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公布的《福布斯》亞洲版2007年中國富豪榜上,楊惠妍——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26歲的女兒,登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她個人淨資產高達160億美元,這也讓她成為了亞洲最富有的女人。在這張榜單上,前四位均為大地產商,分別是楊惠妍(碧桂園)、許榮茂(世茂集團)、郭廣昌(復星國際)和張力(富力集團)。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張很有嘲諷意味的榜單。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復甦從1998年開始。事實上,自1992年朱基主掌中國經濟之後,他一直對地產的投機性保持了很高的警惕性,在政策上甚至采取了有意壓抑的措施,然而到1997年,由于亞洲金融風暴的爆發,國內經濟出現陡然下行趨勢和消費過冷當時唯一的出路是目光向內,啟動內需,1997年前後全國居民儲蓄已高達5萬億元,只要把這部分消費能力釋放出來,經濟復甦當可迎刃而解。于是,朱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策——催熱房地產。在他看來,能夠讓老百姓大把大把地掏出錢來購買的商品,惟有房子了。國家計委和財政部先是取消建築行業的48項“不合理收費”,接著,中國人民銀行以“特急件”的方式將《個人住房擔保貸款管理試行辦法》發往各商業銀行,宣布即日起執行︰貸款期限最長可達20年,貸款額度最高可達房價的70%。到7月,國務院宣布黨政機關一律停止實行了40多年的實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福利分房政策的取締,讓住房市場化的空間大大拓寬。幾乎就在同時,國務院出台《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明確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中國人民銀行則頒布了《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規定了住房貸款有等額本息和等額本金兩種還款方法,允許商業銀行開展住房按揭貸款的服務,為了以示鼓勵,央行還特意安排了規模為1000億元的住房貸款指導性計劃。這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直接刺激了房地產業的復甦,從而也拉開了長達10多年的地產熱,無數財富故事在這個領域中招搖上演。由于房地產業有廣泛的關聯度,特別對鋼鐵、水泥等資源性行業有很大的帶動性,因而也確實起到了復甦經濟的作用。復旦大學教授張軍日後評論說,“這個政策是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改善市場需求的轉折點,其效應持續十年。消費信貸刺激了家庭的住房需求,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則釋放著持續的投資品需求。大量的企業也就是在這之後開始進入投資擴張時期的。由于投資旺盛,整個經濟對于上游基礎部門的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保持了持續的增長,這為大量地處上游的國有企業提供了有利的市場環境。”
常常有人問及,為什麼全中國的暴利行業均為國有大型壟斷企業所控制,惟有房地產業成為民營企業最大的“福地”?其原因在于,國有企業的治理體制與中國現行土地獲取制度有很強的沖突性,國有企業家很少願意為了企業的利益冒個人之風險,在一個土地出讓競拍會上,民營企業家隨時可以舉牌決策,而國有企業經營者則很少有這樣的權力和膽魄。這就是為什麼國有企業無法在地產業做大的原因。而事實的另一面是,中國地方政府均*土地出讓來維系地方財政,他們是地產神話的重要推手。
房地產的造富神話從2003年就已經逼現無疑。在這一年的《福布斯》“中國大陸百名富豪榜”上,以房地產為業務(或涉及房地產)的富豪已多達40人。前十大富豪中的房地產商(或涉及房地產)佔了6人。相比較,當年度《福布斯》“全球百名富豪榜”中,以房地產為資產來源(或涉及房地產)的為7人,前10位中無一人*房地產起家。中國地產熱在2004年的宏觀調控中受到一定打擊,然而到2006年之後重又抬頭。
房地產的放縱和暴富景象,已成為中國社會病態的一個重要體現。今年9月由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辦的“懲治與預防職務犯罪展覽”在北京揭幕,據統計,自十六大以來,中央累計查處嚴重腐敗的省部級以上官員16位,有10名是被不法地產開發商拉下水,而走上不歸途導致身敗名裂。研究華人商業變遷的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黃紹倫日前對記者說,“地產商的暴富對整個社會的工作倫理是一個很大的沖擊。在過去,你管理一個大工廠,怎麼融資、找市場、管理工人,都覺得這是了不起和辛苦的事情,回報和付出是有一定的關系。但地產商似乎不同,究竟他們的成功與付出有一定聯系嗎?如果沒有,我們的工作態度還能維持嗎?所以,投機成了影響社會最大的價值觀。我們都在困惑著。”
在未來的20年內,中國的城市化運動還將繼續,也就是說,在相當長的時期里,地產業仍然會是財富最為集中的地方。會不會有那麼一天,中國前100位乃至前1000位的富裕者都來自于同一個產業?這是人們都期盼看到的景象嗎?/英國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