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搜索 風格 論壇狀態 論壇展區 我能做什麼

>> .
邦泰環球論壇大西洋兩岸 → 關于尊嚴與創新︰美國夢還是全世界人共有的夢嗎?

  發表一個新帖子  發起一個新投票  回復本主題 您是本帖的第 165 個閱讀者
  標題:關于尊嚴與創新︰美國夢還是全世界人共有的夢嗎? 樹形   打印   收藏   推薦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樓主
發貼心情 關于尊嚴與創新︰美國夢還是全世界人共有的夢嗎?

于尊嚴與創新︰美國夢還是全世界人共有的夢嗎?

薛斐 撰文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美國,這個國家仍然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有人說,中國很快會趕上美國。這種說法是否正確,要看從哪個角度、哪個層面去看。從國家實力的角度去看,也許是對的。從個人生活方式和創新活力的角度去看,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差距恐怕比許多中國人所想象的要大很多。我覺得,人的尊嚴和創新活力是密切相關的。

  記得曾經有老專家、教授跟我討論過尊嚴跟創新的關系。其實,當時我們是在討論台灣人的創意對于華人世界的貢獻。我認為,台灣的社會環境,對人的思想限制比較少,整體收入比較高,所以創意比較活躍。但是,這位老教授認為,人在條件比較艱苦的環境中更會激發創新活力,也許他比較相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吧!但我認為,人只有在尊嚴、輕松的氛圍中才會有更多的創新。也許,兩種處境都會激發創新,但創新的成果一定有所不同。革命性的創新、破壞性的創新,和繼承性的、創造性的創新,兩種機制應該是不同的。磁石般的吸引力和山洪暴發般的破壞力,都是一種能量,效果是不同的。

  在來看美國,這個國家對全球人才的磁石效應,有許多事情可以佐證。就拿最近的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間諜案來說,我注意到,在美國的俄羅斯間諜是俄羅斯人,這不奇怪,但在俄羅斯為美國做間諜的也是俄羅斯人,這就說明美國吸引人才的魔力了。

  “努力讀書、努力工作,你就有機會,你就會成功,這就是美國夢(American Dream)。”“美國夢”,其實是說,這種生活在美國是真實的,是其他國家人的夢。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在我們中國人心里,也有這樣的美國夢嗎?

  7月10下午,在龍應台文化基金會的“台北沙龍(Taipei Salon)”系列活動上,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司徒文做了主題為“以矛攻盾的美國(The Paradox ofAmerica)”的演講,探討美國來自南轅北轍不同移民背景、不同文化族群的3億人口,如何組成一個和諧的國家。在這次演講中,他對“美國夢”做了上述詮釋。

  我本來是要去听這場演講的,但臨時回北京一趟,剛好錯過了。回到台北就立刻找新聞報道資料,希望把這個對中國大陸、台灣和世界許多國家、民族的文化都有研究的職業外交官的演講當作一面鏡子,反射一下我們自己。

  司徒文擁有英國文學博士學位,但從事外交工作長達30余年,曾派駐巴基斯坦、黎巴嫩、南韓及澳洲,並曾兩度派駐北京的美國大使館。

  司徒文父親為愛爾蘭和意大利後裔,母親為亞美尼亞人。他的家族是美國族群融合的縮影。祖父是銀行副總裁,遇上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家道中落,父親連中學都無法畢業。這樣的成長環境,司徒文卻*自己拿到博士,成為職業外交官。以他自己的經歷為實例,他說︰“這就是美國”。

  司徒文認為,多元性社會、個人自主性以及公平的競爭機會,是讓美國得以成功、且持續吸引世界各地優秀人才的三項特質。

  他說,美國是一個多元社會,不同種族、宗教能和睦共處。“多元融合,是美國文化的首要特質。”作為一個負面的實例,他回憶當年被派駐黎巴嫩時的觀察。他發現那里的人們,雖然大家都是“穆斯林”,卻會因派系、政黨、種族的不同而爭斗。黎巴嫩人與巴勒斯坦人作戰,遜尼派和什葉派不和。

  從司徒文的談話,聯想到台灣。從每個人的面對面的互動中,我也可以感受到那種和諧相處的美和幸福。可是,從媒體和政治活動中,卻又能看到台灣的族群融合還差存在一些值得改善的空間。其實,在台灣,制造不和諧的人並不多,只是這些不和諧的聲音常常被極為發達的媒體給放大了。

  美國的第二個特質,就是重視個人的獨立自主性。司徒文說,他大學畢業後,父親只跟他說︰“別回來、別來煩我,也別跟我要錢,你現在要*自己。”因為重個人,美國人從小就培養小孩要獨立自主;在美國,人人都為自己打拚。

  每個人對自己負責,更不需幫別人承擔。2007年,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校園槍擊事件,凶手是韓裔學生,當時駐韓的司徒文,面對韓國官員的致歉,不解地反問︰“為什麼要替別人道歉?美國不會因為個人行為,影響對整體的看法或態度。”

  “不要因為個人行為影響對整體的看法或態度”,這一點我也覺得在不同族群之間的交流中十分重要。在台灣,經常有人說“大陸人”如何。在大陸,也經常听到有人說“台灣人”如何,也常听到“上海人”、“河南人”、“廣東人”、“東北人”如何。甚至我們常常把人簡單地歸類為“男人”、“女人”。人們之間總是會給對方貼上一些“標簽”,以便認識對方。不過,當我們給某人貼上某個標簽之後,不應該就此認定他就是這樣的人,而是應該經常去留意觀察和驗證,那個標簽是否真的符合那個人的特征。

  美國文化的第三個特質是機會無窮、人人平等。“只要努力就可以圓夢。”司徒文還特別以林懷民、張忠謀、李遠哲這些在美國取得成功的台灣人舉例,說明他們都是*自己的努力,終在美國獲得成功,而且又回到台灣,為這里的社會做出貢獻。

  司徒文說,“在歐洲,個人若沒有成就,會被認為是缺乏背景,或身分地位不夠高;但在美國會被人認為,那一定是因為你自己努力不夠。”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可以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因為有能力就會獲得同等報酬,“美國夢,人人有機會,非常公平。”

  另外,提到美國人,世界各地的許多人都認為“個人主義”是一個重要特征。但司徒文以自身成長的經驗來解讀為何講求個人主義的美國同時也重視集體主義的融合觀。

  司徒文說,除了運動、課堂、選美等式的個人主義,其實美國人也兼具“務實”精神與強烈“共同體意識”,這與美國立國與開墾歷史有關。當一個人來到新大陸時,必須依賴鄰居提供的幫忙與安全互助。

  有意思的是,美國人沒有集體主義式的罪惡感或責任感,但卻提供許多政府援助給別的國家,也會有比爾.蓋茲等慈善捐款大戶,以及關于氣候變遷的研究與提艾滋病醫療的計劃等等。

  聯想到我自己在中國大陸所受的教育,共產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在頭腦里根深蒂固。可是,在一個沒有私有財產的社會里,公共財產又常常被踐踏和破壞。

  在美國,在台灣,一方面處處感受到個人對私有財產、個人隱私的高度保護,另一方面也感受到大家對別人的財產和公共財產的尊重和保護。這似乎告訴人們,在一個社會中,共有財產和私有財產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們不懂得怎樣對待自己和別人的私有財產,我們也就不可能懂得怎樣對待公共財產。從邏輯上說,如果不理解什麼是私有財產,又怎能理解和保護公共財產呢?例如,在台灣雖然很講究私有財產、個人隱私,但與人共處同一個空間的時候,大家都會注意自己的說話聲是否太大,更不用說在公共場合抽煙這種事情了。甚至打嗝放屁也會走開一下,有的人干脆沖去衛生間,以免污染大家共處的空間。

  美國夢,如果真的是理想的,那麼它就應該成為全世界每一個人的夢。這樣,這個“夢”也就屬于全人類而不是被美國人獨享了。追逐這樣的夢,也許真的應該從個人主義開始,以集體主義為歸宿。

  以多元化容許與自己不同的人、事和思想存在,以個人主義鼓勵每個人積累私有資產、追求個人成功,同時以機會均等來人人平等地尊重每一個個體,每個個體也尊重大家的共有資產。這一切的前提,當然是每個人都明白,什麼是私有資產,什麼是共有資產。例如,我的宗教信仰屬于我的私有財產,我和你共處同一個房間、車廂,這個地方就是我和你的共有資產。

  其實,我這篇文章跟“美國”沒什麼必然聯系。這是“美國夢”、“英國夢”還是“中國夢”,只是一些代名詞而已。重要的是,讀者朋友,“你的夢”是什麼?怎麼實現?/backchina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10-07-16 00:35
       

 1   1   1/1頁      1    

 快速回復:
發貼表情
讀取發帖表情...
字體顏色 字體背景顏色 格式取消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超級連接 插入圖片 Flash圖片 realplay視頻文件 Media Player視頻文件 引用 清理代碼
讀取心情圖片...
顯示簽名    內容限制:字節.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9180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