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一言九鼎     
三地风采     
四面楚歌     
五洲学兴     
六库全书     
七七鹊桥     
八方传媒     
九命怪猫     
十万货急     

 
孙中山故居“坐向”不寻常 /翠亨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发布时间: 11/2/2006 4:24:37 PM 被阅览数: 465 次 来源: 邦泰
文字 〖 自动滚屏

孙中山故居“坐向”不寻常 /翠亨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经常上演这样的传奇故事:开创历史新纪元的大人物,往往不是出现在京都大邑的豪门大族,而是令人意外地诞生在穷乡僻壤的贫困之家。如汉朝的开创者刘邦,是江苏沛县丰邑一户农家之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安徽凤阳县,元末时这个地方“十年倒有九年荒”,他出生后连个正式名字都没有;到了近代,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是诞生在一个极其平常、过去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广东中山县翠亨村。
    
     这些开创历史新纪元的人的故乡虽然地方偏僻,远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往往山清水秀,是宜人居住之地。
    
    五桂山本是海中孤岛
    
     通过考察翠亨村的山山水水和孙中山故居,笔者发现,翠亨村的地理环境确实得天独厚,自成一格,孙中山故居也与众不同。孙中山的诞生和成长都与家乡的地理及人文环境息息相关。
        
    
     中山县原叫香山县,因境内有香山(即五桂山)而得名。五桂山是高耸在珠江三角洲南缘的山脉之一,它本是海中孤岛,后来被冲积平原所包围,成为平原的山脉。从地理学角度看,五桂山是热带边缘山脉,它东起伶仃洋,西迄磨刀门,北界横门、石岐等地,南抵横琴等岛,贯穿中山、珠海等地,山地多为花岗岩所成,主峰五桂山海拔五百多米,终年花草芬芳,所以古名香山。
    
    翠亨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位于五桂山上的翠亨村,北、西、南三面有犁头尖山、牛黄山、金槟榔山等山,东临大海,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清水秀,确是适宜居住的好地方。
    
    但这个地方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其田地土质不好,经常欠收。在以农业为主的“河流经济”时代,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到外地去谋生。只是到了近代以后,广东沿海得风气之先,五桂山这条“龙”才活起来,翠亨村人乘地利之便纷纷出洋经商,不少人因此而致富,孙中山之兄孙眉便是其中之佼佼者。
    
     当地人认为,孙中山祖父之坟和孙中山的诞生有密切关系。
    
     孙殿朝是孙氏入翠亨村的开基祖。孙殿朝生孙恒辉,孙恒辉生孙敬贤。孙敬贤是孙中山的祖父。从孙敬贤以上几代均以农耕为生,家境贫寒,人口稀少。到孙敬贤这一代,因年十四岁即遭父丧,依寡母为生,凭着他的苦干与节俭,终于购得二十亩田地。孙敬贤不甘心孙氏家族就这样没落下去,便将希望寄托在地理堪舆上,他常与一名曾是太平天国谋臣的术士爬山涉水,寻求福地。后来找到一个“牛眼龙穴”。孙敬贤便不惜变卖田地购得,以致家境渐窘。
    
     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和其父一样,也十分相信堪舆学,终年与一名来自嘉应的堪舆师寻找“吉地”。据孙中山胞姐孙妙茜称:“各祖先坟地,皆父亲所寻得。祖父之坟,地师谓葬后十年,必出伟人,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安葬,至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孙中山诞生,相去果仅十三年也(实际为十二年)。”
    
     有趣的是,孙中山的出生地即孙中山故居与众不同,翠亨村全村住宅皆背山朝海,唯独孙中山故居背海朝山。
    
    中山县的人文地理环境对孙中山的成长起了很大作用。中山县境内多山水,山川主要有:虎跳门山、两耳岭、王蓝山、伶丁山、金星山等数十座山峰,这些虽非名山大川,但个个环境清幽,流水潺潺。
    
    人文环境影响孙中山一生
    
     在这些山中,有一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去处,此山名伶丁山,山下有伶丁洋,洋为内外,内洋有二石,一黑一白,对峙中流,高约百丈许,当地渔民称之为双箸。
    
     蒙难时以文天祥自励
    
     双箸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南宋末年抗元名相文天祥之故,据载文天祥因于1278年抗元斗争中遭败绩而过伶丁洋。因洋名而感叹己之报国之志不得申,随著《过伶丁洋》诗一首: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丁洋里叹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从诗中可以看到一个“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的高大民族英雄形象,此地因此诗而传名于世。这对于生于此的孙中山来讲,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颇受此英雄气概之影响,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广州蒙难时,曾以文天祥自励。
    
     早年受郑观应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达,西风的东渐,中山出现许多学术上、政治上的著名人物。最有名的学者,是清末著名的洋务派人物郑观应。郑观应著有《盛世危言》一书,主张变法维新。早年孙中山受郑观应影响较大,一度想走“求知当道,游说公卿”的道路。1894年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就是受《盛世危言》的1892年版自序的启发而写成。
    
     孙中山在这么一个环境下,自然受到熏陶,渐渐成为学贯中西的革命家、思想家。可以讲家乡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重要的因素。这也许就是传统文化所言的“占地利”吧!

 

 


上两条同类新闻:
  • 苏东坡有多位女性知己 并曾得到几位皇后的关注
  • 鲍彤:把胡耀邦的精神注入中国的政坛和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