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三十周年的講話里,胡錦濤發表了對台新的政策,其實這麼說不確切,應該是新的思維。
這個新思維實在是精彩紛呈,既有無限的包容,又有無限的想象空間,最重要的是其可操作性極強而不是泛泛之論。
其中有這麼一句話︰“兩岸終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兩岸終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這是對的,我們是一個中國內的領土和人民,主權和領土都是一個而不是兩個。
兩岸終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我們可不可以這麼說︰兩岸終歸統一,是結束政治對立。從語法上講,是能夠說的通的。
兩岸終歸統一,是結束政治對立。結束政治對立就是統一了嗎?是不是中央重新定義了統一的含義?或者是降低了統一的標準?沒有也絕不是。國家統一的決心全世界都知道,統一也不容打折扣。台灣獨立以及變相的獨立都是我們所絕對不能允許的。
可是這個問題就來了,兩岸終歸統一的內涵絕非結束政治對立層次那麼淺內容那麼少標準那麼低,為什麼要說“兩岸終歸統一,是結束政治對立”呢?
是胡錦濤的病句嗎?大家知道︰胡錦濤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怎麼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病句?再者,國家有那麼多的智囊和寫作班底,他們會在一個綱領性的文件里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故意而為之。
這是一個看似淺顯卻隱藏著耐心和智慧的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病句”,這個“病句”隱藏著天大的玄機︰
一。兩岸統一可以是兩岸政治的融合,兩個政治中心融合為一個。可現在談論兩岸政治的融合是不切實際的,也沒有任何的基礎,弄不好還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起到和我們的願望相反的效果。
以前,兩岸是對面站著互罵,以後要結束這種狀態,大家坐下來有什麼事情好好商議。至于融為一體嘛,慢慢來,現在說不得。就好像男人追女人,見一次就說結婚的事怎麼可以呢?大家先交往,慢慢的就走進了結婚的殿堂。
二.至于兩岸商議什麼,要共同做什麼事,胡錦濤說的好︰政治啊經濟啊文化啊軍事互信啊台灣政治空間啊對台灣優惠政策啊人員往來啊兩岸的政治關系啊等等等等都可以談,不僅如此,大陸在談的時候總是秉持一以貫之的包容退讓的姿態。
這句話的高明之處在于︰它抓住了問題的核心,打中了蛇的七寸。李登輝執政時期,兩岸實行“戒急用忍“的政策,陳水扁執政八年,兩岸還是沿襲了“戒急用忍”的大方略。台獨分子們都明白︰大陸深如大海,台灣彈丸之地。一旦放任兩岸接觸交流下去,遲早有一天台灣會投入大陸的懷抱。
胡錦濤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說︰兩岸終歸統一,是結束政治對立。
三.國家的統一要慢慢來,創造條件水到渠成,從各個方面擁抱台灣。但是這里面有個最關鍵的因素,也是這句話最大的玄機之所在︰民主。
國家武力統一,是個軍事問題;國家和平統一,是個政治問題。經濟文化等等是統一的障礙也統一的條件,但絕不是決定因素。有人說台灣不願意統一是嫌棄大陸的貧窮,有人說是兩岸的文化差異。等到大陸和台灣一樣富裕文化交流很充分的時候台灣就心甘情願和大陸統一嗎?不是的。這些條件可以為統一創造和諧的氛圍,怎麼可能成為統一的決定因素呢?
兩岸和平統一的最大障礙在哪里?是兩岸政治體制的不同,台灣已經是民主體制,而大陸才開始向民主體制過渡。馬英九說出了台灣人的心聲︰大陸的民主是兩岸統一的前提條件。
兩岸要結束政治對立,最終實現融合。兩個不同的體制怎麼融合?融合到現在的大陸的體制,台灣無論民進黨還是國民黨都不會願意走回頭路。只有融合到民主體制,用民主完成國家的統一,在民主的旗幟下才有可能建立兩岸的政治新關系找到國家和平統一的途徑。
前一段時間,胡錦濤說了重話︰不折騰。結果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解讀,有些人就認為有針對民主的意思,看見“民主”這樣的字眼就用“折騰”去鎮壓,其實是一種誤解。
早在胡錦濤上台之初,就說過“沒有民主就沒有中國的未來”這樣的話,即使在說“不折騰”的時候,他還是對民主進行了強調。大家可以在學習一遍胡錦濤的講話,看看我說的對不對?
事實上,若干年尤其是胡錦濤上台以來,我國的政治環境大為寬松,民主進程穩步進行。只不過胡錦濤低調務實,不大張旗鼓的宣揚罷了。
胡錦濤也知道國家的終歸統一的決定因素是民主,他對國家的民主有信心,對國家的未來有信心,對兩岸在民主的旗幟下完成和平統一更有信心。
胡錦濤為什麼把話說的那麼淺顯那麼少,甚至說了“病句”,這里面有他的智慧耐心和對未來的無限信心,這里面有他的玄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