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搜索 風格 論壇狀態 論壇展區 我能做什麼

>> .
邦泰中國論壇黃河兩岸 → 佩佐夫的驚世預言──中國的大蕭條

  發表一個新帖子  發起一個新投票  回復本主題 您是本帖的第 275 個閱讀者
  標題:佩佐夫的驚世預言──中國的大蕭條 樹形   打印   收藏   推薦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樓主
發貼心情 佩佐夫的驚世預言──中國的大蕭條
佩佐夫的驚世預言──中國的大蕭條

2008/10/16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佩佐夫的驚世預言──中國的大蕭條 全球財經觀察


作者克拉斯穆爾﹒佩佐夫,出生于保加利亞,現于從事研究于美國阿拉巴馬州奧地利經濟學米塞斯研究院

最近讀完Rothbard的《美國的大蕭條》(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一書后,我忍不住將美國喧囂的20年代與今天中國火熱的經濟進行比較,并且不得不得出如下結論:中國將不可避免地陷入一次大蕭條,如同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所經歷的。本文的目的在于表明一種奧地利學派的觀點──為什么大蕭條會發生。為証實我的看法,我將在適當之處引用 Rothbard的著作(第五版)。

在開始之前,我建議所有沒有讀過Rothbard《美國的大蕭條》一書的讀者都把這本書拿過來讀一下。首先,這會是一次令人愉快的閱讀,Rothbard的機智寫作風格使得閱讀這本書充滿趣味。其次,該書的第一部分發展了奧地利學派的商業周期理論,該理論對于理解信貸繁榮及之后不可避免的泡沫崩潰是不可或缺的。最后,該書的第二部分詳細闡釋了1920年代通貨膨脹繁榮(Inflationary Boom)的出現和原因,提出了一個將之與今天中國經濟政策比較的基礎。

為著手進行我們的比較,我們需要以歷史的眼光來檢閱一個世界超級強權和一個正在崛起的經濟巨人之間的關系。在20世紀20年代,大不列顛是世界的超級強權,美國是正在崛起的巨人。于是,大不列顛獨立地施行其經濟政策,而美國以多少有些從屬的形式調整它自己的政策。今天,美國是這個世界支配性的強權,中國是正在崛起的經濟巨人。因此很自然的,美國獨立地施展政策,而中國相應地調整其自身。

繼續我們的比較分析,20世紀20年代不列顛帝國已經在衰落,軍事上過度擴張,而為了給帝國的冒險埋單,不列顛求諸于貨幣貶值和持續的外貿和預算赤字政策。換言之,不列顛是一個儲蓄不足、淨負債的國家,而其他國家為其提供融資。而此時的美國貿易盈余,是一個淨債權國。回過頭來看,重要的一點是,當其他國家擰緊借貸的水龍頭,并開始把資本抽返回國內時,不列顛帝國崩潰了。如今,美利堅帝國正在衰落,軍事上過度擴張,并且以“經過歷史檢驗的”(tried-and-true)貨幣貶值和無盡頭的外貿和預算赤字方法來資助它過度擴張的帝國。換言之,美國是儲蓄消耗殆盡的(savings-starved)的淨債務國,而其他國家正在為其融資。同時,今天的中國貿易盈余,是一個淨債權國。當其他的國家最終關閉對美國信貸的水龍頭時,美利堅帝國也會崩潰嗎?

根據Rothbard解釋,大蕭條的出現是因為繁榮建立在信貸擴張的基礎上。Rothbard指出,“整個繁榮期內,我們看到貨幣供應增加了280億美元,8年間(1921-1929)增加了61.8%。這等于每年平均7.7%的增長,通貨膨脹幅度非常顯著(93頁)……整個貨幣擴張以信貸制造的產品──貨幣替代品的形式出現……20年代產生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是全部銀行儲備的增加。(102頁)”換言之,20年代,美國經歷了一次通貨膨脹性信貸繁榮。這在繁榮的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特別明顯。此外,還出現了“對外國債券的投機高潮……這是直接反映了美國的信貸擴張,尤其是由信貸擴張產生的低利率。(130頁)”為抑制繁榮,美聯儲徒勞地嘗試向市場進行道德勸說,將信貸擴張僅限制于“合法的生意”。重要的是,消費價格通常保持平衡,甚至在這一時期時略微下降”(86頁)。毫無疑問,穩定的消費價格讓人們覺得經濟大體穩定,大部分的專業經濟人士因而并沒有意識到,經濟本質上并不健康。對他們來說,泡沫破裂來得很意外。

現在,以一種類似的形式,蕭條的種子在中國種下了。經濟學者歡呼中國的增長,許多人沒有意識到中國正在經歷一次通貨膨脹性信貸擴張(inflationary credit boom),其規模讓美國喧囂的20年代相形見絀。根據官方的數據統計,2002年中國GDP增長8%,2003年的增長是8.5%,一些分析師相信這些數字是保守的。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網站,2001年一季度“貨幣及准貨幣供應”是11.89萬億元,2002年一季度是15.96萬億元,2003年一季度是19.05萬億元,而2004年一季度是22.51萬億元。換言之,2001、2002和2003貨幣供應增長分別為34.2%、19.3%和 18.1%。因此,在過去三年間,中國的貨幣供應增長速度大約是美國在20年代的三倍。

這樣,中國股市一路繁榮,房地產市場更如火如荼,也就不奇怪了。就像美國在20年代一樣,中國以貿易盈余的美元購買美國的政府債券,為外國──主要是美國提供融資。一如美聯儲在20年代道德勸說的努力以破滅告終,中國政府今天也進行類似徒勞的嘗試,希望通過把信貸投向那些需要的產業──即通常由于政治原因獲得政府支持的產業,來遏制信貸的增長。而且,在當下繁榮的大部分階段,中國的消費物價大多平穩甚至下降,而原材料產品的價格猛然上漲,這一點十分符合奧地利派的看法,高端產品──比如原材料──的價格相對于低端產品──比如消費品──的價格上升。這真的表明,信貸擴張已經進行了相當一段時間,而通貨膨脹處于高級階段,盡管現在還沒有達到一種失控的狀況。因此,中國今天的經濟條件與美國的20年代令人矚目的相似,而多年的信貸擴張預示著泡沫破滅在所難免。

在貨幣和出口政策方面的類似同樣重要。20年代,英鎊被高估,而且被小的國家用作儲備貨幣。當不列顛在20年代執行通貨膨脹政策,該國在向其它國家輸出(lose)黃金,主要是美國。所以,“如果美國政府要使美國貨幣膨脹,大不列顛將不再向美國輸出黃金(143頁)。”使這一問題加劇的是,美國有意地刺激對外貸款(foreign lending),這進一步加強了美國農場的出口,加劇了淨出口的問題,并且加速了黃金流動的不平衡。“這(對外貸款)還使得美國的貿易沒有建立在一個互惠和有益交換的穩固基礎上,而是基于一種狂熱的──后來被証明為不健康的──貸款刺激(promotion of loans)(139頁)。“胡佛(總統)對于補貼對外貸款如此熱心,以至他后來表示即使壞賬也促進了美國出口,因而是一種提供救濟和就業的便宜手段── 這種便宜手段后來導致代價昂貴的賴賬和金融災難(141頁)。”因此,下面的討論將清楚表明,美國通貨膨脹政策背后的根本原因是:(1)抑制大不列顛對美國的黃金流出(2) 刺激對外貸款,以及(3)有意刺激出口。

類似的,今天美元被高估,被用作世界的儲備貨幣。美國執行其通貨膨脹政策,正在向其它各國輸出美元,主要是中國(和日本)。今天,中國的貨幣和出口政策與它的釘住美元政策挂鉤。這樣做的主要動機是,通過有意低估自己的貨幣,從而高估美元,中國人為地刺激其制造業出口。第二個動機是,通過買入過多的美元,并再投資于美國政策債券,中國充當了美國的對外借貸人。第三個動機,是這種對外借貸刺激美國對中國制造業出口的需求,使中國政府得以緩解其當下的失業問題。換言之,中國貨幣和出口政策背后的動機與美國在20年代時的一樣:(1)支持高估的美元,(2)刺激對外貸款,(3)刺激自己的制造業出口。就像美國在20年代,中國的貿易不是建立在互惠和有益交換的基礎上,而是在對外貸款的基礎上。毫無疑問,大部分貸款將變得成本非常高,因為貸款將被以大大貶值了的美元償還,這反過來將加劇中國銀行業日益積累的金融災難。

因此,很清楚,中國今天在滑向蕭條的道路上。這次蕭條的嚴重程度會如何,將關鍵取決于兩方面的進展:首先,中國政府將在多長時間內追求通貨膨脹的政策,第二,中國政府與泡沫破滅搏斗的頑強程度。通貨膨脹擴展得越長,與破滅搏斗得越頑強,中國的蕭條就越可能變成一次大蕭條。還有,意識到美國在30年代的大蕭條引發了世界范圍的蕭條是重要的,類似的,中國的蕭條將引發美國的泡沫破滅,進而引發其它國家的衰退。

除非提前出現一場沒有被預測到的波及全世界的銀行、貨幣或者衍生產品危機,我確信,中國的泡沫破滅將會在2008年-2009年間某個時刻發生,因為一直到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舉辦前,中國政府將肯定會繼續追求一種刺激經濟的政策。到那時,通貨膨脹將非常可能無法控制,可能現在已經處于失控的狀況,而政府除了急踩剎車和采取收縮外毫無選擇。1929年,(美國)擴張在7月份停止,股市在10月份崩潰,經濟在1930年崩潰。因此,考慮到在信貸收縮與經濟崩潰之間有大約半年的延宕期,基于我的奧運會時間點,我將崩潰確定在2009年。無可否認,這純粹是我的猜測﹔自然的,崩潰可能更早或更晚發生。

盡管我把時間點定在2008年奧運會,但是Marc Faber相信,崩潰將更早發生。根據他的看法,美國將遇到一場實質性(meaningful)的衰退,這反過來將加劇在中國已經存在的制造業過剩。加上不斷惡化的信貸問題,他認為中國將會在奧運會之前陷入衰退。換言之,Faber博士認為,一場美國衰退將會引發中國的蕭條。的確,這非常可能是一個引發點,但即便如此,人們還需要觀察中國政府讓泡沫自行破滅,還是選擇一條“粉身碎骨”的繁榮之路──不惜任何代價。

我們應該還要考慮另一個可能的崩潰引發點,即由于中國必須進口的資源,比如礦產品價格加速上漲,令貿易盈余變成貿易赤字。面對貿易赤字,中國可能決定通過出售美國政府債券來沽出盈余,或者中國可能拋棄釘住美元。兩種情況都將令染恙在身的美國經濟更形惡化,并反過來打擊中國。

最后,崩潰可能由一場世界原油供應危機引發。石油供應如果不是已經下降的話,也已經接近臨界點,而中東或者里海的局勢不清將令石油供應急劇削減。從歷史上看,石油短缺和伴隨而來的石油價格上升總是引起衰退。如果石油危機發生,對石油日益增長的依賴將令中國無可避免地滑向衰退。

總而言之,以下几種情形可能會成為中國蕭條的觸發點:(1)一場世界范圍的貨幣、銀行或者衍生產品危機,(2)美國的一次衰退,(3)扼制通貨膨脹的措施,(4)中國失去貿易盈余,還有,(5)一場石油供應危機。

不管是什么引發中國崩潰,都無疑將揭開一場全球范圍衰退的序幕。正如美國從大蕭條中脫身而成世界無敵的超級強權,中國也很有可能浴火而出,成為新的超級國家。
辣椒城

<--endmsg-->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8-10-17 02:00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2
發貼心情
奧運已是一樁往事:從即刻滿足到即刻遺忘

2008/10/16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奧運已是一樁往事:從即刻滿足到即刻遺忘

亞洲周刊許知遠/鐵板拍打水泥路面的聲音,嘈雜刺耳。三個工人扶著腳手架,用腳揣著白色鐵皮板,几下之后,應聲落地,接著是下一塊。這一塊塊鐵皮曾被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廣告牌,構成了一座尚未竣工的大嵆的外牆。

在過去的兩個月里,紅、藍、黃相間的噴繪廣告覆蓋在外牆上: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那時,北京像是個被彩紙包裝起來的大禮包,色彩鮮亮,嬌娒欲滴。路燈上,車站燈箱,工地的外牆上,到處是類似的廣告。華表、城牆、鳥巢與水立方體育館,是最常用到的標誌──它們象徵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北京。

但如今,這些鐵皮板像是一具具死亡的軟體動物,繍放在一起,那些娒麗的噴繪廣告,早被撕去。如今人們談論的是,添加了三聚青氨的奶粉和金融危機。不到兩個月,奧運會已像是一樁歷史事件。在電視螢幕上,當回顧五月大地震場面出現時,則更是十足的陳年往事。至於,三、四月的西藏騷亂、奧運火炬傳遞,它們都曾吸引了整個國家的注意力,但現在像是不留痕跡的消失了。

或許人們已經叫嚷了很多年的速朽年代,但似乎從未像二零零八年這樣顯著過。一件接一件,每一次都佔據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然后很快就是厭倦與遺忘。最大的影響與最迅速的拋棄,是這個資訊泛濫的準則。只有影響最大才能佔據人們稀薄的注意力﹔只有迅速拋棄,才能在清空頭腦,為下一次資訊爆發騰出空間。

一場惡性循環已經發生。資訊的轟炸,使得人們陷入疲倦﹔因此,只有更令人震顫的事件出現,它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時間的連續感也消失了,每一段則從其過去與將來割裂開,每一段都像是自我封閉與自給自足的,時間的河流變成了一個個小池塘。閉上雙眼,回憶過去的几個月,很有可能,你能記憶起的都只是一個個碎片,它們之間沒有邏輯關係,你也很難從各自事件中,想到了什麼更深的含義。內心的疲倦、感受的無力,像是一種蔓延的病毒。

資訊革命對於中國的影響,比人們最初想像的要復雜得多。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受困於資訊匱乏,政治權力控制著資訊渠道,而普通人對此深感無力,如果能獲得通暢的資訊,公眾會變得更有力量,中國社會將逐漸走向一個更多元的格局。互聯網精神,不正是反叛權威、多中心的代名詞嗎?

但一切似乎并沒有那麼簡單。一些新的趨向反而越來越明顯的展現出來。更多的資訊并沒有使人們更開放,反而可能更封閉了。資訊時代的令人反諷的現象之一,一條爆炸性的資訊獲得了全部的注意力,其他資訊反而被遮蔽了,我們以為接受資訊的渠道更寬了,但經常是更窄了﹔網路上聚集的輿論力量沒有轉化真正的社會進步,它經常是即興表演式的,它瞬間即逝,似乎是圍繞著媒體象徵而突然短暫的炫耀,參與者迅速在其喧鬧中獲得滿足,然后沒有興趣關注其持續性變化,這種即興式的介入,不足以塑造真正的社會運動,它是碎片化、單一化的﹔

人們放縱自己的情緒,使得公共空間迅速私人化,一場私人爭吵、一種個人情緒,有可能迅速佔領整個網路空間,人們加入了一場自知毫無意義的群體游戲,而人們放任自己的理性的退化、思維的淺薄,而甘愿成為各種情緒的俘虜,只期待在每一次資訊轟炸中獲得快感,其中的人們無法變成一個健康社會所渴望的公民,而經常成為了自我沉溺者……

這些新的因素,使得對此刻中國的判斷,變得更加困難。公眾沒有變得更獨立,可能反而變得更容易被操縱﹔政治人物充滿姿態感的行為,輕易贏得同情,人們似乎只喜歡表像﹔對於這個國家更長遠的思考,都讓位於短暫的需求,「即刻滿足」、「即刻遺忘」成為了整個社會的特徵……

沒人清楚,這些新的社會特徵將怎樣塑造中國。但過去十個月的經歷,我們越來越成為一個沒有記憶的國家。它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它可能使一個國家更強大。因為,它不太受困於內心的掙扎,它能丟掉所有的負擔,能對各種犧牲視而不見,充滿樂觀的持續向前﹔另一方面它也使國家更脆弱,它將很難從昔日教訓中獲取經驗,經常一次次的重復自己的錯誤,它也很難從歷史記憶中,提取出更深沉的智慧與情感,從而帶來真正的創造力。

不過,這種創造與毀滅的并存,一直是中國社會的重要特徵,人們總是生機勃勃的重新開始。

许知远,二零零零年毕业於北京大学,现为《生活》杂誌的联合出版人,也是《金融时报》中文网的专栏作家。他最近的一本书是《中国纪事》。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8-10-17 02:02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3
發貼心情
意大利發現有毒中國乳制品

2008/10/16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意大利發現有毒中國乳制品


歐盟一向禁止進口中國產乳制品
意大利衛生官員周四(16日)說,三種從中國非法進口到意大利的乳制品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

這也是在意大利境內被証實的首例有毒中國乳制品。

意大利衛生部副部長馬提尼說,這些乳制品包括牛奶和酸奶。它們是在該國南部那不勒斯和巴里地區的移民經營的商店內被查出的。

據負責環保問題的意大利警察部門指揮官皮奇諾說,對這些乳制品的分析顯示它們都含有工業化學物質三聚氰胺。

他說,"每公斤乳制品中含有3到22毫升的三聚氰胺,而一般能夠允許的含量是2.5毫升。"

皮奇諾還說,盡管這不是致命的含量,但對人體健康還是有危害的。

上個月,在三鹿毒奶粉丑聞在中國曝光后,同其他歐盟國家一樣,意大利也采取措施,加強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監控。

就在同一天,意大利當局還在那不勒斯的一個進出口中心查繳了一噸的據信含有有毒成分的聽裝保久奶。

即便這些聽裝保久奶最中被查出沒有受到污染,它們也違反了歐盟不許從中國進口乳制品的禁令。

同時被查繳的還包括一些雞腿。由于擔心禽流感,歐盟也禁止進口雞腿。


BBC


<--endmsg-->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8-10-17 02:07
       

 3   3   1/1頁      1    

 快速回復:
發貼表情
讀取發帖表情...
字體顏色 字體背景顏色 格式取消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超級連接 插入圖片 Flash圖片 realplay視頻文件 Media Player視頻文件 引用 清理代碼
讀取心情圖片...
顯示簽名    內容限制:字節.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9375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