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
吳敬璉︰中國的問題在于政府權力太大 強勢政府管得太多
吳敬璉︰中國的問題在于政府權力太大 強勢政府管得太多
南方新聞網
[導讀]如果強勢政府強化到一定程度,那就不叫市場經濟,就叫權貴資本主義了。鄉鎮企業改制了,這個意義極其重大,是繼農業承包之後一次大的革命,改變了中國經濟最基礎的結構。
1990年代國企改革進展不多,政府改革進展不多,法治進展不多,這都是它的缺陷。
我個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家的發展方向不能出錯。人們並沒有看到問題的癥結是政府權力太大,反而認為是政府管得不夠,希望用擴大政府權力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吳敬璉先生接受致敬 (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圖)
沒有法治上的推進,經濟改革走不遠
南方周末︰新世紀頭10年,中國經濟從GDP來看一直在以10%的速度增長,但即便取得如此不俗的成就,為什麼社會上仍有一些不滿的聲音?
吳敬璉︰我想可能有這麼一個問題。現代化的過程往往是各種矛盾被暴露、被釋放,而且有時變得激化的一個過程。發展經濟學有個可以說是定理性的概括,就是說︰在現代化已成為現實的情況下,這個社會趨于穩定;但在這個現代化的過程之中,社會矛盾錯綜復雜而且容易激化。
舊體制下,雖然整個經濟發展水平很低,大眾的生活水平也很低,但整個社會是一個凍結的狀態,大多數民眾也不知道可以有另一種生活。現代化的過程中, 人們發現幾千年留下來的舊體制可以打破,自己還可以過另一種生活。于是,期望值就變得很高。可這種具有現代性的社會不是一天就能建立的,這個期望值和現實 之間的差距就會拉得很大,這就蘊藏著一個矛盾激化的危險。我想,現在的中國也是這樣。世紀之交,我們的經濟就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這是前20年改革所積累起 來的能量的總釋放。但與此同時,各種社會矛盾也越來越尖銳了。
南方周末︰有一般的規律起作用,但是不是也有時代的特殊性在起作用?換句話說,1990年代的市場經濟是向上生長的過程,簡單而明快。比較而言,2000年以後是不是更復雜一些?
吳敬璉︰這樣說大體上是對的。但1990年代固然向上,也不無遺憾。沒有政治體制尤其是法治上的推進,經濟改革是走不遠的。但 1990年代我們還認識不到這一點。所以,1990年代國企改革進展不多,政府改革進展不多,法治進展不多,這都是它的缺陷。到了2000年以後,缺陷逐 步擴大,只是因為經濟高速增長,有些缺陷被暫時掩蓋了。
政府成市場主體,就不叫市場經濟
南方周末︰如果順著您剛才的邏輯展開,過于強勢的政府加市場經濟,本來只應該是一種過渡狀態。
吳敬璉︰對,只能過渡,而不能一直強化,以致成為常態。市場經濟最本質的特點,是自由的、自主的交換,如果上面始終有行政力量在控制一切,如果強勢政府強化到一定程度,那就不叫市場經濟,就叫權貴資本主義了。大概從1998年開始,我就提出這個問題。
南方周末︰有的地方政府其實已經成了市場主體,資源配置主要是由政府來完成的。
吳敬璉︰應該說是這樣的,主要的資源,比如土地資源、信貸資源,相當大程度是這樣。
南方周末︰以政府為市場主體的這種形態還叫市場經濟嗎?
吳敬璉︰這就不叫市場經濟了。
南方周末︰我注意到您抨擊過“重商主義”。是不是當下的情況跟歷史上的“重商主義”更接近?
吳敬璉︰是這樣,我還用過一個詞,叫“原始資本主義”,也就是重商主義。重商主義不能叫市場經濟,看亞當•斯密的著作就會明白,整個《國富論》就是批重商主義的。你要強化重商主義,貧富懸殊就不能避免。
現在兩極分化特別嚴重,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增長方式,主要*投資拉動的增長,一定會造成收入的比重下降,這是馬克思已經講清楚了的問題;再一個是體 制上的原因,就是重商主義、普遍尋租這麼一個體制基礎。當然,貧富懸殊也跟市場經濟有關,但懸殊到如此程度,則不是市場經濟的結果。
南方周末︰除了兩極分化,重商主義還有一個後果您也談到過,就是現在普遍的再杠桿化或資產的泡沫化。這給中國經濟帶來的風險,可能不比美國的金融危機小。
吳敬璉︰不獨中國,這在東亞國家和地區是普遍現象。東亞國家和地區受政府主導的泡沫化之苦,比發達國家嚴重得多,無一例外地,都是泡沫一破滅就陷入長期的停滯。當然,如果改革決心很大,客觀條件又容許,也不是不能走出停滯。典型的例子是韓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