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
抹黑馬英九不可取
抹黑馬英九不可取
2009/01/10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
<--msg--> 在大陸發行量最大的《參考消息》上几次看到南方朔的文章,日前有一篇“‘胡六點’把球踢回台北”的奇文,奇就奇在把馬英九戴上“B型台獨”的帽子,與洪志良的“藍獨”胡扯得更為荒唐。說實在,生活在自由台灣的南方朔對馬英九信口雌黃并不奇怪,在綠營中,此類人物比比皆是。
讓我們逐條分析大作家南方朔給馬英九戴上台獨帽子的理由。
一,他說,胡錦濤表示:“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并指出“大陸和台灣盡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中國內戰遺留并延續的政治對立。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人們看不出這與馬英九的“終極統一論”有何矛盾!
二,他說,對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胡錦濤表示“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這一善意的表示不就迎合了馬英九“此岸有一個政治實體的存在”嗎?“一中各表”是胡錦濤主席默認了的,更在一次與布什會面談及“九二共識”時作過明確承認。此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彼岸則是從大陸撤退的中(華民)國。兩個中國活生生的中國(只是彼岸不具法律意義,未入聯合國)。當彼岸的掌舵馬英九強調台灣法外的主權和尊嚴,實質是說中華民國法外的主權與尊嚴,南方君之流難道這一意涵都不能體會嗎?李登輝是主張將兩個中國固定起來,但現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言行從不背離孫中山與兩蔣路線﹔站在他的立場:中國,只能是中華民國,即稱“目前中華民國在台灣”。馬政府認為:大陸不過是,有待于大陸人民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及世界上所有民主國家,共同促使其政治改革走向“民主、法治與均富”的一個地區。給他扣上“台獨”帽子,不是無知,便是別有用心。
三,至于兩岸和平問題,胡錦濤表示:“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系展開探討。”這又與馬英九想到一塊兒了。馬英九多次申述“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台灣(中華民國)需要維護主權與尊嚴”,一旦大陸政治不再獨裁,兩岸即談統一與實現統一。誣賴馬英九為“B型台獨”實在是挖空心思的杜撰。
四,南方朔自話自說:“那就是經過半年的互動,大陸對馬英九所言所行的兩面性已有了清楚的掌握。北京已經深刻理解到,馬政府其實正走在“兩個中國”(即所謂“B型台獨”)的模糊線上。”緊接著南方朔指導“北京已必須對此做出適時警告,……”后面連接的一句話像是狗尾續貂,筆者懶得抄錄。
馬英九確是為了大選,他的兩岸立場:“終極統一論”補上了“台獨選項論”。為適應當選總統后的形勢,又提出“不統不獨不武”六字經。這有什么不對?在當前兩岸分治的特殊期,你統不能、獨不可,武更行不通。除此,難道南方朔還有更高的高招嗎?然而,他擺出了算命先生的姿態揣測說:“據了解,當時北京對他的善變即頗多疑問,但穿梭兩岸間的說客宣稱這是‘選舉語言’,北京也就姑且相信。據個人所知,北京為避免馬英九在選舉時受到獨派攻擊,默許了馬對北京做出各式各樣的抨擊。”
五,南方朔更是天馬行空般的臆測:“而北京對馬英九開始真正有所懷疑,乃是在馬當選后,特派蕭萬長出席‘博鰲論壇’。當時胡蕭會面,蕭代馬說了16個字,第一句4個字即‘承認現實’。如此,馬英九的意識形態其實與獨派無異。獨派認為,兩岸分立即‘台灣已獨立60年’﹔馬英九也認為,兩岸分立是‘現實’,必須‘承認’。”
中共自然不會承認永久分立,反正都希望和平統一,自然不必白紙黑字的予以承認和固定化?但不妨予以策略性的默認,正如馬政府予以策略性的分治一樣。用南方先生的話:“若任何人對兩岸近半年來的政治語言保有敏銳度,都當能體會到的”有兩個政治實體分治在兩岸是無可否認的“現實”。但胡馬都認為這是暫時而非永久的分裂。
六,南方朔惟恐天下不亂:馬英九的“承認現實”與胡錦濤的“建立互信”,“雙方這一輪交手,可謂底牌已現。”什么“交手”,這兩句話又什么矛盾!南方先生簡直在煽風點火了。
作為在國際上頗有經濟、科技實力的台灣(中華民國),時刻不忘主權意識和尊嚴,強調“承認現實”而不突出“建立互信”是應予理解的,雙方視角不同嘛!而南方先生總是強加說馬英九“他的‘承認現實,互不否認’,其實已和“兩個中國”無異。”
南方朔挑撥國共之間的互信已經暴露無遺,請讀者掂量他下述的厥詞:“而同樣值得玩味的,乃是‘胡六點’的第4點,已開始對台獨喊話,‘只要民進黨改變台獨分裂立場,我們愿意做出正面回應’。這話頗有玄機,是北京拉攏獨派的前兆?或是為下次台灣政黨輪替預做准備?”
南方朔不顧兩岸暫時存在兩個政治實體的“現實”,搖唇鼓舌亂放厥詞,他更無視馬英九出身書香門第,深受傳統道德的熏陶,也備受哈佛大學民主與科學的洗禮,馬英九作為炎黃子孫、孫中山的信徒與蔣經國的學生,如不維護中華民國的主權與尊嚴,還能對得起列祖列宗嗎?而中華民國的主權與尊嚴恰恰不幸與台獨鼓噪的“主權與尊嚴”形式上相重疊,這是形同質不同的,人們不能因此而誣陷馬政府向台獨抄襲什么理念!(可參閱筆者“馬英九‘軟性復國’路線”一文)
其實,南方君通盤言論都大配大陸既得利益階層的胃口,煞有介事說“‘胡六點’將球踢回台北”了。似乎大陸政府與馬政府已經對陣開仗。作為身處大陸的過來人,十分了解胡主席對馬英九的期盼和尊重,經濟上竭力互補互促振興,政治上樂觀對台獨一個貪腐頭領的懲處的成功,這些都是世人共識,建立互信,有助于即將開始的政治談判。惟獨我們國內權貴階層,與台獨分子一樣,十分害怕國共第三次全面合作,害怕民主出現在大中華國的局面,權貴階層擁有龐大的財富,能收羅一些筆杆子,為他們制造輿論,對中央陽奉陰違尚未受到必要的追究。胡溫不代表這一階層,但目前的政黨體制很難使他們就范。國內的這一階層知道搞丑了馬英九,國民黨的力量將與民進黨一樣,勢必式微,今后即便讓它們登陸,也是當當民主的點綴,登不上執政舞台的。故而,近日來,抹黑馬英九的文章不斷出籠。本網已有《何來藍獨?》等文章予以回應。南方朔對馬英九的貶低和曲解已非一次,他所起的作用與台獨殊途同歸。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共如相信他的挑撥,而與馬英九分道揚鑣,不僅中國統一無限期的推移,說不定台獨勢力會東山再起。
聽聽新加坡《海峽時報》評“胡六點”的聲音吧:
台海關系似乎已進入良性循環。二方作出積極姿態,另一方則回以善意。
2008年歲末,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就台灣問題提出六點意見。此次講話表明。北京在對台問題上增加了寬容度和靈活性。台灣和國際社會均對胡錦濤的建議作出了積極回應。
首先,情況似乎表明,這位中國領導人愿意給予台灣當局相當程度的認可。為了推動兩岸談判,胡錦濤提議,“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系展開務實探討”。胡錦濤的上述講話首次表明,北京愿意在台灣事實上已有合法政權管轄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系。
這是對台灣總統馬英九去年11月提出“互不否認”所作出的積極回應。
香港鳳凰台評論員邱震海也說得中肯且有前瞻性:“雖然兩岸目前以‘中華民族’這一文化和民族認同作為互動基礎,相較几年前已經是一個跨越,但在同一民族認同之下,存在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這卻是難以否認的事實。問題是:這兩個同一民族之下的政治實體,與國家主權之間存在一種什么樣的關系?這是長期困擾兩岸的問題,也是過去若干年導致雙方產生‘一中各表’爭議的關鍵,其症結在于:雙方均堅持以各自政治實體為代表的國家主權。……
“但如果將國家主權直接與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對接,則可以生發出‘一個民族,一個主權,兩個實體或政權’的模式。過去曾有不少人士提出聯邦制、邦聯制或歐盟模式,但在主權問題上似乎都沒有明確的定義。未來是否可以在兩個政治實體各自上繳主權的問題上有更多探索,似乎不應再成為禁忌,因為只有探索之路越寬,未來的兩岸和平相處乃至整合之路才能走得更加穩健。 ……筆者曾有論斷認為,胡錦濤與馬英九的性格上有許多相同之處,兩人化學反應相投,只要條件合適,應該可以具有內心感應。局勢的發展部分印証了這一論斷。
最后,為了讓南方朔之流的抹黑言論失去市場,筆者建議馬府重申“終極統一論”,并且立即接過鄧小平當年提出的“國共第三次合作”的倡議,到新加坡開始政治談判,用南方朔的話“將球踢回大陸”。胡溫班子在“胡六點”中也有政治互動的提議:“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系展開務實探討”。又說了:“我們也寄希望于台灣當局。”政治談判的氛圍已經出現。筆者估計大陸的權貴階層(在改革開放中與十億余民予爭利攫取了絕大部分蛋糕的集團)會阻撓這一統一的必要步驟。近些日子來刮起抹黑馬英九的陰風適應他們的要求。如能開談,可請在台的几個黨,如親民黨、民進黨列席旁聽。大陸有你們開發的龐大處女地,這是被大陸權貴階層冷落、邊緣化的十億余民眾。僅在台灣一隅互相角逐爭斗實在太無意義了。
章文岳
辣椒城
<--endmsg-->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