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讀者俞力工來稿︰前些日子,筆者曾經提及“歐洲社會普遍存在15%的潛在極右派人口”。所謂極右派,依照傳統的概念,其典型表現在于執著于本土的民粹文化;強調民族優越性;懼外、仇外;反共、反對國際主義;主張以行政手段、集權統治和社團主義取代民主議會道路和階級抗爭;傾向于使用極端辦法處理國際糾紛。至于其社會組成,主要是一些感受國際孤立、國家利益不得伸張,生活保守,文化低落,甚至瀕臨破產、失業,感受全球化壓力、業務營運情況岌岌可危的群體。
八、九十年代之交,隨著德國的統一,特別是在德東地區突然出現一批對外國人(主要是有色人種)施以暴力的極右分子。從此之後,盡管聯邦制府三令五申,情況非但不見改善,近一年來出于極右動機的暴力行為甚至增加了一倍,由是,每日針對外國人的暴力行為竟平均高達28起。德國主流政黨對此現象多以“東德政府長期專政所導致”為自己開脫。實際上,東德專政時期強調的是國際主義,從來就沒有發生過類似的野蠻罪行。統一後德東地區人民之所以激烈右擺,甚至肆無忌憚地訴諸于暴力,主要原因在于統一後,德東地區的各界精英突然整體*邊站;固有之企業幾乎悉數遣散,東西兩地經濟發展落差太大,東部地區的失業率攀升為德西的3倍,于是一些不負責任的政客便把政策失誤責任推諉至外國人身上,另一些不甘淪為二等公民的德東老百姓便動輒拿外國人出氣,以顯示自己還“高人一等”。
就極右派的犯罪模式而言,多有烏合之眾、成群結隊的特征。鑒于此,公安當局無論是在進行偵察或采取預防措施方面,只要真想解決問題,實際上是易如反掌。迄今問題之遲遲不得解決,關鍵在于保守黨與社會民主黨這兩大政黨實力旗鼓相當,因此保守黨往往出于爭取上述潛在15%選票的需要,不時信誓旦旦地作出 “認真對待外國人問題”的保證。如此這般,極右派反倒認為其立場、觀點受到主流社會的支持與認同,其犯罪沖動益加一發不可收拾。
近一個月來,歐洲極右派問題急轉直下、面目一新,即不論是9月7日德國兩個州所舉行的州議會選舉,或10月1日的奧地利的國民議會選舉,都多少受到國際領域的宗教文化沖突所影響。換言之,該兩國的極右派不僅僅是拿反伊斯蘭教作為訴求議題,同時也都以高票(10%—15%)堂而皇之地進入議會。于是乎,極右派由原先的泛泛“反對外國人”蛻變為有針對性的“反對伊斯蘭教”。該現象,反映出當前美國領導之下的原教旨基督教運動也在中西歐社會獲得呼應。
回顧冷戰時期,歐洲的基督教原教旨主義,極右派納粹分子,多曾經是受到各個當局嚴厲壓制、羞于公開活動的次文化圈,如今這些思潮雖然離開主流文化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但假以時日,或將成為公共生活里的自然組成部分。中西歐之能夠走上民主議會道路,多少要歸功于啟蒙主義時代以降的世俗化運動。所謂化干戈為玉帛也只有在“熱政治”轉化為“冷政治”的基礎上才可能實現。如今中西歐地區首先由德意志國家把宗教納入政治生活,多少顯示美國影響不是個進步而是引起大災難的第一步。2006/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