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证中国龙/螺杆/海外爱国华人常常自称为中国龙,是“龙的传人”
发布时间: 11/20/2006 4:02:29 PM 被阅览数: 547 次 来源:
邦泰
|
|
考证中国龙/螺杆/海外爱国华人常常自称为中国龙,是“龙的传人”
提起中国,自然要联系到龙,所以海外爱国华人常常自称为中国龙,是“龙的传人”。什么是中国龙?若是有中国人将这话问给极为爱国的同胞,就会招来谴责怒斥,这不是数典忘祖吗?龙的神圣,绝不亚于非洲土著的原始图腾。龙,还是阳刚之美的代名词,一个男人缺乏性能力,是决不可能视他为生龙活虎,龙马精神的,所以海外的中国男星们也多取个龙的名字,尊龙,李小龙,成龙或某某龙,不过此言绝非是在说我们的男星们都患了阳萎。
众所周知,中国的封建皇帝是自命为龙的,龙这个符号,在中国帝制未废之前是皇帝的专利,龙冠,龙袍,龙椅直到马桶,凡皇帝使用的东西无不有龙的图案标记,除了皇上和神仙之外,这符号任何人也不准使用,谁若是胡来,那就是逆反,要满门抄斩的。所谓叶公好龙,笑话而已,不能认真。几千年来,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威,龙的形象不断被丰富充实,有关龙的文化也不断演进,譬如龙生九子,这九子的名字都怎么写,怎么读?现代人就很少知道,普通字典上也难见到它们,这些字大部分都是用虫字作偏旁,而虫字也就是古体的蛇字。
与龙的形象相似的是麒麟,麒麟和中国狮子一样,也是捕风捉影创造出来的动物,因为和龙相象,又并非皇帝的专利符号,所以民间可以使用它。《红楼梦》里的史湘云脖子上就挂了只金麒麟。麒麟又被称作“四不象”,四不象这动物在自然界中却是存在的,学名叫麋,是鹿科的一个品种,不过它并非象骡子那样,是驴马杂交的品种。但是龙的形象可纯粹是中国人用想象力杂交出来的,龙有马的脑袋,鹿的角,鹰的爪,蟒的身,鱼的鳞鳍和须,还有鳄鱼的尾巴和牙齿,已经是五不象,六不象了。
中国的皇权因为有儒家思想保驾,到了明清两代可谓发展到了顶峰,所以龙的形象也伴随着皇权完善到了极点,这时候的龙相已经容不得更改,因为此类符号形成了祖制,比宪法党章还严肃。到了大清晚期欲立宪制时,龙旗已经成为代用国旗,龙图几乎就是国徽。帝制的结束给龙的形象也画上了句号,因为它是封建帝制的象征,后来袁世凯称帝时也未敢用它,口称共和的国共二党就更不肯用它了。
但是不使用的东西,不等于它真的没了用埸,龙早已经变成了一种幽灵,永远地附在中国人身上,不单是中国,凡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亚洲民族,也都附上了龙的幽灵,这就是龙的文化,也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它从此成为东方文明的领军统帅。现在中国还涌出了不少龙学家,对龙有专门的考证和研究,所以中国龙的形象似乎已经定形,而且今后也不可能有什么变化,相信不会有哪位艺术家狗尾续貂。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是两个概念,我想,对龙的文化传统进行研究,肯定是个大题目,也绝非一两个学者就能搞掂的事,但对龙的传统文化进行质疑,却不必太弄虚玄,这个话题是人人都可以议论的。
据我所知,龙的起源大约有三种说法:一是图腾混合说,原始社会各部落是各有自己的图腾,比如有的部落图腾是马或牛,有的部落图腾是蛇,不一而足,但经过了战争,图腾也就随着部落的合并而混合了,所以就演化出六不象的龙。其二是自然表象说,说龙是云或闪电被人类神格化的产物,云和闪电是大自然中变化最奇妙的现象,所以在文物图案中有龙必有云,从造型的美学角度看,龙和云结合的画面也是一种完美的艺术。
第三个说法是图腾演变说,讲龙是由蛇图腾和鳄鱼图腾演变而来的。我认为这一种才是合乎情理的观点,因为前两个说法,应该是人类在具有高度抽象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的条件下才能成立,人类至少要在漫长的文化演变中,才可走完形成这一能力的过程,譬如文字的演变,从象形字到拼音字母就要经过几千年的进化。事实上,大量的考古文献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当然,也不能排除这后一种观点与前两种说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且看我们的中国龙最初是什么样子:龙的图案或符号其实早在一万三千多年前就有,有专家从中原之外(东北辽宁)的红山文化中,考证出龙的祖上是猪,那是个猪形玉器,学术上称“玉猪首玦”,制作得很精美,只有头没有四肢,象海马那样,驱干弯曲成环状,已经初具了抽象的龙形,可以说龙的形象最初可能是猪。但我的初浅考证会使人们更为信服,我认为:龙的前身应该是鳄鱼或蜥蜴,因为鳄鱼的样子也和猪差不多,到西周和战国时期,在青铜器上出现的龙就是蜥蜴的样子。蜥蜴和鳄鱼是与恐龙同文同宗的爬行动物,比人类产生的历史要早几亿年,现在中国农民还是把鳄鱼唤作猪婆龙,而且猪,鳄鱼,龙三者在外观上也是近亲。当然,即便龙就是猪也未尝不可,在人类早期社会,猪和生殖器都曾经是人类祖先崇拜过的对象。
后来又有蛇(蟒)来代替了猪和鳄鱼,这形象最明确的出现在汉代画像砖上,伏羲氏与女娲氏就上身为人下身是蜥蜴或蛇。还有,在长沙马王堆出土汉墓中,那个贵族死老太太,陪葬了一幅能验证中国天文史的帛画,画上的女娲氏,也是蛇身人首。人类祖先凭什么崇拜动物呢?当生产力落后时,主要是崇拜赖以生存的家畜,当生产力发展了,就转向崇拜神秘的动物了。就如后来文明社会的穷人,想致富就供奉财神爷,发了财想守住家业就转为吃斋念佛,用马克思的观点讲,就是“人的主观意识决定于客观存在”。
鳄鱼,蜥蜴和蟒蛇这类爬行动物的神秘,在于它们的生理构造和习性,在上古时期,与我们祖先伴生的巨鳄, 巨蜥,巨蟒这类动物是很可怕的,入地潜水,活吞人类,特别是那脱胎换骨的成长过程和再生能力,更令人类惊异万分,鳄鱼的叫声类似擂鼓,很多鳄鱼在雷雨前因气压低而鸣叫换气时,它们发出的吼声与雷电声就交汇在一起,随着雷电降下的灾难,人类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不了解自然的古人没有科学认识雷电之前,就认为是鳄鱼在呼风唤雨,是把它和神联系在一起的,因为雷电的弧光也会令人恐怖地联想,那是一种类于鳄鱼蜥蜴和蟒蛇那样的怪兽,正在张牙舞爪的飞升上天。但人心目中的神,最终总是要人格化的,所以中国人祖先的神就变成了人首蛇身或半人半鳄。
把蛇和女人联系在一起,差不多是整个人类的共识,中国神话比圣经故事更进了一步,不是说蛇勾引女人,而是将蛇加以女人化。中国古人最初把蛇和女人联系起来时是褒意的,只有神才配有蛇的身体。奉女娲氏为祖先和神,证明了中国人在上古有个相当长的母系社会时期,这在考古学中已有过论证,但至今也没发现母系社会与蛇有多大关系,人类也不可能希图自己会象蛇那样生育:女人先下蛋再孵化,七七四十九天婴儿破壳而出,那是很麻烦也很不安全的。从红山文化发掘物来看,我们祖先那时大约是崇拜女性生殖器的,据说发掘出的女神像,不但没有蛇身,甚至脑袋都化为乌有,只剩下极度夸张的器官。我猜想:把蛇和女人联系起来的文化,应该是母系社会一万多年之后的事。所以中国的历史学者们只是在汉代画像砖里,才考证出了伏羲氏与女娲氏蛇一般浪漫的交尾史诗。
龙蛇之分,应该是鳄鱼蜥蜴与蟒蛇之分,鳄鱼或蜥蜴经历了文化过程就演变为龙了,有了意识形态中的龙之后,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蟒蛇就被妖化了,这时中国早已进入男权社会,蛇与女人的关系开始与圣经的观点接近。秦汉之前,道家方士的经典中已经有了龙,比如太极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龙居了首位,这四个动物以不同的方位,代表了整个自然形态:水,山,天,地。
海是龙世界,云是鹤家乡。龙是来自于水的,这在龙的象形字上也可以附会到,龙的古体字,是一只獠牙怪兽,后来进化成左右两部分,龙的头部变成了左边立月这个部首,右边的躯干部分没有改变。汉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拆字臆测,这也是命理学家们谋生的资源,如果我们按命理学思维进一步意会这个部首,何物能立于水中?当然是月亮,结果原象形字的另一半与水中之月组成了规范的龙字。
倘若我们不去想鳄鱼的样子,这篆书的龙字本身,就是一幅充满了禅机的美丽风景画。在汉代图画中也能看到这样的风景,一种似虎非虎,似蛇非蛇,似鹿又非鹿的蜥蜴状怪兽,驰骋于飞云之间,这应该是龙的形象开始走上了正轨。我们要感谢后来的中国古代艺术家们,他们在创造龙的形象时,并没有继续用蜥蜴或鳄鱼来做模特儿,否则我们现在的中国龙一定与外来文化中的龙是一奶同胞,因为西方童话故事中所描绘的龙,是巨大的能喷火的,有着蝙蝠翅膀的,丑陋无比代表邪恶的多头妖魔,它正是蜥蜴鳄鱼的模样。
说到体量,有一点大约是学者们忽略了,这就是恐龙化石,它们极可能为我们的中国龙形象提供了早期素材,不要以为只有现代人才有发掘化石的举动,在上古时期,化石的埋层应该不会太深,几颗恐龙牙齿就足以使我们的祖先震撼了,和现代人一样,古人在偶然中发现了恐龙化石,他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就是龙骨,那么就有理由相信:古代艺术家在塑造龙的形象时,极可能是参考了恐龙化石,这可以理解为中国龙具有马的脑袋和鹿角鹰爪的根据,因为古人的考古学,不如现代这样专业,若非行家鉴定,脊椎动物们的骨头在外观上的区别并不是太大的。
我们不妨替中国古代造龙的艺术家们多想一点,他们在复原恐龙化石时,总是用现实存在的动物形象来包装它们,马的头骨与某种恐龙的头骨可能相像,然而恐龙的足趾又非牛马的蹄状,反倒与鹰爪差不多,还有背鳍和尾巴牙齿,都找到了它们的原主,这么一拼凑,中国龙就成了多种动物的杂交体。这个理由的旁证是:在造龙过程的后来几千年,随着水土的流失,泱泱大泽和雨林急剧减少,巨鳄巨蜥在中华文化的发源之地绝迹了,祖先已经没有机会再见到它们,就是见到了,也不会再认可它们,继而将已经概念化了的龙形象加以修正,这是因为巨鳄巨蜥的形象太丑恶了,真龙天子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
龙潜于水,中国人所以塑造龙,和水有直接的关系,龙文化的发源地中原是农业地区,农民要靠天吃饭,在中国神话中,河伯就是龙,有龙则有水,人们在天旱时要乞求龙王爷降雨,在滂涝时也要乞求它退水,所以龙在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中占了最主要地位,《易经》开篇就是龙,“初九,潜龙勿用”。由此还可推论,龙的文化是一种缺水的陆地文明,《河殇》,就说它是黄色的文明。无独有偶,这个世界凡缺水的地方几乎都有伟大文化产生,譬如圣地耶路撒冷,就产生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儒家文化,加上佛教文化,组成了现在人类社会的四大思想文明。
当然,说陆地文明是缺水的提法不一定符合历史科学,因为人类为了生存,对自然条件的选择应该是很讲究的,古代尼罗河流域当年一定是流奶与蜜的伊甸园,孕育了龙文化的古代黄河流域也应该不会太差。但人类在不断创造自己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消耗资源,当人类从游牧狩猎时代走向农业耕耘时代之后,对水资源的依赖也就愈加强烈了,世界各民族都产生了自己的水神,雨神,河神等崇拜偶像,中国人也就产生了龙。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资源的大量被消耗破坏而带来的贫困,至使越古老的文明也越是落后,而且越是坚持落后文明的民族,其发展也越缓慢,比如印度,埃及,中国。
一个民族保持自己优良的古老文化传统,无可非议,况且人类的许多现代文明,本也是从原始的野蛮演变而来的,譬如祭祀,这个现代社会还都共存的仪式,在原始社会就是很野蛮的,杀祭女人和儿童,是差不多每个古老民族都有过的丑恶历史。结婚拜天地,据说在原始时的仪式是当众性交,以此宣告夫权的合法。现代人当然不会因祖先的这类习统具有野蛮历史而完全摈弃它们,所以现代婚礼上,就用文明的接吻代替了性交。龙的形象,仅仅作为一个符号,来代表中华民族也没什么不可以,包括中国,现在世界上已经没剩下几个用原始图腾来作象征的民族了。
人类用什么象征自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象征的内涵是什么。民族形象是文化传统哺育出来的,必定具有它的强烈个性。这种个性有它优良的成分,也有它不良的成分,一个民族若要真的奋起腾飞,首先要克服的是自己的不良个性,因为中华民族的封建社会时期最长,专制统治的历史最悠久,那个象征中华文化的龙,也就带了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在龙的背后,就是那个儒家文明,现在又有了新的名字叫龙的文化。几千年来,这个龙文化就一直在思想上支配着中国人和亚洲人,它也是被历代专制统治者用来鼓动泛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法宝,中共从历史上的一贯反儒到今天的主动尊儒,其目的也在于此。
除了继承封建皇帝衣钵的中共,那些自称大儒的儒商儒将儒总统们也有这样的共识:群龙无首则无纲无纪,人民必须由类似皇帝这样的精英,高度集中了权力来统治,在专制之下,唯有龙文化才能凝聚“龙的传人” ,才能引导亚洲人进入“亚洲人的世纪”,亚洲各民族欲发达,国家欲强大,非这个龙文化方能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别无它择。为此,大儒总统李光耀先生还创立了很是伟大的“亚洲价值论”,雄辩的论证亚洲人只有在专制下才能生存发展的道理。然而我们的龙文化,在王道与霸道交替的数千年精神统治下,不管它处于什么时代,什么地域,改称了什么主义,又体现了什么价值,那爬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却是难以改变的。
|
上两条同类新闻:
河殇余谈/孙国栋/为当政者文过饰非,以文化为代罪羔羊,模湖了读者的视线《河殇》出台内情/刘水/我一直对“苦难是最大的财富”抱有怀疑
|
|
|