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扁”與“挺扁”:台灣利益政治的表現與走向
倒扁”與“挺扁”:台灣利益政治的表現與走向
-
● 朱松嶺
目前,台灣島內“倒扁”與“挺扁”的聲浪此起彼伏,已經演變成全島性的政治大對決。几股政治勢力在這一政治對決中的行為是台灣利益政治的表現,并預示著台灣未來政局的走向。
台灣在政治現象上雜亂紛呈,究其原因,就在于各政治板塊各有其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盤算。以陳水扁的表現看,他早該下台。但是,各派政治勢力仍在進行各自的利益估算,“倒扁”與“挺扁”的核心問題在于估算陳水扁以什么姿態出現才能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綠營的利益取向
民進黨整體的利益最大化決定了他們要“挺扁”。就未來兩年看,民進黨的最大利益就是贏得三個選舉:北高市長選舉、2007年立委選舉、2008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對陳水扁的政治盤算皆來自于此。
北高市長選舉在即,如果陳水扁在台上,甚至可以作為民進黨自省和要求司法審查的靶子存在,因為起碼到現在為止并沒有確切証據証明陳水扁有罪﹔如果陳水扁下台,等于陳水扁承認自陷泥沼,勢必給泛藍確切的口實,對民進黨選情形成更大沖擊。如果民進黨在北高市長選舉中敗北,蘇貞昌是不是要遵循謝長廷為“三合一”敗選辭職的先例引咎辭職的問題馬上就擺在民進黨面前。若出現這一結果,民進黨在立委選舉和總統選舉中必然陣腳大亂,這不符合民進黨的利益最大化。為此,民進黨要“挺扁”。雖然不排除民進黨在關鍵時刻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與陳水扁做出切割。
台聯黨的利益最大化決定了他們在“倒扁”與“挺扁”之間游移。台聯黨作為台灣深綠政黨,在一定程度上是民進黨的“監督黨”。李登輝做為台灣島內的“政治家”,有他極深的政治盤算。只要民進黨倒向深綠,走“台灣獨立”之路,他們就支持﹔只要民進黨試圖緩解兩岸關系,他們就反對。
李登輝對陳水扁的不滿除來自于陳水扁的口無遮攔之外,主要就是陳水扁并不能滿足李登輝的政治要求。但陳水扁的小辮子攥在李登輝手中,陳水扁不下台,李登輝就可以將其作傀儡使用。這就決定了李登輝要在看清形勢以后,再決定對陳水扁的態度。當然,李登輝鴨子滑水的運動一直沒有停止過。圍繞著李登輝的政治理念,如何分化泛藍、瓦解民進黨,將所有勢力為其所用是李登輝在這場運動中期望得到的果實。
藍營的利益取向
國民黨整體的利益最大化決定了他們要“觀望”。未來兩年,國民黨整體的最大利益就是贏得2008年的總統選舉。民進黨的草根性和國民黨的“外來政權”的原罪性經常成為兩黨選舉中斗爭的關鍵。現在民進黨弊案叢生,給國民黨留下了無窮的選舉議題,在比“爛”上,民進黨已經無法攻擊國民黨。國民黨已經取得了選舉的重要砝碼。而如果國民黨繼續攻擊陳水扁,很可能再一次被民進黨引入意識形態亂戰,反腐斗爭又會變成藍綠對決,反而給了民進黨解套的機會。這不是國民黨內的馬英九團隊所期望的最佳結果。穩扎穩打,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冷靜處理陳水扁弊案問題保持了馬英九的一貫風格,也能獲得廣大台灣人民一定程度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