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的官商確實欠扁
中國有的官商確實欠扁 [韓方明]
聞聽中國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最近勃然大怒,直斥個別下屬的央企領導是“混蛋”。筆者在京城熟悉的几位業界大佬和意見領袖都大呼罵得痛快、罵得好!
在8月中的那場會議上,國資委公布了166戶中央企業2005年度的業績考核結果。最新的“成績單”之中,有六家央企得到D級或E級的“不及格”評級,15家企業因為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或財務違規、給員工發放高額住房補貼等原因被降級或扣分,19名企業領導在這次考核后遭到扣薪處分。事實上近期有些企業的做法,實在令國資委太難接受。
怒斥國企大快人心
令人鼓舞的是,掌管11萬億元人民幣(約2萬2000億新元)國有資產的大掌柜李榮融對國企不成器領導的怒斥,引來了一片好評,可謂大快人心。
李主任當天一方面對央企的薪酬制度發表了意見,還對三大國營航空公司進行勸誡,特別點出,在出現班機誤點時,相關“信息要及時提供給大家,該賠償的一定要賠”,“服務行業要把顧客當上帝”。
在中國的體制之中,國資委是中央企業的出資人,更是直接主管,是央企不折不扣的“老板”。由國資委給國企打個嚴厲的招呼,有利于讓中國民眾對于壟斷性質很強的國企未來改善有所信心回升。
某些央企一再激怒公眾的原因,是因為這些企業多在所屬行業里居于壟斷地位,職工享有壟斷企業的高薪酬高福利,企業的績效卻往往低于國際上同類企業的水平,而服務水平更加是難如人意。
例如,几大航空公司雖然上市,但服務遠不及國際平均水准。內地的飛機票價錢不低,航空公司依然時不時叫虧本,更加惡劣的是,這些公司服務意識不佳,經常對于顧客的要求忽略,今年多次出現了被延誤多時的顧客在機場集體發難的事件。而航空公司還常常以霸王條款來回應公眾,進一步激化矛盾,實在與現代大企業應有的價值觀背道而馳。
筆者當年曾經一紙訴狀把南方航空控上公堂索要一元賠償,就是因為該公司店大欺客,誤點之余,還態度蠻橫,把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當作幌子,所以才小懲大戒之。但是縱觀該公司近年行為,依然沒有吸取教訓,繼續冥頑不靈。
要引入國際化標准
同樣民間口碑甚差的還有石油公司和電力公司等等。它們不斷哭喊經營困難賠錢。喊虧損的目的不外乎要么增加補助,要么要求允許漲價,總之是不去反思如何提高自己經營水平,而是不厭其煩地向政府、向社會伸手。此類壟斷企業本身績效不佳,但憑借歷史沿襲,緊緊掌握著國民生活與國民經濟運行的要素,將民眾和政府陷入被要挾的無可奈何之境。
因此,對于此類有恃無恐的官商,李榮融的發火起碼起到一定的阻嚇作用。實際上,對于民怨極大、經營不善的央企負責人,應該建立黃、紅牌制度,對于屢教不改敗壞央企聲譽的公司,更應該由其負責人承擔責任。摘掉一兩個為非作歹者或餐位素尸的“大班”們的烏紗,相信更有助于強化國資委的權威!
而要解決官商不爭氣、不好好干事的惡習,唯有兩個角度著手。一是改革董事會,使官商們不再是擺平行政領導就能過關,而是由國資委出面,委任選用社會賢達、專業高人進入官商企業的董事會,源頭上決策上對其決策和運營有監察作用。
二是引入市場化與國際化的標准,對于官商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盈利指標和其他業績都建立科學和量化的評價標准體系。使得評價官商企業有硬指標,杜絕其種種人事與關系的借口,擺脫官本位的痼疾惡習。
在民眾對官商企業滿懷情緒之際,身為“大掌柜”的李榮融無疑是勇挑重擔,已經在正視面對現時的不足,嚴辭訓誡下屬。如果國資委能夠輔以更加精准的動作,對重症下猛藥,加大對壟斷行業的改革,這對于解開國有企業的一團亂麻,還是有几分積極意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