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搜索 風格 論壇狀態 論壇展區 我能做什麼

>> .
邦泰中國論壇黃河兩岸 → 想起了康同壁 - 也談中國人的“高貴精神氣質”

  發表一個新帖子  發起一個新投票  回復本主題 您是本帖的第 248 個閱讀者
  標題:想起了康同壁 - 也談中國人的“高貴精神氣質” 樹形   打印   收藏   推薦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樓主
發貼心情 想起了康同壁 - 也談中國人的“高貴精神氣質”
想起了康同壁 - 也談中國人的“高貴精神氣質” 2009-11-17
昭君

網友怡然的一篇“中國人為何缺少高貴的精神氣質”,在萬維引起了不少熱議。怡然文中對“高貴的精神氣質”是這樣定義的︰“高貴是一種美德,它和高傲是截然不同的。高貴不是盛氣凌人,更不是輕視和鄙視別人。高貴精神氣質的內涵及其豐富,它是指純粹,真誠,強大,負責的高貴人格,而高貴精神氣質的外在體現就是人的自尊,自愛,自信和自強。”對此我深有同感。受此文啟發,先後又有好幾位博主引伸開來,進行了很有意思的討論,包括山哥的博文,和論壇的一些相關文章。其中,山哥的博文因為提到了“高貴的精神氣質”要有教養和出身為背景(他用了戴安娜王妃和其他一些例子),引起了一些讀者的異議。爭議最多的一點,大概就是“高貴的精神氣質是否和出身有關”, 以及“談論高貴精神氣質是否是歧視勞動人民”,“中國到底有沒有貴族”這些敏感問題。這讓我想起了以前讀過的章怡和“往事並不如煙”中關于康有為女兒康同璧的章節, “最後的貴族”。這里就從這位中國“最後的貴族”談起,探討一下“中國人的高貴精神氣質”到底是什麼。

康同壁是康有為的次女,曾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生,曾任萬國婦女協會副會長,中國婦女協會會長,並在北平解放前夕被推為代表,參與和平解放北京談判。她的先生羅文仲,是梁啟超的名弟子,先後留學日本,英國,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國駐新加坡,倫敦,加拿大總領事,並曾在北京大學,燕京大學等擔任法學教授和系主任等職務。兩人育有一子羅容邦,留學後定居美國,是加州大學的教授。老人留在社會主義中國,用她的話說,是為了完成父親一些未能完成的事情。解放後她任職中國文史館,主要的工作就是整理康有為的資料和遺跡。她身邊還有一個女兒羅儀鳳一直陪著她。羅也是章這篇文章中的女主角之一,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末代貴族” 女子。

作為真正的前朝貴族,康同璧母女自然享有普通大眾沒有的一些特殊待遇和權利。但真正讓她們的高貴精神氣質彰顯的,是在她們和許多以前的“特權階層”一樣,在建國以後一次又一次政治風暴中受到沖擊之後的一些行為。她們在那些政治斗爭中表現出來的人格力量,可謂俠骨柔腸,高風亮節,而且施恩不圖報,完全是听從自己的良心。對此,章怡和歸因于康同璧身上中華文化和西方“貴族文化”的雙重燻陶。前者我們當然很熟悉,這里就不再贅言;後者,章特意引用了當時的大右派,也是康老的私交朋友儲安平的話來作為注釋。她說,儲安平在他那本著名的“英國采風錄”里,拿出整整一章的篇幅,分析西方貴族和貴族社會。他這樣寫道︰“英國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使每個人都成為君子,紳士。一個英國父親,當他的兒子還沒有成為一個man時,就已希望他成為一個 gentleman 英人以為真正的君子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正直,不偏私, 不畏難,甚至能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他不僅是一個有榮譽的人,並且是一個有良知的人”。 當然你可以說這些都是虛偽的表面文章,但泰坦尼克號沉船前那些紳士們所做的,可不是什麼表面文章吧。

在文革的腥風血雨中,康同壁盡管因為身份特殊而沒有受到什麼沖擊,但也直接間接地見識到運動的殘酷。但是,即便處在這樣惡劣的大環境里,康同璧也從來沒有對權貴低頭。對于她尊重欣賞的知識分子,比如章伯均,章乃器,羅隆基等人,不管他們頭上的帽子有多大,仍然毫不掩飾地表達好感,甚至冒著風險接納他們的親人(章怡和就在她家里寄居了很長時間),安排他們在自己家里見面。這些舉動,在那個時代,即便對于康同璧這樣的特殊身份的人物,也需要多大的勇氣啊。老太太費盡心機,花費不菲,安排了“二章”在她家會面之後說︰“右派都是好人;大右派就是大好人。再說,我不管你爸爸和章乃器是什麼左派,右派,只要來到我家,就是我的客人,我都要招待。而且,你爸爸和章先生都不是一般的客人,是貴客”。 還說︰“中國自古是禮儀之幫,現在卻聯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見面。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點文化也沒有!” 康同璧的這種樂于助人,不僅是針對章伯均這樣曾經有權有勢的人,也包括一些社會底層的人。比如她就曾經接濟一位章怡和不知來歷的普通女子林女士。後者在康家住了很長時間,在康老和羅儀鳳逝世,老宅子被一位當權領導強行霸佔之後,一直默默地在上邊分配的一所小公寓里守著康老的遺物。她說︰“哪天康老的後代來領取,我守到哪天!”。

作為前朝遺老後代(盡管是有革命性的遺老)的康同壁,受中華文化的燻陶可以說是深入骨髓。而文化大革命首先破壞的,就是他們那一代人最最引為自豪的禮儀和秩序。但就是在文革這樣的環境中,康同壁和她的女兒,也總是想方設法地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舊朋友們,營造一些懷舊的機會和條件。書中寫道一次作者回到康家借宿,發現屋子里坐滿了盛裝打扮,為康老祝壽的客人;大家的舊式裝扮讓她恍然覺得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她寫道︰“在那麼一個恐怖又瘋狂的環境里,大家都在苟活著,誰也談不上風節。但他們卻盡可能地用各種方式,方法維系著與昔日的精神情感聯系。去康家作客,服舊式衣冠,決非固有習癖的展示,也非富人闊佬對其佔有和曾經佔有的財富及文化的炫耀。 他們的用心之苦,的確體現出對老人的尊崇和祝福。然而,這種對舊式衣冠及禮儀的不能忘情,恐怕更多還是一種以歷史情感為背景的文化表達。盡管這些人必須听黨的話,政治掛帥,讀“毛選”,背“語錄”,去過革命化,格式化的生活。但他們的骨子里欣賞並懷念不已的,是風雅,細膩,高度審美化,私人化的日子。而康家老宅及舊式禮儀所蘊含的溫煦氣息和超凡意境,又使每個人自動獲得了精神歸屬和身份確認”。 這是怎樣一種高貴的精神氣質啊!

康同璧生前將父親所有的遺物,包括許多珍貴的文物和珍藏,全數捐獻給了國家。可是這樣一位樂善好施,無欲無求的老人,最後卻因為“級別不夠”而得不到更好的病房待遇,死于肺炎。無獨有偶,這樣的事,還發生在同一本書里的另外一位主角 -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身上(我在以前一篇文章“朋友是人生的一面鏡子”里面寫到過張伯駒和章伯均之間的“君子之交”)。曾經和張學良等並稱“民國四公子”的張伯駒,曾經冒著生命危險,在抗戰期間和夫人一起拯救了無數珍貴文物,並在解放後全數捐獻給國家(包括李白的真跡,八大山人的遺作等等絕寶)。作為一個知名票友,他對中國的京劇文化保護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但這樣一個人物,卻因為“級別不夠”,不能轉入條件好一些的病房而感染肺炎,死于後庫醫院。對此,章怡和感嘆道︰“其實,就算把官本位取消了,如果一個民族對文化的認識尚未成熟,像張伯駒這樣的文人,其社會地位總是會排在要人,貴人,闊人和各色成功人士之後,甚至是末尾”。這,也許正是我們民族的悲哀。

扯遠了。還是回到中國人的高貴精神氣質上來吧。我想,康同璧,張伯駒這些舊時代的老人身上的那種氣質,正是中國人曾經擁有的高貴精神氣質。當然這種正直,不畏強權,富有良心和同情心的精神氣質,並不只是在文人或者舊時代的後代身上才能找到,許多生活在其他階層的中國人,也擁有這樣的傳統美德。但這種獨立人格的精神氣質,似乎在中國文人身上表現得最為突出。古代的 甦軾,陶淵明,近代的錢鐘書,沈從文,老舍,都是這種精神人格的代表。那麼為什麼今天我們會感嘆“中國人為何缺乏高貴的精神氣質”呢?究其原因,不外乎兩個。首先,我們民族的這些優秀美德,經過這麼多年的政治運動和斗爭,早已被人們忘得一干二淨了。而最近三十多年的超速發展,又在這個文化斷層里輸入了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的“價值觀念”。今天的中國人,可以說是生活在一個“信念真空”里面, 因此人們才會有“人心不古, 世風日下”的感慨。作為一個群體,中國人的確已經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和精神理念。甚至連本來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守護者的知識分子,也成了“墮落的天使”(詳見楓苑夢客的文章).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才會發生大學生救人落水之後遭遇所謂的撈尸隊勒索這樣的令人發指的事情。同一事件中,那幾位奮不顧身跳入江中救出兩位溺水少年的大學生,正體現了這里所提倡的高貴精神氣質; 但那幾位持尸訛詐的所謂“撈尸隊”成員的行為,只能用“喪盡天良”來描述了。這里的高貴與否,和學歷無關,與出身背景無關,而與人格的高貴和低*有關。

如果中國人真的能夠重新拾起這些“老人們”身上體現出來的高貴的精神氣質,那中國離真正成為世界領袖的日子,恐怕就不遠了。/萬維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9-11-18 00:36
       

 1   1   1/1頁      1    

 快速回復:
發貼表情
讀取發帖表情...
字體顏色 字體背景顏色 格式取消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超級連接 插入圖片 Flash圖片 realplay視頻文件 Media Player視頻文件 引用 清理代碼
讀取心情圖片...
顯示簽名    內容限制:字節.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