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謀深算的李登輝,終于出手了。他說話了,而且還有連串的動作。首先,他公開表示,台灣之子並不止陳水扁一個,做得不好的就要下台。這句話選擇此時此刻說出,分量很重,至少已經清晰表示李登輝不會堅持挺扁的立場和態度。其次,李登輝還公開呼吁,台灣的司法檢調部門應盡快將現任總統陳水扁是否涉及貪腐給人民交代,並希望由立法院長王金平協調各黨派解決政治紛爭,不要讓倒扁群眾運動無限期持續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李登輝日前在“維護台灣主體、捍衛民主體制”論壇致詞時指出,很多挺扁民眾的想法是“支持陳水扁就是支持台灣”,這是有問題的。他了解倒扁民眾反對陳水扁,是期待一個更清廉的政治。但是,倒扁運動呈現出“你不下台我不走”的態勢,違背了尊重他人及寬容的精神。
後面這句話更涵蓋了潛台詞,就是台灣所有紛爭都應在民主機制及法治下運作,不應以“玉石俱焚”的態度處理,否則會傷害台灣。對于退場機制,李登輝屬意立法院長王金平,理由是王金平從未反對過陳水扁,比較適合居中協調。
李登輝與阿扁切割
對于陳水扁治下的台灣政治,李登輝干脆明白指出,二○○○年後台灣民主化過程“只有退步,沒有進步”,強調既要有台灣主體政權,也要有清廉政治。這就是政治上對阿扁作出的切割。與此同時,陳水扁和權益性的政治盟友游錫 也開始玩弄憲改牌,這是阿扁有意轉移視線、繼續爭取憲改主導權的一個重大動作,但有關的會議,呂秀蓮、甦貞昌及謝長廷都缺席,這種缺席和李登輝的逐步切割,意義是相等的。
一個被視為“過氣”、早已被邊緣化的政治人物,之所以可以在台灣登高一呼,就輕而易舉獲得百萬人的積極響應,這說明在陳水扁以及民進黨執政的六年間,貪瀆腐敗和施政無能已讓台灣社會民怨的集聚到了一個不能不爆發、不得不宣泄的臨界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驚訝地發現,過去幾年,年輕人、女性對社會運動或上街游行缺乏興趣;但在這場倒扁運動中,女性和青少年佔七成以上。六十五歲的施明德這回不再打蝴蝶領結,而是選擇站到人民中間,帶頭向昔日的民進黨同志“嗆聲”,也跟上帝爭取時間來打“生命中的最後一仗”。一些青春女“粉絲”競相要在施明德身旁靜坐,他究竟有甚麼獨特的魅力?
挽救台灣本土政權
其實,並不是施明德個人的政治魅力起主要作用,關鍵在于台灣社會多數人對阿扁執政以來利用特權、無所不為的不法行為的憤怒,加上社會轉型過程中,民眾自身的經濟收入受到明顯的影響,政治的轉變無法給多數百姓大眾帶來即時的、可以感覺到的實惠。這是今次反貪腐倒扁運動獲得一呼百應的真正原因。
而更深層的原因是,無論是施明德,還是李登輝,甚至是呂秀蓮、甦貞昌、謝長廷,他們在維護以及捍衛台灣本土政權、台灣主體認同的問題上,都是一致的,他們的倒扁並不是為了反貪腐,而是為了挽救台灣本土政權,一旦被陳水扁葬送,加上下一次政黨輪替,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下,台灣本土政治代表人物未必可以順利接掌權力。李登輝將這次施明德與陳水扁的對決定性為“民主內戰”,基本上已經一語道破,可以預見,台灣政局正在醞釀一個重大的變化,目前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夜。(鳳凰視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