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搜索 風格 論壇狀態 論壇展區 我能做什麼

>> .
邦泰中國論壇珠江兩岸 → 中國人何時才有好的政治演說?/南方朔

  發表一個新帖子  發起一個新投票  回復本主題 您是本帖的第 287 個閱讀者
  標題:中國人何時才有好的政治演說?/南方朔 樹形   打印   收藏   推薦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樓主
發貼心情 中國人何時才有好的政治演說?/南方朔
中國人何時才有好的政治演說?/南方朔

2009/01/26  <--wmnewsfromename--><--endwmnewsfromename-->

<--msg-->明報
<--sk--> <--sk--> 奧巴馬的就職大典,處處皆追隨林肯的足[。他的就職演說,當然比不上林肯的境界,而且在許多地方都洋溢茬怓陘H詬病的「帝國思維」之模式。但總體而言,他的通篇演說辭句鏗鏘,在提供願景、鼓舞人心、克服難關、勾畫未來這些方向上,卻的確能帶動出相當多數美國人的熱情。他的就職演說,還當不起「歷史性演說」的冠冕,但離「傑出演說」已不在遠。
<--sk--> 
<--sk--> <--sk--> 於是,由奧巴馬的演說,就自然而然就談到近當代中國政治人物的演說。為什麼美國自華盛頓開始,精彩的就職演說或臨別贈言就從未間斷。這種傳統可以上溯希羅時代,英國文藝復興時代的伊利沙伯女王發揚光大,後來的邱吉爾文采斐然,與希特勒並稱為兩大「語言魔法師」,只是一好一壞而已。邱吉爾的語言運用和它對戰時英國的關係,早已成了近代英國史的一部分。
<--sk--> <--sk--> 
<--sk--> <--sk--> 而在美國方面,則是它從殖民時代起,神職人員的「政治佈道」(Political Sermon)就已成了宗教和政治的一部分。後來所有的政治演說,從華盛頓、約翰亞當斯、林肯、小羅斯福、甘迺迪,一直到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以及今天的奧巴馬,基本上都是這種「政治佈道」的延長。它講究語句的鏗鏘動人,講究勵志效果,以及總要設法講出能總結時代的「金句」。正因它們的政治語言必須在繼往開來上打開視野,這也使得美國的重要演說總是能與傳統重新掛u,奧巴馬的演說能上究潘恩與華盛頓,就是個例證。它們政治傳統的延續與重新解釋,有一半依*的是政治演說。
<--sk--> <--sk--> 
<--sk--> <--sk--> 由西方的政治演說而重新來看我們自己,就不由得讓人百感叢生,中國人的社會,無論大陸或台港星澳,政治人物的演說總是官腔官調的成分多,而動人肺腑的成分少。由於東方的政治主軸是少數人壟斷的權力,而不是統治者與人民間直接的溝通,因而統治者講起話來,總是和施政報告的腔調相同,既乏動人的元素,甚至連一兩個像樣的句子也找不到。一大篇一大篇的文字,對百姓而言,總覺得是在浪費篇幅。這就是中國人近代的「文告體」——它平庸,四平八穩,什麼都有但等於什麼都沒有。所有的統治者似乎都有一種心態,那就是他們的文告必須安全,必須不引起討論以免節外生枝。讀了這種文告式的演說,大概很難留下印象。中國人的政治領袖,他們說的多半是「浪費掉的言辭」。
<--sk--> <--sk--> 
<--sk--> <--sk--> 而中國古代不是這樣的。中國古代地大人多,傳播緩慢,因而統治者的上意下達主要都是*詔書。宋代名臣蘇軾、呂希哲、范祖禹等即曾聯名上奏,即推崇唐代宰相陸贄所著的《翰苑集》為皇帝必讀。陸贄為晚唐德宗時代的詔書代筆人。他寫的詔書,文辭動人,情深意切,將皇帝應有的惻隱之心與責己之情,都做了最好的表白。唐朝德宗時代已動亂頻仍,但他的詔書一出,「雖武人悍卒無不揮淚」。好的詔書可以動人肺腑,可以讓一個時代得到激勵。蘇軾等人要求皇帝讀陸贄的文集,他們所期望,其實就是皇帝必須有皇帝的情懷、責任與言辭。
<--sk--> <--sk--> 
<--sk--> <--sk--> 陸贄代筆的詔書,文采與胸襟皆古今罕見。舉例而言,有一年災歉頻仍,德宗勒令賑恤並發表詔書,其中即有句曰﹕「凍餒流離,寄命無所,興言感悼,焚灼於懷,朕聞刑罰失中,虐沴斯作,致咎之本,在予一人,萬姓何辜,遭罹其弊。」這樣的文辭,百姓官吏又怎能不感動呢?
<--sk--> <--sk--> 
<--sk--> <--sk--> 我幼讀古書,縱使到了今日,我都認為中國文學的高峰是詔令與奏議。中國的詔令是皇帝做為統治者的典範。在古代盛世,好的詔書相望不絕,舉例而言,漢文帝的《策問賢良文學詔》堙A即曰﹕「今朕獲執天下之正,以承宗廟之祀,朕既不德,又不敏,明弗能燭,而智不能治,此大夫之所著聞也。」這句話翻成白話,意思就是說﹕「我當了皇帝,得到法統,但我的德才都不行,治理天下這種事,還是得*你們這些有本領的知識分子來幫忙。」詔書就要有這樣的魄力與氣度!至於奏議,乃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士以天下為己任」的最佳典範。古代的奏議皆文辭鏗鏘,說理明晰,是仁民愛物之情溢於言表的一篇篇至情至理的散文。明臣黃淮、楊士奇所編《歷代名臣奏議》所收奏議即是一篇篇最好的散文,只是那個傳統早已斷絕了。
<--sk--> <--sk--> 
<--sk--> <--sk--> 因此,西方傳統永續,重要演說無論文采、胸襟、態度都能與時俱進,並使其政治與文化得以豐富;而在中國人社會,古代的詔書奏議傳統已絕,加上政治不進步,政治人物的演說與講話遂既無文采,又乏氣度胸襟。當官方不能用言辭文采和氣度胸襟創造願景,而有的只是官腔官調的平庸言論,這樣的社會又怎麼可能進步與提升?而可能更糟的,乃是當平庸化久了,就會習慣於平庸,給他們精彩的言論,他們反而會覺得奇怪,甚至還覺得肉麻。這是平庸化久了之後的反淘汰,平庸只會生產出更大的平庸。舉例而言,縱使我們把一篇西方動人的演說改寫成通俗的中文,但這種演說由我們政治人物說出來,大概就會絕大多數人都覺得肉麻奇怪。平庸化只會造成連人民也跟著平庸!
<--sk--> <--sk--> 
<--sk--> <--sk--> 因此,政治演說其實是一種傳統的建造。它必須在言辭與態度上持續進步,而後始有可能創造新言辭與新願景;否則就只會永遠陷溺在平庸中。而什麼時候華人社會也可出現傑出的政治演說呢?
<--sk--> <--sk--> 
<--sk--> <--sk--> 南方朔
<--sk--> <--sk--> 
<--sk--> <--sk--> 《亞洲週刊》主筆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9-01-26 14:48
       

 1   1   1/1頁      1    

 快速回復:
發貼表情
讀取發帖表情...
字體顏色 字體背景顏色 格式取消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超級連接 插入圖片 Flash圖片 realplay視頻文件 Media Player視頻文件 引用 清理代碼
讀取心情圖片...
顯示簽名    內容限制:字節.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