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
全球糧食危機里中國的兩個困境
2008/07/20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
<--msg-->
<--sk--> 4月3日至4日,在拉美國家海地的萊凱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抗議活動,造成5人死亡和20多人受傷。原因是每天不足2美元的生活費,無法抵御糧價翻倍帶來的沖擊。有些貧民甚至以泥土面包果腹。4月6日,埃及民眾也因面包等食品漲價進行了抗議,造成了7人死亡和50多人受傷。同時在布基納法索、毛里塔尼亞、印度尼西亞和祕魯等地,也發生過因糧價高漲而引發的抗議活動。
世界銀行于4月9日發布的報告《上漲的食品價格:政策選擇與世界銀行的反應》顯示:在2008年2月前的36個月,全球小麥價格上漲幅度高達 181%,全球糧價總體上漲了83%,全球仍然有8.54億的人口,正在忍受飢餓或者缺乏營養。媒體報道說,中國這個時候走到最前沿,成為國際人道主義援助國之一員。比如繼續出口大米,這一點做的比較好。
但是,中國糧食自身安全問題也正在凸現,不是因這次世界性糧食危機的緣故,怕還被隱藏在很深處,這就是中國十几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至于是否有人依然處于溫飽尚不能解決的邊緣?我在今年春節前夕的那場雪災中就有類似的疑惑,比如,大雪封路,西部偏遠山區、貧困地區的人民竟然還有斷糧的、沒得飯吃的。為什么斷糧沒飯吃?不正是因為手中沒有存糧嗎,果真有存糧的話,那些貧困山區的人民也不至于沒有飯吃吧。
退一步說,擺在眼前的問題是國內糧價瘋漲--4月30日《信息時報》的報道說,廣州米價4月29日再漲4角/公斤。這是自4月份以來,廣州糧油市場第三次上調米價,其中國產米的漲勢更趕超泰國米。與上周相比,全市泰國米總體漲價5.5%,國產米漲了9.1%,其中漲幅最高的國產小農粘更達21.1%。
市場顯示,造成糧價高企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供需缺口所致,這正與世行的報告指出"糧食減產"不謀而合。糧食危機中,中國糧食安全有兩個困境值得思考:
其一,如何從有效生產供給源頭上解開糧食供需缺口問題。我在《應對糧食危機,糧價高企應該放行》一文中有詳細觀點表達,解決糧食問題,現在不能單一緊盯糧價或控制糧價上漲的問題,比如中國耕地大面積荒廢問題,很多糧農不再種糧了,糧食有效生產供給不足了。鑑于此種形勢,應對糧價高企放行以及加大農業補貼力度,這樣才能提高糧農種糧的積極性,鼓勵生產。目前我國各地農業補貼過低、各地情況不一,大概每畝補貼几十元吧,又被投資成本上漲消化掉了。而美國的農業補貼則占農業收入的20%之多。
其二,既然種糧被很多糧農認為不再賺錢。不妨試著這個思路去想,按照現有的土地分配模式,國家所有耕地,且為人均分攤耕地多少,比如几畝不等的每人所占耕地畝數,一個家庭合計起來也不過數十畝田地罷了。經濟學上有個"規模經濟效益"(Scale Economies Effect)之說,意思就是,由于生產規模擴大而產生的長期平均管理成本下降以及經濟效率和收益的提高。簡單的打個比方,比如一個糧農可能種十畝糧食不賺錢的話,那么他種一百畝、一千畝地的糧食如何?可能生產成本和管理費用都會降低,利潤也就不斷增長了。顯然中國農業生產沒有這種"規模經濟效益"。 以美國為例吧,達90%以上的家庭農場主導著美國農業生產,每個家庭農場少則几百畝土地,多則上萬畝土地,這樣的情形在那里隨處可見。當然也有所謂的"農場主"(他們的"農場主"不能盲目等同于我們歷史時期的"地主"),但是,美國并沒有因為"農場主"而出現階級分化的問題,相反,資源條件(土地)相對集中,他們的農業生產效率異常之高--讀唐師曾《我在美國當農民》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加利福尼亞氣候溫和,陽光充足,務農人口不到加州全部3200萬人口的1%,可全美國出口農產品的80%來自這里,加州農產品穩占世界農產品市場的37%。舊中國几千年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產量奇低,一遇天災人禍便尸殍遍野,馬克思將這種封閉而皇權無上的農業稱之為亞細亞生產方式......
當務之急,必須思考中國現在的農業生產模式--每個家庭按需(人頭)分攤耕地--還具備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條件(1981年美國農業科學家萊斯特&S226;布朗最早系統闡述了"可持續發展觀",1984年哥爾丹&S226;道格拉斯又明確提出"農業可持續性"問題。)?如果還按照原來的土地分配制度,就不能充分提高生產效率或者規模經濟效益,糧農在不賺錢的情況下,又不能賣掉土地,只能把耕地荒廢掉而尋求其他掙錢之路。雖說有些地方已經出現留守農民承包其他家庭的責任田,也相當麻煩,畢竟責任田過于分散,不便于集中。
事實上,土地私有化、可以自由交易、流通,更利于農業的生產和發展,市場也不會讓土地白白閑置或浪費。不愿種地的農民可以把土地賣掉變現到城鎮安家落戶、就業﹔愿意留下來的農民可以一展手腳、不受捆綁,把土地購置過來集中到一塊,搞規模經濟效益,也能輕松賺到錢。
就上述兩個困境而言,業已到了重視、變革當前中國土地制度的時刻 |
辣椒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