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
中國-資本主義的人民共和國
中國-資本主義的人民共和國
2008/07/12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
<--msg-->中國-資本主義的人民共和國
北京奧運,今年前就已經是全球媒體的一個焦點和大熱門,到北京去,是最便捷和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對于美國的知名新聞主播泰德﹒科佩爾(Ted Koppel)來說,要在奧運前報導中國的故事,遠離北京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于是,一年前,科佩爾率領的一個團隊,主要深入到了中國西南一隅的重慶市,拍攝出一部名為《科佩爾探索:資本主義的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apitalism)的新聞紀錄片集,這個系列片集于7月9日到12日美國東部時間晚間10時到11時在美國的探索(Discovery)頻道播出,也是離8月8日開幕的北京奧運會還有一個月之際。
此片播出前夕,近日,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在內的美國各大報刊紛紛對科佩爾的這部片集和片中的內容、寓意及其結論性的解讀等等,進行了長篇報導。
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臨近,世界也進入中國事件的季節。當然,美國和中國繼續不斷收緊的關系將維持下去。紐約時報記者費利西亞﹒李(FELICIA R. LEE)的報導寫道,科佩爾這部系列紀錄片,描繪了維系著一個獨裁政府的新興資本主義經濟體的復雜性,生動體現了中國和美國是相互依存的經濟體。
“美國和中國的關系是如此復雜和如此之深奧,美國人需要知道,它遠不只是沃爾瑪里的由廉價勞動力生產的廉價商品或者是它那聲譽受損的玩具,”科佩爾先生說,“我們都費了很大努力來探究這些事情。”
《科佩爾探索:資本主義的人民共和國》的播出,正值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開幕前夕,也是人權活動者一直呼吁抵制奧運會,以抗議中國政府打擊西藏反政府抗議活動和支持蘇丹政府的政策之時。前不久,又爆發了一場在四川地震大災難,這場災難也使得人們認識到中國政府缺乏危機應對方面的缺陷。 <--sk--> 報導說,科佩爾通過采訪中國的百萬富翁和農民,在夜總會、教室、工廠和高檔的商場與受訪者和學生聊,他也讓觀眾們超越了他們經常看到的那個中國形象。
“我們已經涵蓋了很多中國的基本面,”科佩爾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說,他補充說,考慮到現在的美國許多新聞媒體削減對外國的報道,他拍的這個系列片是特別重要的。在過去的兩年中,科佩爾一直是發現頻道的管理編輯,此前在ABC主持了25年的新聞節目“夜線”。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科佩爾探索:資本主義的人民共和國》是科佩爾先生在探索頻道制作的許許多多深度紀錄片之一,其中,重點介紹的重慶市,這座中國西南地區有1350萬人的城市,到處是新興的豪華商品和在馬不停蹄的建設中,成為中國資本主義的一個縮影,而大多數的美國人還不熟悉這座城市。
正如《科佩爾探索:資本主義的人民共和國》顯示的,美國大公司,如沃爾瑪和伊莎艾倫(Ethan Allen)已依*中國的工廠產品來削減了成本,這反過來又使他們能夠出售廉價的商品給美國的消費者。而這意味著,一些美國人失去的工作到了海外,而海外生產的廉價品回到美國商店的貨架,又省了失業的美國人和美國各地的人們的開支,紀錄片顯示了失業的痛苦和節省了開支的喜悅同在的復雜心理和現實。
它采取了由科佩爾在螢幕上講述,訪談和現場采訪的方式,并且依*翻譯與中國民眾進行交流。其中一個有趣的片段,是追蹤的一部蘋果iPod誕生,它是在加利福尼亞州設計和在中國組裝的。
科佩爾先生爭辯說,中國的事實是,就像任何小說一樣充滿戲劇性和娛樂性,因為3億人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里脫離了貧窮,數百萬人從農村轉移到了像如重慶那樣的大城市,在那里,資本主義的沖動正在發力,促進了社會的迅速轉型。
如今在中國,往往是新的價值觀能刺激著新的欲望和要求。在第2集,觀眾看到年輕的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這將有助于他們在全球經濟的整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名几百萬元身家、擁有一間包括餐飲及住房的酒店的女子說:“有錢讓我感到得意。我是努力工作賺的錢。”科佩爾先生指出,這反映了人們價值觀的變化,在過去几十年中,沒有人會這樣說話的。
中國的新和舊的生活和思維方式的緊張關系也在紀錄片中反映。正如一名汽車業的巨頭在接受采訪時說的“如今有壓力,才認識過去的生活真是是很簡單。”
在重慶的夜總會唱英語歌的年輕的歌手也觀察到,“在任何高速發展的城市,人們在轉型中或多或少都會失去一些什么。”這意味著,在中國,几乎任何事情,只要不是政治上的,都可以悄悄地做。
舉例來說,男同性戀已經被社會更普遍地接受了,在某種意義上,那些同性戀者希望避開人們的視野,開始自己家庭生活。
科佩爾先生回顧說,他最近的一次在中國呆了較長時間的,是在1973年,那時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前的尾聲。他說,比較起他最近的這次訪問,感受最深刻的兩個重大變化是:過去,私人轎車只是偶爾看到,現在全國每天就有2.5萬輛汽車上路。另一個變化就是,致富光榮了。科佩爾先生采訪過一個又一個的中國人,在接受采訪時,人們公開談論的一個愿望都是想多賺錢,富裕起來,而這個愿望,過去即使有,也是不能說的。
“在1973年,當我問中國人,‘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呢?’聽到的答案都是充滿政治性,”科佩爾先生說。“人們說,‘祖國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那是一個將几百萬知識分子送到農村去的時代,你不能表達任何個人的雄心,否則你會把你的一生都毀掉。
“如今人們說的是,‘嗨,我想當富人,我想賺錢。'在這個國家,你可以是一個資本主義者而沒有任何民主的要求。如今在中國,一種流行的傾向就是認為,富裕和民主不可兼得,一旦你把一個大的漢堡包端上桌,就著可口可樂吃下去,就等于是把要民主的需要吞下去了。民主不會象我們所希望的那么快發生。”
多維紀群編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