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渊评:陈良宇事件中共开始互相泼污…… |
朱学渊 供稿
|
学渊评:共产党开始互相泼污,请读者明鉴,望知情者站出来。
为何海外很多BBS对胡锦涛抓人充满了不满?
(博讯2006年10月01日发表)
网民们质疑主要是:
一,所谓挪用社保基金投到高速公路,那么应该投到哪里呢?有的部委如体育局把基金投到股票(见李金华的审计报告),有的直辖市把十七亿基金拿去抄股票抄得血本无归,还有胡锦涛嫡系的共青团中央青年基金会,把希望工程的捐款拿去给团中央经商办公司做生意抄股吃喝玩乐甚至贪污掉,所有当事人全都安然无事。尤其是花了希望工程的捐款的团中央那帮人如今个个沐猴而冠,正人君子似的升了官。当南方都市报经过调查掌握详细资料后决定予以报道,以求揭露希望工程弊案时,胡锦涛办公室却打电话给广东省委宣传部,强令南方都 市报不准报道,连印刷好的都要销毁,甚至已经送到报摊的也要追回销毁,过后还秋后算帐,在胡锦涛当上总书记后,南方报业集团被改组,很多人被罗织罪名,或下岗或撤职甚至有的被冠上“贪污”的罪名送进大狱。
相对上述利用权利滥用基金并黑手掩盖丑闻的种种恶性,陈良宇倒是把基金投在了实实在在的高速公路上,不会贬值,根本不用担心高速公路会被别人偷走,拆走,吃喝玩乐掉,保住了老百姓的活命钱,反而被查处,撤消一切职务,这不公平,因次引起对胡锦涛的不满。
二,所谓“陈良宇兄弟、儿子在上海和香港等地开设公司牟利;陈良宇纵容家属参股上海的高速公路建设,从中获取暴利”,那么胡锦涛呢?胡锦涛的儿子胡海蜂,也在中共投资二百多亿的所谓“金盾工程”中,捞了数十亿,而且成效显着,这一“金盾工程”海内外臭名昭著,只准网民对其老子胡锦涛歌功颂德,不准国内网民发表或接触任何不利于胡锦涛的信息,更捞到了数十亿的经济上的实惠,一箭三 雕,聪明绝伦,无人能比。李金华审计长的一世英明,查了那么多的帐,什么国家体育局把体育基金的钱拿去抄股票等等等等都查出来了,却从来不敢审计胡公子,胡公子把纳税人的钱怎么用的,他自己有没有中饱私囊,中饱了多少,甚至他是怎么得到这个工程的,有没有通过公开的公平的合理的招标程序,有审计过吗?胡锦涛对人对己两套标准,也引起民愤。
三,胡锦涛领导中纪委(相当于以前封建皇帝的东厂)的几百个人花了纳税人的那么多钱,查了那么久,查出陈良宇有情妇。这点也很引起争议。因为几百个人,住在豪华宾馆,花了纳税人的那么多钱,查了那么久,竟然去查自己政敌的个人隐私?
在任何一个现代民主国家,纳税人的钱的使用是受到严格监管的,根本不允许被用来调查政敌的隐私。这件事情的暴露,说明了纳税人的钱已经被滥用了。而且情节很严重。象这种滥用纳税人的金钱去窥视政敌个人隐私,在任何现代民主国家足以因为滥用纳税人金钱来窥视政敌隐私的丑闻而导致主使人的下台。
除非当事人(胡锦涛)愿意自己出钱,从自己的工资里扣,聘用私家侦探去侦察政敌隐私,那么才可以避免被别人指称滥用纳税人的钱。
但是根据网友们的报料,胡锦涛自己也有情妇,其中最著名的是黑龙江电视台的女主持王艳萍。而且胡锦涛的情妇比陈良宇严重的多,居然干政。堂堂的国土部长田风山,当初被查处时去向王艳萍求情。结果贪污上亿元的,被缩水成了几百万,免了死罪。这就不是“夫人干政”,而是“二奶干政”了。
由于扯出了王艳萍,极其权势,又扯出了湖北那家敢于报道田风山向王艳萍求情一事的刊物被惨遭停刊。那家刊物其实没提到胡书记的名字,也没有指明王艳萍和胡书记的关系,仍然不容于胡锦涛。连事先根本不知道次事的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原先要调到北京去当中央政治局专职委员,列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也受牵连,别升官了, 继续在湖北呆着吧!相比之下,胡锦涛的情妇比陈良宇的更厉害,
四,查出陈良宇的儿子老婆到国外旅游,钱是某企业家出,前后多次,加起来一共花了150万元人民币。这条罪状也被网民质疑。因为谁都知道,现在中国各式各样的考察团,参观团,旅游团,都是花的公款,花的纳税人的金钱?有谁敢说,都是花的自己腰包里的钱?你一个月工资几千元,折成美圆才几百元,能象中国各式各样多如牛毛的考察团,参观团,旅游团那样大手大脚花钱?国外见得多了,多少中共各式各样考察团,参观团,旅游团,一下飞机找到宾馆后,就直奔赌场或红灯区,出手阔绰,有的几万美金,有的甚至几十万美金,哪个用的不是纳税人的钱?
甚至,胡锦涛的女儿胡海清,化名胡晓桦,在美国读书,旅游,住豪华宾馆,结婚,难道花的都是胡锦涛的几千元人民币干巴巴工资?还不是纳税人的钱!相比之下,陈良宇的儿子老婆到国外旅游,懂得区分公私,甚至是公私分明,没花纳税人的钱,而是花的私人朋友的钱,反而成罪状了?难道要他象别人那样花纳税人的钱?_(博讯记者:远望)
••••••••••••••••••••••
【中华网】紫竹蝴蝶:我所知道的陈良宇二三事
秋风送爽,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采取英明果断措施,代表人民的心声,一举拿下在广大上海干部群众中口碑极差、积怨甚深的陈良宇,迎得了广大百姓的信任和高度赞扬。
据正式公布的消息称,陈良宇因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为此,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陈良宇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
对陈良宇其人,本人早有所闻,应该是在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当时,我与其父同在上海一研究所工作,我在情报室,其父在标淮化研究室。其父叫陈某某,是位知识份子、曾经留英,当时的职务是工程师。陈某某体健高大肥胖,不象他的儿子陈良宇那样精瘦精瘦的。他喜欢抽烟斗,抽起来蛮有派头的一副样子。他也很健谈。当时他住在石门路的一幢公寓的楼上,楼下是上海着名的食品店凯司令蛋糕厂的一个车间。一九八五年以后,我调离了研究所去了另一个单位,就没有再联系过。后来我赴美,十多年后回国遇见原来研究所的同事,得知陈某某早已搬离原址,迁往新天地附近的顺昌路去了。后来再一打听,那里是上海近些年改造兴建的一个休闲场所,附近也新建了不少高档楼盘,一套住宅的市价都在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陈良宇案发后,在有关的文章中看到原来是陈良宇授意给他的小兄弟新黄浦集团董事长吴明烈为其父解决住房。吴明烈效劳奔走,找装修公司用超低价、超标准、超豪华的‘三超’要求来装修的,让陈良宇父亲舒舒服服住进了新房。
七十年代未,由于文革结束不久,百废具兴,各方面的政策都在落实。而落实老干部的政策更是重中之重。为此上海市委有关部门专门派人到基层检查落实老干部政策工作的情况时,了解到陈良宇当时所在的上级公司老干部工作作的不错,遂按照当时年轻化、知识化的选拔干部标准,将陈良宇抽调至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处任职(市委老干部局前身)。当时改革之风正在上海兴起,位于高安路十九号的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宣传部的办公楼每个周末晚上都要举办舞会,不久就听到从组织部传来的一些消息,说是陈非常喜欢跳舞,而且特别喜欢和年轻的女同志跳舞。
一九八五年以后,由于工作扩大的需要,市委老干部处从市委组织部脱出,专门成立了市委老干部局,历任的局长都是一些原来在中共华东局和上海市委担任领导工作的老同志,也许是为了培养年轻干部,陈良宇被任为市委老干部局付局长一职。在此期间,一些上海市委的主要领导经常来到老干部局看望老同志们,同时也认识和接触了陈良 宇,因此应该认为从此也就打开了陈良宇以后的仕途。然而没有多久,就又听说陈良宇以"和老干部没有共同语言"为由,不愿意在老干部局呆了,于是在一九八七年被调到上海市黄浦区任区委副书记和区长一职。
而此间也是陈良宇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波动时间,另有所闻,一九九二年一月,陈良宇以访向学者身分赴英国学习,且不愿回国。后某位国家领导人访英时见到陈良宇后许诺给其更高职位后才促使其返回。一九九二年十月,陈良宇被任命为中共上海市委付秘书长,同年十二月再高升好几步晋升为中共上海市委付书记,此后平步青云,由上海市付市长、市长、市委书记一路飙升到中央政治局委员。
有一年三月分回国探亲,遇见一在市委宣传部工作的老朋友,闲聊之中突然问起我有没有看过前几天上海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说是有个镜头非常有趣,记者先是给陈良宇书记一个特写,然后镜头一转,又来了一个女人的特写,而这个女的据说就是陈良宇的“小蜜”。可见对于陈良宇,上海的干部和群众早有非议,只是不敢公开说出来罢了。
另外还有些原在上海工作过的干部也反映,陈良宇在上海执政期间,讲小兄弟义气、排斥异己、将不与自己一路的干部排挤出上海。
后来,我也经常注意陈良宇的消息。有一次在搜索Google时竟发现官方的新华网有两幅陈良宇书记的照片,一张是现在仍保留的正规照,而另一张劫是他身着西装、打着花领带,斜坐在西洋古典沙发上、手搭着沙发背的相片(后巳取消)。相片上陈良宇踌躇满志、春风满面,也许这是他心情最好时留下的痕迹吧?但这张相片劫无论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位共产党的市委书记和中共中央委员,倒很像是上海滩二十、三十年代的小开模样。
有一次,打电话给国内一位大学老师,讲到陈良宇,那老师竟大叫起来:“陈良宇就是一个流氓!”也许他们身在上海,对陈良宇的所作所为更加洞察秋毫和愤恨。据上海百姓坊间传说,当社会上开始流传对 陈良宇不利的消息以后,陈良宇还专门备有一些小兄弟,专门帮助他搜集有关消息,用以窥测风向。
据报道说,陈良宇的腐败案应属前所未有,所涉资金不低于中纪委日前所披露的四十亿元人民币。由于涉案金额庞大,远远超出一个执政党可以负责的"党纪"。据称,按照陈案在高级官员层中腐败的程度,陈良宇极有可能被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将其绳之以法。
陈良宇的腐败案件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应该说,陈良宇的案件不仅仅只是腐败之类的问题。其中应该牵涉到一系例更深层次的问题令我们深思,那就是干部的选拔任用问题;党和政府高层领导人的监督等等问题。
其一,关注一下陈良宇的简历我们可以发现,一九四六年出生,一九六三年工作的陈良宇是在一九八○年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也没有什么傲人的功绩和过人之处,短短的几年他之所以能从一个工厂的工人、设计员、基建科副科长一路飙升,除了与当时的政治气候和形势 有关,也与干部的培养选拔有关。在一种倾向风起云涌之时,往往会掩盖着另外一种倾向,而另外的这种倾向的危害往往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任用应该是在实践中的、长期的、认真的、严肃的,而不能仅仅凭一两个领导的好恶来决定。
其二,如何真正落实司法、舆论、和党组织的监督。无论什么人,不论他的职位有多高、官有多大,都应受到法律和党纪的制约,都要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要改善我们的干部体制和监督体制,真正落实党要管党的原则。正如有些文章所指出的那样:面对官员违法违纪等腐败行为,我们幷不是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是缺少相关的制度规章,更不缺少严格的纪律规范,而是这些“制度性”的规范在实际政治生活中难以落到实处,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党要管党”,不但要从思想上管,还要从体制机制上去管。落实“党要管党”,需要几管齐下,其中思想教育是重要和必须的条件,但「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则是根本的保证。事实证明,实现“党要管好党”需要“体制创新”,运用有效的体制去制约监督权力。事实证明,只有创新体制,才能遏制党内腐败,才能确保党的生命力与战斗力,才能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先进性,不断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陈良宇的问题中央仍在调查之中,据说不久就会有正式的结论。相信随着调查的深入会有更进一步骇人听闻的消息公布出来。我相信,在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大力反腐的斗争中,一定会将陈良宇丑陋的面目暴露在金色十月灿烂的阳光下!
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上海一定会继续以坚定有力的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崭新的面貌与欣欣向荣的伟大祖国一起共同前进!
中华网九月三十日转载
多维网十月二日3:14转发
(10/2/2006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