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Fragment -->萬維讀者俞力工來稿︰八、九十年代之交,冷戰即將結束時,不乏政論家把注目焦點由意識形態斗爭轉移至宗教、文化沖突,並認為文化、宗教差異將構成21世紀的主要國際危機。美國的亨廷頓教授無疑是最受矚目的代表人物,他除了認為美國所領導的基督教文化圈,尤其是新教世界將面臨伊斯蘭教和華夏世界的挑戰外,還認為這兩個文化圈即便有現代化發展可能,卻無法認同西方文化價值觀,但鑒于西方克制此兩文化圈的能量有限,他建議采取較溫和的“文化圍堵”政策。
如今,17年過後,審視國際局勢的發展,布什當局所采取的明顯是種遠遠跨越“圍堵”的激進手段。其結局究竟如何,雖然已早見端倪,但卻不是本文主旨所在。筆者關心的是亨廷頓的基督教文化優越論,以及他對其他文化的藐視,譬如,他即認為伊斯蘭教與華夏文化對今後世界的進展不會提供太多創始性貢獻。至于基督教文化,在他看來,始終貫穿一條紅線,始終維持著生命力、核心力和自發性。
百年以來,歐洲的人文教育側重于古希臘哲學及其民主思想;古羅馬的國家學及法學;基督教的人道主義;以及,文藝復興、啟蒙主義及近代理性主義。也正由于該教育政策在歐洲的妥善實施,而在美國中學里人文教育又是極端地疏忽,歐洲大陸與美國之間于是出現巨大的文化落差。尤其突顯的是,歐洲社會普遍邁向世俗化,而美國卻仍然有80%以上的民眾經常奔走教堂,而其中多數甚至贊同布什政府所發動的宗教戰爭。因此就“基督教世界”而言,本身就似乎存在著兩個背道而馳的世界。
筆者過去曾討論過西方文化進展中出現的斷層,即文藝復興之前長達900年的黑暗時期,也介紹過西方啟蒙時代從中國古典哲學中所吸收的人權與自然權思想。如今想稍加補充的是,當西方仍舊處于昏睡的黑暗時期,波斯帝國、伊斯蘭教世界均曾攀登西方難以望其項背的文明高度。以下,不妨列舉幾個較為突出的例子︰
當篤信基督教的東羅馬帝國全面封鎖、壓制古希臘文化時,正是波斯薩珊帝國,收容了受到基督教世界排斥的希臘學者,同時在極為寬容的文化政策下,造就了一個百花齊放的多元化世界。及至7世紀中葉,薩珊帝國為阿拉伯人所滅,新興的阿拉伯帝國也充分利用著薩珊帝國的學者與猶太人學者,接連數百年大量翻譯古希臘、古羅馬經典著作。以至于早在文藝復興代表人物達文奇誕生的600年前,阿拉伯帝國無論在天文、醫學、數學、建築、地理、航海等方面,都遙遙領先于歐洲。
1156年,大馬士革城已擁有一座可容納8000床位的免費醫療醫院,而目前飽受摧殘的巴格達,便是當時阿拉伯帝國的醫學研究中心。若干阿拉伯語醫學巨著,遲于文藝復興晚期才譯為拉丁文並沿用至19世紀。除了眾所周知的幾何學、數學之外,阿拉伯人早于12世紀便設計了地球儀(比歐洲早了350多年)和篇幅長達70頁的世界地圖。其他如9世紀發明的滑翔機、10世紀的照相機、數百件光學儀器和醫療器具,藏書多達50萬冊的圖書館...等等,均非歐洲任何地方所能攀比。打從公元762起,巴格達500年間始終是全球最先進的人文、自然科學中心,城內既有觀象台、大醫院,又有數百間學校。各地前來觀摩者絡繹不絕,處處可見操不同語言的外國學者。
目前有待探討的是,1300年左右興起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是否直接受到伊斯蘭世界優異文化的影響,但從造紙技術的傳播看來,卻不能完全排除其間的關系。據考證,造紙技術于公元750年由中國傳至巴格達,伊斯蘭世界于10世紀已普遍利用紙張傳播知識。歐洲領域,直到12世紀初期,方由阿拉伯人將該技術傳至西班牙,而後再經過整整200年,才在歐洲普遍加以使用。
1258年蒙古人佔領兩河流域之時,曾對巴格達進行過徹底破壞。書籍焚燒、拋棄之多,據說底格里斯河一度讓其油墨染黑。我們雖然不能就此斷言“蒙古人斷送了伊斯蘭教文明”,但從印度、中國、阿拉伯帝國同時代的類似遭遇看來,或可作此假設,文化層次較為低落的阿爾泰民族(蒙古、滿族、突厥)一旦統治較先進的印度、中國與中東,即便在武功方面繼續有所斬獲,但卻是被統治世界的一場文化災難。2007-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