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搜索 風格 論壇狀態 論壇展區 我能做什麼

>> .
邦泰中國論壇黃河兩岸 → 中國水價上漲攪動民生 國民用水安全響警鐘

  發表一個新帖子  發起一個新投票  回復本主題 您是本帖的第 218 個閱讀者
  標題:中國水價上漲攪動民生 國民用水安全響警鐘 樹形   打印   收藏   推薦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樓主
發貼心情 中國水價上漲攪動民生 國民用水安全響警鐘
中國水價上漲攪動民生 國民用水安全響警鐘

齊魯晚報    2009-09-04

 去年底開始,幾乎所有的中國城市都陸續加入了自來水漲價的大合唱,節約資源、企業運營、外資參與,水價上漲成因眾說紛紜,民眾對于上漲幅度定價環節存在廣泛質疑。政府及有關企業雖然給出了漲價的理由,但這些觀點能否站得住腳?水漲價是否有考慮過普通民眾的承受能力?水價上漲能否讓企業交出一本明白賬?本社匯選有關論點,供讀者參考。(評論員︰柯冠)

  
一、全國水價漲聲四起集體漲價不合理

  1、宏觀經濟數據向好多個城市醞釀上調水價

  從去年年底開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陸續加入了自來水漲價的大合唱。尤其最近兩個月以來,包括上海、天津、沈陽、廣州、南京等多個大中城市都已經舉行了水價上調的听證會。水價上調在全國大部分城市基本上都已經是大勢所趨。水價上調在全國大部分城市基本上都已經是大勢所趨。另據有關媒體報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員及有關專家正在就水價在部分城市調研,足見水價上漲一事已經引起中央的高度關注。(河南《河南商報》)

  事實上,這輪水價上漲醞釀已久,早在2007年,各地都已傳出水價要上調的消息。2008年4月,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成本處處長唐鐵軍曾透露,各地已經將水價列入漲價目錄,會在2008年擇機推出。不過,隨後而來的經濟過熱、CPI迅速走高,讓各地的水價上漲計劃紛紛流產。今年以來,CPI持續低位運行,給資源產品價格改革提供了機會。(湖北《長江商報》)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廣受市場重視的二季度宏觀經濟數據。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總體呈現暖意的宏觀經濟數據,再次印證了中國經濟復甦的預期。在此背景中,物價的上漲仿佛也正在成為經濟復甦的信號——地王頻現,房價的大面積回暖使開發商喜形于色;油價上漲,中石化饒有興趣地與民眾談論起了 “裸油價”;現在,就連水價也終于按捺不住漲價的沖動。(上海長三角城市網)

  2、欲漲水價何患無詞提價“充分理由”站不住腳

  近幾年,水價的增長較快,從五角、一塊多到兩塊多、三塊多、甚至有些城市已經達到五、六塊一噸。不少民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對此怨聲載道。不過,水價的每次上調,有關部門和專家都會拿出所謂“充分理由”。當然,這次也概莫能外,漲價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是減輕供水企業經營壓力,提高市民節水意識;二是長期以來水價構成不合理和水價偏低,沒有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環境治理成本,導致目前水資源浪費相當嚴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遼寧東北新聞網)

  有專家拋出謬論,從居民承受力的角度看,中國水價還有約24%至110%的上升空間。這次國內多個城市準備漲水價很可能就是看中了那24%至 110%的上升空間。為了那“24%至110%”上升空間,就需要找出一些看似很“充分”的理由為幌子來行壟斷之實。然而,這些觀點貌似振振有辭,但實際上都值得商榷。試想,水價上調以後,會是哪些人節約用水?只有普通民眾,尤其是低收入城市居民,他們會為了幾元錢攥緊了錢袋子過日子,有錢人則不會。但目前浪費水資源的主角是普通民眾嗎?目前的水價是否低廉到讓民眾一點也不在乎的程度?(重慶華龍網)

  據新聞報道,很多供水企業常年虧損,比如,上海市官方承認調整水價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水務企業保障供應。他們出示的數據稱,2008年度上海自來水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為-4.18億元、淨利潤為-2.65億元,排水企業主營業務利潤-1.95億元、淨利潤-1.95億元。但是,有民眾質疑,供水企業的虧損都是水價低廉造成的嗎?由于供水單位是壟斷經營,在財務不受監督、虧損原因不明的情況下以提價方式彌補虧損,難以讓民眾心悅誠服。(湖北荊楚網)

  就第二個理由而言,不少地方的領導為了GDP、為了政績,大量盲目上馬高消耗,高污染工業項目,不但污染了水源,增加了自來水處理成本,還迫使居民多消耗自來水用量。“誰污染,誰就要付費”這才是天經地義,居民用水與工業用水所造成的污染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污水處理成本不該由民眾買單。只有讓受益的地方政府和污染企業出錢治理水污染才能遏制盲目上馬污染工業與污染企業亂排亂放,如今卻強加在居民的生活用水上,讓污染企業偷笑,這于水污染治理是南轅北轍。(北京人民網)

  3、壟斷部門綁架民意價格听證會淪為“漲價會”

  伴隨著水價上漲,各地水價上調听證會也前赴後繼地陸續召開。從一些地區調整水價的趨勢來看,調整幅度為每噸0.4元至0.7元不等,調查顯示,大多數住戶反對漲價,在媒體報道中,質疑聲音也是佔主流,但听證會投票結果卻是贊成票佔壓倒性多數。實際上,這種民意和輿論“一邊倒”反對漲價而听證會“一邊倒”贊成漲價的現象不斷在各地上演。(廣東《廣州日報》)

  人們有目共睹,迄今為止所舉行的听證會,往往變成“漲價會”、“听漲會”。在公眾看來,听證會深受既得利益集團影響乃至操縱的跡象明顯,听證會的結果體現的往往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而非民眾的利益。誰有資格參加听證會?誰指定了听證會參加者?人們對此皆有疑問。(天津北方網)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城市供水價格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地在推進水價改革過程中要嚴格履行水價調整程序,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尤其要做好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按說各地水價調整只要按法律程序廣泛進行听證,得出的“水價”應該是民眾可以接受的;可為什麼兩部委還要聯合下文要求“水價調整要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呢?顯然,這是出于對听證會的擔心,提醒各級政府和廣大民眾強化對水價听證會的監管和監督,確保听證後的水價與民意接軌。

  國內對事關重大民生利益的公用價格采取“價格听證制度”,其核心精神是尊重“民意”,這就決定了組織听證會的機構應該是各級人民政府,而不該是壟斷部門。听證會一旦被操縱,各地水價“漲聲一片”不可避免,在水價“殺傷”民生的同時,必然引發物價普遍上漲。(北京《中國青年報》)

  
二、喝不起也要漲價幫窮人還是幫富人

  1、專家謬論再度現身水價上漲有益低收入者

  在7月16日舉行的一場名為“解讀水價問題”的小型論壇上,“不能因為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價,”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這樣說。世界銀行高級環境與市政工程師樊明遠接過話茬,“其實低水價是資助了高收入者,而不是資助了低收入者。”他解釋說,因為高收入者通常用水量大,水價偏低,高收入者可以每天用自來水給游泳池換一遍水,但是低收入者還是用不起,“提高水價,同時出台對貧困人口的配套政策,這其實是一個很公正的促進資源節約、合理消費的政策”。這幾句話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網絡上迅速引起了人們抨擊。網民紛紛留言認為,“漲價讓低收入者受益”之說既不符合事實,也經不起推敲。提高水價是劫富濟貧不*譜,提高水價不能傷害窮人的利益,專家滿口荒唐言,百姓一把辛酸淚。(上海《第一財經日報》)

  顯然,這又是一幫貌似“為富人說話,為窮人辦事”的專家,又是一個與“提高學費,窮人的孩子才上得起學”如出一轍的雷人邏輯。按照專家們的邏輯,不堪承受價格頻繁上漲之重的龐大低收入群體反倒成了漲價的受益者。就在這個研討會上,一些專家還說,“不能因為這部分人(低保戶)喝不起水,就讓所有的人都享受不到好的供水服務,這實際上不符合歷史的潮流。”在專家們看來,人們享受不到好的供水服務,竟然是低保戶的錯,是低保戶們影響、阻礙了部分人的高品質生活。(廣東《深圳特區報》)

  而且,按照專家們“水價低了,就會讓富人搭便車”的邏輯推算下去,到處都有便車,這是否意味著供電、天然氣、交通、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行業都要大幅漲價,規避富人搭便車呢?即使要劫富濟貧,也應該通過稅收杠桿來實現,沒有理由拿公共產品做文章。其實,專家們語出驚人,其目的再清楚不過。就是為助推新一輪自來水價格上調制造輿論攻勢。(湖北《楚天都市報》)

  2、上調水價殃及民生少數人患病,多數人吃藥

  現今一些壟斷部門醞釀漲價,總喜歡打著節約資源的旗號,電漲價是為了節約用電,煤漲價是為了節約用煤,水漲價是為了節約用水……“節約資源”成了一個筐,好像不漲價就不能節約資源。提高市民的節水意識是必要的,但不能以節約資源作為提價的理由。(北京《京華時報》)

  水的價格漲上去了,窮人的日子是不是好過,是不是因此得到了“實惠”呢?在此類“劫富濟貧”的“幌子”下,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則是富被劫了,貧依然是貧,卻並不見“濟”的跡象和蹤影!生活經驗與常識告訴我們,一個富裕的家庭是不會為了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水費而刻意節約用水的。高水價在生活用水中的價格杠桿節約資源作用,往往只會在普通民眾、特別是貧困弱勢群體身上起效果,但這種“節約”卻以犧牲民眾最基本的生活用水“舒適度”為代價。而且,現有的水價標準已經足夠使低收入者懂得節約用水,任何細微的價格變動或許都將成為他們難以承受之重。如果這種一刀切的收費模式不能改變,很難想像,當水價高到使浪費成性的高收入者都懂得節約用水的時候,那些低收入者將因此而陷入怎樣的生存窘境?(廣西新聞網)

  水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在中國基本上處于壟斷地位,如果一旦漲價,最有經濟壓力的莫過于普通民眾,如此一來,這用錯地方的經濟杠桿顯然達不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並且還演變成了“少數人患病,多數人吃藥”。若一定要通過抬價來節約資源,就要找準浪費的源頭,對癥下藥,比如對工業生產用水、商業經營盈利用水采取較高的計價標準,而城市居民用水的計價標準則可以保持現狀或微微上調,這樣既能保證普通民眾用得起水,也能在一定限度上控制水的用量,實現資源節約的目的。(湖南《長沙晚報》)

  而現在之所以動不動就祭起漲價的大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比起其他的節水措施,漲價對企業和相關部門來說操作起來更方便,更能為其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北京《北京青年報》)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9-09-05 00:07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2
發貼心情
3、合謀“唱漲”令人不安民眾反對不敵專家支持

  自來水價醞釀上漲,居民普遍反對,我們注意到,專家的言論實在是匪夷所思。也難怪,且不說部分所謂專家已淪為各種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就專家自身來說,自然不會在意水價漲幾角錢,但有關部門必須注意到,多數普通民眾的承受能力和意見。水價上漲不能請幾個專家開個論證會了事,即便是舉行听證會這一相對公開民主的形式,當居民普遍反對水價上漲時,專家卻普遍支持,最終人們會發現,當居民普遍反對遇到專家普遍支持,幾個專家的意見,就成為水價調整決定性理由。這也許是有關部門和專家能頻頻成功合奏“水價上漲曲”的慣用伎倆和關鍵所在。(河南大河網)

  眾所周知,城市供水屬于具有天然壟斷屬性的公共服務行業,帶有一定的公共性,其首要目標並非贏利,不能簡單地以市場眼光來衡量水產品的價格,還應為消費者算細帳,考慮消費者的承受能力,讓公共產品價格與普通消費者收入接軌。何況,提升公共服務品質,還原公共產品公益本質,正在成為政府與社會的共識。盡管有消息說,經濟正在復甦,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1%。但是金融危機的沖擊也給民眾生活帶來很大的壓力。未來經濟發展仍然充滿不可預知性,不少民眾的實際收入水平下降了。如是經濟大環境下,專家出來幫供水企業嚷嚷漲價顯得極其不合時宜。(山東齊魯熱線網)

  再說,水產品到底該不該漲價,如何漲價,專家說了不算,供水成本核算與听證都是不可或缺的程序。听證主導者一方面要嚴格測算並公開供水成本,看看專家是否與供水企業一個鼻孔出氣,供水企業到底是“真虧”還是“哭窮”,讓民眾心中有一本明白賬。(浙江在線網)

  
三、水價成本秘而不宣民眾不要糊涂帳

  1、供水企業轉嫁成本水價改革並非水價上漲

  自來水“漲聲”一片,最被強調的兩個理由是“水廠虧損”和“節水環保”。供水企業將虧損的理由歸于水價偏低,顯然難以讓公眾接受。很多供水企業虧損的根本原因,與在壟斷經營狀態下,管理不善、人員大量超編密切相關。據統計,由于供水企業管理不善,全國城市公共供水系統管網漏損率在20%以上,城市供水每年損失至少在100億立方米。供水單位人員超標導致管理費用過高,更是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很多城市供水單位人員超編在50%以上。再加上企業盲目建設導致設施能力過剩,將經營成本與政策性成本混淆,導致成本不合理上升。很多供水企業抱怨虧損,但很少有企業願意公布其成本構成,在成本不透明和不合理的情況下,單純調整水價,將縱容供水企業管理不善和人員超標。(北京《新京報》)

  如果價格機制完善,合理提高水價的確可以起到調節居民用水的作用。但在經營壟斷、成本模糊和價格機制存在諸多問題的情況下,漲價不但不能達到節約用水的公共政策目標,反而成為企業轉嫁不合理成本的借口。從節水的視角看,國家推行水價改革的關鍵依然是合理確定成本,對管網漏損等成本一定要讓企業自己承擔,而不能轉嫁。(北京《農民日報》)

  更重要的是,每個城市,都基本只有一家供水企業,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供水企業越多,每家都要把管網鋪滿全城,吃水的平均費用就越高,一家供水企業是最優選擇。所以,每個城市的供水企業是自然壟斷者,就對價格有很大決定權。如果由供水企業自定水價,可能就會有人吃不起水。所以,水價改革關乎公平,供水企業絕不能只顧發財。(上海《上海證券報》)

  2、抬高水價與民爭利政府部門成為甩手掌櫃

  居民用水價格的制定和調整,壟斷的供水企業必須提供真實可信的成本信息,再通過听證會的辯論,才能調價。可恰恰供水企業從來沒有詳細披露過成本信息,讓人疑慮是一本糊涂賬。核心的問題是,現在的水價,都包括哪些成本,這些成本,是不是企業的實際支出。比如,如果把城市管網的成本納入水價,就缺乏理由,因為管網的費用已經完全由財政承擔了。再比如,供水企業的人工費用,究竟有多大,佔全部水費的比例是多少,企業是不是存在人浮于事,機構設置重疊人為增大成本的弊病?有沒有把公款吃喝、公款購置豪華車、出國旅游費用都算進了水價?這些信息公眾都從來不得與聞。(上海《上海金融報》)

  因為“低水價資助了高收入者”就要漲價;因為民眾收入高了,就有了“漲價的空間”,這些冠冕堂皇的漲價理由,其實都是一種悖論。漲價,要科學地漲,並且兼顧公平;而且還要有讓民眾接受的漲價理由。假如政府做甩手掌櫃,在公共事業上少投入甚至不投入;假如公用事業單位自身改革步伐滯後、機構臃腫、辦事效率低下等因素,而增加了水價成本,那麼,又憑什麼通過提價讓民眾買單呢?(河北《燕趙晚報》)

  3、配套政策望梅止渴推廣階梯水價勢在必行

  而且,“提高水價,同時出台對貧困人口的配套政策”听起來很美,但終究過于理想化。一方面,在很多時候,漲價總是很容易,而與之相配套的制度救濟卻很難及時跟上;另一方面,對于“低收入者”這樣一個籠統的概念,究竟應該如何準確定義?明乎此,必然涉及稅務、統計、民政等諸多部門,而其本身也無疑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原本水務部門就可以獨自搞定的事,何至于如此興師動眾?由此而產生的巨額成本,又該由誰來消化吸收?(上海東方網)

  顯然,讓佔極小部分的富人為利用社會資源多付出些,再由政府拿錢來救濟窮人,這听上去很美,在理論上似乎也說得通,然而,即使是那些所謂的專家恐怕都不會否認,在現有社會保障機制下,根本沒有可操作性。(北京《經濟參考報》)

  事實上,既要高收入者為高消耗水付出高代價,又要保障低收入者喝得起水,並非沒有兩全其美的中間路線可走︰即推行階梯水價,就是政府在合理核定居民用水及各類企業營業用水基本用量的基礎上,采取不同的計價標準,標準內水量實行低價,超過標準的水量加倍收費,這樣既能在保證低收入家庭用得起水的同時,還能通過高價水制約高收入者浪費水的現象,從而達到整體水價不降低,節約水資源的目的。(陝西華商網)

  如果階梯水價真的能夠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高收入者必然要為他們的浪費付出代價,這本身就是對低收入者的一種資助,又何必多此一舉地一邊漲價一邊發放補貼呢?倘若真的致力于“解讀水價問題”,專家們為什麼不為推廣階梯水價出謀劃策,而是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策動漲價攻勢?(上海解放網)

  
四、洋水務推高水價外資收益國人埋單

  1、外資水務跑馬圈地被指水價上漲幕後推手

  有業內專家透露,各城市要求提高水價的原因是很復雜的,並不是出于成本上升和水資源節約這麼簡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中國不少城市的水務領域專業經營由于有外資的參與,因此自來水價格的調控在一定程度上並不完全掌握在政府的手里。(北京《國際金融報》)

  據了解,外資參與中國水務領域經營的越來越多,比如,法國甦伊士集團北從昌圖、南到三亞、東起上海、西達重慶,在全國範圍內擁有22家合資企業。而具有153年水務領域專業經營歷史的法國威立雅公司也在中國掀起了收購狂潮,迄今為止拿下了天津、上海、北京、成都、昆明、蘭州等近19個城市的 21個合資項目。

  地方政府往往是根據合同價從外資手里買水,比如一噸水的成本是1.5元,政府的收購價格可能在1.8元到2元之間,然後政府再以低于收購的價格賣給城市居民。虧損時間長了,政府無法承擔,水價上漲就是唯一的選擇。(北京中國經濟網)

  2、城市供水拱手相讓外資綁架多個城市水價

  中國水務市場中悄悄刮起了一股外資風潮。以往,連年虧損、需要政府不斷補貼才能為繼的地方水廠卻成了外資角逐的“香餑餑”。在各地水廠招標中,經常出現的一幕是,幾大外資巨頭同台競標,不惜一擲千金、溢價幾倍甚至十幾倍搶奪原本虧損的水務項目。經過幾年瘋狂的擴張,外資佔據了國內一線城市 1/3以上的市場份額。外資巨頭們在進入中國15年後,已經以一個龐大的中國水務版圖進入了公眾的視線。(北京《經濟觀察報》)

  佔據多個城市水務市場後,外資會否通過不斷上調水價讓消費者為過高的競拍價買單?事實上,從2008年-2009年各地涌現出的上調水價熱潮很大程度上含有外資的利益訴求。據了解,2002年以來,尤其是2007年間,外資水務巨頭在中國掀起了並購狂潮,尤以具有153年水務領域專業經營歷史的法國威立雅公司為甚。有媒體仔細對比後發現,此前外資水務巨頭“豪賭”下注的城市幾乎均在本輪漲價潮之列。(甘肅《西部商報》)

  3、水價爭論敲響警鐘洋水務恐將威脅“水安全”

  一段時間以來,各地水價“漲聲”雷動,有關水價的論戰也風起雲涌。有觀點認為,外資水務企業是漲價的操縱者。這就是所謂的“外資威脅論”。對一些區域而言,如果“洋水務”壟斷了自來水市場,就意味著供水話語權掌握在外資手里,如果中國的水安全要依*外資來保障,無疑是值得憂慮的。

  8月23日《經濟觀察報》報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員及有關專家正就水價在部分城市調研。消息人士稱,此次調研的重點之一,是外資在中國水務市場的影響,以及外資與這一輪水價上漲的關系等。這被外界視為官方對最近民間關于水價論戰的一種回應。(北京中國網)

  外資參與對中國水價的影響近來有兩種論調,一種觀點認為把外資妖魔化了,在華主要外資企業目前所有簽約項目的供水能力,不到全國供水總能力的 10%,排名第一的法國威立雅公司實際市場佔有率不到3%。另一種觀點認為水價上漲與外資有關,比如,天津自1997年起與威立雅合作,居民生活用水的價格先後上調8次,由每噸0.68元提高到3.40元。顯然,這種爭論非常有價值,一方面能讓公眾清楚水價上漲的真正“元凶”;另一方面也能促使相關部門重新審視“洋水務”與水價上漲的關系。住建部及公眾而在關注水價的同時,更應關注中國未來的水安全。

  令人擔憂的是,“洋水務”不惜巨資在中國“跑馬圈地”,看中的恰恰是自來水在中國屬于壟斷行業。“洋水務”壟斷了一個區域的市場,就能享受壟斷帶來的種種好處,對中國某些區域市場而言,就意味著供水話語權掌握在外資手里,如果中國的水安全要依*外資來保障,無疑是值得憂慮的。據說,在不少發達國家,關系國計民生的城市供水都是被嚴格保護的,不會輕易讓外資並購或放任外資壟斷。有關方面需要意識到,中國的水務問題,不僅僅是水價問題,關鍵在于如何保障未來的水安全,一方面是要解決自來水從哪里來的問題,另一方面要解決水務市場誰說了算的問題,究竟是“洋水務”還是中國人自己?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9-09-05 00:08
       

 2   2   1/1頁      1    

 快速回復:
發貼表情
讀取發帖表情...
字體顏色 字體背景顏色 格式取消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超級連接 插入圖片 Flash圖片 realplay視頻文件 Media Player視頻文件 引用 清理代碼
讀取心情圖片...
顯示簽名    內容限制:字節.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