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芳:禁播“境外动画片”救得了國產動畫嗎?
林金芳(南昌評論家、江西師範大學政法學院教師 歐洲導報社張英轉發供稿)
國家廣電總局近日發出緊急通知,自2006年9月1日起,全國各級電視臺所有頻道在每天17:00——20:00之間,均不得播出境外動畫片和介紹境外動畫片的資訊節目或展示境外動畫片的欄目。合拍動畫片在這一時段播出,需報廣電總局批准。(《東南早報》8月13日).com)
禁播“境外動畫片”,其實,早在2005年6月在杭州舉行的“全國影視動畫工作會議”上,這一決策就已經開始醞釀。當時,相關負責人甚至還向媒體宣稱,“引進動畫片退出黃金時段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拒絕引進這些國外動畫片。” 國家廣電總局的這個禁播令,其實是一紙“保護令”,保護的就是國產動畫。
禁播令出來以後,除了為其能否有效執行感到擔心外,我也為那些大大小小的電視臺而感到為難,接下來,他們應該播什麼?曾有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孩子喜歡看國外動畫片,而大部分國產動畫給青少年的感覺是:內容幼稚、人物刻板、畫風不明和製作粗糙。看來,“禁播令”除了是在“閉關鎖國”,在對有效市場進行行政干預外,我想,也是對孩子課外娛樂權利的限制和剝奪。
“禁播令”一出,國產動畫的“春天”就能來了嗎?正如溫室中的幼苗永遠長不成大樹一樣,國產動畫不經歷風雨,又怎麼能夠奢望看見彩虹!國產動畫“爛泥扶不上牆”,我想,不能一股腦把髒水全潑給“境外動畫”。國內動畫產業的“狀態不佳”,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缺乏有效的管理體制和市場運營機制,沒有形成相應的文化產業鏈,這種內因未解決,在今天這個越來越開放的社會,只靠一紙保護令,恐怕“藥到”國產動畫產業會病得更重。
此外,我們知道,國內卡通頻道和少兒節目經營狀況向來不佳,一旦把黃金時段讓位給國產動畫,那麼,那些卡通頻道和少兒節目會不會成為徹底的冷頻道,甚至變得無人問津呢?這樣的擔心並非子虛烏有,當下的國產動畫,大多數都缺乏基本的娛樂性,動不動就說教,冷不丁來個主旋律,來個宏大敍事,這種不把小孩子當“人”看的東西,除了三歲以下呀呀學語的小孩會看,還有誰會喜歡?
這些年來,要說中央管制單位誰的禁令最多,我看非廣電總局莫屬。一會兒要對國內網站的視頻來一場嚴厲的“監管風暴”,一會兒說又要禁播方言版譯製節目,一會兒又禁止全國性或跨省(區、市)賽事分賽區活動在當地省級衛視播出,規定評委不得令參賽選手難堪,甚至,還要求主持人不准發嗲,要求偶像劇不能宣揚富人生活等等。禁令是一個接一個,國家廣電總局禁天禁地,恨不能將老百姓僅有的娛樂生活都納入他們的管制範圍之內。
我在想,廣電總局之所以如此積極,恐怕不只是為了淨化社會環境吧。每一項禁令,就是一項權力,權力不免尋租,不免被異化,被扭曲。就像“境外動畫片”,下面的電視要想播,不是不可以,但先得經過國家廣電總局的批准。禁播“境外動畫片”,好一個生財之道。或許,廣電總局的那一個個禁令能不能落到實處,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從中獲得了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