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邦泰  (http://bangtai.us/bbs/index.asp)
--  大西洋兩岸  (http://bangtai.us/bbs/list.asp?boardid=8)
----  美國錢少無力再當世界憲兵 醞釀全球戰略調整  (http://bangtai.us/bbs/dispbbs.asp?boardid=8&id=1984)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9/30/2009 12:47:39 AM

--  美國錢少無力再當世界憲兵 醞釀全球戰略調整
美國錢少無力再當世界憲兵 醞釀全球戰略調整

廣州日報    2009-09-29

核心提示︰近日一系列的事件聯系起來可以發現,美國正在悄悄醞釀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其中包括重回“多邊主義”路線,緩和與俄羅斯的關系,倡議建立“無核世界”,從伊拉克、阿富汗撤軍,改善與朝鮮等國家關系,削減國防預算。
  
  9月30日報道 最近,如果把美國一系列看似孤立的事件聯系起來,就可以發現︰奧巴馬政府正在悄悄醞釀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

  第一,美國重回“多邊主義”路線。奧巴馬23日在聯大發表演說承認,要解決人類面臨的全球規模的問題,僅依靠美國力量不行。他要求各國與奉行“多邊主義”的美國協調行動,承擔相應責任。奧巴馬的演說,告別了前任布什政府奉行的“單邊主義”路線,表明美國已回歸到多邊主義。

  第二,奧巴馬叫停東歐反導系統,緩和與俄羅斯的關系。9月中旬,奧巴馬宣布放棄在東歐設導彈防御基地的計劃。布什時代,美國政府稱東歐反導計劃的實施,是為使美國及其盟國免受伊朗導彈襲擊威脅,其實質是對俄羅斯的防範。奧巴馬的善意舉動,勢必讓美俄關系中的沖突點大大降低烈度。

  第三,奧巴馬倡議建立“無核世界”,與俄羅斯簽署協議共同削減核武器。布什政府時期,美俄核裁軍進程停滯不前。奧巴馬政府上台後在削減戰略武器問題上采取積極姿態,謀求與俄簽署新的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特別是奧巴馬提出的“無核世界”倡議,更引起輿論關注。

  第四,奧巴馬醞釀從伊拉克、阿富汗抽身。奧巴馬從一開始就堅決反對伊拉克戰爭,認為其偏離了反恐軌道,主張在阿富汗打擊恐怖主義,恢復反恐戰爭的“本來面目”。奧巴馬政府從伊拉克撤軍是一種戰略收縮,在阿富汗大舉增兵則可能是為盡快穩定阿富汗局勢,為盡快從阿富汗抽身做準備,同樣可視為一種戰略收縮。

  第五,奧巴馬改善與朝鮮等國家關系。奧巴馬政府一改布什政府的做法,向朝鮮伸出橄欖枝。從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赴朝領回兩名被判刑的美國女記者開始,美朝互動頻繁,美國甚至表態將在10月底與朝鮮進行正式雙邊對話,極大緩解了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

  第六,奧巴馬政府大幅削減國防預算。4月6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宣布大幅調整2010財年國防預算,終止陸軍“未來作戰系統”、空軍F—22“猛禽”戰斗機和海軍多功能驅逐艦等研發量產項目。美軍軍購支出2008年為1640億美元,而2010年該數字預定為1310億美元。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制造商的軍火紅利受到嚴重影響。

  外界評價

  奧巴馬“很傻、很天真”?


  奧巴馬政府的上述政策主張在美國國內引發了強烈的爭議。

  一些新保守派人士批評奧巴馬在導彈防御系統以及核裁軍等方面的倡議太過“天真”,奧巴馬上述表現形同于當年尼克松政府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的戰略收縮,對外退讓將進一步削弱美國的實力地位,甚至有反對人士毫不客氣地指出,奧巴馬“很傻、很天真”。不過,俄羅斯媒體對奧巴馬的評價很高,俄《生意人報》的評論文章認為,奧巴馬的軍事外交政策調整表明,他正在與前共和黨政府的政策徹底決裂。他們甚至認為,白宮新主人暗示美國再也不打算發揮世界憲兵的作用。

  美國世界安全研究所俄羅斯和亞洲項目主任茲洛賓的觀點也類似,他表示:“與認為美國應充當‘世界憲兵’的布什不同,奧巴馬不想讓美國為世界上的所有事情負責。”

  幕後分析

  調整實屬無奈


  很顯然,奧巴馬對全球戰略的調整,與前任小布什給他留下了一個“爛攤子”有關。這主要有︰

  1. 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嚴重損耗了美國硬實力,到2008財年結束,美國在伊拉克的花費達5800多億美元。

  2.戰爭還使美國軟實力受到損害,國際形象變得更差,世界各地的反美主義有增無減。

  3. 多年來,伊斯蘭極端思潮一直把美國牽制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反恐依然任重道遠。

  4. 美國因北約東擴、部署導彈防御體系等爭端與俄羅斯關系惡化。

  5. 因伊拉克戰爭而遭受破壞的跨大西洋聯盟遭削弱。

  6.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從布什下台前,就開始重創美國經濟。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最近公布的報告認為,奧巴馬確實是別無選擇,只有求助于“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其他國家”,才能解決世界熱點問題。

  該研究所在其年度報告中闡述稱:“美國針對伊拉克和阿富汗叛亂組織的戰爭已經證明它在軍事上的局限性。而幾乎摧毀整個世界金融市場的危機,則動搖了美國軍事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

  從奧巴馬的講話和近期的外交政策調整可看出,華盛頓準備徹底改變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參加了在西伯利亞舉行的國際論壇,她在會議期間表示,美國不再有做世界頭號國家的想法了。奧爾布賴特承認,美國近來步入了艱難的時期。

  專家點評

  收縮不等于戰略放棄


  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的陶文釗研究員是最早預測奧巴馬將采取戰略收縮的專家。他早在去年12月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就做出了這一大膽預測,當時奧巴馬才剛剛贏得大選,還沒有就任美國總統。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唐小松教授認為,奧巴馬的戰略收縮,是為配合振興國內經濟的需要,美國新政府試圖糾正本末倒置的國內事務與海外戰略擴張的關系,將國內燃眉之急擺在一切事務之首。

  唐小松教授表示,奧巴馬的戰略收縮並不等于戰略放棄,而是奧巴馬政府準備采取符合現在美國國情的戰略調整,收縮目的在于重新規劃美國的海外戰略布局,縮短過長的海外戰線,重點關注那些關鍵的海外戰略要地。

  比如,美國現在更看重東亞事務,奧巴馬政府加入此前美國一直拒絕的《東南亞友好條約》,這就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思維轉變。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的副研究員孫茹表示,40年前尼克松政府也進行了全球戰略收縮,他當年提出“五大力量說”,修補跨大西洋關系,對甦緩和,對華開啟交流大門,有效地改善了美戰略處境,為後來里根政府“重振國威”打下了基礎。她認為從這個角度看,批評奧巴馬“天真”也許有些為時尚早。

  原總參謀部某部副部長徐光裕少將日前接受廣州日報北京報網直播室和軍事聯合采訪時提供了另外一個視角的分析。他指出,自奧巴馬上台以來,美國不斷調整戰略,表面上呈現出一種收縮的態勢,實際上顯露出更強勁的佔領道義制高點的態勢。

  背景資料

  40年前的戰略收縮


  奧巴馬引領的戰略收縮,不是美國歷史上頭一遭。美國上次戰略收縮是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尼克松1969年11月關于越南問題的演說以及1970年2月向國會提交的外交政策年度報告為標志。

  當時的共和黨人總統尼克松表示,美國將遵守“條約義務”,但美國不可能承擔所有“自由國家”的全部防務責任,遭威脅的國家應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美將不再陷入越南戰爭這樣的戰爭。

  這就是所謂“尼克松主義”,其核心是減少美國在全球承擔的義務,實行戰略收縮。此後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基本實行的是戰略收縮。尼克松引領的這次戰略收縮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深陷越戰不能自拔,戰爭嚴重分裂了美國社會。


--  作者:admin
--  發佈時間:10/2/2009 3:17:48 AM

--  
美国为何至今未能建立一流的谍报机关
     
    《中情局罪与罚》第一个记录中央情报局60 年的历史,分析了西方文明史上最强大的国家未能建立第一流谍报机关的原因,而这一失败已严重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


    情报工作是一种秘密活动,旨在了解或改变国外形势。艾森豪威尔总统称之为"极其无聊却又十分必要的差事"。一个国家要将力量投诸海外就得高瞻远瞩,见微知著,能够预见未来,预测意外,预防人民受到攻击。少了强大、精明、敏锐的情报机关,总统和将领们很可能有目如盲,东跌西撞。然而,综观美国历史,身为超级强国的它,却偏偏没有这样的情报机关。  
    
    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写道,历史"不过是人类罪行、蠢事与不幸的记录"罢了。中情局的编年史充斥着蠢事与不幸,间或穿插一些英勇之举与狡黠伎俩的花絮。史料里记录的全是他们在海外短暂的成功和永远的失败,因小失大的事比比皆是,并深深打上国内政治交锋和权力斗争的烙印。中情局的成功或许挽救了一些生命与财产,但它的失误却导致人财两空。事实证明这些失误对美军和海外工作人员造成了极大的伤害。2001 年9 月11 日,纽约、华盛顿和宾夕法尼亚州约有3 000 人丧生;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至今,已有3 000 余名美军牺牲。没能履行"让总统知道世界形势"这个核心使命,是中情局无可推诿的罪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响的时候,美国尚无情报机关,战争结束几个星期后还是没有建立情报机构。大量士兵被遣散复员之后,对特勤工作有点经验又想继续与新敌人斗争的人只剩区区几百个。1945 年8 月,战时"战略情报局"指挥官威廉·多诺万将军提醒杜鲁门总统:"除了美国,各个主要的强权国家都有历史悠久的常设全球性情报机关,直接向政府最高层报告。在此次战争之前,美国没有海外秘密情报机关,而战后也没有一个类似的情报组织。"可悲的是,直到今天美国真正的情报机关仍付之阙如。  中情局原本是要成为这种组织的,可惜该局的设计蓝图失之草率。美国的老毛病不可救药:保密和欺瞒终非所长。大英帝国瓦解后,美国成为对抗苏联的唯一力量,它拼命了解这些敌人,为总统深谋远虑,以便事到临头时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情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醒总统防范突袭,避免重蹈珍珠港事变的覆辙。
     
    20 世纪50 年代的中情局,数千名职员都是"爱国"的美国人,其中不乏历经战争淬炼的勇士,有的更是有智有谋,但真正了解敌人的却少之又少。总统在对中情局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下令中情局通过秘密行动来改变历史进程。当时担任中情局西欧秘密行动主管的杰拉尔德·米勒写道:"和平时期的政治与心理战争是一门新技术,有些技巧我们虽已知道,但仍缺乏理论和经验。"中情局的秘密行动基本上是盲人骑瞎马,唯一的办法就是边做边学,从战争的失误中汲取经验。那时,中情局向艾森豪威尔总统和肯尼迪总统谎报信息,隐瞒在海外的种种失败,并靠这些谎言来保住自身在白宫的地位。深谙冷战时期情况的长官唐·格雷格说,中情局的势力如日中天,盛名在外,实绩却惨不忍睹。
     
    越战期间,和美国大众一样,中情局对自身的危险置若罔闻。中情局发现自己和美国媒体一样,若是汇报的内容与总统的先入之见不符,便会遭到驳斥。中情局屡受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和卡特这几位总统的责难与嘲讽。他们都不了解中情局的运作情况。前中情局副局长理乍得·克尔指出,他们在位时"不是期望中情局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就是认为它什么事都做不好,然后又持相反的看法。他们一静下来就前思后想,游移不定"。  
      
    作为白宫的一个机构,中情局要生存就得先引起总统的注意。但它很快便发觉,尽对总统说些不中听的话实在很危险。中情局分析人员慢慢学会了萧规曹随、因循守旧。他们误解敌人的意图和能力、错估共产主义的势力,并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判断失误。
      
    冷战时期中情局的最高目标是吸收间谍窃取苏联机密,但它始终无法找到可以深入了解克里姆林宫运作的人。有重要情报可向美方透露的苏联间谍屈指可数,而且他们都是出于自愿,并不是美方吸收来的,最后这些人都送了命,全被莫斯科当局逮捕并处死。在里根和老布什总统时期,这些人几乎都是被中情局苏联情报科的内奸出卖而葬送性命的。里根时期的中情局启动了一项规划不周的第三世界任务,即贩卖军火给伊朗革命卫队,再把所得投入中美洲的战争,这不但违法乱纪,更把仅余的一丝信誉消耗殆尽。更可悲的是,中情局放过了主要敌人最致命的弱点。
      
    了解敌方的重大责任落在"机器"上,而不是由"人"肩负。侦察技术日新月异,中情局的目光却越来越短浅。侦察卫星使中情局有能力计算出苏联的武器数量,却无法提供苏联共产主义即将崩解的重要情报。中情局的顶尖专家在冷战结束后才看到敌人。中情局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武器,协助阿富汗抵抗苏联红军入侵,让苏联受到重创,获得少有的成功。然而,它未能预见自己所支持的伊斯兰战士会把矛头转向美国,蓦然醒悟后又未能及时采取行动,从而造成极其严重的挫败。
     
    冷战时期维系中情局的理由,在20 世纪90 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开始松动。中情局中还是有些人很努力地想要认清时局,可惜人微言轻。虽不乏有才干的官员致力于在海外为美国效力,但是人数太少了。联邦调查局在纽约的探员,就比中情局驻外官员还要多。当20 世纪接近尾声时,中情局已称不上是功能完善的独立情报机关了。它成了五角大楼的二级分局,只是替一些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战争作些战术分析,而不是为即将到来的斗争制定战略。它无力防止下一个珍珠港事变发生。
     
    纽约与华盛顿遭受恐怖攻击后,中情局派出一些老练的秘密行动干员前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追捕基地组织(或称盖达组织,是极端的伊斯兰恐怖组织)头目。然后,中情局向白宫提交"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假报告,这使它作为可靠机密情报来源的地位荡然无存。它根据一盎司微不足道的情报,炮制出成千上万的报告。紧接着,小布什总统和他的行政班底滥用当年他父亲引以为豪的中情局,使它在海外变成了准军事化的国际警察,而在总部则成了瘫痪的官僚机构。2004 年小布什宣布中情局对伊拉克战事的评估"纯属臆测",这就在不经意间宣判中情局的政治死刑。历任总统从未那样公开责难中情局。
     
    中情局在美国政府中的核心地位,随着2005 年中央情报总监一职的撤消而告终,现在若想救亡图存就得改组重建,而这势必要花上好几年工夫。了解世界真相一直是三代中情局官员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但新一代官员中能熟知国外错综复杂形势的却不多见,能掌握白宫政治文化者更是少之又少。反过来,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每一任总统、每一届国会和每一位中情局局长,几乎都不了解中情局的机制。这些人大多都只会把中情局"管理"得比他们刚接手时更加糟糕。他们的失败留给后世的只是艾森豪威尔所谓的"历史灰烬的遗赠"。美国仍在原地踏步,重新回到了60 年前中情局草创时期的混乱状态。
     
    《中情局罪与罚》试图说明,美国何以至今仍缺乏未来岁月里所需要的情报机关。书中引用了美国国家安全机构档案中所记录的理念和言行。档案记录了美国领导人把力量投诸海外时所说的、想要的和所做的真实的一面。为完成本书,我阅览了5 万多份中情局、白宫和国务院的文件档案,2 000 多份美国情报官员、军人和外交官的口述历史,并自1987 年开始,对中情局官员与退休人员(包括10 位中情局局长)进行了300 多次访谈。
     
    书中所言皆有据可考,没有匿名消息,没有胡乱引述,更没有道听途说,堪称第一本完全根据第一手报告和资料文件编纂而成的中情局史。然而,它并非完美无缺,没有哪一位总统或中情局局长能知晓局内所有事情,局外人更是难以掌握全貌。我在书中虽然未能写出全部事实,但已尽我最大的能力做到所说的全部属实。  
    
    但愿这本书可以成为警示。除非美国能找回那双看清事实真相的眼睛,否则可能无法长久享有强权地位,而这正是中情局曾经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本文摘自《中情局罪与罚》一书的引言)
    《中情局罪与罚:CIA60年秘史存灰》 作者:蒂姆·韦纳(两度普利策奖得主) 译者:杜默 审校:魏宗雷(美国问题专家)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9375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