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搜索 風格 論壇狀態 論壇展區 我能做什麼

>> .
邦泰中國論壇黃河兩岸 → 華爾街日報︰中國房地產要在2011年崩盤?

  發表一個新帖子  發起一個新投票  回復本主題 您是本帖的第 223 個閱讀者
  標題:華爾街日報︰中國房地產要在2011年崩盤? 樹形   打印   收藏   推薦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樓主
發貼心情 華爾街日報︰中國房地產要在2011年崩盤?

華爾街日報︰中國房地產要在2011年崩盤?


  近日,一張“中國房地產崩盤時間表”在網絡上流傳甚廣,還引起了中央電視台等媒體的關注和討論。該時間表將2005年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走勢與1985-1991年的日本房地產市場相比較,發現本幣升值、房價上漲、房價下降和地王誕生等走勢中日兩國基本雷同,只不過相差了整整20年。由于1991年日本房地產崩盤,這是否意味著2011年中國房地產也會出現崩盤呢?

  雖然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中日兩國在人口結構和城市化率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這導致中國房地產市場很難在短期內徹底崩盤。當然,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確實存在泡沫,按照日本的經驗,2011年左右,中國房地產市場注定要經歷一次正常的調整,但還不至于崩盤(比如房價下跌30%以上)。

  自從2005年人民幣走上升值之路以來,關于中國重蹈日本覆轍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從表面上看,中國啟動人民幣升值確實帶來了資產價格泡沫,但日本最大的失敗教訓是在本幣升值的同時采取了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而中國在人民幣升值期間(特別是2006-2008年上半年)一直采取的是緊縮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這阻礙了資產價格泡沫的進一步吹大。

  目前的風險在于,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實施了過度寬松財政和貨幣政策,而且人民幣升值預期也不斷增強, 2009年房價和地價出現了大幅飆升,銀行系統的壞賬風險也在上升,這一點和1987-1989年的日本非常相像。值得欣慰的是,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中國政府已經部分退出經濟刺激計劃,而且也通過金融、土地和稅收等手段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提高多套房的首付比例、打擊開發商的囤地行為和控制商業銀行對房地產商的授信額度等等。未來隨著出口的復甦和通脹率的上升,加息勢必會給房地產市場帶來沖擊。

  當年日本的泡沫經濟之所以崩盤就是因為在1989年左右,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財政和貨幣緊縮政策。比如,從1989年5月開始連續提高利率,從3.25%提高到1990年8月的6%,而且從1990年4月到1991年末對日本銀行實施嚴格的窗口管制。最具殺傷力的是日本政府在1991年制定了“地價稅”,決定1992年起,凡持有土地者必須繳納土地持有稅,以打擊土地市場的投機行為。這對中國的啟示是,目前中國實施的一系列宏觀緊縮政策以及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在未來兩年無疑會給房地產市場帶來調整的壓力,但這種調整並不意味著房地產市場會出現崩盤。

  中國目前的城市化率為45%,由于包括了並非在城市定居的農民工,這一數字還有所高估,而日本1985年左右的城市化率在70%以上,已經基本完成了城市化。再加上中國人“居者有其屋”的傳統觀念很難改變,這意味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確實存在大量的自住需求需要滿足,這是房地產市場難以崩盤的最有力支柱。

  另外,中國房地產市場上的投資需求也需要滿足。某種程度上,投資需求才是剛性需求,自住需求只是潛在需求。房地產市場的旺盛投資需求與中國國內投資渠道狹窄有關,與投資房地產的稅收成本較低有關,但也與人口結構有關。日本當年之所以出現泡沫破滅也因為人口的老齡化,日本1987-1992年間人口平均年齡接近50歲,投資熱情已經衰退,而目前中國人的平均年齡大致在32歲左右,正是投資熱情的高峰期,這也導致房地產市場即使出現調整,投資者也不會過于悲觀從而助推房價非理性下跌。更何況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受到政府土地壟斷和開發商囤地捂盤的制約,而需求卻受到城市化的推動,這必然會帶來供不應求的預期,只要有供不應求預期就一定會有泡沫,而且還不容易徹底破滅。這一點同股市不同,因為房地產既是投資品又是消費品,背後有真實需求的支撐。

  此外,從常識出發,如果高房價已然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甚至大多數普通老百姓都在擔憂房地產市場的崩盤,都自制圖表來分析房地產市場的風險,那麼房地產市場就不一定會崩盤,因為都在翹首等待房價下跌時趕緊入市。這一點與股市似乎也不同,股市在泡沫時期,大多數投資者可能並不盼望崩盤,只是希望股價越漲越高,只有這個時候市場才容易突然崩盤。

  當然,房地產市場短期難以崩盤並不意味著政府可以高枕無憂,增加有效供給和抑制投機需求是政府不容回避的責任,不能繼續縱容房地產泡沫,否則房地產一枝獨秀的發展將惡化資源配置結構、拉大收入差距以及制約消費增長。長此以往,將導致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這一點毋庸置疑。

  (本文作者崔宇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專欄撰稿人。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您可以寫信至yu.cui#dowjones.com與作者聯系。)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10-03-30 01:23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2
發貼心情
中国天灾警示还账时

2010/03/29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天灾警示还账时

韩咏红

  殃及6000多万群众受灾,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亿亩耕地收成受损的罕见大旱,曝露出中国西南地区生态保护与水利工程长期失修的问题。

  重旱背后是否存在人为因素,国内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环保人士与学者指出,多年来滥砍滥伐导致的生态欠账,以及西南地区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的水利欠账,是灾情严重的原因。在另一方面,包括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研究院以及云南省水利官员,则是以气候变化来回应外界的相关质疑,他们强调重旱是正常的周期性自然灾害,是大自然自身调整的结果而非“人祸”所致。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前天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场大旱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发生了作用。

  然而,支持“气候变化”或“周期性自然灾害”说的一方,也并没有直接地回应外界几个主要方面的尖锐疑问:包括西南地区各大江河支流上星罗棋布的水坝与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云南大规模种植橡胶树以及外来物种桉树对水土环境的冲击,是否构成当地气温逐年上升的因素?当然,上述的人为因素对这场夏秋冬连旱的直接或间接“贡献率”是有多大,质疑者中也无人能说得清楚,承认对此仍缺少系统研究。但大家不厌其烦地反复重申,正因为环保实在是个过于重要的课题,而这几年来中国忽视环保而给民众健康、生命造成损害,这方面已有足够多的教训。

  事实上,对于水电站与经济林种植生态影响研究的不足,这本身就暗示了有关方面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还未尽如人意。

  反思一场天灾,除却思考灾难导因中的“人祸”因素外,也需检讨事前防灾减灾工作是否得利。天灾固然不可避免,但是有效的预防与准备,能够减少灾后的损失。例如说,倘若房子建设得牢固,那自然灾害中人命与经济损失当可减少。同理,如果水利工程事先进行得当,旱区灾民生产与生活必能少受缺水之苦。

  水利部副部长刘宁上周就坦言,西南地区水利工程长期欠账,病险水库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坏严重,在大旱面前不堪一击。以问题突出的云南省为例,该省有效灌溉只占耕地面积的37%。

  而这不是云南独有的问题,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中国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一些地方在干旱面前束手无策,水利设施不堪重负。全国18亿2600万亩耕地中,有半数是没有灌溉条件的“望天田”,即使是建成的8亿6700万亩灌溉耕地,也普遍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等问题,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6%。

  情况是如何演变至此?这又要回到知识界批评多时的“GDP主义”。建造发电站的经济效益远大于保障居民生活用水与农业灌溉的工程,因而前者数量猛增而后者年久失修。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犹如一个加速器,不计社会与环境资源代价地追求经济发展,对经济有利的事业迅猛发展,而经济效益较低或回报较慢的工程乏人问津,最终不论是社会、环境都不堪重负,结构性矛盾不断暴露。

  这几年重大天灾不断,平心而论,中央与地方政府应急反应与协调能力都明显提高:调遣部队舒缓灾情,调配救援物资与稳定物价,利用官方媒体主动发表信息稳定社会情绪,当局在许多方面都已经驾轻就熟。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每一次天灾,都让人发现又一个被忽略的领域,牵扯出一系列问题:2008年南方雪灾,大批农民工滞留火车站的悲壮画面,凸显铁路运力严重不足;四川地震后,满目疮痍的废墟瓦砾与宝贵生命的损失让各界惊觉县乡房屋与学校建筑安全标准低下,而2010年的这场大旱,则是突出了对水利工程的长期忽视与工作缺失。

  每一次灾害,受创最大的总是弱势的一方,农村农业是弱势部门,环境也是一种“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苦难往往因撼动不了全局而遭到轻视,但是日积月累的矛盾对于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与安宁却未必没有影响。说到底,不论是社会的、还是环境的代价,欠账迟早会在账面上显现,总是要还的。在大灾后清理欠账,既是一种无奈,也是必须。

《联合早报》

<--endmsg-->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10-03-30 01:25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3
發貼心情
地沟油关系到中国国家声誉

2010/03/29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纪赟
中国聚焦

  GDP与数字化的增加,永远代替不了民众日常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时物质上的发展也永远代替不了制度上进步与提升。

  从三聚氰胺到毒豇豆,再到地沟油,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考验普通民众的心理极限。然而,奇怪的是,这样的问题永远会在那里层出不穷。

  这一次也不例外,只不过其恶心的程度,还是有点超越了一个正常人的想象力范围。如果不是一位国家官员,中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同时也是武汉大学教授何东平先生的揭露,那么我相信任何人都不太敢相信,全中国人每年会吃掉200万到300万吨这种让人一听名字就会倒尽胃口的东西。所以,不仅中国国内的舆论哗然,连日本的网友也以无比嘲讽的口吻,调侃中国人的生存能力堪比蟑螂。

  话虽然很是刺耳,但是没想到在很多网站上却得到了很多中国网友的共鸣。考虑到中国民间舆论对于日本素乏好感,能有如此反应实在可以看出对此事的积愤之深。

  然而在中国,民间的积愤要想转移到政府的作为,其间往往会存在着不小的时间上的空缺。这次也不会太例外,所以何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他所在工作组的目标就是在政府部门支持下,用5到10年时间在中国杜绝地沟油”。换而言之,乐观一点的话,普通民众还会与这种绝对独一无二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特殊食品相伴最少5到10年。

均衡、公平、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在最近二三十年的发展中,真的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华人,无论生活在大陆还是海外,提到这些物质成就都无比自豪。然而,在自豪之余,却总是有些地方让人觉得非常奇怪。中国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数月之后上海又将斥资成百千亿承办世博会。中国的载人飞船早已上天,目前正在准备实施登月计划。另外中国还刚刚建成了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终于实现了横跨半个中国的贴地飞行,并且在未来几年里,高速铁路网还将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全国。这是连财大气粗的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都为之望而却步的工程。然而,这么艰难的科技上的突破,其难度却还是比不上仅仅让普通民众不要再吃垃圾中回收的食品这么一件小事。可见GDP与数字化的增加,永远代替不了民众日常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时物质上的发展也永远代替不了制度上进步与提升。中国真的到了要改变自己发展模式与发展观念的时候了,如果不去追求一种均衡、公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过去的成果都有化为乌有的危险。

  最近几年,中国一直希望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所谓硬实力无非是指国家的科技、国防以及GDP、硬件设施等有形的物质上的实力;与之相应的就是文化、制度、管理、人民素质等相对无形的实力,即软实力。我不知道中国的软实力到底应该如何得到提高,虽然最近几年中国在海外大力推广孔子学院以拓展中国的文化,并且还会投资公关宣传以改善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然而我知道的是,像毒奶粉、地沟油这种事件的频出,虽然在表面上伤害的主要是大陆民众的健康,但在深层上,其实是在国家的形象上大大地抹了一把黑。因为无论如何,你也不会相信一个每天生活在这样糟糕环境的国度里的国民,会有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所谓的软实力决不是无形的,如果中国真要提升国家的软实力,那么先处理好中国的食品问题吧。每天连吃饭、喝水都要提心吊胆的国度,人民根本没有资本自豪。

新加坡佛学院助理教授
<--endmsg-->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10-03-30 01:26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4
發貼心情
政绩亮丽百姓苦 整治污染先治官  

2010/03/29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政绩亮丽百姓苦 整治污染先治官  

太阳报  

<--sk--> <--sk--> * 阳奉阴违 消极抵制  

廿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刚开始,中国便接连爆发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悲剧。单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大规模铅中毒事件,便先后在四川内江、湖南郴州嘉禾,以及陝西凤翔等地爆发。其中湖南嘉禾县铅中毒儿童的数字,更飙升至超过三百人。无辜稚童用他们一生的健康,甚至脆弱的生命,为权贵的贪婪、官员的无能和政府的失误埋单。社会不仁,以弱者为刍狗,怎不令人扼腕?  

   

无独有偶,英国着名医学杂志《刺针》日前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后沉重的环保代价算帐。报告称,环境污染正成为危害中国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中国每年死于因空气污染所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人数,高达一百三十万。  

   

除了空气污染令蓝天消失外,水污染同样导致绿水不再。中国二百条主要河流中,目前仅有一半的水质适合饮用;而在二十八个主要湖泊和水库中,更有逾四分三的水质不适合饮用。  

   

残酷的现实,恐怖的数据,既让人哑然失语,更惹人痛苦反思。多年来为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不惜牺牲国人的生活质素和身体健康,过度耗费宝贵的自然资源,更让环境蒙受无可挽回、不可逆转的破坏,甚至威胁到民族的存亡,这种以牺牲后代福祉为代价,要钱不要命的发展模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长期以来,GDP数字在地方官政绩考核体系中佔据了主要位置。经济愈上得快,升迁的机会愈高,手中掌握的权力也愈大,藉机谋取私利也愈容易。  

阳奉阴违 消极抵制  

   

相比之下,环保则变成可有可无,甚至连「花瓶」也算不上,许多地方官更将之视作负累。前几年当局推动的「绿色 GDP」因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消极抵制而无疾而终,推动环保阻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内地不少地方,环保仍未列入政绩考核体系,可见整治污染、改善环境的最大障碍,其实在官场。  

   

以湖南嘉禾的血铅事件为例,被指是污染源头的两家企业,从建厂到生产,环保部门一直在干预,并先后十次处以罚款甚至责令停产,然而十道「令牌」如同废纸,毫无阻吓作用。直至去年底,当地陆续有小朋友被验出血铅超标,惊动全国,政府才不得不下令污染企业停产。  

   

嘉禾属于贫困县,政府急于招商发展经济,对污染企业放软手脚,甚至刻意放纵。环保部门虽有执法权,但其本身归地方政府管,一切须以「经济大局」为重,结果有法不能执,有权变无权,只能眼睁睁看着铅毒四处肆虐。  

   

经济发展优于一切,GDP数字代表一切的政绩思维,其实正是当下中国最大的「污染源」,毒化官场,遗害百姓,殃及后代。整治污染,首先要从整顿官场开始,不严惩那些只求GDP数字光鲜亮丽,懒理百姓断子绝孙的无良官员,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将永远与中国无缘。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10-03-30 01:28
       

 4   4   1/1頁      1    

 快速回復:
發貼表情
讀取發帖表情...
字體顏色 字體背景顏色 格式取消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超級連接 插入圖片 Flash圖片 realplay視頻文件 Media Player視頻文件 引用 清理代碼
讀取心情圖片...
顯示簽名    內容限制:字節.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9375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