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級:小飛俠 文章:1531 積分:11409 註冊:2010-10-30 |
偏僻鄉村里的生與死 偏僻鄉村里的生與死
一
母親百年之后會躺在老家后面的一處竹林深處,好多年前就已經修好的墓室,我們鄉里人稱之為山郭,和父親的土墳隔著兩里的距離。這個傷她太深的男人,她死后已不愿和他合葬在一起。母親的世界里,早已沒有這個我稱之為父親的男人,他走得太早,太遠了,36歲就走了。后來的時間足以淹沒他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痕跡,仿佛從來就沒有來過。不管母親內心有多么善良,也無力抵擋時間的腐蝕。死亡是個巨大的空洞,多少刻骨銘心的記憶早晚也會被它吞噬得一干二凈。
在那個偏僻的鄉村,我們李姓一族是少數。祖父獨自一人扛著家族的大樹,把它移植在這里。無法說清,是對是錯,但不管怎樣,若干年后開始有了我。所以從骨子里講,我成為在自己出生的村莊中的陌生人。我不知道我的故鄉究竟在哪里,它應該是什么樣子。迷戀、背叛、感傷,都不足以表達我對村莊包含的復雜感情。許多年以后,當我在城市中行走,故鄉只是一團模糊的影子,我已經快把那里的一切忘得一干二凈。但我想,等我老了,我一定要回到故鄉,蓋一間草房,晨昏夕曉,永不分離,讓童年到晚年發生的一幕幕往事重新溫暖我的寂寞的內心。我會像我的祖輩父輩一樣,選擇那里作為我最后的安息之地。
二
鄉村的時光漫長而迅疾。不斷有人死去,不斷有人出生。春夏秋冬,花開花落,在時光的氤染之中,村莊慢慢就老了,人也慢慢就老了。多少翩翩少年,一轉眼已是白發老翁。時間短暫得使人不知所措。人生苦短,譬如朝露;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還有什么比這更為無奈和憂傷的事情。姑媽在村子里差不多整整生活了六十年,年輕時曾是村子里公認的美人。在她模糊的印象中只記得這樣幾件事情,出生不久趕上過細糧關,找不到吃的,村子里死了很多的人,她的哥哥,我的伯父也餓死了。后來在是人民公社化,再后來土地分到戶了。她的人生也仿佛由這三個片段構成,童年極端貧困,差點餓死;生產隊時期,戀愛結婚生子;土地分到戶后整天在土地上勞作,如今依然如此。像村里大多數女人一樣,姑媽一生沒有出過遠門,最遠的地方是跟隨祖父回祖籍仁壽探親。她后來的講述中只記得這樣一些細節,冬天,很冷,好像在下雪。走了很長很長的山路。經過黑龍灘,坐過一會兒船,船風吹得直打哆嗦……至于老家是什么樣子的,都見到了哪些親人,她一點都不記得了。從此以后她再也沒有到過其他地方,最遠的就是山下的場鎮,每月幾次,到山下賣米賣蔬菜,賣完以后就背著背簍爬幾十里的山路回家,連館子也舍不得下一次。姑父倒是見過幾天世面,年輕時在東北當過兵。到過北京,曾在天安門前留過影,穿著厚厚的軍大衣,一臉的稚氣。他把這張照片一直保存在一本發黃的相冊里,現在已經模糊不清。姑父最喜歡講述的是他當兵的事情,他的連長對他怎樣,指導員對他怎樣。他說我主要是沒文化,要是有文化的話就留在部隊上了。神情之中流露出不少的惋惜。那是姑父最為輝煌的一段人生經歷,成為他后來轉業復員后回家務農的最主要的精神食糧而反復加以咀嚼。姑父退伍回家后,當上了大隊的民兵連長,帶著一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戰天斗地,修了一座水庫。那座水庫現在還蓄著水,www.ifengxiong.info,被一家小水電站占用了,對灌溉農田到底沒有發揮多大作用。
姑父和姑媽還有村里許多像他們一樣的同齡人,幾十年如一日,從日出到日落,整天整天在土里上勞作,有沒有厭倦的時候,不得而知。但是他們都信奉一條真理,那就是不勞動就沒有飯吃,不勞動就無法生存。當我細細考量他們的生存狀態時,發現這一代人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們對土地的虔誠幾乎是與生俱來的。他們信奉天地養人的道理,只要一天不下地干活就感到渾身不自在。雖然土地上的產出是那么微不足道,那么可憐,他們還是無怨無悔地將自己的汗水一滴一滴地撒在土地上,并不奢望可以開出多美的花,結出多大的果來。你甚至很難用信仰或別的詞語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那簡直就是一種本能。原裝進口葡萄酒,www.cnzpmj.com,村子里有一個懶漢,整天游手好閑,吃喝嫖賭,姑媽一提起他就滿臉的不屑,他這種人啊,有地不好好種,餓死都活該。
姑父整天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www.taotaobaobao.info,那是他當兵的時候跟指導員學的。在他心中指導員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他一直就記住了。近年來,他看到村子里的年輕人都不愿在家種地,紛紛外出打工去了,只留下孤寡老人在家種地,他總是要搖搖頭說,人心不古啊,世風日下啊。神態完全像一個憂國憂民的哲人。可年輕人自有年輕人的看法,他們都不愿過清苦的生活,夢想發大財。姑父和女婿發生過一次激烈的爭吵。他要女婿在家好好務農,可女婿要出去做生意。意見難以統一,女婿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姑父追到村口,破口大罵,有本事你龜兒子就別回來了,不好好種地你回家吃個球。
姑媽他們一生勤儉節約,連個手機也舍不得用一下。姑父愛打點小牌打發時間,但輸贏絕不超過十元錢。
三
鄰居王奶奶今年已經九十多歲了,和她同時代的好多老人都已去世了。但她依然活著。奇怪的是她一點都沒變,和我小時候看見的一模一樣,仿佛永遠活在那個年齡上。
王奶奶與兒媳關系一直不好,兩人經常發生口角。兒子夾在母親和妻子之間一聲不吭。www.703804.info,老人知道,兒子也很為難,并不想讓他幫說句公道話。自從兒子結婚然后與兒媳生下一大堆子女后,這個家庭的日子就越發艱難了。兒子也并不是自己唯一的兒子了。因此老人很淡定,等兒媳吵夠了,罵夠了,她的氣也就自然消了。每次當兒媳吵得厲害的時候,老人總是默默地背起一個小背簍,手里拿把鐮刀,步履蹣跚地到地里扯豬草去了。自從六十歲以后,老人就一直負責喂肥家里的豬,每年兩頭或三頭,到歲末宰殺,解決家人一年的吃肉問題。老人熟悉村里的每一條小溝,每一道山梁,熟悉它們就像熟悉自己手中的掌紋一樣。說不清楚,她在這些地方撒下過多少汗水。每天早晨天沒亮就出去了,懷里揣著兩個干硬的饅頭,這是她的午飯。到了下午,她背著沉沉實實的被太陽曬蔫的青草,一步步往家挪,回家后往往累得喘不過氣來。然后切豬草,燒苕水,一桶一桶提到豬圈喂豬。一個老婦人幾十年的生活,大約都是這樣過來的,不管刮風下雨,不管陰晴雨雪,天天如此。在王奶奶的心目中,她不愿成為一個吃閑飯的人,她要用自己的勞動減輕家庭的負擔,否則的話她會覺得自己是個多余的人。
和我認識的大多數農村老人一樣,王奶奶身上幾乎沒有一分零花錢,也沒有穿過一件體面的衣服。逢年過節的時候,能開開心心地和家人團聚,吃一頓可口的飯菜,她就感到心滿意足了。她的時間不多了,牙齒掉光了,耳朵也不好使了,常常聽不見別人說話,更為嚴重的是看東西模糊。她想不通的是,閻王爺為什么到現在還沒有想起把她帶走。活得這么久簡直是一種罪過。王奶奶相信命運,她覺得自己這樣受苦一定是前生做過什么上天害理的事情,這輩子罰她來受罪的。因此她什么都可以忍受。但她想,自己苦也受了,罪也受了,應該有個好的結局了吧?
前年春節,我回老家過年。聽人說起,她在自己的房間里燒煤,差點煤氣中毒死了。讓人救醒后,她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們為什么要救我啊,我真的已經活夠了。
村子里還有許多像王奶奶這樣形單影只的老人,他們眼里一律流露出無奈悲哀的表情,不是畏懼,而是滿心歡喜地等待著死亡的來臨。
四
不光老人成問題,孩子也很成問題。我說的是偏僻鄉村里的孩子。
村里先前有一所小學校,從幼兒園到小學六年級班級健全,老師也是正規師范畢業生。可是后來村里孩子出生的少,就只能維持一至三年級的班額了。讀到四年級以上孩子們就需要到鎮上中心校讀書了。村里到鎮上足足有三十里的山路,道路坑坑洼洼,很不好走。條件稍好點的人家,大人用摩托車早晚接送孩子上學放學。但不是所有人家都有摩托車,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有時間。這類人家的孩子只有*自己走路了。早晨六點鐘起床,揉揉睡眼惺忪的臉,接過母親遞過來的飯菜,胡亂吃上幾口,就該上路了,否則到校就要遲到了。朝霧蒙蒙中,一群八九歲左右的孩子,背著沉重的書包,瞌睡兮兮地走在上學的路上,法蘭球閥,www.zjanchor.com即將升起的太陽將他們的身影拉得纖細瘦長。若是遇上落雪下雨情況就更加糟糕了,那些孩子到校時已被淋成了落湯雞,褲子衣服上到處都是斑斑的泥點。等到下午放學回家,已是暮色蒼茫,村子里的豬牛羊一聲比一聲叫得凄惶。
我太熟悉村里孩子這一幕幕上學放學的情形了。我的童年就是這么過來的。想不到的是,很多年過去了,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村里的孩子們上學依然面臨如此艱難的處境。
村里的大人主觀上還是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的,可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你很難相信能培養出多少人才來。
福生哥今年已經六十多了,初中文化程度,平時喜歡看點閑書,三國水滸之類的故事講得頭頭是道,是村里公認的秀才。我回家看他的時候,他正在教孫子念《三字經》,他對我說,別看這娃只有三歲,聰明著呢,記性好得很,已經可以背上幾十句了,還能背幾十首唐詩呢。說著就讓孩子背了一首——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聽著孩子稚嫩的嗓音,我的心情格外舒暢。福生哥說,怎么樣?這孩子將來一定會很有出息吧?我說不錯不錯,長大后一定是個人才。可福生哥馬上神色黯然地說,條件這么差,不知能不能將他培養成人?福生哥的兒子去年出了一場車禍,雙腿鋸了一節,整天在家休養,兒媳在外面打工。老兩口只好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
五
她在20歲時就死了男人,男人大她3歲。出車禍去世的。他們結婚時,她只有18歲,因為還沒到法定結婚年齡 ,她婆家到鄉政府托關系辦的結婚證,據說花了一萬多塊錢。她是遠近聞名的絕色美人,難怪她的丈夫要心急火燎地把她娶回家來。結婚后,她的確過上了好日子,丈夫性格溫和,對她百依百順,公公婆婆也很遷就她,從不讓她下地干重活。她覺得一下掉進了蜜罐子,幸福得有些不知所措。可是老天偏偏喜歡作弄人,在她還沉浸在說不出來的幸福之中時,他心愛的男人卻永遠離她而去了,丟下一個只有半歲的孩子。真真印證了一句古話,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她哭得呼天搶地,我見猶憐。村里的婆婆大娘不知陪她落過多少眼淚,大伙兒勸她,孩子,你還年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還得把幼小的孩子撫養成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悲傷后,她帶著幼小的孩子離開了村莊。一去就是10年。當她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已經變成為一個成熟的美婦人。村人從多種渠道了解到,她一直沒有再嫁,她的心里始終放不下那個死去的男人。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將他留下的孩子撫養成人。村里人為世間還有這樣有情有義的女子感到嘆息。村里的光棍嫉妒說,要是我也遇到這樣的女人,就是為她媽的死了也值。但是沒人知道這么多年她一個人帶著孩子是怎么熬過來的。她這次回來就不準備再走了。每年清明節她都會到男人墳上看望,給他燒燒紙錢,獻些花草。
六
文章寫到這里,我的心情忽然變得有些沉重。似乎沒有更多的話可以說了。在外面生活這么多年,我一直在思考關于生與死這樣一個古老的話題,可惜的是我仍然百思不得其解,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心中的疑問越來越多。我只好這樣理解,生與死的問題從來就不是可以談論的。
生是活著的一種過程,死是一個必然會到來的偉大節日。僅此而已,僅此而已。這樣一想,問題變得簡單多了。
我的鄉村還在重復著一如既往的單調生活,而我注定還要不斷老去,但生活依舊,太陽依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