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搜索 風格 論壇狀態 論壇展區 我能做什麼

>> .
邦泰中國論壇台海兩岸 → “特別費”風波看馬英九性格

  發表一個新帖子  發起一個新投票  回復本主題 您是本帖的第 373 個閱讀者
  標題:“特別費”風波看馬英九性格 樹形   打印   收藏   推薦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樓主
發貼心情 “特別費”風波看馬英九性格

特別費風波看馬英九性格

[陳子帛]  



  向來以清廉自持,號稱政治“不粘鍋”的馬英九,居然在台北市長即將卸任前一個月,栽在所謂“首長特別費”事情之上。無論調查結果如何,馬英九的形象和來之不易的品牌,已經受到了傷害。

  馬英九是否受到特定的政治算計,是否因為制度的缺失或者部屬的疏忽,而陷入自己最不愿意觸碰的貪瀆漩渦,我們無意對此做出主觀預測。

  從馬英九的事后補救措施,包括為了証明自己一介不取而盡數捐出特別費款項,以及接受國民黨廉能委員會獨立調查等等,可以看出這位政治帥哥正遭遇從政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同時也可以看出,作為泛藍陣營唯一能夠在2008年角逐總統的人選,馬英九在道德品格方面是何等地愛惜羽毛。

國民黨沒有予以全力維護

  在這次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暴中,我們發現了若干個值得揣摩的政治現象。

  台灣媒體的注意焦點,完全轉移到馬英九身上,而原本處于政治風暴中心的陳水扁及其涉及的國務機要費弊案,几乎被社會大眾忘記。民進黨方面更是如獲至寶,緊緊抓住不放,不斷借題發揮,步步進逼。目前的跡象顯示,民進黨打馬護扁的策略已基本奏效。

  馬英九以及他的核心團隊,對今次危機的停損點設計以及危機處理,出現了諸多漏洞和缺失。在危機爆發之初,馬英九沒有及時和國民黨中央相關部門進行溝通,研擬應對方案。同時,也沒有將特別費所有的瑕疵、不斷暴露的問題,坦然公開向社會大眾說清楚,以至于陷入被動挨打、難以脫身的窘境。可見,馬英九本人以及他能夠信任的核心團隊成員,處理危機的能力相當弱。

  人們當然更注意到,在馬英九身陷危機的過程中,來自國民黨內的政治聲援和力挺都極為零星稀少。多半人袖手旁觀,冷嘲熱諷,更有來自黨內本土派開始對外放風,推出所謂拱連排馬A、B方案,即刻展示出落井投石,乘人之危,隨時取而代之的強烈企圖心。

  稍有政治常識的人都會感受到,馬英九在黨內的人脈以及權力基礎,并不是外界想像的那樣堅不可摧。即使是泛藍陣營的支持者們,當看到馬英九一臉倦意、頭發零亂,為了自己的清白獨自一人左支右絀時,都會想到一個問題:難道他在國民黨內真的如此孤獨落寞,千山獨行嗎?與民進黨立委不分是非力挺陳水扁相比,形成鮮明的對照。

不能只依*個人的清廉自持

  沒有人會否認,迄今為止,馬英九依然擁有高于其他政治人物的民意支持率和認同度。他的政治形象,和陳水扁、李登輝、宋楚瑜、連戰等相比,都有明顯的優勢﹔沒有人會否認或者排斥馬英九的政治操守,還有彬彬有禮、誠實、學養高、學歷好、從政歷練記錄完備。

  但是,作為在野勢力翹首以待的領袖,除了形象清新、討好以及前述優點之外,這位極有可能引領台灣政治發展方向的人,其行政能力、危機處理能力和協調斡旋能力,基本上沒有受到嚴格的檢驗。

  圍繞一次特別費風暴,台灣輿論都不約而同地對馬英九的性格特征和缺陷,集中地做了點評和分析。

  對于一個有政治潔癖的政界人士,“不粘鍋”固然有其得天獨厚的好處,但政治并不是某一個人的游戲,需要有容乃大、海納百川的胸襟,需要與台灣本土的“博感情”氛圍進行恰到好處的結合。只是依*清廉自持是無法擔當領袖的。當領導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無法經受最起碼的檢驗時,清廉自持會在很大程度上反而成為一種束縛。

  不少來自泛藍陣營的人士,對馬英九的格格不入、疏于情感互動,都有嚴厲的批評。很多人反映,馬英九的個性龜毛,過多強調制度法律,經常得罪人而不自知。每日的行程安排緊湊,政治酬庸場面過于勉強,明顯是應付了事,猶如飯桌上“蘸醬油”,匆匆來去,完全不懂得市恩。

  這些固然是清廉自持的優點,但走到一個極端,就是寡恩,也就無法和世俗政治接軌。在台灣特定的政治舞台上,入鄉隨俗原本就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必須。即便像美國等西方民主社會,也沒有純而又純的法律人、政治人,更沒有將政治酬庸視為負擔累贅的政治領袖。

現代版本的袁紹?

  猶記得台灣《新新聞》雜志主筆黃創夏對馬英九政治性格作出的評價。他指出,一論及馬英九,就會即刻想起金聖嘆筆下的“好人”和“老實人”。他認為,馬英九更像《三國演義》中那位曾被視為是“天下盟主”、最后不斷慘敗虧輸的袁紹。

袁紹家世不錯,閱歷完整,學歷丰富,相貌堂堂,但卻是如史家所稱的“好謀寡斷,志大才疏”者。郭嘉認為袁紹“外寬內忌,好謀而無斷,能聚才而不能用才,聞善而不能納,諸子相斗,量小無大器”。此人表面上寬和謙恭,內心實際上計較記恨﹔聲名遠播,所以能招攬人才,但卻不會善用人才﹔喜愛請益智慧,但耳根子軟,東聽西聽,搖搖擺擺,就算有好的計謀也不會用,而且控管無方。總結而言,袁紹器量狹小,非大器之才。黃創夏說,如此描繪,對照一下馬英九,感覺上就有些眼熟。

  筆者曾在自己的博客里發表過感慨:搞政治的人,多少要有點草莽氣質,或者有一點流氓習氣,或者活脫脫就是一個大流氓。劉邦是,李世民是,朱元璋是。蔣介石曾經是,但皈依基督教之后,就開始不太像了。朱大可說,蔣介石在日記里整天懺悔,不斷對自己“斗私批修”,就知道他的江山坐不穩了。

  還可以說的是,李登輝也像是一個熟悉日本劍道的老流氓。陳水扁更像,不僅像流氓,而且還像只配行走于市井的無賴。說陳水扁毫無誠信,充滿機會主義權謀,源自他的流氓基因。

  不免再作感慨:流氓,只有流氓,才能大搖大擺走向權力的殿堂。

  馬英九肯定不是流氓,他是“溫良恭儉讓”的典范。而他是不是袁紹,是不是有“外寬內忌,好謀而無斷,能聚才而不能用才,聞善而不能納,諸子相斗,量小無大器”的致命缺陷,經過這次風波之后,則容當讀者諸君細作思考。

﹒作者是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 /特別費風波看馬英九性格

[陳子帛]  (2006-11-25)



  向來以清廉自持,號稱政治“不粘鍋”的馬英九,居然在台北市長即將卸任前一個月,栽在所謂“首長特別費”事情之上。無論調查結果如何,馬英九的形象和來之不易的品牌,已經受到了傷害。

  馬英九是否受到特定的政治算計,是否因為制度的缺失或者部屬的疏忽,而陷入自己最不愿意觸碰的貪瀆漩渦,我們無意對此做出主觀預測。

  從馬英九的事后補救措施,包括為了証明自己一介不取而盡數捐出特別費款項,以及接受國民黨廉能委員會獨立調查等等,可以看出這位政治帥哥正遭遇從政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同時也可以看出,作為泛藍陣營唯一能夠在2008年角逐總統的人選,馬英九在道德品格方面是何等地愛惜羽毛。

國民黨沒有予以全力維護

  在這次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暴中,我們發現了若干個值得揣摩的政治現象。

  台灣媒體的注意焦點,完全轉移到馬英九身上,而原本處于政治風暴中心的陳水扁及其涉及的國務機要費弊案,几乎被社會大眾忘記。民進黨方面更是如獲至寶,緊緊抓住不放,不斷借題發揮,步步進逼。目前的跡象顯示,民進黨打馬護扁的策略已基本奏效。

  馬英九以及他的核心團隊,對今次危機的停損點設計以及危機處理,出現了諸多漏洞和缺失。在危機爆發之初,馬英九沒有及時和國民黨中央相關部門進行溝通,研擬應對方案。同時,也沒有將特別費所有的瑕疵、不斷暴露的問題,坦然公開向社會大眾說清楚,以至于陷入被動挨打、難以脫身的窘境。可見,馬英九本人以及他能夠信任的核心團隊成員,處理危機的能力相當弱。

  人們當然更注意到,在馬英九身陷危機的過程中,來自國民黨內的政治聲援和力挺都極為零星稀少。多半人袖手旁觀,冷嘲熱諷,更有來自黨內本土派開始對外放風,推出所謂拱連排馬A、B方案,即刻展示出落井投石,乘人之危,隨時取而代之的強烈企圖心。

  稍有政治常識的人都會感受到,馬英九在黨內的人脈以及權力基礎,并不是外界想像的那樣堅不可摧。即使是泛藍陣營的支持者們,當看到馬英九一臉倦意、頭發零亂,為了自己的清白獨自一人左支右絀時,都會想到一個問題:難道他在國民黨內真的如此孤獨落寞,千山獨行嗎?與民進黨立委不分是非力挺陳水扁相比,形成鮮明的對照。

不能只依*個人的清廉自持

  沒有人會否認,迄今為止,馬英九依然擁有高于其他政治人物的民意支持率和認同度。他的政治形象,和陳水扁、李登輝、宋楚瑜、連戰等相比,都有明顯的優勢﹔沒有人會否認或者排斥馬英九的政治操守,還有彬彬有禮、誠實、學養高、學歷好、從政歷練記錄完備。

  但是,作為在野勢力翹首以待的領袖,除了形象清新、討好以及前述優點之外,這位極有可能引領台灣政治發展方向的人,其行政能力、危機處理能力和協調斡旋能力,基本上沒有受到嚴格的檢驗。

  圍繞一次特別費風暴,台灣輿論都不約而同地對馬英九的性格特征和缺陷,集中地做了點評和分析。

  對于一個有政治潔癖的政界人士,“不粘鍋”固然有其得天獨厚的好處,但政治并不是某一個人的游戲,需要有容乃大、海納百川的胸襟,需要與台灣本土的“博感情”氛圍進行恰到好處的結合。只是依*清廉自持是無法擔當領袖的。當領導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無法經受最起碼的檢驗時,清廉自持會在很大程度上反而成為一種束縛。

  不少來自泛藍陣營的人士,對馬英九的格格不入、疏于情感互動,都有嚴厲的批評。很多人反映,馬英九的個性龜毛,過多強調制度法律,經常得罪人而不自知。每日的行程安排緊湊,政治酬庸場面過于勉強,明顯是應付了事,猶如飯桌上“蘸醬油”,匆匆來去,完全不懂得市恩。

  這些固然是清廉自持的優點,但走到一個極端,就是寡恩,也就無法和世俗政治接軌。在台灣特定的政治舞台上,入鄉隨俗原本就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必須。即便像美國等西方民主社會,也沒有純而又純的法律人、政治人,更沒有將政治酬庸視為負擔累贅的政治領袖。

現代版本的袁紹?

  猶記得台灣《新新聞》雜志主筆黃創夏對馬英九政治性格作出的評價。他指出,一論及馬英九,就會即刻想起金聖嘆筆下的“好人”和“老實人”。他認為,馬英九更像《三國演義》中那位曾被視為是“天下盟主”、最后不斷慘敗虧輸的袁紹。

袁紹家世不錯,閱歷完整,學歷丰富,相貌堂堂,但卻是如史家所稱的“好謀寡斷,志大才疏”者。郭嘉認為袁紹“外寬內忌,好謀而無斷,能聚才而不能用才,聞善而不能納,諸子相斗,量小無大器”。此人表面上寬和謙恭,內心實際上計較記恨﹔聲名遠播,所以能招攬人才,但卻不會善用人才﹔喜愛請益智慧,但耳根子軟,東聽西聽,搖搖擺擺,就算有好的計謀也不會用,而且控管無方。總結而言,袁紹器量狹小,非大器之才。黃創夏說,如此描繪,對照一下馬英九,感覺上就有些眼熟。

  筆者曾在自己的博客里發表過感慨:搞政治的人,多少要有點草莽氣質,或者有一點流氓習氣,或者活脫脫就是一個大流氓。劉邦是,李世民是,朱元璋是。蔣介石曾經是,但皈依基督教之后,就開始不太像了。朱大可說,蔣介石在日記里整天懺悔,不斷對自己“斗私批修”,就知道他的江山坐不穩了。

  還可以說的是,李登輝也像是一個熟悉日本劍道的老流氓。陳水扁更像,不僅像流氓,而且還像只配行走于市井的無賴。說陳水扁毫無誠信,充滿機會主義權謀,源自他的流氓基因。

  不免再作感慨:流氓,只有流氓,才能大搖大擺走向權力的殿堂。

  馬英九肯定不是流氓,他是“溫良恭儉讓”的典范。而他是不是袁紹,是不是有“外寬內忌,好謀而無斷,能聚才而不能用才,聞善而不能納,諸子相斗,量小無大器”的致命缺陷,經過這次風波之后,則容當讀者諸君細作思考。

﹒作者是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 /早報網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6-11-25 20:03
       

 1   1   1/1頁      1    

 快速回復:
發貼表情
讀取發帖表情...
字體顏色 字體背景顏色 格式取消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超級連接 插入圖片 Flash圖片 realplay視頻文件 Media Player視頻文件 引用 清理代碼
讀取心情圖片...
顯示簽名    內容限制:字節.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12500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