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
奧運真擾民?網民調侃要“避運”
2008/07/17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
<--msg-->葉鵬飛
中國政府為確保北京奧運會順利舉行所采取的各類臨時措施,已經因為干擾一般民眾的日常生活,開始引發民間對“次公民待遇”的情緒反彈,互聯網上近日出現“避運”一詞,就是調侃奧運帶來的不便。
民眾感受最大的是出行的不便,在要求奧運期間乘坐車船進入北京的旅客實行購票實名制后,交通運輸部日前又發出緊急通知,同時要求對乘坐車船的旅客實行嚴格檢查。當局更在前天啟動巡邏防控“三道治安防線”,嚴查入京車輛。
雖然感到不便,一些中國民眾還是試圖用理解的心情去包容。從事審計業的王楠(26歲)對本報說:“我覺得檢查還是要的,畢竟是奧運會,但是具體檢查的方式應該靈活,否則成本很高。”
但是另一些受訪民眾則承認措施影響了他們對北京奧運的熱忱和期待。從事教育專業的陳光(24歲)表示,雖然他能夠接受這些安全措施:“但是我現在情緒比較低落,很多措施比較讓人郁悶。”
陳光說,為了奧運,城管禁止擺攤,交通管制讓外地朋友進京麻煩,“沒辦法,對很多人來講,生活是第一位的”。
然而官方仍然從大局考慮,呼吁民眾犧牲。北京市政府在致首都市民的公開信中說:“市民朋友們,能夠有幸直接參與奧運、服務奧運、奉獻奧運,是我們的光榮和驕傲,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公開信建議民眾盡量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
7月20日至9月20日,北京市將實行機動車單日單號行駛、雙日雙號行駛的限制。
互聯網上近日出現一張據說是拍攝自北京宣武區陶然亭附近的照片,照片里一條橫幅上寫著“減少出行,為外國友人讓出暢通大道”的標語,引發不少網民不滿,紛紛抨擊這是反向歧視,把外國人的交通權益放在中國公民之上。
乘搭公共交通的王楠就覺得自己的奧運熱情正在消失:“你想每天上下班和春運一樣,大家本來就很累,再遇到這個措施,心里能痛快嗎?”
嚴厲措施的效應之一是導致不少市民選擇在奧運期間離開北京。《市場報》昨天報道,北京和上海等奧運城市正上演現代版“圍城”──由于北京奧運前后房租上漲,很多市民干脆整間房子出租給觀賽者以支付去外地旅行的費用。 報道說,一項調查發現北京、上海等多個大城市有三分之一的被訪者計划在奧運期間去外地旅游。報道也引述旅游業者說,今年暑期北京人外出游玩人數較多,相比去年,今年外地來京旅游人數減少。
互聯網是反彈聲浪最激烈的地方,有網民新創了一組相關詞匯表達心聲:“避運套”,指北京或外地旅行社在一個月后推出的一種旅游套餐活動,針對離京外出旅游的北京市民﹔“受運”,指一個月后仍然呆在北京的人﹔“恭外運”,指奧運期間,恭候外國運動員的活動總稱……幽默之外也透露了無奈的情緒。
對于這些措施,在媒體工作的王景芳(26歲)態度比較曖昧。她表示自己并沒有感覺到特別不方便,但是認為從外地剛來到北京的人會不太習慣和適應。
至于新措施是否會影響她對奧運的熱忱,王景芳說:“應該不會,盡管我本來也沒有太多的熱忱和期待。”
《聯合早報網》<--endms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