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搜索 風格 論壇狀態 論壇展區 我能做什麼

>> .
邦泰中國論壇台海兩岸 → 曾慶紅:陸客赴台可促大陸政改/論建立兩岸關系的“政治止損點”

  發表一個新帖子  發起一個新投票  回復本主題 您是本帖的第 242 個閱讀者
  標題:曾慶紅:陸客赴台可促大陸政改/論建立兩岸關系的“政治止損點” 樹形   打印   收藏   推薦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樓主
發貼心情 曾慶紅:陸客赴台可促大陸政改/論建立兩岸關系的“政治止損點”

曾慶紅:陸客赴台可促大陸政改

本文網址: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09/4/6/35931.html
中國時報其樂義/國防部前軍政副部長、現任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上周應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協會”邀請發表專題演講,提到陸客來台可能散播台灣民主種子,進一步促進大陸的政治改革。

權威人士指出,林中斌演講的内容是有其根據的。據稱,去年三月馬英九赢得總統大選時,甫卸下大陸國家副主席的曾慶紅,在某次非正式場合談到今後的兩岸關系,他特别提到三點,令在場人士印象深刻。

消息人士說,在場人士并不清楚曾慶紅談話的動機,大家最感好奇的是,一度呼風喚雨的曾慶紅,在二○○七年十月中共十七大閉幕離開權力核心之後,他的話究竟有多少可信度?

曾慶紅說,馬英九的勝選将爲改善兩岸關系帶來契機,中共中央會有三項措施。一、馬英九需要什麽,北京就給什麽。二、北京将積極鼓勵陸客赴台,從台灣汲取一些有利于大陸政改的“民主元素”。三、有關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北京将以台灣作爲“無害的存在”爲原則。

目前看來,第一項和第二項措施,正按北京的意圖深化落實。據消息人士側面了解,所謂汲取台灣的“民主元素”,并非大陸要學習台灣的民主,而是作爲其政改之借鏡,相較之下,大陸更看重新加坡模式。林中斌在演講中亦提到,大陸今後的政改将以類似新加坡而非美國模式展開。

權威人士表示,上月底大陸著名政治學者俞可平,在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社主辦的《半月談》雜志,撰文呼籲民主和民生是振興中華的雙翼,不可偏廢,而以發展民生,代替民主,是一種錯誤的思維。俞的文章,絕非興起,顯示黨内一股強烈政改之風蓄勢待發。

權威人士還說,二○○二年十一月胡錦濤就任總書記後,多次提到“黨内民主”,愈講愈多,無人攔阻,胡警覺到氣氛詭異,隔年立即掉頭,開始約制媒體,對網路媒體尤其嚴厲,以免成爲“胡耀邦第二”,因過于民主成爲黨内箭靶而翻船。如今環境大變,中國經濟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政改問題将難以回避。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9-04-06 01:22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2
發貼心情
論建立兩岸關系的“政治止損點”

2009/04/0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 自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代表中國國民黨行使中國在台灣的主權以來,台灣執政當局在繼承中國國民黨在野時期與中國共產黨之間達成的政治成果,積極推動兩岸實現“大三通”和發展兩岸經貿文化聯系的行為獲得國際普遍贊譽。與此同時,失去調整兩岸政治關系 “黃金執政期”的台灣執政當局,通過勾結“台獨”政治勢力的“藍綠串謀”、伙同拒統政治勢力的“政治合謀”及配合國際政治勢力的“政治同謀”等方式執行“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并一再對中國及中國人予以政治否認,導致兩岸政治關系陷入倒退狀態。

  一、轉變兩岸政治關系的倒退狀態,需要持續穩定和不斷提高的“政治支點”﹔

  要通過發展兩岸關系來造福兩岸人民,這就猶如要形成一雙可以上下翻舞的筷子一樣。而一雙筷子要能發揮“工具”的作用,除了使用者的熟練之外,最重要的“技朮指標”就是筷子在“舞動”過程中的形成的“支點”的穩定性和高低。換句話說,發展兩岸關系,沒有穩定的“政治支點”不利,沒有較高的“政治支點”同樣不利。

  以當前的兩岸關系的現狀而言,兩岸統合能帶來的各種利益是無需贅言的。這就表明兩岸的“政治筷子”是不愁“沒有東西吃”的。但是,在國際政治餐桌上,“食客們”的吃相難看是毫無疑問的,尤其是“兩岸周邊”的各種政治勢力更是如此。這就意味著,兩岸所形成的“政治筷子”要有足夠的“政治穩定”和“政治高度”。否則,一雙不穩定的筷子,還沒有怎么上餐桌就“散落了”,只會徒留政治笑柄于國際。或者說,一雙高度很低的筷子,只能吃到“殘羹冷炙”,同樣會遭到台灣島內反對者的譏諷和支持者的寒心。姑且不談兩岸“揚威國際”,即便“施力周邊”,都足以見得兩岸統合的“政治力道”。

  二、兩岸“政治支點”的穩定性和高度的政治分析﹔

  結合台灣社會族群對立、政黨政治沖突及台灣執政能力有限等特點,綜合考慮國際社會對發展兩岸的支持,以及台灣執政黨執行的“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依據兩岸的政治穩定性和政治高度的差異,我們可以得出:

  1、 兩岸政治穩定性最高的是台灣“民間主導”和“經貿文化融合”﹔對應地,兩岸政治穩定性最低的是兩岸“政治協議”或“政治談判”。

  2、 兩岸政治高度最高的狀態當然是“兩岸統一”﹔對應地,兩岸政治高度最低的狀態是“政治基本穩定”。

  由此可以得出,兩岸執政者可以選擇四種基本的兩岸政治狀態:

  (一)第一種政治選擇:兩岸政治穩定性和政治高度都很高的發展狀態,即,兩岸的“終極統一”、“經濟融合”和“社會主導”的發展模式﹔

  (二)第二種政治選擇:兩岸的政治高度高而政治穩定性低的發展狀態,即,兩岸的“終極統一”、“政治談判”的發展模式﹔

  (三)第三種政治選擇:兩岸的政治高度和政治穩定性都很低的發展狀態,即兩岸的“政治基本穩定”、“政治協商”的發展模式﹔

  (四)第四種政治選擇:兩岸的政治高度低但政治穩定性很高的發展狀態,即兩岸的“政治基本穩定”、“社會推動”和“經貿文化發展”的發展模式﹔

  由此可見,在“大三通”剛剛啟動之際,兩岸經貿文化尚未正式開展之前,兩岸率先對台灣所謂“國際空間”開展政治談判,就是屬于“第三種選政治擇”。顯然,在當前兩岸特殊的發展狀態下,中國大陸即便以“一年一申情的方式”支持馬英九執政當局成為“WHA觀察員”的政治行為也是根本錯誤的。因為,這不單純是兩岸的“零和游戲”,而且也是中國大陸嬌慣和縱容馬英九執政當局錯誤的兩岸觀念,更是與中國大陸主張的“兩岸統一”的政治方向是相背離的。

  三、中國大陸對兩岸“政治支點”的穩定性和高度的有益政治選擇﹔

  通過以上四種推動兩岸政治關系發展的政治選擇上,結合兩岸的政治狀態和現實,可以得出四個層次的價值選擇:

  (一)上上之策是第一種政治選擇,即:兩岸的“終極統一”、“經貿文化融合”和“社會主導”的發展模式﹔

  具體地說就是:以兩岸終極統一為兩岸共同的政治方向,借助兩岸民間力量的動力,推進兩岸經貿文化的融合。在兩岸經貿文化融合的過程中積極實現台灣社會發展方向的轉變,最終實現兩岸的統一。

  對于馬英九執政當局而言,原本確立兩岸終極統一的政治方向不是問題,特別是在其“黃金執政期”。因為“終極統一”也是馬英九當年的政治口號之一。但是,或許馬英九有希望“穩定第一執政期”、“發展第二執政期”的政治想法,所以錯失了兩岸從屬于第一種政治關系的選擇機會。然而,馬英九誤算了國際金融危機、“兩岸周邊”政治局勢惡化及台灣政治生態惡化等三個層面的問題。這恰恰應了中國的一句名言:“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馬英九執政當局在戰略上選的是“下”,在戰朮上求的是“中”。這只能導致馬英九執政當局在“身不由己”的政治漩渦中“顛沛流離”了。這也是馬英九選擇的“不統”“不獨”“不武”的政治獨木橋所得到的必然政治結果。

  所以,本質上,馬英九無論對其第一任期,還是對兩岸關系,都沒有看透。這一方面是馬英九受困于繼承的“政治爛攤子”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馬英九的政治氣度和政治格局不到位的結果。馬英九從政治品質上說,肯定是一個“好人”,但是馬英九從執政能力上講,絕對不是一個“能人”。能挽救或彌補馬英九問題的方法一定是通過分權制衡模式廣攬“能人”為鞏固和發展台灣政權、落實發展台灣民生而服務。可是,馬英九對分配政治權力存在嚴重的“政治過敏”。這才是馬英九“坐困危城”的根本原因。

  (二)上策是第四種政治選擇,即:兩岸的“政治基本穩定”、“經貿文化發展”和“社會推動”的發展模式﹔

  具體地說就是:在兩岸保持政治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兩岸積極動員民間力量集中精力發展兩岸經貿文化、促進兩岸經貿文化的深入融合。馬英九執政當局貫徹“發展台灣民生為第一要務”的執政宗旨,通過不斷提高台灣民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優化台灣的產業結構及確立台灣的國際經濟地位等為主要發展目標,既能鞏固、完善和發展馬英九的執政基礎,又能實現馬英九的持續執政。



<--endmsg-->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9-04-06 01:23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3
發貼心情
  馬英九從自執政之日起就執行“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的角度而言,似乎也是抱有類似的想法。但是,馬英九執政當局認為的“政治穩定”就是“不獨”,既沒有考慮到“台獨政治勢力”對馬英九執政的政治危害,也沒有考慮到全球金融危機對台灣造成的嚴重經濟影響,更沒有考慮到在馬英九的第一任期內“兩岸周邊”的中國主權和領土的政治惡化會直接沖擊其政權的存續。

  所以,盡管馬英九自2009年5月20日開始,就在持續不斷的調整兩岸政治政策,但是距離實現台灣及兩岸的政治局勢基本穩定而言,馬英九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馬英九不僅對台灣內外的政治局勢的發展缺乏主次輕重緩急的政治把握能力,而且對自身不善于應對突發政治事件的特點也沒有清晰的政治認知。而馬英九忽視的“台獨政治影響”、“全球金融危機”及“兩岸周邊的主權、領土沖突”等問題,無一不是以“突發事件”的方式產生和發展的。

  馬英九執政當局在執政初期,一心想做“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台灣王”的政治局限性就表現出來了。但是,馬英九希望成為“獨立于中國”、“孤懸于海外”的“小朝廷”的政治美夢,必然為“台獨政治勢力非理性沖擊”所“吵醒”、為“全球金融危機縱深化發展”所“鬧醒”、為“兩岸周邊的主權和領土沖突的槍聲”所“驚醒”。如果馬英九在第一任期內如此的政治環境下還不能“警醒”而回歸到到“對中國和中國人的政治認同”、“兩岸共同維護同一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及“兩岸最終走向統一”的執政道路上來,那么馬英九的第二任期將成為馬英九的政治噩夢。

  馬英九遇到執政問題總是習慣于抱怨“時運不濟”,這本身就反映出馬英九執政當局對台灣內外時局的分析能力和把握能力是很差的。一個把發展台灣的希望寄托在“時運”而不是創造和發現“歷史機遇”的台灣執政當局,能“把握”或“等待”的“時運”必然也是渺茫的。這是馬英九執政當局的政治氣度和政治格局所產生的馬英九第一任期的必然政治結局。

  所以,中國大陸的政治上策,要充分考慮到馬英九的執政能力和兩岸基本政治穩定所需要的條件。

  (三)中策是第二種政治選擇,即:兩岸的“終極統一”、“政治談判”的發展模式﹔

  具體地說,該兩岸模式已經在李登輝時代已經嘗試過并証明是一條失敗的兩岸政治道路。

  因為,兩岸當前的內外局勢與60年前或30年前都有本質的區別。中國大陸不能指望台灣地區再出一位具有很強民族主義思想和國家統一觀念,而且還具有政治權威的“蔣介石式”的台灣最高政治領導人,通過兩岸政治談判或政治協商來解決兩岸之間的統一問題。那樣的人物不僅不可能是馬英九之流,而且那樣的歷史在台灣未來10年、20年或更長的時間內,也都不會產生。中國大陸不能干“削足適履”的傻事或蠢事。

  更准確地說,“發展和密切兩岸經貿文化聯系”、“實現兩岸社會發展的政治轉變”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必經發展階段和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或者說,這是實現中國統一必須的“政治規定動作”,而不是什么可有可無的“政治自選動作”。那種脫離兩岸經貿文化關系和社會發展狀態而試圖依*兩岸“政治談判”實現統一的兩岸發展模式已經失去了現實可能性。

  可見,在兩岸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都不牢固的條件下,貿然處理“台灣國際空間”及“兩岸和平協議”等兩岸關系中的“上層建筑”類的議題,猶如是在沙丘上建立“百年大廈”一樣,無論兩岸花多少心思或智慧,這樣的兩岸關系發展的最終結局都是沒有意義的,也都是典型的“瞎折騰”。因為,如此違背實事求是原則的兩岸關系怎么能不危險呢?

  (四)下策是第三種政治選擇,即:兩岸的“政治基本穩定”、“政治協商”的發展模式﹔

  具體地說,這是兩岸在“政治基本穩定”的條件下,試圖通過政治協商的方式獲取額外的“邊際政治效應”。做該政治選擇的兩岸決策者都帶有極大的“投機心態”處理兩岸問題,這本身就是危險的“政治對峙”。這猶如兩岸執政者在“天堂”的政治環境下試圖搭建“狗窩”一樣的荒唐。

  但是,以上的問題就會出現在2009年4月兩岸在第三地就台灣成為“WHA觀察員”的“政治協商”的過程中。

  那么,如此一來,似乎兩岸在2009年4月就“台灣國際空間”問題開展政治協商就沒有必要了。當然也不是這樣。2009年4月兩岸政治機構決定在第三地開展政治協商,歷史地看,兩岸能直接為彼此關心的政治問題開展政治協商或政治談判,這既是兩岸政治互信的一個進步,也是兩岸關系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問題是,兩岸談判的基礎是什么。

  誠如以上所分析的,當前兩岸之間存在三個問題:

  1、兩岸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比較薄弱﹔

  2、兩岸的政治認同和政治共識相當缺乏﹔

  3、兩岸的政治溝通和政治互信亟需建立﹔

  所以,2009年4月兩岸直接的政治溝通和協商,最大的政治貢獻就是能建立兩岸關系的“政治止損點”。這對形成兩岸更趨穩定的兩岸政治環境、兩岸共同維護“兩岸周邊”的中國主權和領土,以及兩岸共同抵御全球金融危機等,都是有價值的。

  換句話說,在當前兩岸尚且不具備基本的經貿文化融合和社會發展基礎的基本政治條件下,如果兩岸通過直接的政治協商,在對台灣執政當局一定的政治限制下,能建立較高層次的“政治止損點”也是有意義的。

  對台灣執政當局“一定的政治限制”主要是指做為兩岸國際合作組成部分之一的“台灣成為WHA觀察員”的問題上,除了不制造“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的政治事實外,還不得從事以下政治行為:

  1、 不得損害中國的國際政治權益﹔

  2、 不得危害中國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和統一﹔

  3、 不得利用“WHA觀察員”的國際舞台從事國際分裂活動﹔

  至于建立“較高政治止損點”就是要求台灣執政當局在以下几點上達成政治共識:

  1、兩岸共同維護同一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統一﹔

  2、共同構建兩岸經貿文化的發展框架﹔

  3、對中國和中國人的政治認同﹔

  4、循序漸進地消除兩岸政治對立﹔

  5、兩岸最終統一的政治方向﹔

  以上五點是由低至高的構成兩岸基本“政治止損點”的內容。在兩岸“政治止損點”的基礎上建立兩岸國際合作,包括拓展台灣國際空間等議題,在兩岸具備一定的經貿文化融合和社會發展基礎的政治條件下,都是有意義的。具體地說,有以下几個方面的意義或價值:

  1、 方便兩岸人民的國際交往﹔

  2、 維護兩岸人民的國際權益﹔

  3、 開拓兩岸企業的國際市場﹔

  4、 統一兩岸之間的國際步調﹔

  如果兩岸在相應的政治認同和政治共識等問題上無法形成穩定的較高“政治止損點”,那么兩岸政治的基本穩定就會受到影響,兩岸政治關系就是延續“南轅北轍”的發展狀態。

  四、兩岸綜合的政治選擇﹔

  在台灣島內存在“社會族群對立”、“台灣政黨政治沖突”及“台灣執政能力有限”的政治現實條件下,對于已經錯失“執政黃金期”台灣執政當局而言,短期內在台灣島內形成有利于兩岸統一的穩定、較高的“政治止損點”是沒有可能的。但是,兩岸為形成穩定的政治局面著想,建立一個基礎的“政治止損點”,應該是可以實現的協商目標。這就意味著台灣執政當局如果真心希望拓展國際空間,必須預留充足的時間發展兩岸經貿文化關系、促進兩岸社會的和諧關系。

  兩岸在尚未建立“密切的經貿文化關系”和“兩岸社會的和諧關系”的環境和條件下,馬英九執政當局不斷提出在兩岸“不統一”的政治前提下“拓展國際空間”、“成為WHA觀察員”及“簽訂和平協議”等政治要求,顯然是當前兩岸關系難以承受之重。

  進一步地說,馬英九執政當局之所以在發展兩岸經貿文化的道路上設置政治障礙的最高政治目標僅僅是維護兩岸永久分裂的政治狀態。馬英九執政當局的各種政治要求無非是蓄意制造國際及國內兩岸不可能統一的政治事實而已。而馬英九執政當局執意拓展台灣所謂的 “國際空間”,在兩岸關系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都比較薄弱的條件下,就是制造兩岸永久政治分裂的“國際黑洞”罷了。台灣執政當局無論是否與中國大陸就國際空間達成政治共識,都必然會將“台獨勢力”或“獨台勢力”延伸至國際范圍。如此一來,台灣執政當局拓展的所謂“國際空間”就使中國大陸努力實現的兩岸和平統一事業“未蒙其利”,就“先受其害”。

  綜上所述,在此特殊的兩岸狀態下,在保持兩岸政治關系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培植兩岸共同利益”是促進和主導兩岸走向統一的唯一發展道路,而不是為台灣執政當局制造兩岸持續分裂的政治空間。據此,中國大陸對發展兩岸關系提出的“先經濟后政治”的基本政治准則是完全符合兩岸實際的,也應該是中國大陸制定和執行兩岸政策時予以遵守的政治原則之一,更應該是台灣執政當局應該予以尊重的兩岸當前時期的基本政治原則之一。

  作者:肖永國
辣椒城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9-04-06 01:23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4
發貼心情
兩岸“擱置爭議”會不會“擱置台灣問題”?

2009/04/04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
  台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關鍵問題,台灣問題又是造成兩岸之間大打“軍備戰”、“外交戰”、“口水戰”的關鍵問題。因此,中、美、台三方都希望早日解決台灣問題。

  在台灣問題上,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台灣獨立”和鼓吹“台灣地位未定”的活動。

  但是台灣方面至今不肯承諾“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民進黨至今不肯放棄“台灣獨立”主張,國民黨至今不肯放棄“中華民國”。

  最近,台灣馬英九執政團隊提出“互不否認”的主張。顯而易見,兩岸“互不否認”的話,難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互不否認”嗎?這樣的話,不就是“兩個中國”嗎?如果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互不否認”的話,那么,是什么與什么之間“互不否認”?

  美國方面卻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

  綜上所述,可以認識到,中、美、台三方在“台灣問題”上存在著分歧和爭議,三方對于“一個中國”在認知上也存在著分歧和爭議。尤其在兩岸之間存在著關于“中國”的巨大的分歧和激烈的爭議,其中的“一個中國原則”與“互不否認原則”的爭議,對兩岸關系影響極大,前者是“關于中國統一的原則”,后者是“關于中國分裂的原則”。由此可見,台灣問題中的核心問題其實是“統獨之爭(議)”。

  如今,兩岸已經達成“擱置爭議”的共識。但是,由于“擱置什么爭議”沒有說明,因此,假如是“擱置關于台灣問題的爭議”的話,“擱置爭議”就會成為“擱置台灣問題”。問題在于,“台灣問題”能夠“擱置”嗎?

  如果“擱置爭議”會“擱置台灣問題”的話,中、美、台三方能不能達成“擱置爭議”就是“擱置台灣問題”的共識?假如“擱置爭議”是“擱置台灣問題”的話,“台灣問題”何時解決?難道“台灣問題”可以一直擱置下去嗎?

  一般而言,人與人有了爭議,必然會產生問題。或者說,人與人之間出現了問題,人與人之間就會出現爭議。因此,“爭議”與“問題”猶如手心和手背,兩者在事實上是不可分裂開來的。同理,在中、美、台三方之間出現了關于“台灣”的爭議,才會出現“台灣問題”﹔反之,如果中、美、台三方之間關于“台灣”沒有爭議,那就不會產生“台灣問題”。因此,“擱置關于台灣問題的爭議”,一定是“擱置關于台灣的‘台灣問題’”!這對于解決“台灣問題”是極其不利的!

  胡儒德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9-04-06 01:24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5
發貼心情
吳淑珍庭上捂嘴狂笑 小科長嗆:無恥的事不好笑(圖)

2009/04/03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startimg-->

發送圖片到手機
<--endimg-->
梁恩賜的話讓在場聽聞后,一陣爆笑,原本專注聆聽的吳淑珍也忍不住捂嘴狂笑

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前台當局“總統府”會計處科長梁恩賜2日為吳淑珍所涉機要費案出庭作証。當庭以“會計處沒有這么邪惡”回應馬永成供述。他認為法庭中什么事都只有“是”或“不是”答案像在考試,結果引起包括吳淑珍在內多人爆笑,他直率說“無恥的事不好笑”。<--sk--> 

  梁恩賜是“總統府”2003年訂定“機要經費支用程序作業規定”的起草人,且在會計處服務期間,經歷四任地區領導人核銷機要費,對機要費程序非常清楚。

  梁恩賜強調,依他認知,年度未用完的機密、非機密機要費都必須繳回“國庫”。還有審計部門若對機要費有刪除或糾正情形,依審計法規,支用機關是要負責收回。梁恩賜前述証詞,對扁、珍等涉及機要費案被告可說不太有利。

  而已退休6年的梁恩賜在無官一身輕下昨日首次公開出庭作証,雖強調他有些重聽,可是回答問題既直接又犀利,引發律師要求審判長要他回答問題時,不可以再用“無恥”等字眼。

  在檢辯交互詰問過程中,梁一再表示,當初起草作業規定,是根據審計部門來函予以明文化,主要在規范會計處保管的單據具領的機要費、“總統”領據具領的機要費中機密費全部都要有憑証,只是不必送審計部門審核,各由專人保管。

  梁恩賜還說,他退休前起草作業規定,都有會過馬永成表示意見,他們未表示意見,就表示可以根據該規定來做,沒有窒礙難行情況。說法和前會計長馮瑞麟明顯不同。

  梁恩賜在詰問中反問律師,為什么什么事情都只有“是”或“不是”的答案,感覺像在考試。讓在場聽聞后,一陣爆笑,原本專注聆聽的吳淑珍,也忍不住捂嘴狂笑。梁恩賜見狀就問“笑什么?”律師急忙解釋他只是因為大家一起笑他才笑。”沒想到,梁恩賜突然冒出一句“無恥的事情不好笑。”

  吳淑珍律師因此要求審判長蔡守訓,要曉諭証人不能再發表類似“無恥”的字眼。

  當受命法官徐千惠訊問有關機要費中,馬永成供述犒賞清冊詐領機要費,是由會計處想出來的,他還是忍不住說“會計處的人沒有這么聰明,也沒有這么邪惡,我們怎么可能默許”,后來在看完馬永成的筆錄,又重申“這都很邪惡”。
<--endmsg-->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9-04-06 01:28
       

 5   5   1/1頁      1    

 快速回復:
發貼表情
讀取發帖表情...
字體顏色 字體背景顏色 格式取消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超級連接 插入圖片 Flash圖片 realplay視頻文件 Media Player視頻文件 引用 清理代碼
讀取心情圖片...
顯示簽名    內容限制:字節.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