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搜索 風格 論壇狀態 論壇展區 我能做什麼

>> .
邦泰環球論壇大西洋兩岸 → 歐美干預國際事務的意愿在減弱

  發表一個新帖子  發起一個新投票  回復本主題 您是本帖的第 610 個閱讀者
  標題:歐美干預國際事務的意愿在減弱 樹形   打印   收藏   推薦  
     美女呀,離線,快來找我吧!
    
    
    等級:管理員
    文章:6341
    積分:51215
    註冊:2003-12-30
給admin發送一個短消息 把admin加入好友 查看admin的個人資料 搜索admin在的所有貼子 點擊這裡發送電郵給admin 引用回復這個貼子 回復這個貼子 樓主
發貼心情 歐美干預國際事務的意愿在減弱

歐美干預國際事務的意愿在減弱

[杜平] (2006-08-2 

 在促成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實現停火之后,聯合國近日不斷呼吁歐洲國家提供兵力,以便加強黎巴嫩南部國際維和部隊的實力,從而有效監督停火協議的實施。

  但是,除了意大利和几個亞非國家之外,其他所有發達國家都反應冷淡。其中,美國、英國和德國已經公開表明將不派維和部隊﹔西班牙、比利時和几個北歐國家雖然表示愿意派兵,但遲遲不肯承諾具體人數﹔而曾經高調參與南斯拉夫和阿富汗戰爭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此次卻刻意地保持沉默和低調。

主要大國都無意出兵

  最具戲劇性的事態是,法國的立場在關鍵時刻發生急轉彎。希拉克總統原本已公開宣布要提供2000名維和士兵,并承諾由法國人出任聯合國維和部隊總司令。但是,在黎巴嫩停火之后,法國政府卻立即打退堂鼓,先是把已經承諾的士兵數量減少至400人,接著進一步縮水,決定只派200名士兵。

  法國政策的大退縮,使聯合國的維和計划立即陷入困境。美英兩國原本指望由希拉克政府挑頭承擔義務,這樣它們就可在場外輕松觀望。豈料法國在一番算計之后如夢初醒,因為它認識到黎巴嫩的維和行動,將不僅是無法甩掉的沉重包袱,而且還極有可能使自己受制于人。

  針對這一突發變故,美國總統布什兩天前臨時匆忙召開記者會,對法國政府的做法表示不滿,并呼吁其他國家盡快作出派兵的承諾,指出要用行動而不是用言辭來落實安理會1701號決議。

  可是,至今為止,國際社會還是顯得漠然。美國是以黎沖突背后的關鍵角色,更是整個中東事務中的主導力量,如今它以事不關己的姿態置身事外,當然難以獲得其他國家的積極回應。己所不欲之事,如何讓其他國家趨之若□?

維和部隊自身難保

  在黎巴嫩南部地區,聯合國一直有一支維和部隊,至今已經有28年歷史,目前人數將近2000,由法國人指揮。由于授權有限,局勢錯綜復雜,特別是由于美國不愿改變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使得這支部隊的作用几乎形同虛設。它既不能阻止真主黨朝以色列境內滲透,也無法阻止以色列軍隊攻打黎巴嫩。此次為期一個多月的大規模沖突,便是最新例証。

  更為嚴重的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處境是危機四伏,自身安全都不能自保。不久前,三名聯合國維和人員就在以色列炮彈下殉職,而比此更為悲慘的是1983年的遇襲事件。當時,真主黨在貝魯特對美、法兩國的軍營發動自殺性爆炸襲擊,先后造成241名美國陸戰隊士兵和58名法國士兵死亡。可以說,自始至終,聯合國維和部隊都是沖突雙方所敵視的對象。

  毫無疑問,法國不愿承擔更多義務,其他國家也不情愿,這與國際維和部隊的上述失敗歷史有密切關系。可以說,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地帶如同一個陷阱,一旦深陷就難以自拔,而且還會與沖突雙方結仇。在美英德等主要大國甩手不干的情況下,維和部隊及其所屬國家,都必須做好付出更大犧牲的准備。

  然而,這并非是不可克服的困難,更不是歐美國家不愿出兵的主要原因。想當初,北約和歐盟曾以冷戰勝利者姿態,雄心勃勃地自我賦予了塑造世界秩序的使命。美國登高一呼,英國便立刻響應,其他盟國則是跟著一哄而上。過去十多年的世界歷史,很大一部分就是歐美聯手干預國際事務的歷史,例如波黑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無心介入,無力干預

  與此相比,西方大國現在已明顯露出力不從心的龍鐘之態。世界舞台依然巨大,國際沖突頻仍不斷,此正是歐盟和北約大顯身手之時。但是,歐洲國家現在似乎已經失去了干預國際事務的理由,當年那種咄咄逼人的進取之態已然鈍化。不要引火上身,而要尋求自保,這是歐洲很多國家的共同心態。

  歐洲無心干預世界事務,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來自外部,接連不斷的反恐戰爭、長期失控的阿富汗和伊拉克局勢,還有害怕本土安全受到恐怖襲擊的驚弓之鳥心態,都使歐洲各國損耗了大量軍事和財政資源,消磨了當權者卷入外部沖突的政治意志,而且更使十分寶貴的民意支持耗竭殆盡。

  原因之二是“硬實力”的削弱。歐洲現在正經歷著冷戰結束以來最為彷徨、最不自信的時期。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勞動力短缺、人口萎縮以及全球化競爭,使之面臨著夕陽西下的沒落趨勢。即便有干預世界事務的雄心,歐洲也不敢輕易和貿然承擔國際義務。

  事實上,不只是此次維和行動,在伊拉克戰爭前后的諸多事務中,歐洲與美國分擔國際責任的意愿和能力都在下降。失去歐洲的全力支持,意味著美國將花費更多的成本來維護自己超級大國的地位。否則,它就必須尋找有意愿、也有能力與之分擔國際責任的新伙伴。

  只不過是一次維和任務,美國、歐盟和北約就已經覺得難以承受。設想此時再發生一次大規模的國際沖突,它們將會如何反應?也許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朝鮮的金正日和伊朗的內賈德都變得越來越頑固和囂張。

﹒作者是《聯合早報》評論員

發貼IP已設置保密 2006-08-25 00:26
       

 1   1   1/1頁      1    

 快速回復:
發貼表情
讀取發帖表情...
字體顏色 字體背景顏色 格式取消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超級連接 插入圖片 Flash圖片 realplay視頻文件 Media Player視頻文件 引用 清理代碼
讀取心情圖片...
顯示簽名    內容限制:字節.



Powered by bangtai Copyright © 2006 bang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頁面執行時間 00.07813 秒, 3 次數據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