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大西洋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8)
----  若奧巴馬登上總統寶座 布什“應記一功”/"法國總統薩科齊"致電 把佩林唬得...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8&id=1318)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3/2008 1:52:30 AM

--  若奧巴馬登上總統寶座 布什“應記一功”/"法國總統薩科齊"致電 把佩林唬得...

若奧巴馬登上總統寶座 布什“應記一功”



中評社香港11月2日電(記者 梁卓鈞分析報道)2002年,美國福克斯電視台上映連續劇《反恐二十四小時》。第一集講述民主黨人,非洲裔參議員大衛帕默(David Palmer)當選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黑人競選總統一事,六年前也只是電視、銀幕上的故事,如今呢?究竟布什政府搞了什麼,能夠使非洲裔參議員奧巴馬順應時勢,一躍成為本屆美國總統大選的熱門人選? 

  布什反恐 適得其反 

  2001年,9.11事件後,基地組織頭目拉登承認發動恐布襲擊,為布什出兵伊拉克及阿富汗打開缺口。布什在未得到聯合國的批準下,選擇出兵攻打阿富汗及伊拉克,反恐戰爭揭開序幕。豈料到這場仗一打便要打十年。美國早前宣布,要到2011年底才能從伊拉克完成撤軍。 

  青年參考引述美國《奧蘭多前哨報》評論中指出,布什未能讀懂孫子兵法,是反恐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美國領導人打一場長期的戰爭,嚴重損耗了國力,違背了孫子兵法避免讓戰爭曠日持久的原則。

  美國對外戰爭持續得太長,國家支出花到境外去。直至2008年9月,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付出了6,530億美元。由于美國是通過借款來打這場戰爭的,因此這筆費用肯定要由下幾代人來承擔。無論于阿富汗、伊拉克以至美國本土反戰浪潮不斷,布什的支持度更于2006年跌至最低的26%。

  民心思變,美國人民都不願意再見到共和黨人延續管治,民主黨人打著“改變”的旗號去與共和黨人爭下屆總統寶座是理所當然。 

  布什八年 經濟崩壞

  加上,現在由美國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更為奧巴馬造創造契機。據《洛杉磯時報》10月中的全美調查,70%的受訪者均認為美國現時的經濟困局是由缺乏監管所造成。而格林斯潘在回憶錄中表示︰總統布什令美國庫房由盈余轉為赤字,也是導致次級房屋信貸風暴的主要原因。談到財政赤字問題,布什打破了以往所有總統的紀錄。如果加上最近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資金,布什政府任內造成的聯邦財政赤字將超過萬億。 

 布什政府窮兵黷武,加上次按危機所引發的華爾街金融海嘯,嚴重打擊了美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也對美國的經濟及社會民生造成嚴重影響。

  相反,民主黨素來擅長打“經濟牌”;利用外交技巧,諸如以環境議題、人權等不同理由去遏阻對手,使美國于外交或國際貿易等問題上處于有利位置,而非“硬橋硬馬式”的尚武外交政策。奧巴馬一直反對伊拉克戰爭,並在競選中承諾從伊拉克撤出美軍,加上奧巴馬擅長經濟議題,這與美國國民期望停戰及專注國家經濟發展的想法不謀而合。

  事實上,《解放日報》10月份一報道中指出,美國民眾普遍認為,歷任民主黨總統任內在經濟上總有亮點。同時,選民也極為一致地把此次金融危機歸咎于上世紀80年代共和黨總統里根倡導的“里根經濟學”和現任布什政府的治理不力。共和黨過分推崇自由主義、對金融創新放松監管的主張,最終導致危機爆發。

  在華爾街金融風暴爆發之前,奧麥兩人在通向白宮的賽跑中可謂“旗鼓相當”。而眼下,白宮的大門顯然也開始向年輕的民主黨候選人敞開。對于挑戰方的奧巴馬來說,目前糟糕的經濟形勢恰恰是難得的“機遇”。

  奧巴馬其中一次演說中說,從中東戰事到經濟寒冬,美國世界龍頭的地位,早就大不如前,是誰讓美國走到絕境,奧巴馬點名,就是現任總統布什。他說︰“現況的嚴峻不全然該由政府負責,但是這一切的失敗,可以直接追溯到華府殘破的政策,也就是布什失敗的政策。”

  奧巴馬嚴辭抨擊,布什8年執政,如果選麥凱恩,不過又是選了另一個布什,而美國己經承受不起。奧巴馬于該次演說中說︰“今晚,我要告訴全美國人,不分共和黨或民主黨或中間選民,夠了,11月4日這一天,我們必須站出來,8年己經夠了!”

  在這背景下,民主黨人奧巴馬更能順應布什的惡劣的管治來討好人民的歡心。六年前仍是電視節目情節橋段──黑人當上美國總統,將有可能成為事實。他的膚色代表改變,對美國人來說,也代表著希望。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3/2008 1:53:23 AM

--  

"法國總統薩科齊"致電 把佩林唬得一愣一愣的

中國時報

美國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佩林今天成了惡作劇電話的受害者,一名加拿大法裔喜劇演員謊稱是法國總統薩科齊,把佩林唬得一愣一愣的。佩林競選團隊表示,佩林知道是惡作劇電話後,“覺得有點好笑”。

  之前也曾拿國家元首開玩笑的魁北克整人集團“Justiciers masques”,把這段對話貼在他們的網站(www.justiciers.tv)上。

  在電話錄音中,佩林熱切地接了假薩科齊的電話。

  佩林說︰“很高興接到您的電話,謝謝您打來... 我們非常尊敬您,馬侃跟我,我們都愛您!”

  這位假總統濃厚的法國口音,以及一些夸張的言詞,似乎沒困擾到佩林。

  模仿薩科齊的喜劇演員歐迪特告訴這位阿拉斯加州長,他與他的特別美國顧問強尼哈歷代密切關注美國大選。強尼哈歷代是法國著名搖滾歌手。

  這位假總統告訴佩林,他的妻子卡拉布魯妮“在床上熱情如火”時,佩林咯咯地笑了起來,還稱贊他有個“美滿的家庭”。

  佩林也提議,如果她進入白宮,要繼續跟薩科齊保持聯絡。

  佩林說︰“我們應該一起去打獵。”

  歐迪特回答︰“我就是喜歡殺動物... 奪走生命,那真是有趣!”逗得佩林哈哈大笑。

  佩林正利用選前最後周末在關鍵州掃票,她告訴這位假總統,她對共和黨正副總統組合入主白宮“非常有信心”,還說“選情愈來愈緊繃”。

  這位喜劇演員表示︰“我看哪一天也會當上總統。”

  佩林回答說︰“可能八年之內吧。”

  歐迪特與搭檔杜魯德過去曾惡整法國總統席哈克、米克杰格與小甜甜布蘭妮等名人,薩科齊本人也被整過。

  歐迪特告訴“法新社”,“這是我們目前為止最有勁爆的妙招”,他與杜魯德也“費了好一番功夫”,才通過佩林的隨扈與秘勤人員詳細盤問,跟佩林通上電話。

  馬侃團隊稍後針對這通電話發表聲明說︰“佩林州長得知她跟包括薩科齊總統在內的許多國家元首以及其他名人一樣,都成為這些人惡作劇的對象時,覺得有點好笑。生活就是這樣。”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3/2008 1:54:47 AM

--  

英國《衛報》:全球須提防布什上演"最後的瘋狂"

綜合新聞

  英國《衛報》29日發表評論,題目是“打起精神迎接壞消息︰布什很快就可以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了”。文章摘要如下。

  我們即將進入一個朦朧地帶,政治時空充其量4年才出現一次的奇異空洞。這稱作過渡期,從一周後開始,美國將有兩位而不是一位總統。一位將是當選總統,另一位是布什。後者將再任職12周,在此期間,他基本上是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他不僅再也不必面對選民,甚至也不用擔心影響本黨及其旗手的前途。從11月5日到明年1月20日,他將行使民主世界最自由最不負責任的形式的權力。  

  布什可能怎樣使用這個權力的問題在上周末愈發引人關注︰美國部隊越過伊拉克邊境進入敘利亞追殺阿布.卡迪亞,他們說這個人一直在向伊拉克輸送支持“基地”組織的“外國戰士”。美國的這一舉措在世界範圍引發強烈困惑,外交部長和分析家彼此問著那個歷史悠久的外交問題︰他們這麼做是什麼意思?此外,他們還加上那個11月4日(美國大選日)之後的問題︰關于布什計劃怎樣利用在白宮最後的日子,我們由此又能知道什麼?  



  無論我們應怎樣解讀這次對敘利亞的襲擊,它看起來很像是布什的“回馬槍”,在電影終了時提醒人們這部血腥的長篇故事講的是什麼。一次小規模行動,導致8人死亡,但仍然基本體現了8年來統治全球的布什精神。這是單邊行動,踐踏國家主權,把武力作為首先而不是最後的選擇。作為布什時代的紀念品,它大概是難以逾越的。  

  但這可能不是最後表演。因為我們還沒有進入真正的朦朧地帶。那只有在投票下周二結束時才會到來。過渡期開始後,各種意外都可能發生。  

  倒退20年,里根政府的最後日子。1989年1月,里根正式承認巴解組織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這是里根給繼任者老布什的告別禮物︰老總統承擔了抨擊,新總統就可以輕松了。  



  1992年12月,老布什本人對接替者的幫助卻沒那麼大,讓克林頓背上在索馬里部署美國軍隊這個負擔,其不光彩的結局給克林頓帶來很大麻煩。  

  8年前,輪到克林頓了。他拼命工作到執政最後一刻,想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達成協議。當時這個目標似乎近在咫尺。  

  那麼,布什的朦朧地帶將再現什麼?多數外交人員都打起精神準備迎接壞消息。樂觀派希望能再現里根和克林頓時期的結果,出現有助于中東和平的東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或許會草簽一份臨時文件,證明它們在布什倡導的2007年安納波利斯峰會後付出的努力沒有徹底白費。  

  但壞時機常常是中東的禍根,這一次也不例外。齊皮.利夫尼沒能組建聯合政府,以色列正進入自身的過渡期。很難相信一個過渡的臨時政府能達成和平協議。  

  這給布什其他選擇。他可能模仿里根,決定與哈馬斯對話。可能性更大的是作出政策轉變,給未來的和解作鋪墊︰比如,他可能宣布對1967年邊境作出的任何改變都必須是平等的,巴勒斯坦人每向以色列讓出一寸西岸的土地都必須得到補償。他也可能把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作出和他自己及周日的突襲相矛盾的舉動,向敘利亞伸出手去。他也可能加強與伊朗的試驗性對話。有象征意義的表示可能是在德黑蘭開設美國簽證處。  

  當然,布什可能考慮留一件與他執政8年更相符的告別禮物。他和切尼可能決定,管他呢,是否攻打伊朗,讓新上來的“家伙”去清理混亂吧。這種可能性不大,但不是完全沒有。因為,在朦朧地帶,一切皆有可能。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3/2008 1:57:09 AM

--  

加拿大美国生活大PK,你希望去哪儿?

2008-11-01


从历史上看,美国一直是加拿大的“老大哥”,不管在哪一方面,美国都要胜过加拿大,同样地处北美洲,美国也是各国移民的首选。可是最近,加拿大的 Maclean 杂志采用两国统计局的数据对美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了一项比较全面的调查,结论是:加拿大人工作时间少,寿命长,加拿大人身体更健康,并且有更多的性生活。现在,加拿大人也比美国人更富有。

以下是一组统计数据的归纳:(资料来源: MacLean’s , July,2008 )

按购买力调整后的平均家庭财产净值( net worth ):

加拿大                        美国

122600美元               93100美元

按购买力调整后的平均家庭收入:

加拿大                        美国

44325                          46325

个人平均欠债:

加拿大                        美国

23460                          40250

家庭平均居住面积(平方英尺)

加拿大                        美国

2000                            2520

每年用于房屋支出的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19                                34

用于个人消费的可任意支配的收入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95                                96

以上数据显示加拿大人在总体上较美国人富有。美国人虽然住房宽敞,开豪华轿车,但他们大多数是靠贷款购买。加拿大人的家庭总财产减去债务,要比美国人富裕30%。

平均每周工作时间

加拿大                        美国

34.6                             37.9

工作超过每周45小时的人群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30                                38

员工平均每年可享受的假日

加拿大                        美国

17                                14

实际使用的假日

加拿大                        美国

16                                11

每周和朋友在一起6到10小时的人数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29                                24

家长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吃晚饭的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40                                28

每周数次喝酒的人数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27                                19

在酒类上的家庭开支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1.3                               1.0

在车辆上的家庭开支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4.5                                                              7.1

大型豪华车辆销售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11                                21.3

总体车辆型号

加拿大                        美国

Honda Civic                 Toyota Camry  

以上数据显示,加拿大人工作时间少,休假时间长,所以他们有更多时间和朋友在一起喝酒。        

每年每一千名15岁以上未婚妇女结婚人数    

加拿大                        美国

22.2                            40.7

妇女首婚年龄

加拿大                        美国

28.5                             25.1

男人首婚年龄

加拿大                        美国

30.6                             26.7

同居家庭比例

加拿大                        美国

18.4                             7.6

每年每一千15岁以上已婚妇女离婚人数

加拿大                        美国

10.6                             16.4

生育率(15-49岁妇女人均拥有儿童数)

加拿大                        美国

1.5                               2.1

未婚妇女生育率

加拿大                        美国

25.6                             38.5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22.5                             26.4

有孩子的单亲家庭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29.1                             27.8

认为宗教非常重要的人数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28                                60

几乎有比加拿大多一倍的美国人结婚,而且结婚年龄要早许多。加拿大人孤独吗?不,只是他们喜欢“住在一块”,婚姻不过是一张纸,不是吗?

男人平均寿命

加拿大                        美国

77.8                             75.2

女人平均寿命

加拿大                        美国

82.6                             80.4

每1000人婴儿死亡率

加拿大                        美国

5.3                                                              6.8

心脏病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5.5                               5.9

糖尿病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4.7                               6.7

妇女肥胖症比例

加拿大                        美国

19                                33

男子肥胖症比例

加拿大                        美国

17                                31

公共及私营医疗每人每年所花费资金

加拿大                        美国

3326美元                   6401美元

上述各项指标显示,加拿大人总体上比美国人身体健康,尽管加拿大在医疗上的开支差不多只有美国的一半。

每100人拥有枪支数

加拿大                        美国

30                                90

每10万人口发生汽车盗窃数

加拿大                        美国

487                              398

每10万人口发生入室盗窃或抢劫数

加拿大                        美国

768                              729

每10万人口发生纵火案数量

加拿大                        美国

41                                27

每10万人口发生使用枪支谋杀案

加拿大                        美国

0.6                               3.4

每10万人口各类谋杀案

加拿大                        美国

1.9                               5.7

每10万人口抢劫案

加拿大                        美国

94                                149

加拿大人和美国人一样会违法,但美国的恶性犯罪事件明显高于加拿大,这是因为美国人拥有更多的枪支。

每周至少一次性生活的人数

加拿大                        美国

59                                53

每次性生活时间(分钟)

加拿大                        美国

37                                35

每年性生活次数

加拿大                        美国

100                              85

男人一生中性伴侣数量

加拿大                        美国

23                                13

女人一生中性伴侣数量

加拿大                        美国

10                                9

平均性实施的性行为种类(角色扮演,捆绑等)

加拿大                        美国

5.1                               4.2

少年(13-19)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百分比

加拿大                        美国

76                                62

每10万少年女子怀孕人数

加拿大                        美国

3050                            7200

每10万患有淋病的少年女子

加拿大                        美国

1367                            2863

加拿大人比美国人享受更多性爱,但患有性病的人少于美国人。

每年每人平均休闲旅行次数

加拿大                        美国    

5.2                                                              5.2

这些旅行中,目的地在国外的次数

加拿大                        美国

1.2                                                              0.2

每 10万人中出国两天以上旅行人数

加拿大                        美国

71900                          21300

拥有护照的公民

加拿大                        美国

50                                30

首选出国目的地

加拿大                        美国

美国                            墨西哥

美国和加拿大人度假的时间基本等同,但加拿大人喜欢走出国门,一半因为加拿大人更国际化,另一半是因为加拿大本国旅游目的地的日照时间较短。

  由悟空孙张贴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3/2008 1:59:35 AM

--  
發送圖片到手機 美国的黑黑,中国的回回

这里的回回是泛指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数都居住在偏远贫瘠的内地,而广大土地肥沃的地区都被汉人占据了,这可能也是汉人人口这么有优势的原因之一,其实今天的汉人从人种来讲早已不是当年的汉人了,纯种的汉人不是被杀光了就是被赶出了中原,或许就成了现在的客家人或其他什么少数民族了,不过由于“汉”的名头大,大家还自称“汉”,成了说“胡话”的汉人,今天的高丽人建国也自称韩国人(汉国人),首都也叫汉城,都是扯虎皮,拉大旗。

今天汉人们对“回回们”还是很照顾的,高考可以加分,杀人可以减刑,没有计划生育的政策限制。其实,少数民族们并不会因此而心生感激了,文化的渗透是非对称的,最终的结局就会像满人一样,民族特征完全消失,再怎么哄着也改变不了这个趋势。汉人对少数民族也是表面信任,实际处处提防,各自治区的一把手都是空降的汉人,少数民族在官场上有着不可逾越的玻璃天花板。非吾族类,其心毕异。消除歧视,往往说说别人容易,自己做起来就难了。

美国的黑人和白人在文化上也极不对称,黑人除了敲敲鼓,跳跳舞的部落文艺,没有什么称的上文化的传统文化,所以美国黑人只有白了心以后,才可以在社会上说上话,马德路德金的人权运动也是要求人们把白人的平等理念在黑人身上得到贯彻落实的运动,马德路德金的梦刚果的部落酋长是做不出来的。今天奥巴马即使当上了总统,也是美国总统,不会只是和大家一起敲鼓打球的酋长。

美国的黑人挺合适的,有一朋友曾跟我说,黑人在美国科研学术机构很吃香,由于数量极少,发现一个会读一点书的就极尽延揽,种种学术会议都要带着,水平差强人意也乐此不疲,以证明该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美国的政府机关招人,对黑人也是情有独钟,只要没进过监狱,会识文断字,基本就符合条件了。我老婆公司以前招过一个黑人,能说会道,幽默风趣,别人5分钟就干完的活儿,她一天都干不完,谁要是催催她,惹急了会说“我是人,不是机器。”还不敢炒她,先给他非常高的小时工资,诱她转part time, 然后减少小时数,最后才把她哄出了公司。在政府和军队中,黑人如果有真才实学,当上将军,国务卿的机会相对于白人从比例来讲反而要高得多。

话说回来,黑人即使当上美国总统,和李鹏当上中国总理一样,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即使奥巴马靠黑人加分进的哈佛,考试还经常挂科,即使奥巴马是个只会翻嘴皮子不会干实事的大嘴总统,也没什么关系,布什8年总统不也当下来了吗?

瓦斯弹 于后花园
2008-11-2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3/2008 2:01:30 AM

--  
美國大選懸念猶存 投票結束時才能決出最終勝負

2008/11/0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光明日報

  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從初選開始就充滿了戲劇性。几經較量,民主黨推出首位非洲裔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共和黨不僅讓72歲的麥凱恩當上了總統候選人,而且挑選了美國第一位女性為競選搭檔,創美國歷史之先例。

  不管選舉結果如何,美國將出現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或首位女副總統。根據目前的民調,奧巴馬的支持率明顯領先于麥凱恩。奧巴馬入主白宮,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看起來似乎毫無懸念,其實仍有不少看點,依然存在各種變數。

  首先,奧巴馬入主白宮,年輕選民參加投票的人數至關重要。奧巴馬從競選開始一路走來,一直得到美國年輕人的熱烈擁戴。他們對美國的現狀感到失望,想改變現狀,改變制定政策的體制。奧巴馬提出的競選口號“改革”的理念讓年輕人瘋狂,使他們中大多數成為奧巴馬的鐵杆支持者。


  美國有4000多萬18歲到30歲的選民,他們中約有55%的人支持奧巴馬,而支持麥凱恩只占32%。年輕人過去并不重視投票活動,在2004的大選中只有大約2000萬年輕選民參加了投票。奧巴馬的這次競選活動已經把年輕一代發動起來了,許多人正在使用互聯網的各種網站,聯絡各自的朋友同學,敦促他們踴躍參加投票。位于華盛頓特區的喬治敦大學學生安德森認為,所有的年輕人今年恐怕都會去投票,投票率肯定會創歷史之高。這無疑對奧巴馬是一個“福音”。

  其次,種族問題是在美國大選中誰都不想提及,而誰又無法回避的事情。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一份民調顯示,七成受訪者認為,種族問題不是他們考慮這次總統大選投票的主要因素。只有5%的受訪者認為種族問題會是他們投票的唯一考慮因素,有11%的受訪者表示,種族問題會是他們考慮的諸多因素之一。但人們仍然懷疑,美國民眾在接受民調訪問時,對種族問題很有可能沒有做出真實的回答。人們對所謂的“布萊德利”效應記憶猶新,即部分美國選民口頭上說支持黑人候選者,實際上投票給白人候選者。

  布萊德利是一位非洲裔美國人,曾任洛杉磯市長,上世紀80年代曾兩次競選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當時他的民望很高,各種民調顯示,他一直領先對手5%以上,但最終卻以較大差距敗北。專家認為,目前,美國的社會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種族因素可能會對于一些非民主黨選民有影響,但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奧巴馬獲勝的几率。話雖這樣說,但誰也保証不了在正式投票時,會發生什么情況,這也許是奧巴馬最大的隱憂。

  再者,美國媒體在有關本次總統大選的報道中,傾向奧巴馬的現象顯而易見。根據對報紙、網絡和電視新聞的統計,盡管對奧巴馬的報道也不都是正面的,但是對麥凱恩的報道卻一直以負面為主。在有關奧巴馬的媒體報道當中,負面的不足三分之一,而有關麥凱恩的報道,正面的不足五分之一。許多報道都是在講麥凱恩民調下滑或落后。

  但也有人認為,如今眾多的美國媒體宣布支持奧巴馬,并不代表他就贏定了。在2004年總統大選中,《紐約時報》等42家報紙旗幟鮮明地宣布支持克里,大家一度都以為克里必勝無疑,但小布什最終仍以微弱優勢獲勝。現在誰也無法完全保証,奧巴馬不會“步克里的后塵”。

  另一看點是,美國華人參政意識與政治影響力正在逐步上升,兩黨總統候選人都在盡力爭取華人的支持。美國華人向來是個低調而保守的群體。然而在2008年的總統大選中,透露出不同的信息,華人選民正在成為一支相當關鍵的選民群體。美國官方的華人人口數字是354萬人,約占美國總人口的1%強,他們的分量在整體的美國總統競選中,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在一些兩黨競爭激烈的選區,華人選票可能會成為兩黨勝負的關鍵。

  如在弗吉尼亞州,奧巴馬陣營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向華裔選民集中的地區,派遣會說華語的志愿者去拉票,甚至挨家挨戶地做工作。麥凱恩陣營也不甘示弱。麥凱恩承諾一旦當選總統,他一定會在政府高層重用亞裔參政,尤其是具有雙語能力的美籍華人,讓他們為美國政治和經濟發展發揮出各自的所長。

  記者28日出席了華盛頓地區華人社團與奧巴馬和麥凱恩和競選團隊代表直接對話的會議。雙方代表對選民提出有關移民、種族、就業、經濟危機、中美關系、美台關系以及反恐等相關問題,都小心翼翼地逐一回答。組織者表示,通過這種形式,呼吁華人社區選民積極參與投票,“關注美國政治,傳遞華人聲音”。

  從歷屆的選舉來看,大多數華人傾向支持民主黨,因民主黨在移民和社會福利方面能使中產階級的華人受益更多。一些高收入的華人則大多支持共和黨。

  離11月4日大選只有3天時間了,從目前的情況看,奧巴馬占盡優勢,他提出的“變革”理念迎合了多數美國人求新求變的心理;而麥凱恩除了年紀太大、還深受當前美國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的拖累,處于弱勢。總之,麥凱恩的競選歷程要比奧巴馬艱辛得多,但最終勝負如何,到投票結束時才會“水落石出”。


<--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3/2008 2:03:09 AM

--  
經濟下滑 多倫多居民住房福利受重創

2008/11/0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加拿大經濟嚴重下滑,多倫多將比其它城市更“遭難”,因為該城在社會住房方面有更多的福利受領人。

周五,多市政府宣布財政預算將面臨巨大壓力,所以沒有資金再用于社會住房福利,另外每年一億兩千五百萬的福利項目也難以執行。

其實,雖然福利資金現已不足,但多倫多住房福利支出卻有望增加,這是因為資本成本上漲──有大堆的住房需要維修,更多新房亟需。另外,該些成本的上升速度超過了通脹率。

多倫多社區房屋公司(Toronto Community Housing Corporation)管理五萬八千五百萬住戶,該年水費就已支出二千二百萬元。其管理的93%的住戶是基于收入定房租的,所以經濟下滑背景下的失業以及低收入就意味著社區房租收入的巨大損失。執行總裁Derek Ballantyne指出,如果租戶整體收入下降10%,租金收入將下降3%──一年約六百至七百萬。

目前,加拿大住房成本大部分由各市政府承擔──而十二年前是省政府支付運營資本和資本資金,結果巨大的資本需求最終只能通過向住戶征稅來滿足。

該年安省指定一億元用于社會住房的設備改建,其中多倫多承擔三千六百萬。多倫多通過賣掉多倫多電力電訊公司(Toronto Hydro Telecom Inc.)籌得七千五百萬用于住房升級。

安省及各市政府將派遣專業團隊計划解決明春的社會住房問題,并希望渥太華政府也能夠給予撥款支助。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3/2008 2:05:05 AM

--  
美大選24億競選資金創紀錄 7成民眾認為花費太高

2008/11/0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中新網11月2日電綜合消息,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美國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經費卻并沒有因此而減少。據統計,目前用于總統競選的資金已經高達24億美元,創下了歷屆選舉的新高。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耗費巨資的競選宣傳受到很多美國人的批評,調查顯示,七成美國人認為此次總統選舉花費太高。


巨額競選經費遭批評

據中央電視台報道,美國無黨派智庫“敏感政治中心”的最新報告顯示,從2007年開始的整個選舉周期中,民主、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籌得的競選經費達到15億美元,是上屆選舉的2倍﹔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迄今已籌得6.2億美元,創下美國總統選舉歷史上個人籌款紀錄。

30多年來,美國總統選舉耗資逐屆膨脹。為響應民眾呼聲,美國國會頒布了一系列法規,其中包括2002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兩黨競選改革法》,以給選舉籌資“降溫”。然而,在美國的選舉制度下,沒有錢的競選根本就不現實。在今年的大選中,資產嚴重縮水的華爾街金融機構依然是助選資金的主要來源。高盛、摩根等等都提供了資金。

在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下,高昂的競選經費引起了選民不滿。蓋洛普機構最近一次調查顯示,七成美國人認為此次總統選舉花費太高。57%的人支持對總統選舉開支設限。

洛杉磯市民普里查德說:“競選經費真的有點失控了。事實是,經濟形勢真的很差,大家日子都不好過,他們卻在大把大把地花錢搞競選。我覺得現在很多人都不關心了,這真的是一種浪費。”

美股靜待大選結果 見奧跌遇麥升?

美國總統大選舉行在即,全球正受金融海嘯所害,據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報道,分析指無論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還是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勝出,只要誰主白宮明朗化,將刺激股市上升,但由于信貸危機持續,升市可能只維持一段短時間。另有分析指,如果麥凱恩爆冷勝出,對投資者較有利,當天開市會上升10%。

投資者估計新總統上任后可能很快推出刺激經濟方案,同時增加保護主義措施或加強市場監管的機會。因此,分析師諾爾蒂表示,只要大選結果確定,無論誰勝誰負,股市反應都是正面的。

數據顯示,新總統上任后平均60天,股市都是正面的,顯示大選后政局明朗化,一般對股市有利。分析師祖克表示:“我們一旦知道權力平衡是怎樣,投資者就能心中有數。市場可能不在乎誰人勝出,只要得個明白就是了。”

民調顯示,奧巴馬比麥凱恩更能應付經濟危機,所以他近期一直領先后者,市場亦普遍預期他將勝出,并刺激股市上升。但也有分析指,奧巴馬支持增加資本利得稅,分析師布歷克西爾弗表示:“如果奧巴馬大幅勝出,我保証周三將會大跌。如果麥凱恩勝出,我保証開市升10%,然后全日上升。”

市場亦有投資者認為,美股近期下跌與奧巴馬領先有關。麥凱恩對上一次領先是9月11日,那時美股是近期高位,但之后股市下跌了20%。另有分析指,股市恐慌性拋售主要與金融危機有關。

部分投資者則憂慮,如果奧巴馬贏了總統選舉,其民主黨又贏了參眾兩院選舉,將會一黨獨大,對投資者不利。投資策略師克羅斯表示,市場不但關注選出誰做總統,還關注參眾兩院的組合,希望總統和國會互相制衡。

不過,政治只是影響股市的其中一個因素,信貸緊縮、消費者信心疲弱和面臨經濟衰退等多種因素,仍然纏擾市場。投資分析師斯帕克斯表示,大選過后,投資者將根據新總統的預期策略調整投資方向,但仍然面對巨大挑戰。

奧麥經濟策略一覽:

奧巴馬加稅保就業

短期救市措施:

──對油企實施暴利稅制度,并將稅金回饋納稅人﹔

──未來兩年為企業在國內創造的每個新職位提供3000美元稅務優惠﹔

──實時批出250億美元的基建工程﹔

──向汽車業提供500億美元的信用保証,協助開發新一代節能汽車﹔

──向表現良好的業主提供90日的破產緩沖期,并放寬破產要求﹔

──提升長期失業保障上限,并暫時取消相關征稅。

長遠經濟計划:

──增加高收入人士所得稅﹔

──重新檢討北美自由貿易協議。

麥凱恩減稅挺自貿

短期救市措施:

──動用3000億美元的救市基金收購問題按揭﹔

──將個人資本損失的免稅額提升至1.5萬美元﹔

──未來兩年將長期資本所得稅最高稅率減半至7.5%﹔

──未來兩年取消對失業救濟金的一切征稅。

長遠經濟計划:

──繼續布什政府的減稅措施,并將企業所得稅最高稅率從35%減至25%﹔

──減少政府支出及促進自由貿易協議。

<--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3/2008 2:05:51 AM

--  
經濟蕭條加稅敏感 美大選稅務提案華人看法不一

2008/11/0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美國《僑報》報道,下周二大選投票,美國不少州級或地方提案都涉及集資議題,選民們在經濟蕭條期,對加稅問題頗為敏感。總統候選人也提出不同的稅務政見,以期改變美國經濟目前現狀,然而是否奏效,現在下結論尚為時過早。支持增稅提案或候選人的增稅証見的人多認為,集資或增稅才能改變現狀,促進新能源的開發,帶動經濟成長。反對者則多從納稅人切身利益考慮,加稅、加稅,我們還能承擔多少?

  各級提案中集資提案一籮筐

  贊成反對細斟酌 隨大流或花冤枉錢

  面對即將來到的大選投票日,你准備好了嗎?除了總統選舉之外,加州的居民還要面對12項提案的投票,各個地區的城市選舉、縣政委員會選舉、學區選舉及水區選舉等等,面對厚厚的選票,你到底看了多少?了解多少?還是人云亦云地隨大局,聽從政客的意見?剛剛獲得美國公民的珍妮說,不管怎樣,要加稅的她是不會贊同的。

  2008年美國遇上百年來最嚴重的金融海嘯,經濟可能進一步陷入衰退或大蕭條。珍妮的丈夫從事高科技方面的工作,經常要加班,因此為了孩子及家庭,她有了第2個孩子之后就當了全職的家庭主婦,至今已經10年了。2006年,她獲得了美國公民的資格,開始認真地思考應該選怎樣的總統來帶領美國。但是,她喜歡的候選人沒有能夠進入決選,因此,她對于總統的選舉完全失去了信心。因此,她將不會對于2008年大選的總統投票。

  對于涉及自身利益的加州12項提案,珍妮說,大多數都涉及到項目費用的增加,雖然當中有一些聽起來很好,例如高速鐵路,環保的綠色能源應用等等,但是,這些都將增加政府的開支,而最后付賬單的人,還是納稅人。她認為,盡公民責任,參與投票,表達自己的意見, 固然很重要﹔但是,對于許多的議題,她自己并不了解。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她認為凡是要加稅的,要發行債券的,她都不會投贊同票的。

  劫富濟貧難實施中產者吃苦

  所得稅、銷售稅 打工族難逃雙重稅

  奧巴馬提出對年收入25萬美元收入以上的美國人增加稅收,他的政策被稱為“劫富濟貧”。華裔民眾對此看法不一。

  許多華裔民眾認為奧巴馬的增稅政策與其說是“劫富濟貧“,還不如說是“獎懶罰勤”。一位華裔以自己的經歷說,“在美國只要勤勞決不會過得很差。被救濟的永遠是懶人。因為稍微勤快點,有點收入,好多福利就不能享受了。還不如多生几個孩子,領福利,把孩子的福利自己花。”

  也有的華裔認為增稅是必要的。李先生認為,對于年收入25萬美元以上的家庭,在不影響自己生活的情況下,每年多出几百到几千塊錢給政府,給窮人增加點福利,在教育方面增大投資,有啥不好?他說,“誠然非裔里是有不少懶人,但大多數還是辛辛苦苦掙錢養家的本分人。我以前在黑人較多的區住過兩年,對此還是有點體驗的。好多黑人婦女做兩三份工作,養一家老小。福利多點,對大多數窮人家庭是良性,對社會的安定也有好處。”

  但也有人認為奧巴馬的這個政策是個假命題,以為它“既沒有劫富,更沒有濟貧”。其中的原意就是,真正的富人付稅比中產階級相比要少,因為富人有更多的渠道可以合法的避稅。而大多數華裔就是一張W-2,政府收稅的手很長,交完所得稅后,買東西還要再付稅。有些富人交稅几乎是零,而且是完全合法的。所以讓富人多賦稅是說得好聽,受害的是中產階級。所以支持所謂的“劫富濟貧”根本不成立。

  還有的人認為奧巴馬會說一套做一套。王先生分析說,奧巴馬現在的標准是25萬收入以上的都是富人。等他上台后,這25萬的標准會先降到20萬,然后是15萬。原因很簡單,目前的經濟會使很多人收入減少,原來掙30萬的,只能掙20萬了,掙20萬的只能掙10几萬了。稅收的基數小了,收不到那么多的稅來彌補這么多的政府開支。唯一的出路是降低加稅人的收入上限。另外,奧巴馬有曾投票給有4.2萬收入的家庭增稅的記錄。

  州級增發債券及加稅的提案

  *提案1A:高速鐵路債券

  計划出售99.5億元債券,未來30年州府將支付194億元償還債券與利息,建成之后還要每年10億的營運費用。

  *提案3:兒童醫院債券

  計划出售9.8億元債券,用于擴建修繕醫院與更新醫療設施,州府將分30年償還,每年將支付6400萬元用以還清債券本金與利息。

  *提案10:替代能源債券

  計划出售50億債券,此債券州府將用30年100億攤還本金與利息,平均每年將支付3.35億。

  *提案12:退伍軍人住房貸款債券

  計划出售9億美元的債券,足夠為3,600名退伍軍人提供貸款﹔該項為低息貸款計划,因此州政府沒有財政負擔。

  華人社區債券案及加稅提案

  * 柔似密(ROSEMEAD)學區O提案,需要發行3000萬美元合法利息的債券。

  * 艾爾蒙地(EL MONTE)高中聯合學區D提案,需要發行1億4800萬美元的合法利息的債券﹔

  * 洛杉磯社區學院學區(LA Community College District)J提案,需要發行35億美元的合法利息債券﹔

  * 阿罕布拉學區MM提案,需增加學區范圍內房地產稅,每10萬元增收稅18元﹔

  * 聖安東尼(MT. SAN ANTONIO)社區學院提出一項RR提案,發行債券3億5千3百萬,同時社區內的房地產稅,每10萬元增收25元。(蔚宇 吳健)


<--endmsg-->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1/3/2008 2:20:27 AM

--  
颶風災民 德州安排住游輪

2008/11/0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美聯社


如果德州官員能爭取到聯邦政府的批准,1953年制造的Regal Empress號老游輪,將可能成為艾克颶風災民的臨時居所。該船經紀人說,這艘有1200個床位的游輪30日已駛離格維斯頓港,在距岸邊10哩外的海中拋錨。

但聯邦急難管理局(FEMA)的官員說,他們尚未收到正式申請,要求為使用該船而撥出資金。

「Reagl Empress號」游輪的的經紀人說,游輪的最終目的地究竟是距德州100哩外的佛州奧倫治港(Port Orange),還是巴哈馬島,要待3日才能確定。該游輪12月將重新開始從巴哈馬到佛州的航程。

德州房屋與社區事務廳的執行主任葛伯說,德州東南部地區有3000名因颶風而需要收容的災民,州府希望用游輪安置他們,「我們在確定一種安置方式,州府對此有興趣,希望FEMA考慮。如果需要填表,FEMA將會通知我們。」

<--endmsg-->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12500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