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
中國人都是冷酷無情嗎?
中國人都是冷酷無情嗎?
2009/01/10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
<--msg-->
“與西方不同,在中國發生事故時,顯然很少有人會自發救助。一名挎著菜籃子的婦女與一輛小客車相撞后倒在路上,她頭上流血、輕聲呻吟。十五名過路人圍著她,睜大眼睛觀看,無動于衷地等待下文。”著名德國駐北京記者澤林在時代周報上描寫了這幅在中國常見的場景后問道:“難道中國人都冷酷無情嗎?”他的回答是:
“當然不是。與西方相比,中國年輕人對老人、尤其對親戚的責任感顯然大得多。現代中國城市中也是這樣,一旦父母有困難,甚至那些看上去前衛不羈的年輕人也會突然變得很有責任意識。這時有很多事要*自己打理,例如中國的醫院大多只提供醫療和住宿,其它所有一切,從訂購血漿到打點滴,都要*病人的親戚自己操辦。
中國人對遠房親戚也有更強的責任感,他們仍然按親戚類別思考,而我們的親戚概念早已淡化,因為這種關系的交織已變得漫無頭緒。在中國就不一樣:中國的大城市之所以沒有貧民窟,是因為新到的民工都可以在先到的家鄉‘親戚’那里找到立足之處。”
澤林接著問道,“那么,中國人只對與自己有關系的人才有同情心、而西方的同情心更多針對陌生人嗎?”作者認為,四川大地震后,全國民眾對災區的大力支援正好與這樣的結論相反。這是因為:
“這首先是民族凝聚力的問題。同樣,在中國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中國人對自己同胞的同情明顯超過對一名非中國人的同情。這種對本民族的紐帶情結和責任感,大大高于西方。除了官方宣傳直接發揮的作用以外,集體擁有的數千年共同歷史也形成了獨特的力量。與西方、甚至與美國相比,中國那根看不見的、連接個人與民族之間的紅線更短。所以地震在中國更多牽涉到的是民族,而不是個人。由于整個民族的根基受到震撼,所以人們更緊密地站在一起。
如果我們觀察一下中國人一方面對民族、另一方面對家庭的紐帶情結,我們就可以發現,兩者之間有一真空地帶。對處于這一中間地帶的人群,中國人并沒有引人注目的同情心。興旺發展的中國競爭激烈,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狀態。看來,中國的警世格言是:在一個一切從頭開始、13億人相互競爭的時代,人不能關心其他人。人的同情心已被畏懼掉隊的心理所排擠,沒有人愿意為一名陌生人承擔風險。在這方面,中國人的同情心更具有達爾文主義的特色。” |
辣椒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