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20日)22點56分,日本國際緊急援助醫療隊的專機到達成都國際機場。本隊包括4名醫生、7名護士、1名藥劑師、5名醫療協調人等,總共有23人。而至19日在四川省北川縣曲山鎮進行搜索活動的救援隊人員大約60人將在21日乘坐同一專機,返回日本。救援隊與醫療隊的交替“順利”完成。
20日,救援隊結束自己任務後,小泉崇隊長表示︰“雖然我們發揮本來的力量,盡量完成了任務,但由于中方接受方面的經驗不足,沒能夠迅速、順利地展開搜索工作。”其他隊員也表示無奈、遺憾。因為,日本救援隊始終沒能夠搶救幸存者。而21日早上將與中國政府方面交換信息並向震地現場出發的醫療隊員的心態也比較復雜。他們畢竟已知道救援隊的工作狀況不太理想,因而表示擔憂。無論是救援隊還是醫療隊,這次日本有關人士的共同意見為“中方給與的信息不足、有限。”醫療隊的小井土雄一副委員長表示“無論如何,只能說,先到現場,盡力而為。”
可見,一方面,中國政府及人民對日本各界的援助表示熱烈歡迎,另一方面,日本救援人員至今沒能順利展開工作。表示“熱情”的中方與表示“遺憾”的日方,兩者在其立場或感受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今後,事態發展得如何,還是未知數,只好跟蹤觀察。
本月12日14點28分,“汶川大地震”發生的那一刻,我在上海。我來自地震大國日本,出生于經常發生包括地震在內的自然災害的伊豆半島,但這一次,我卻四川地震沒有感到任何震感。我是大概14點40分左右接到來自北京朋友的電話後才知道好像發生了地震。當時的感覺,“噢,地震發生了,在中國很少發生地震呢。”僅此而已……當時也沒有想到這次的四川地震規模這麼巨大。回到北京,仔細挖掘新聞,才知道這次地震影響面之大、損害後果如此嚴重……
至現在這一刻,大地震發生後已過200個小時。無論是國內的軍隊還是國外的專業救援隊,搶救幸存者已經是“奇跡”水平的事了。據中國官方的統計,4萬40075人遇難,247645人受傷;至20日12時,累計失蹤32361人。據環境部領導的說法,核設施也被破壞了,被倒塌的學校、建築、房子等等就更無言可談,形勢刻不容緩。大地震發生後,全世界人民都非常關注此事,為此感到難過、痛心。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企業還是個人,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大家盡最大努力向災區、災民捐款、捐物。日本也不例外。
大地震發生後,日本政府、媒體、企業的反應相當迅速。外務省大臣高村正彥13日就表示向中國方面援助5億日元。日本各媒體12日當天就開始向中國地震的震中地區或周邊地區派遣記者,進行報道。在四川省,日本企業一共有174家,在重慶有100多家,包括豐田汽車,日本各企業也立刻開始收集“情報”。生長于地震大國的國民的神經這次就極為敏銳,毫不猶豫不斷跟蹤媒體報道,組織捐款活動等。
根據我的觀察以及與有關人士的交流,這次日本社會或輿論對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態度,大概有三種︰
第一,關心。這次日本社會確實相當關心在鄰國中國的西部發生的天災。媒體專門設置專題,每天都大量進行有關報道,“四川大地震”一詞在今天日本媒體上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日本輿論上有巨大影響力的媒體做到這種程度,國民對它的關心就必然的了。
第二,同情。日本國民非常同情鄰國的災區、災民。日本的朋友說過,這幾天在很多街上都有針對四川大地震的捐款活動,華人居住區的話就更不用說了。同樣遭受過大地震災害的日本國民無法把此次四川地震視為“外事”。日本政府第一提出救援的意願,這事實也表明日本方面對中國方面的同情。
第三,質疑。大部分日本朋友給我解釋說,日本媒體這幾天針對中國政府抗震救災方式也進行批評性報道。很多日本國民也相應認為,中國政府的應付措施有缺陷。大家指出,如果能更有效應付,更加迅速接受海外救援隊,死亡者或受害者應該少一些;如果建築抗震度方面能夠事前考慮周到一些,損害少很多;奧運會能順利舉行嗎?;如果在北京、上海等地方發生大地震,它能承受嗎?損害會有多大?
由此可見,無論是媒體還是老百姓,日本人對本次四川大地震采取的態度具有比較明顯的傾向,即對于“直接”遭受巨大傷害的老百姓表示同情,對于國家建設遭到損害的政府方面表示質疑的態度。至于日本政府方面,在我看來,大地震發生後,她始終緊密關注鄰國的動態,盡量提供各種援助。
從我北京觀察的角度上說,除了災區災民的動態之外,我比較關注這次大地震發生後,“中日關系將如何”的問題。
眾所周知,本次大地震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剛剛結束對日國事訪問,回來北京的第三天發生的。中日兩國社會及人民還未離開“暖春”的余音,大災害就突然發生。在這樣情況下,兩國政府為了維持良好健全的關系,必然試圖互相“示好”,日本國民積極關心中國、同情中國人,中國人民也主動感謝日本政府的援助、日本人的關懷。我不知道這幾天從中國朋友收到多少條“感謝信”。
總之,從中日外交或社會關系的視角看,本次大地震應該說鞏固了政府之間的合作關系,公民之間的友情關系。中日應該趁機積極推動兩國關系,構建信任基礎,盡量把壞事變成好事。這是比較理性的做法。天無情,人有情……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加藤嘉一 ,作者是日本人,現在在中國北京大學留學。本文由作者直接用中文撰寫,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