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搜索 風格 論壇狀態 論壇展區 我能做什麼

>> .
邦泰中國論壇長江兩岸 → 狹路冤家 北京和上海到底誰才是老大?

  發表一個新帖子  發起一個新投票  回復本主題 您是本帖的第 372 個閱讀者
  標題:狹路冤家 北京和上海到底誰才是老大? 樹形   打印   收藏   推薦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樓主
發貼心情 狹路冤家 北京和上海到底誰才是老大?
   作者: 佚名    
作為中國兩個最大的口水城市,它們的愛恨情仇幾乎延續了一個世紀。

兩大城市在各方面都要爭個誰是老大。在上海人面前不能提北京是首善之區,在北京人面前也別提上海的經濟如何發達。京滬之爭,在中國的城市論戰中格外顯眼。

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性格或者話語系統真可謂是冰火兩重天。北京人踫到上海人,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北京人看誰都是老百姓,上海人看誰都是鄉下人。這句話雖然是玩笑,反映的卻是兩個城市的不同文化價值觀和歷史心理沉澱。

北京和上海各自傲視對方卻又無法從根本上擊敗對方,只留下城市口水一灘灘。

說京滬口水戰永無停戰之日,實在是因為北京人和上海人在所有性格層面上的完全對立和不妥協。

北京人和上海人,究竟是怎樣的兩種人呢?

如果說北京人來自金星的話,那麼上海人就來自火星。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但在一場天地大沖撞中,他們宿命般地遭遇了。

于是就像政治遇到了經濟,男人遇到了女人。

就像火遇到了冰。

作為中國兩個最大的口水城市,它們的愛恨情仇幾乎延續了一個世紀。

北京城很大,大得讓人找不著“北”,但上海人卻覺得“北京體量大而無當,不人性化,沙塵暴,氣候失常,老建築消失殆盡,商業不發達,生活不方便,服務差,吃得粗糙,生活太貴,閑情逸致太少……北京哪比得上阿拉上海啊?!”言下之意,是這北京老大當得也太寒酸了。

北京怎麼了?為什麼讓上海如此看不起?

北京其實有隱痛。作為首都,北京在世界上應該是中國的代表,是中國的中心,理應是老大,可由于經濟總量、地區生產總值、人均GDP均被上海遠遠拋在後面,經濟中心的地位被上海得了去,沒有絕對領先的強大的經濟實力,北京這個首都有點心虛。

上海其實有委屈。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是工業龍頭城市,實力雄厚,中國八分之一的財政收入*上海提供,可以說領導著中國的經濟發展。雖然國家已經明確上海是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但是北京仍然是唯一的首都,是經濟決策中心和金融管理中心,所有經濟政策都要由北京發出才能執行,所有金融業務最終處理權都在北京的中央銀行,上海只能執行北京發出的命令。中國畢竟還不是雙都制——即政治首都和經濟首都職能分開,所有事務仍由北京總理,所以上海也不敢說自己是老大。

兩大城市之間展開各方面的競爭,兩地民眾的口水戰也屢見不鮮,在上海人面前不能提北京是首善之區,在北京人面前也別提上海的經濟如何發達。京滬之爭,在中國的城市論戰中格外顯眼。

兩大城市在各方面都要爭個誰是老大,首先“誰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就有爭論。上海號稱是中國最大的城市,那麼它究竟大在哪里呢?論人口數量,上海當然是老大,可是論面積就不一定了。上海的浦東大開發使上海市區面積空前擴大,而北京的市區面積擴張速度同樣驚人,近十年間擴大了100多平方公里,現在已經擴到了北五環和東五環附近,市區建成區在520平方公里左右。上海的市區建成區也超過500平方公里。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上海城市總體規劃,上海的市區面積終極目標定在660平方公里,而北京的規劃市區面積達到1040平方公里,是中國唯一規劃市區面積過千的城市。隨著北京五環路的建成,由五環路串起來的十個邊緣集團發展速度加快,紛紛向外擴張,上海也毫不落後,迎頭趕上。兩城均以“最大”自居,互不承認。

其實北京、上海兩個城市之間的意氣之爭,更多的可能還是一場關乎一個城市經濟地位的比拼。即誰是中國的經濟之都?盡管在經濟總量、地區生產總值、人均GDP 上上海暫時領先,但一般而言,成為經濟之都的城市至少要具備四大要素︰其一,金融業發達;其二,民營經濟發達;其三,市場化程度要高;其四,國際化程度要高。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的國際化大都市地位可以說是無可辯駁的,在這一點上連上海也有所不及。北京的中關村經過20年的發展壯大,目前IT產業交易額差不多佔到全國的1/5,上海只能望其項背。但是上海的商業環境實在非北京所能及。從1999年開始至今,國內外企業展開了一場將總部遷往上海的大遷徙運動,在一次全國企業家的調查中,幾乎所有企業家都表示,如果要“遷都”,上海將是他們的首選之地。在大上海的光芒照耀下,所有城市都要 “花容失色”嗎?

地位獨特的北京是從來不服人的,中央各大部委雲集北京,使這座城市的空氣中也漂浮著皇城的氣息。早在計劃經濟年代,北京就是全國的領跑機,如今面臨著來自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的巨大沖擊,北京需要找回往日的自信,其雄心和對未來的抱負在中央商務區就顯露了出來。全球頂尖級的摩托羅拉、惠普、諾基亞、通用汽車等公司都把總部安在了北京的中央商務區。還沒等“中央商務區”的概念真正炒熱,裝飾著金屬色玻璃外牆的國貿中心二期工程就已告竣,並由此號稱除了紐約世貿中心以外的全球第二大貿易中心。無論如何,北京仍是中國目前的跨國企業之都。和上海相比,北京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它是中國的政治中心,這一因素使它天然地成為中外企業雲集之地。換句話說,北京更像一座皇家之城,雍容大度而又氣勢奪人;上海則更像一座商業之城,精明有余而氣勢略顯不足。

大北京和大上海之爭遍及各方各面,來自不同部門的各項排名也助長了京滬之爭的勢頭。中國社科院曾經在2001年根據社會結構、人口素質、經濟效益、生活質量、社會秩序等方面綜合指標比較發現,上海在各項指標中依舊略勝一籌。但在2002年1月社科院再度對大陸各地區社會發展水平綜合得分進行排序,北京則勇奪冠軍寶座,上海落居第二。而在國際排名上,根據中國社科院調查,在全球83個大城市的綜合指標排名中,北京排26位、上海排27位,其實無分軒輊。在一項國外進行的國際大都市排序中,北京、上海則分別位于第50和51名。而一項由聯合國進行的城市經濟總量、人均GDP等指標調查,排出大陸最具發展前途的 25個城市,上海、北京則分居一、二名。由民間機構進行的調查來看,中國大陸前十大最具競爭力城市排行榜,由上海奪得榜首,深圳、廣州分居二、三位,北京競落在第四名。而同一時期由上海社科院對大陸十個最具代表性城市進行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中,上海又是第一,北京則落在深圳之後,排名第三。

上海社科院說,其實兩個城市各有優劣,實力不相上下;若從經濟指標來看,上海是領先的;但從社會指標來看,北京則領先于上海。但是這兩個城市還是什麼都要比。國家領導人出身自上海,北京就培養“知識經濟”時代新人才;北京申奧成功,上海只慶祝“中國勝利”,還要申辦世界博覽會一較高下;上海發展半導體產業,北京就成立微電子產業基地;上海用優惠政策吸引外商,北京就提出“S(Shang-hai)┼1”的更優惠政策……似乎非得比出個高下不可。

特別是會展之爭,更是爭得你死我活。北京、上海均以中國的會展龍頭自居,北京是不服老的大哥大,展覽館總面積、展會規模和檔次均全國領先,在全國具備舉辦大型國際展覽會資格的近250家展覽公司中一大半都在北京,中國的獲得UFI(國際展覽聯盟)認證的六個展會中五個在北京,上海僅有一個;上海是國際化的會展新貴,國際性或全國性會展在上海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APEC剛結束,工博會又閃亮登場,兩個車展鬧得沸沸揚揚,此起彼伏的國際性會議和展覽,使上海日益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關注的焦點,並開始顯現出國際會展中心的魅力和風采。上海會展業伴隨改革開放的腳步迅速崛起,已成為上海國民經濟的助推器和新亮點。世博會的申辦成功,無疑會大大推動上海會展業的發展。

所以大北京還是大上海?真是一個誰也無法給出肯定答案的問題。

對京滬而言,21世紀最貴的爭奪戰是人才爭奪戰。目前北京和上海的人才之爭日趨白熱化,兩地的先天條件都具備強大的吸引人才能力,是中國的兩座人才金礦。論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北京仍是中國當之無愧的老大,北京憑著千年古都的文化底蘊和首都的強大優勢,吸引著國內外人才紛紛涌入,擁有的人才總量達到200萬人,是全世界人才資源最豐富的城市之一。而上海也不甘落後,率先提出了“人才高地”的概念,力爭把上海建成泛亞洲的人才資源高地,上海的人才總量目前已達到140萬。這一數字雖然仍無法與北京抗衡,但已是很驚人了。

兩地在吸引人才方面各出絕招,總的來說,上海在政策、待遇方面更為吸引人才,上海提出了“人才柔性流動”的概念,在戶籍限制等各方面給予人才極大的方便;而北京則“穩坐釣魚台”,有了首都的巨大先天優勢,北京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盡管在戶籍上仍有嚴格限制,在待遇方面不夠完善甚至可以說很不完善,人才還是蜂擁而入,成為全國競爭最激烈的城市。但是據調查顯示,上海的吸引人才能力已經超過北京,更多的畢業生把就業目的地選在上海,所以雖然現在北京仍有絕對的人才優勢,未來是否會被上海超越還難以預料。

京滬芯戰也是軟實力之爭的重要體現。北京的芯片產業起步很早,而上海則是迅速崛起,吸引了包括中芯國際、宏力、台積電和聯電在內的重要芯片企業之後,上海芯片產業的聚群效應正在形成。而與此同時,北京與上海的差距卻在拉大,北京的優勢在于強大的科研力量,北大、清華、國家級的科研院所是北京的重要籌碼,但是強大的研發力量卻沒能轉化成產能,造成研發與制造的脫節;上海的客觀環境相對要比北京好,在吸取了北京的教訓之後,上海後來居上。北京不甘心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力爭與上海奪這把交椅。上海準備打造中國芯片生產基地。總投資16.3億美元的上海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和總投資為14.76億美元的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SMIC準備把全部家當都抵押到集成電路制造,集合兩家公司31.06億美元資產在張江高科技園區打造一艘微電子航母;但是僅僅一個月後,北京也宣布首先以15億美元啟動北方微電子產業基地,未來十年準備投資近200億美元建成20條擁有國際主流技術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線,形成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的研發、設計中心,瞄準了中國集成電路芯片制造的頭把交椅。可以說,北京與上海對芯片產業均是一擲千金,力爭拔得頭籌。

政治決定經濟,嘴皮決定城市。北京對上海的城市優越感首先來自于“首都”所帶來的“中心感”。所以講經濟就俗了,就形而下了,“講政治”才是重要的。

其實,熱心于說政治,在北京文化中是個由來已久的傳統。話劇《茶館》中常四爺就因議論時政而入獄,王掌櫃也不斷地提醒茶客“莫談國事”。數百年的政治中心,目睹著潮來潮去、城頭變幻,北京的命運與國家政治的風吹草動息息相關。關心政治就是關心自己,北京人將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毫無保留地傾灑在政治之上。

比如北京人形容愁眉苦臉為“一臉舊社會”,這種把具有中國特色、帶有革命氣息或比較嚴肅的詞語用于普通小事,是只有北京人才有的“創舉”。與政治化傾向相關的還有就是北京人代代相襲的官本位、重門第、重背景、重名分、講體面的傳統。北京話的“分”指名分或社會地位,北京的流行詞語中有不少表現與“分”有關的詞語,如“長分兒/拔分兒(提高威信、地位)、拔個頭分兒、放分兒(顯示威風、氣派)、扎勢/擺譜兒(裝扮得有派頭)、派(派頭、氣派)、有派、沒派、跌分兒/丟分兒(丟面子、失尊嚴)、拔不上分兒、掉價兒(降低身份、有失體面)、栽(丟面子、栽跟頭)”。而上海人那種不夠朋友、小氣、過分計較個人私利的行為則為北京人所不齒。

相比之下,上海人的價值取向則與此不同。根深蒂固的商業文化使上海人以精明見長,善于謀算。上海人“門檻精、拎得清”,上海話中商業用語大量應用于日常生活,如“耳朵打八折了(挖苦人听力不好)、敲定(有了戀愛對象)、戶頭(女朋友) ”。在上海人的心目中,講究功利、注重實用的價值準則佔有相當的分量。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性格或者話語系統真可謂是冰火兩重天。北京人踫到上海人,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

由于熱心于說政治,北京人天生愛聚會,每天晚上都是各種不同的飯局。這是飯局政治。一個飯桌子上要是有那麼幾個能說的,這飯就永遠吃不完了。飯好吃,朋友投機,說來勁了,腿一蹺,大呼小叫,口若懸河,沒有把門兒的。笑話走到哪兒都受歡迎,直言的說人閑話也不犯忌諱——尤其對誰看著都不順眼的人。上海人有這份超然和機靈勁兒嗎?

而且與上海相比,北京的老外更多,大部分老外說中文,這在上海很少見。北京人說話喜歡以自己為主題,不喜歡湊合外國人,北京人特別鄙視上海人普通話里夾兩個半生不熟的洋文。北京人一張嘴說話,又快又聲高,都有單口相聲才能,很能體現首都人的城市自豪感。

于是上海人開始酸溜溜,說這是北京人特有的“皇城根兒”意識,是北京人在“意淫”。但是不管怎麼樣,北京人時時有作為天子腳下臣民的自豪與驕傲。北京人不會滿足于兩耳不聞窗外事、關起大門過好自己小日子的生活。他們認為,作為“首都人”,關心政治是天經地義,即便政治的一舉一動往往不一定直接影響自己的命運。這讓上海人覺得很“拎不清”,覺得北京人空談誤國,不,應該是空談誤己。

幾年前曾經有上海人預言︰北京人在長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培養出的自尊正面臨危機,因為市場經濟是以利益驅動為原則的,面對著阿拉上海市民越來越飽滿的腰包,北京人的自尊將被擊得粉碎。

但是,今天的北京人相信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中國青年》雜志刊登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位北京青年,留美歸國後擔任美國某大公司的中國總代理,這個職位在別人的眼里也許風光無限,但他經常處于一種心靈的煎熬之中,因為每做成一筆生意,就意味著他替美國人在中國賺了一筆錢,尤其目睹了部分有權勢者在對外合作中的中飽私囊,他更是痛苦異常。為了解脫自己,他最終辭去該職,再度赴美工作。三年前一個小老板給該雜志寫信,傾訴自己內心的苦悶︰經商過程中道德在沉淪。由此在該雜志上引發了一場討論。但上海人卻對此事嗤之以鼻,他們說︰有什麼好討論的?該干嗎干嗎就是了!

上海人最看不慣的就是北京人過度的文化優越感,事實上北京人自古以來形成的天朝心態一直未曾泯滅。優越感的突出表現是北京人特有的“不服輸”勁頭。很多人也許還記得,前兩年的甲A聯賽上北京國安與遼寧撫順大戰堪稱慘烈,許多上海人不理解北京隊何以如此拼命。本來實力佔下風,如果輸球絕非意外。乖巧一點的隊也許會送個順水人情給遼寧隊,同時還乘機向老冤家山東隊暗施冷箭。但北京隊偏不,他們的口號是永遠爭第一,他們永遠不服輸,他們要捍衛北京人的尊嚴。

所以上海人就看不懂啦。上海人精明,懂得“腦筋急轉彎”。在這個城市里,電視台制作的那些智力競賽類型的節目,諸如“腦筋急轉彎”、“智力大沖浪”之類,總是吸引著相當多的觀眾。上海人交往最忌“拎不清”(即傻乎乎不辨風色)。上海人的精明主要表現在他做事的方面︰轟轟烈烈承辦了那麼個規模空前、場面壯觀的八運會,居然可以做到政府不怎麼出錢,最後算起來還略有盈余。頭一回做《財富》論壇的東道主,就能做得像模像樣,皆大歡喜。更不用說那些僅僅用了幾年時間營造,就能引得每一位來訪的國賓擊節贊嘆的新興建築群和繁華街道。給一點空間,給一些政策,給一個創意,就能還給你一份出乎預料的驚喜。這就是上海人的精明,這就是上海人得以鄙視北京人的地方。並且,上海人的這種精明,並不僅僅局限于智力層面的算計和揣摩,上海人幾乎不同情失敗的英雄,他們只認可成功的強者。滬語中總是會有一些當令的語匯來貶損那些在此方面顯得有所欠缺的人。比如時下最常用的是由鄉巴佬一詞演化而來的“巴子”。這“巴子”並不是用來指稱那些來自窮鄉僻壤的人或廣義的外地人的。因為就算你是個貨真價實的城里人,甚至是本地一個腰纏萬貫的大款富婆,只要行事言談做派之間偏離了一定的品位,而顯得在心智上不符合這個大都市的應有層次,都可稱之為“巴”。

不懂得“腦筋急轉彎”的北京人,是不是上海人眼里的“巴子”呢?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7-04-20 01:53
       

 1   1   1/1頁      1    

 快速回復:
發貼表情
讀取發帖表情...
字體顏色 字體背景顏色 格式取消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超級連接 插入圖片 Flash圖片 realplay視頻文件 Media Player視頻文件 引用 清理代碼
讀取心情圖片...
顯示簽名    內容限制:字節.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9375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