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一言九鼎     
三地风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学兴     
六库全书     
七七鹊桥     
八方传媒     
九命怪猫     
十万货急     

 
曾庆红、王沪宁批准流亡者远志明回大陆拍摄传教电影内幕
发布时间: 9/22/2006 11:09:08 PM 被阅览数: 4364 次 来源: 邦泰
文字 〖 自动滚屏

曾庆红、王沪宁批准流亡者远志明回大陆拍摄传教电影内幕
(博讯2006年4月04日)
    (看了以下报道人们可能疑问:远志明是否被中共当局利用为“我党宣传宗教政策开明”的统战工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个年关岁末。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集一些知名的上海知识分子参加一个献言献策的群英会。会上,上海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王沪宁先生那稳健、务实而又充满创新的观念和方法,深深地吸引了当时在场的一位上海市委副书记的高度关注。会议结束前,这位上海市委副书记对王沪宁先生发出了留言:“会议结束后,能否请王老师留下来,耽误您几分钟?”
       会议结束后,王沪宁先生留了下来。那位上海市委副书记走到王沪宁的身边坐了下来,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写有自己联系电话的纸条,然后递给王沪宁,对王沪宁说道:“王老师,这是我的电话。我可以知道你的电话吗?”王沪宁很爽快地把自己家里的电话给了这位上海市委副书记。 (博讯 boxun.com)
 
 
      那年农历正月初一早晨8点钟,王沪宁接到了新年第一个恭贺新春的电话:“王老师,我是XXX,我给你拜年!祝你贩贩贩!”王沪宁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位上海市委副书记竟然在大年的正月初一就用电话来给自己拜年!这位领导人求贤若渴的真诚极大地感动了王沪宁,从此,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古语说:士为知己者死!这次事件奠定了王沪宁后来走向江湖,跟随这位领导人在中国政坛颠峰弄潮十几年的情感基础。
      这位爱才心切的当年上海市委副书记是谁?他,就是后来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纵横裨阖、呼风唤雨了十几年的曾庆红!
      曾庆红走向中国政坛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事情。那时,曾庆红认识到军队在未来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将要降低的历史潮流后,毅然从军队转业到地方从政。当时,曾庆红是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的办公室主任。他选择了到他父亲曾经工作过的根据地上海作为自己从政起步的舞台。为什么?因为上海是曾庆红的父亲、中共元老曾山长期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
      大家还记得电影《闪闪的红星》里那个孩子潘冬子的故事吗?曾庆红就是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原型。三岁的时候,曾庆红在一个山洞门前亲眼目睹了他爷爷被父亲的对手国民党士兵杀害的情景。为什么?因为曾庆红的父亲曾山是中共的重要领导人,是毛泽东比较信任的战友。
      曾山是中共创立的第一个政权江西苏维埃政府第一任主席。曾山在1949年后做过中央政府的内政部长,在上海当领导人多年。上海后来成了曾庆红从政起步的首选之地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那里有他父亲留下的许多人脉资源。父亲的老资格革命党人和中央高级领导人背景给了曾庆红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巨大的政治底气。曾山在出生入死的革命战争年代炼就的政治谋略基因也遗传给了曾庆红,塑造了曾庆红一种力挽狂澜的政治基因。因此,这使得曾庆红在险恶万分的中共官场经常化险为夷,始终不倒。
      在上海的政治舞台上,曾庆红得到了汪道涵、江泽民的提携。曾庆红从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干起,后来升到负责组织人事工作的上海市委副书记。在曾庆红负责上海市委组织工作期间,他大胆创新,打破论资排辈的旧习,选派优秀的年轻干部到西方国家学习,回国后给这些优秀人才委以重任,使上海的干部队伍很快涣然一新。上海在后来的改革开放中能够飞速发展,与上海有一支高效的国际化管理水平的干部队伍分不开。
      1989年“六四”事件后,江泽民把曾庆红带往北京。在1993年前曾庆红一直是中办副主任。到2002年曾庆红当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及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用9年的时间从一个副部级干部走到了中国政治权力的顶峰!这个步伐在中国政坛上是相当惊人的了。
      从1989年到北京,曾庆红在北京已达15年。在北京的15年里,有13年的时间,曾庆红名义上都是以江泽民的助手身份出现在公共场合。而实际上,曾庆红决不是是一个辅助型人才,从他的胆识、谋略、心胸和眼光来看,他是一个真正的帅才,一个能统帅百万大军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将军,一个能驾驭全局,领导一个大国走向自由与繁荣的领袖!
      与那些来自农业与水利领域的领导人不同,曾庆红来自科技和工业领域。曾庆红大学的专业是自动控制专业。曾庆红的这种阅历使他比其他任何领导人都更加深刻而强烈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对国家强大的作用,认识到知识分子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创新”和“创造力”的巨大威力!曾庆红在思想上是这样认识的,在行动上也是这样做的:
      第一,曾庆红当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后,曾庆红发出要把中组部建成知识分子之家的号召。在当中组部长期间立下计划,打算选送10万年轻优秀的共产党干部到西方国家学习,回来的干部大多数已经生根开花。如今,这个计划还在继续执行。第二,曾庆红在许多公开场合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强烈号召各级干部不断培养“开拓创新,制度创新”的能力,以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中共16大后曾庆红多次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和创新型干部”的号召。在中共高层,谈“创新”谈得最多的领导人,除了曾庆红,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了。
      第三,2003年岁末,曾庆红又提出“人才强国”的战略。曾庆红对人才的重视可见一斑。曾庆红不仅对共产党内的人才高度重视,对党外人才也很重视。在党外人才中,被共产党官僚们视为洪水猛兽的民运人士,曾庆红也会派人与他们接触,了解民运人士的想法,也看看他们写的东西,曾庆红是中共党内唯一敢与民运人士接触的共产党最高级领导人。
      第四,曾庆红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中最充满人性感情和最讲人道主义的人。赵紫阳个笔杆子吴稼祥在监狱中差点病死,是曾庆红下令救了他;赵紫阳的秘书鲍彤出监狱后,居无定所,是曾庆红亲自上门送给鲍彤一套部长级住房的钥匙;无数的海外民运人士思念故乡,想回国,是曾庆红亲自签字,允许海外民运人士回国,虽然回国的某些前提条件因为历史的原因和双方的猜疑,被打上了许多烙印,导致最后回国者廖廖无几,但这些举动已经显示了曾庆红先生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魄力!更显示了曾庆红先生宽容大度的人道主义情怀!这正是民主自由的政治生活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五,令中国广大的基督徒感动的是,曾庆红先生亲自签字,允许原《河殇》的撰稿人、旅居美国的异议人士、基督徒远志明先生回中国大陆拍摄《神州》专题片!并派专人全程护驾。该专题片为主的福音在中国大地的降临,为我们反省自己文化的病根和未来的道路,真是功得无量啊!
      从这些小事中我们看出,曾庆红先生对人才的重视,对生命的尊重,对文化的热爱。一个没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的人,是绝对做不出上述行为的。
      在目前中共高层领导人中,曾庆红先生是少数几个没有历史包袱的人:六四屠杀、镇压法轮功都与他无关,他的手上没有沾任何人的鲜血;也没有任何与他有关的男女关系的菲闻!这在中共高层领导人中是很少见的。接触曾庆红的人都说,他身上似乎有一股天生的伟人之气,讲话充满人性气息,充满创造力和号召力。曾庆红是属于那种实干家类型而不是做秀类型的政治领导人。
      如今,中共政坛流传说,在当今中共九个政治局常委中,只有曾庆红是坐在椅子上,其余八个常委则是扛着椅子。这从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九个政治局常委集体亮相时的神态气质就可以看出:曾庆红的王者之气最强烈、最明显!曾庆红最有气度!因此,大家经常说,在当今中国的权力格局中,如果说江泽民是董事长的话,曾庆红就是总经理,胡锦涛只不过是个名誉经理。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曾庆红先生已经具备了领导一个大国的领袖所应当具备的素质和品格,特别是具备了领导我们这样一个危情十足的国家走向自由和民主的康庄大道的勇气、魄力和能力!
      如今的神州大地,灾象濒仍,危机四伏;腐败朽烂,民怨沸腾。二十五年来只搞经济改革,丝毫不改僵化的政治体制的发展战略再次把国家推向改革前的那种一触即发的境地。中国的政治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在一个有着两千多年专制传统的国度,在中国共产党的极端保守势力仍然十分强大的专政机器控制的国家,中国要走向凤凰涅磐式的新生,真是何等的艰难啊!驾驭这样一艘摇摇欲坠的大型航母走出到处都是险礁暗滩的茫茫大海,真是比登天还难啊!
      一个急剧变革的伟大时代需要能够驾驭全局又能够大胆地开拓创新的伟大领袖!环顾中共党内,几乎是万马齐喑的死气沉沉。然而,在这无边的黑暗中,我们经过长期仔细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闪闪的红星”!这颗飘荡在黑暗的中共政坛上的红星就是你——曾庆红先生!
      近代以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转折的历史人物只有两人:孙中山和毛泽东。如今,中国社会需要再次发生伟大的转折,再次需要领导中国发生伟大转折的历史性领袖。中国需要华盛顿和叶利钦那样的领袖!曾庆红先生,历史再次把这样的伟大机遇,把这样一个名垂千古的伟大历史地位呈现在了你面前,你还犹豫什么呢?
      曾庆红先生,你就勇敢地率领中国人民抛弃独裁专制的腐朽制度,建立民主自由的伟大制度,让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获得自由,为万世开太平吧!
      曾庆红先生,你就大胆地往前走吧!
      最后,让我们以曾庆红先生在2003年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
      坚持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我们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以锐意改革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工作,以发展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绝不能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绝不能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绝不能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
     (摘自《中国发展战略中心2004年新春文告》)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上两条同类新闻:
  • 阿扁你是做贼心虚,还是喊错了话?阿扁不会倒,因为台湾不会倒
  • 回应"农工自由党" - 谈《未来中国论坛》的宗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