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与江泽民各提三人入局——树大根深的俞正声
十七大会期逼近,中共高级官员五年一度的“政治局情结”眼看着又进入了发作期,据称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团系和江泽民最近各自提出其进入决策层推荐人选名单。
拿破仑早有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依此类推,也可以说:“不想当中共总书记的不是好党员。”如果说,对于千万普通中共党员来讲这种志愿实现几率太小,只能当作一个激励口号而看不到现实可能性,那么,至少可以这么说:“不想当政治局常委、委员的不是好中央委员。” )
十七大会期逼近,中共高级官员五年一度的“政治局情结”眼看着又进入了发作期,记者获知中南海里里外外消息满天飞,据称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团系和江泽民“太子党”系最近各自提出其进入决策层推荐人选名单。
胡锦涛与江泽民各推荐三人
对于十七大政治局的席位,中共党内各派势力都看成“兵家必争之地”,势力小的派系,力图要有一席之地,未来在利益争夺格局中能够有参与决定权的份额;势力大的派系,则力图扩张,最好能有“控股权”,未来能一言九鼎。而政治局最后的名单,则是各方势力反覆博弈的结果。
目前中共党内实力最雄厚的派系,自然以太子党系和现总书记胡锦涛为代表的共青团系这两大山头莫属。
不肯透露姓名的与北京政界有密切关系的知情人,告诉记者,太子系与胡锦涛在新政治局成员问题上多次互相试探,最近他们各自推荐了三位官员作为新政治局成员的候选人。
推荐自己属意的人进政治局,这并不稀奇,中共过去历届领导人,在位的或已经告老退居二线的,甚至完全没有任何职务的,经常推荐“优秀人才”。他们爱说,就算没有权,对党尽一份责任当一回伯乐总是可以的吧?而且,虽然有上述的份额多少啊、力量高下啊之考虑,但是政治局委员毕竟没有将人数限死,彼此没有 “你的人上了就等于我的人不能上”这么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这次太子系与胡锦涛团系推荐后备人才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须从这各自推荐的三人、总共六人中,再选拔至少一人进入最高决策圈──政治局常委。
胡锦涛推荐的名单是:
李克强,李源潮,令计划。
江泽民/太子系推荐的名单是:
俞正声,习近平,王岐山。
胡锦涛推荐的三人,在前几期中曾经做过简要介绍,本文重点介绍太子系推荐的三人。
树大根深稳扎稳打的俞正声
先说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
他是1945年4月生,浙江绍兴人,1963年8月参加工作,1964年入党,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弹道式导弹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俞正声1963年时,18岁,简历上写的是“参加工作”,但实际上他这个时候是进入着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弹道式导弹自动控制专业学习。因为这所学院属于军籍,入学等于入伍,也就等于他参加工作了。
“出身名门”这个词用在俞正声身上最恰当不过,俞家是浙江绍兴的旺族,曾祖父俞明震是晚清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曾经是鲁迅的老师,《鲁迅日记》中多次提到的"恪士师",即是俞明震。俞明震之妻是曾国藩的孙女。俞正声更是“太子党”,父亲黄敬原名俞启威,1930年代就加入中共,从事地下工作和学运, 1949年中共建政后是第一任天津市长,后当过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他的一个更敏感的身份是毛泽东的妻子江青的前夫。俞正声的母亲范瑾曾任北京日报社长,是着名史学家范文澜的妹妹。俞正声的妻子张志凯,则是张爱萍将军的女儿。
据“文革”研究专家宋永毅披露,俞正声在哈军工时,是红卫兵,参加过批斗校党委、黑龙江省委的造反活动。1968年,正在“文革”高潮中,23岁的俞正声毕业后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无线电六厂担任技术员,后来虽然工作单位、岗位有所变化,但基本上都是在无线电行业,一直干到1982年底,在中共大力提拔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的声浪之中,他才由电子工业部电子技术推广应用研究所副所长这个业务机构的业务领导岗位,转到行政管理系统,担任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系统二处处长、副总工程师兼微型机管理部主任,后来提为计划司副司长,进入副司局层级。这个时候,担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部长的江泽民,对俞正声就有了接触和了解,江对他的身世以及其意味的政治人脉资源,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4年秋天,39岁的俞正声,被邓小平的儿子邓朴方拉去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人、副理事长、党组成员(正司局级),几个月后还短暂担任康华实业公司代总经理。
本来邓小平启用“喝延河水长大的孩子”,对俞正声兄弟几个的关照都不错。俞正声铁面无私、理智清醒,是个政治管理人才,有“小包公”之称,他受邓小平的重托,快刀斩乱麻,帮助邓朴方和康华公司脱钩,更是深受邓小平赏识,甚至据说他从此就被邓内定为第三梯队的总理候选人之一。但人算不如天算,1985年 11月,他的胞兄俞强生,时为安全部外事局处长,提升局级的文件已经下发,突然离国出走,投奔美国中央情报局,导致中共间谍金无怠被捕,金在等待判刑期间在狱中自杀。
邓小平和胡耀邦等中共上层大为震惊,对俞强生叛逃勃然大怒,断为中共党史上自顾顺章、向忠发叛变以来最大的一起叛徒案。俞强生被美国人藏匿起来,不知所在。
俞正声受哥哥连累,导致他从中共组织人事系统的旁支,转回“正道”:捆好行李去了山东,从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干起,历任青岛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山东省委常委,一干12年,期间1992年成为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到1997年,中共十五大前调回北京,先担任建设部党组书记、副部长过渡,并当选为十五届中央委员;第二年,九届人大朱镕基组阁时,正式当上了建设部部长、党组书记。
在青岛工作期间,俞正声力排众议,将寸土寸金的市府机关大楼卖给外商,市府迁到东部荒凉的新址。这次东迁将青岛的城市规划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相当于用10年时间建造了一座新城,原来荒凉的市区东部如今成了青岛的脸面。
他主政青岛时,海尔集团开始发展,2005年,海尔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俞正声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身份发去贺词,“海尔的成就,足以使国人为之自豪,使每一个青岛人为之骄傲,更不用说曾担任过青岛市长的我”。
建设部长任上,俞正声秉承务实之风,狠抓“加快对城市化的正确引导、实现城市和村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搞好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等重点工作。
俞正声是中共试行党内民主的“受害者”。在1992年十四大上,因颇具改革思想而且成绩显着,在主掌烟台和青岛时赢得“品牌市长”美誉的俞正声,再次被邓小平青睐,江泽民对他也很欣赏,他们想安排他进入中央书记处,作为后续接班人进一步发挥才干和锻炼提高。但这个意图不能对党代表明说,被蒙在鼓里的十四大代表哪能领会中央意图?竟在差额选举中将他差了下来,只当了个中央候补委员。这下他进不了书记处,蹉跎了几年。直到1997年十五大,才当上中央委员。
2001年底,他从京官重新转为地方诸侯,当然层级不一样了,这次是去当湖北省委书记兼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十六大上连任中央委员,并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上进入中央政治局。
新世纪的头五年,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提前一年实现人均超万元的预期目标;粮食总产扭转连续几年下滑的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2%。坐镇湖北已经四年多的俞正声自然功不可没。
俞正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部崛起战略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要努力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他认为,加快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振兴湖北经济的一项带有关键性的措施。同时,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说,武汉是中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的城市,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建成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中部地区要素配置中心,建成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自主创新密集区、交通通讯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进一步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健全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龙头,以其它中心城市为支撑,以县域经济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格局。
在人们心目中,湖北只是他继续腾飞的跳板。在湖北,人们最奇怪的是:怎么俞书记还没有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