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問題牽動人心,財富問題則牽動著每個人的神經。近幾年,隨著富豪榜的紛紛出台,中國財富的“集中度”在政協十一屆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專題討論會上受到常委和委員的熱切關注。
蔡繼明委員說,“中國在社會財富增長加速的同時,出現了財富向少數人手中集中的傾向。中國權威部門的一份報告顯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高于美國。這種大部分社會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的格局,導致了我國消費的不足,甚至產生了畸形的消費。根據調查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國際上奢侈品最大的市場。”
蔡繼明說,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當然不是要“殺富濟貧”。他注意到,我國目前的個稅起征點是2000元,還有很大上調空間。
“個稅起征點是一個小稅種,本身對財富的集中不會產生影響。但是通過提高個稅起征點,可以惠及部分中低家庭,尤其是部分個體商戶,本身通過自己的勞動養活了家庭,這已經減輕了社會負擔。”蔡繼明說。他還建議適時改革財產稅中的遺產稅制度。“目前,中國的第一代富翁應該準備向下一代轉移遺產了,但是收入的不公平不應該一代代相傳,要適時提出遺產稅,縮小收入差距。”
劉慕仁常委提出,當前中國的分配格局存在地區、行業和貧富三大差距。其中貧富差距的社會影響最大。在貧富群體之間缺少溝通與合作甚至互相仇視的現象。這是由我國廣泛參與國際競爭引起的自然現象。對此,劉慕仁建議,在制度上加快城鎮化進程,縮小城鄉差距;大力發展中小企業,解決就業問題;建立制度保護合法財產,同時鼓勵富人資助窮人。“在調整貧富差距的同時,還要注意杜絕腐敗的發生。”
鄭楚光常委特別提到“高管年薪”的問題,他對能源、金融等壟斷行業中有些高管把直接收入變成了自己的福利待遇表示不滿,他說,應該把打破壟斷作為調整分配關系的一個典型來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