自我道德意志的代價。他近六十年的生涯中,為此類踐行付出的代價太多了。成也宿命,敗也宿命。他接受宿命。率性而起,不可為而為,他有這種精神成本。

再見,成都美領館。他關上手機,握住現實,在心里向那座普通建筑、那個眾多國人的傷心和歡欣之地道別。這一次籍著上帝的眷顧,他清楚地知道,他可以繼續推動歷史之重撞擊現實之輕了。

2008年9月25日華盛頓

補記:美國無憾,因為王康美國之行,在友人配合下以三部專業攝像機攝影,于陳納德將軍逝世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揭拜了這位援華將領在華盛頓的公墓,舉行了紀念儀式﹔采訪了陳香梅女士和數位耄耋之年的援華抗戰美國老兵﹔查閱并獲得了羅斯福總統圖書館珍藏的中美聯手抗戰史料﹔向有關方面展示了他主持創作的近一公里長、兩米半高的中國抗戰史詩國畫的縮印圖﹔分別贈送給陳納德和“美國中緬印老兵協會”兩面大幅手工刺繡錦旗和多幅裝裱好的他的毛筆字幅。受贈老兵們為此次造訪和來自中國的遲到的感謝,感懷不已,心念口叨。他們的情緒傳染到當地的華人社區,感染了當地的大陸同胞和台灣同胞,因此他們的暮年生活已經開始融入當地華人社區,成為聚會中的座上賓,并開始對華人講述自己抗戰的故事。他們還將走入當地大學,演講自己的經歷。中國也無憾:這位首次美國行的中國民間思想家在美國行程上萬英里,踏行十數個州,走過七八個國家公園、參觀了包括華人教會在內的美國教堂、老人院、大學、博物館以及諸多美國歷史遺址、紀念地和博物館。“在美數十日,外觀自由天地,內涌故邦余喟,競日感觸慨嘆。”(王康與友人書信語)思想是公器,一個知識人的精神財富將通過自己的寫作成為公共財產。王康自己也不虛此行,雖然超載的抗戰行李和行前超量勞作大量預支了他體力和健康,舊腰傷未愈,一路勞作手臂又添新痛,但他“游于最深專制帝國與最新自由新大陸之間,見聞感懷……將穿越時空而彌久常新”,將成為一份難得的精神財富融入血脈。

記于2008年9月26日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0/4/2008 2:36:35 AM

--  
美國民眾對救市計划的不同反應

2008/10/0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美國民眾對救市計划的不同反應 記者: 斯威克德

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目前的金融危機不容忽視,需要立即著手解決,但是與此同時,大多數人并不贊成國會的救市議案。

布什政府提出的七千萬美元的救市計划在國會眾議院受到挫敗后,民主、共和兩黨議員相互指責,但是經驗丰富的觀察人士指出,救市議案沒有過關的真正原因可能是選民的壓力。普通美國人到底是怎樣看待這場金融危機的呢?

88歲的阿奇﹒辛普森和太太羅伯塔在華盛頓郊區享受退休后的晚年生活。阿奇說,政府確實需要救市,但是他對救市計划很不滿。“我不是生氣,而是覺得惡心,我覺得這完全是管理不善。”


議員投票要考慮選區民意
阿奇在海軍陸戰隊干了將近30年,是二戰期間的戰斗機駕駛員,退役后,當過股票經紀人。阿奇和羅伯塔依靠部隊的退休金生活,阿奇還有很多股票,這場金融危機使他的股票價值減少了百分之40多。“最讓我受不了的是某些人的貪得無厭,他們只顧自己撈錢,不忠于職守,不妥善管理,或是不督促管理人員做好自己的工作。”

阿奇的太太羅伯塔不支持政府的救市計划。她小時候經歷了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父母教育她努力工作,自食其力,這種價值觀讓她終身受益。“他們發放房屋貸款,不用首付,只付利息,我簡直無法想象如今會有這種事兒,太離譜了。”

羅伯塔說,賺多少花多少的納稅人必須受到保護,任何救市計划的受益者只能是那些在理財方面負責任的人。“我們不應該承擔救市的大部分負擔,不能通過增加我們的稅賦去救市,去救那些明知自己沒錢,還要去買房子的人,太氣人了。”

然而,31歲的李﹒米切姆并不這么看。米切姆是華盛頓特區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生。她覺得,危機也是契機。“我很樂觀,我覺得塞翁失馬,鄢知非福。”

李﹒米切姆在金融行業干過六年,才回去讀研究生,她從十几歲就開始投資股市,手里有不少藍籌股。她說,政府收購那些陷入困境的銀行的資產,沒准市場復蘇后,資產增值,還能賺上一筆呢!“如果政府真把這些資產統統買下來,如果市場回升,政府就可能狠狠地賺上一筆,也許政府還能還清現在的很多債務呢!”

美國國會參議院星期三已經通過了修改后的救市議案,眾議院最早星期五要重新投票。

VOA<--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0/4/2008 2:37:08 AM

--  
加州可能率先實行艾滋病例行檢查

2008/10/0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 記者: 安華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星期二簽署AB 1894號法案,使之成為法律,該法案要求從明年開始,加州所有私營醫療保險提供商不論之前診斷結果如何,都要向享受保險者支付例行常規艾滋病病毒檢測的費用,從而使加州有可能在全美率先實行艾滋病病毒的例行檢查。

檢查費用的障礙消除之后,意味著朝著使艾滋病病毒檢測變得更加平常普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時,在此過程中,艾滋病病毒檢測長久以來帶給人們的恐懼感和恥辱感也將逐漸煙消云散。

該法案的起草者保羅﹒克里考里安表示,加利福尼亞州去年停止了要求醫院病人在接受艾滋病病毒檢測之前遞交書面許可的做法,那次做出的改變,加之此次剛剛獲得通過的檢測費用擔保法案,徹底消除了進行艾滋病病毒檢測的障礙。


VOA
<--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0/4/2008 2:37:42 AM

--  
金融海嘯苦酒 滲進美國普通家庭(圖)

2008/10/0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starthtml-->美國政府7,000億美元(約5.46萬億港元)的救市方案尚未到位,華爾街金融海嘯的沖擊已擴散至

  一般企業和普羅大眾,信貸緊絀令個人和企業難以取得貸款,打擊美國樓市和消費市場,企業亦可能因周轉不靈而倒閉,失業率上升加上燃油和食物價格高企,更令美國民眾齊嘗經濟衰退的苦酒。

  銀行是百業之母,銀行業出事,全國亦深受牽連。雖然最近數周全球央行都向銀行界泵水,但仍然無助銀行放貸。“經濟行動”的分析員表示?“市場充滿恐懼,所有單位都積存資金。”

  銀行自保 :有公司無糧出

  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隔夜貸款息率由2.57厘升至6.88厘,升幅驚人,一般來說倫敦銀行同業拆息會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差不多,現時差距高達4厘多。受不良資產困擾的銀行為求自保都不愿放款,汽車業的銷售數字今年下跌11%,客戶難以取得貸款,令買車人士更加少之又少。

  
650) this.width=650">


  
華爾街証交所外,一名小販促銷蘋果:“優惠失業者,每個1美元”。美聯社


  本年至今美國已有230萬間房屋被收回,60.5萬人被裁,近4,7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障,燃油和食品價格上升,信用卡公司收緊信貸,肯定會打擊美國人的消費意欲。

  Davidson的分析員迪克森表示,有些公司稱銀行停止短期信貸限額,所以將無法發放工資。迪克森指出:“現時美國的銀行信貸緊縮已全面打擊國內的整體經濟。”

  信用卡加息減限額

  信貸危機不僅觸發華爾街金融海嘯,信用卡市場和消費市道亦受波及。不少發卡機構為減低風險,都調低持卡人的信貸限額,或提高拖欠還款利率。分析更指,財政緊絀持卡人拖欠卡數的情況會愈來愈嚴重。

  標普的數據指出,截至本月9日,已有57間美國企業拖欠債務,其中45間并非從事金融業。當中約7成的信貸評級為負面甚至是“垃圾”,情況岌岌可危。

  地產大亨急售賭業套現

  標普已確認出162間財困企業,或會于未來一年內拖欠債務,當中包括美國聯合航空的母公司UAL和制車巨擘通用汽車。高盛証券的分析員估計,通用汽車或需籌集高達80億美元(約623億港元)的資金,以應付每月140億美元(約1,089億港元)的營運開支。經濟不景,大眾減少娛樂,賭業首當其沖。美國地產大亨特朗普旗下的賭場和酒店業務有傳資金短缺,擬售大西洋城的業務,套現3.16億美元(約24.6億港元),特朗普的發言人拒絕回應。<--endhtml-->


香港文匯報<--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0/4/2008 2:38:13 AM

--  
移民加拿大的代價的另一面

2008/10/0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火花線

我在大學學的是化學,研究生是學的理論化學,后來教書也是教的跟理論化學有關的一些課程,也就是說,大學畢業后基本上就跟真正意義上的化學已經沒有多大關系了(從這里的需求看),加上后來又轉到經濟學,在一家公司做高層管理多年,化學的專業背景几乎清零了。這對于一個在國內工作不錯,而且已經過了四十的人來說,移民后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當時要做出移民的決定確實比較艱難,這也是我為什么在來以前非常猶豫的原因。

  女人在一根筋的時候,是非常不客觀的,認為她要做的事情就是天大的好事,把加拿大的一點好處可以無限放大,在國內單位受的一點委曲就可以說成是難于忍受。當時,她可是大聲說,到那里打labour工無所謂,可以不動腦筋,少煩心事。但到這里來后,干著最輕的labour工,也是她叫得最厲害,這是后話。為移民這個事我們當時就鬧得非常不開心。當時公司新產品剛上市,我要跟著業務員一起去跑市場,要跟研發的研究產品的改進,要去賠客戶吃飯,當然也要賠下屬吃飯打麻將,這些事哪一件也少不得,畢竟是個一千多人的公司,內部的關系也不是那么簡單。就為這,考ielts的事拖了一個多月,她認為這是多么的難于忍受,當時就鬧得甚至要散伙。不過,想著當時畢竟感情還在,不管她是為了小孩也好,為了她自己也好,我也認為這種付出也還是值得的,那就移吧。

  在移民的事情辦得差不多的時候,我也從公司辭職了。當時想,既然要移民了,前面是怎么樣還是未知的,后路也還是要留一條,也想憑自己多年的關系做點事,經過三個多月的籌備,建起了自己的公司。應該說,這個公司剛開始運行的時候,還是達到了當初的設想的,當月就開始有盈利了。但有一個問題當時忽略了,本來日本產品在中國加工后銷售基本都是現金回籠的,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這類產品也開始月結甚至月結多少天了,這對于我來說,無論如何已經承受不起了,一個是投入資金沒這么多,一個是資金回收風險加大,最后只好把公司賣給別人了,自己虧了錢出局。

  在這個事出現以前,應該說我的路還是相當順利的,所以這個事給我的打擊也比較大,出來前的半年確實非常低沉,家庭關系也出現了轉折。這個世界是以成敗論英雄的,敗了你就什么也不是了,不管是你做得對的還是錯的,都可以被別人拿出來指責、嘲笑一番了。但當時想,反正也快出去了,也許出去后環境變了,家里的關系也有慢慢變好的可能。

  拿到簽証沒几天我就訂票,半個月后就走了。走的時候,一個很好的朋友來送我,說你LP怎么沒來呀?是不是出去后關系也就結束了?我說她出國旅游去了,好不容易單位有這個機會,浪費了怪可惜的。朋友說,你們本來就要出國的,今后機會不是很多?在乎這一次嗎?我當時也不好說什么,但也確實沒把這當回事。我這個人屬于對別人要求很低的人,她覺得怎么好就怎么去做吧,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過几個月不就又見面了?我一個人先來到了加拿大。

  來后用一個半月的時間,辦完了該辦的手續,上了找工作培訓班,找到了一個工資還算不錯的labour工。這個工作現在已經覺得有點輕松了,但剛開始的時候感覺還是很累的。那個工作是工廠里比較關鍵的一個崗位,不能出錯,出一次錯物料全部報廢,一部機要停工,還會延遲交貨。自己開始不熟,心理壓力較大,加上一天工作的時候又不能坐,回來后就想躺下。她在家那可真是有領導風范啊,在網上看到這里的房子不錯,那里的學校不錯。周末時,再累也要跑去看。當時又沒車,在surry和delta里走街串巷啊。但想著,我自己的工作雖不好,但剛開始養家也基本夠了,其它問題也是要在她來之前解決,累就累點吧,也沒什么好抱怨的,從來也沒在她面前說過半個累字。其實我也知道,說了的話,除了招來嘲笑和指責,也得不到什么的,算了。

  一家團聚后,跟人聊了回天,原來的計划全部推翻,她開始重新給小孩找學校,我上班,周末又一起去看房子,大概是有事干,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到也其樂融融。但沒過多久,大概她覺得事情差不多了,開始吵架了。我真不知道為什么,大概她覺得我在這邊的發展實在沒有太大的指望,又覺得這邊機會的大門對她是大開的,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唉,這樣想也行,你想怎么樣你就去做,但最后還是我把她介紹到工廠里。人啦,如果缺少了起碼的對好壞判斷能力,什么都已自己為中心,這時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就不僅是荒唐,而是無恥了。

  第一次去見工時,經理找我和她談后,基本上也定下來了,我就去干活了。經理大概覺得一家都在一個工廠工作不太好,又跟別的人溝通了一下,最后才跟她說,說完了她就要走的,還是經理拉著她來跟我說再見。我他媽介紹陌生人來,別人也會知道起碼的禮貌,也會有點感激之情的吧?你在家里大吵大鬧,想讓周圍知道我們關系不好,你也不要到我工作的地方表現給人看吧?

  在家里說的話就更氣人了,什么“我們已經沒有感情了”,“等我找到了好工作我們就分開”,“工廠里看到你在面前晃,心里就煩”,那行啊,你把這工作辭了啊,但要她辭的時候,就開始沒底了。我不知道是因為她在廣東時間長了,學會了那里女人的勢利,還是她所謂的那些朋友(都是些家庭關系亂七八糟的)影響的。

  上班沒多久,她就開始叫坐的時間長了腰疼。這里真是想起了那句“站著說話不腰疼了”。腰疼你就在家好好歇著吧,整天趴在網上,我早上5點多鐘要起床,她在邊上能上網上到夜里2點,盡是在網上跟人閑扯蛋的事。我也從來沒說她不該在家歇著,只是說你別影響我休息。

  通過前一段時間在各個學校里了解的情況,也跟一些人談過,實際上已經放棄了讀研究生的打算。這次我從工廠請假,原因有几個。一個是這半年多來,身心疲憊,真的想休息一下,再一個就是想考慮一下下一步該怎么走,既包括家庭里,也包括我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她說的那些,也是真的,有兩天我是什么也沒做,沒有心情去做。又吵了几次,她過年帶著孩子去跟她的那些網友去過,我自己過,然后就是我找房子搬家。
<--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0/4/2008 2:38:40 AM

--  
感懷:從西安,深圳,到多倫多

2008/10/0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星網<--sk--> 

<--sk-->  西安

  這一個滿載歷史的古城,是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多年,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會讓人回想起古代中國輝煌的成就。藍田猿人─100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半坡村母系氏族公社─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朝─阿房宮,驪山秦始皇陵,兵馬俑﹔明代─古城牆,碑林石質書庫﹔唐代─大雁塔,乾陵﹔以及華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黃帝陵,釋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處法門寺等等。難怪西安被譽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記得小時候,常與小伙伴們在住宅區對面的一個小土山上玩耍,放風箏,捉迷藏,掰玉米,好高興。有一天來了几個挖土機挖了几個月,最后只留下比原來小得多的土山,山前立下一塊石碑,上書“秦庄襄王墓”。吃驚之余,才知道秦庄襄王是秦始皇的父親,原來一不小心已經踩在皇帝爸爸的頭上了。

  回憶起生長了二十几年的故鄉,自然想起那些好吃的東西。臘牛羊肉,牛羊肉泡饃,餃子宴,葫蘆頭,千層油酥餅,黃桂柿子餅,麻食魚魚,鍋盔晉糕,大米涼皮,蕎面□□,黃桂稠酒,各種特色小食數不勝數,光在腦子里想想已經教人垂涎欲滴。

  聽過陝西八大怪嗎,它們充分反映了這里的民風:面條像褲帶,烙餅似鍋蓋,油潑辣子算道菜,碗盆分不開,房子半邊蓋,唱戲吼起來,帕帕頭上戴,凳子不坐蹲起來。西安人背負著几千年的文明,卻仍然純朴,厚道。一直很慶幸自己在這個城市生長和受教育,這里有良好的文化氛圍,卻沒有大都市的霸道之氣或經濟發達地區的拜金之風。每次返回西安,那熟悉的街道和鄉音都讓人覺得心里暖洋洋的。

  離開西安的之前和之后曾去過并不是很多的城市,其中深圳給我的印象最為特別,它是與西安截然不同的一個城市。如果說在我眼中西安是一位飽含歷史滄桑和智慧的老者,那么深圳則是一位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青年。

  深圳

  曾先后去過深圳數次,最早是1989年,最近是2004年。每次去都驚喜于其巨大的變化。最早的印象中它只有一條主要大道─深南大道,之后每一次去都不由自主地去尋找曾經熟悉的街道,可是一次比一次難,最后一次已完全找不到曾經住過的科技園了,它已經擴大了數倍。深圳的建設速度是全國其它城市所從未有過的,它沒有歷史,卻在創造歷史。


  喜歡深圳的日新月異的活力,喜歡深圳的溫暖氣候和海濱,更喜歡深圳首屈一指的環境綠化。如果說西安是土黃色的,深圳則是湛藍色的。湛藍的天,湛藍的海,中間點綴著翠綠的草坪和樹木。

  深圳是個新興的現代化城市,沒有什么名勝古跡,可是有很多有趣的人為景觀:新奇有趣的世界之窗、錦繡中華、民俗村、歡樂谷,浪漫的紅樹林、蛇口港,獨特的沙頭角。其實對充滿活力的年青人來說,需要的是一個承載他們歡笑的環境,又怎會介意是否名勝古跡呢?深圳,一個移民的城市,一個年青人的城市,一個創業者的樂園。在這里感受到看到的那種不回首舊事勇往直前的精神和作為,在別的城市很難找到。這就是深圳的魅力所在嗎?它吸引我十几年內數次來訪,每次都留下難忘的記憶。

  跟隨加拿大移民大潮,1999年我來到了一個世界多民族聚集的移民城市─多倫多。

  多倫多

  在我眼里,它是一個非常朴素的世界級大都市。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以英國和愛爾蘭移民為主,隨后是意大利人、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中國人、俄羅斯人、波蘭人和諸多東歐人,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難民。眾多的移民使多倫多人口在1951年過百萬,到1971年又翻一翻,超過了二百萬。據2003年統計大多倫多地區(包括鄰近小市)人口560萬。加拿大大約1/6的就業機會在這里,也是這個原因大部分新移民選擇多倫多作為最初的落腳地。

  美麗的自然環境也是多倫多吸引移民的地方。多倫多市地處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的中心安大略湖的西北岸,地勢平坦,風景秀麗。安大略省擁有濃密幽深的森林和廣闊綿長的河川。多倫多原是印地安人在湖邊交易狩獵物品的場所,久而久之,逐漸成了人們匯集之地。“多倫多”在印地安語中是匯集之地的意思,現在多倫多已經是加拿大經濟中心。

  縱然新生活的艱難程度是巨大的,加拿大良好的社會制度和多元文化環境還是頗讓新移民們感到溫暖和親切,。記得登陸后几個月,才慢慢從旅游者的心態中走出來,面對生活、工作的壓力,心情很不好。這個適應時間,常常要數年時間,而并不僅僅是取決于找到工作。上個月與現在工作公司HR部門的同事聊到這個話題,她也是小時候跟隨父母從南美移民來的。她讀過一篇文章,上面說移民要達到feel comfortable(舒服)的水平,平均要12年。

  來到多倫多已經6年多,每天見著形形色色的人們,吃著天南地北的飯菜,說著兩種語言,聽著不同的口音,常常有身在夢中的感覺。無疑,這里的自然環境好,社會環境好,是全世界最適合人居住的城市之一。可是心里揮之不去的還是故鄉的情結。喜歡這里白雪茫茫的聖誕節,喜歡這里善良的人們,可每當聽到來自中國的消息,就經不住思念滿懷了。多倫多,這里真的是我從從此以往的家嗎?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0/4/2008 2:39:18 AM

--  
加國家庭窗帘作坊:小生意闖出了大市場

2008/10/0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星網<--sk--> <--sk--> 

<--sk-->  朱丹寧夫婦和岳母,于2005年初在自家地下室,開了一家布藝窗帘加工坊。妻子和岳母負責設計和制作,朱丹寧負責安裝和市場推廣。開店三年多了,今年的夏天朱丹寧家的窗帘加工生意多得有些忙不過來了。

  受新移民啟發萌發創業念頭

  朱丹寧和妻子移民加拿大快20年了,他的正職是一名市政工程師。來加拿大后從沒想過自己做生意,這几年,從大陸來的新移民多了,朱丹寧發現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影響的這一批人非常有生意頭腦,不少人都在忙著自己創業。

  朱丹寧坐不住了,他開始尋思自己也找個生意來做,一來太太有個穩定的事做,二來在自己的工作淡季也能忙乎些。他和太太商量,太太說不如我們做窗帘加工吧。太太回憶說當十多年前他們第一次買了房子,去買窗帘時發現貴得要命,一幅普通的窗帘動輒几百塊,后來她買布回來自己加工,朋友們都夸做得很漂亮,有几個朋友還請她幫忙做過好几幅窗帘。

  他們的提議得到岳母舉雙手贊成,她曾經是上海灘的老裁縫,做縫紉可是她的老本行。老人家鼓勵說這個生意一定能做得好。

  選准創業項目后,2004年底朱丹寧利用回國的機會,前往南京、廣州考察市場,發現國內的窗帘布藝業已經非常發達,北美流行的質地、圖案,加工款式都應有盡有,他嘗試著進了一批布料和配件。


  地下室開窗帘加工作坊

  原材料進回來了,縫紉機也買回來了,几款樣品制作好擺挂在地下室展示廳里了,廣告也馬上打出去了,一家人心情忐忑等待生意上門。沒想到第一個月就做了一個三千多塊的大單,一個華裔顧客在他家看中了几款布料,將新房的十几個窗戶的窗帘都交給他們做,朱丹寧的太太和岳母回憶說當時的心情真是既興奮又緊張,顧客選中的款式還很復雜,在動手開始做之前,女兒和母親花了很長時間討論研究,這個折皺該怎樣處理才最有立體感,這個流蘇該怎樣配搭才最有美感,絲毫不敢馬虎。

  十多天后,終于完成了所有窗帘,最大的一幅六米多寬五米多長,朱丹寧動用了很多工具才把它挂了上去。結果,顧客非常滿意。這單生意給朱丹寧一家帶來很大鼓舞,信心也增強很多。

  朱丹寧說布藝窗帘算是高檔消費品,消費檔次比較高的家庭才會選擇窗帘加工店制作窗帘,他們不僅對窗帘的款式、花樣很講究,還對窗帘與裝修風格以及家具的配搭有要求。除了多上主流窗帘店偷師學藝,多看窗帘專業雜志掌握最新流行趨勢和技朮,朱丹寧還花很多時間了解國內的行業發展。生意做得久了,從單單滿足顧客的要求,逐步發展到常常給顧客提很多的改進意見,把國內的一些最新潮流介紹給顧客。朱丹寧接到生意后,通常會主動要求到顧客的家里去看看,以便作出符合整個家居風格的設計。

  岳母擔當主力

  朱丹寧的岳母今年72歲了,她可是這個家庭生意的主心骨,每次接到難度很大的生意,女兒總怯怯地問母親:我們能行嗎,能做出來嗎?母親的回答總是果斷有力:行!有什么不行的!女兒對《新楓采》記者說,媽媽真是個奇才,再怎么難做再怎么復雜的花樣,母親一看圖樣就會,一聽顧客描述就知道該怎么做。

  自從開始做這個生意,老人家比以往更開心,她說天天和女兒在一起做事,母女倆有商有量的,很和睦很開心,看到女兒女婿一起努力做生意,互相體貼,互相幫助,感情比以前更好,她看在眼里,心里很是欣慰。

  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如今,朱丹寧家的窗帘加工生意越做越大,加工、安裝、配件批發零售,一條龍服務,除了華人顧客,也拓展了不少的西人顧客。

 初嘗創業喜悅的朱丹寧總結在加拿大經營小生意除了多動腦子,最關鍵的就是堅持,在這里做生意發展速度慢,要熬得住,熬一段時間就會有起色。總而言之: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10938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